淺談小班幼兒常規的培養_第1頁
淺談小班幼兒常規的培養_第2頁
淺談小班幼兒常規的培養_第3頁
淺談小班幼兒常規的培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小班幼兒常規的培養對一個幼兒園班級來說,是否有良好的常規,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就不易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會因總要花費精力來維持秩序而覺得十分勞累,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對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規會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從家庭步入幼兒園,由于環境的變化和心理上的不適應,剛開始幼兒會出現哭鬧現象。這時,我們要教會幼兒如何在幼兒園生活、學習,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規。我認為,在小班的常規培養中,教師的管理工作應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幼兒園的各項教育目標,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地發展。同時,還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以下是我在

2、帶小班的過程中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具體的常規要求。做為新生入園,從一開始,教師就應注重幼兒常規的培養。不管是早上入園、下午離園,還是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環節,教師都應有個詳實的計劃,并且要理清理好。如早上入園讓幼兒跟老師和同伴問早問好,晨間活動的要求,吃飯前先洗手、安靜休息、安靜就餐、不掉飯粒,飯后能收拾自己的餐具和椅子,上課時認真聽講、不隨意走動、積極回答問題,做操時的要求,午睡前自覺洗臉、排尿、會正確擺放自己的衣物和鞋子,起床后自己穿衣服、簡單整理床上用品,喝開水應注意的問題,戶外活動時應遵守的紀律,下午離園時的要求等等,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按步

3、就班,把常規教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讓幼兒養成習慣,于利于各項工作的開展。二、要愛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要和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是培養良好常規的前提。我帶小班十幾年,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師對孩子的愛。小班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會脫褲子。老師要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們一個個脫,一個個提。吃飯時有的幼兒不會用匙子,老師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緒不穩定的幼兒,要想辦法哄。有的幼兒大小便在身上,還要毫不嫌棄地幫助他們換衣服、洗衣服。教師的愛還不僅是這些,還要體現在了解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和幼兒的教育規律上。要通過老師的關心和體貼,使幼兒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把關

4、心熱愛孩子與耐心教育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從而使教師和幼兒之間形成一種深厚的感情基礎,有了這種感情基礎,教師就可以科學地管理幼兒,靈活、有效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良好的常規。如我班梁浩成小朋友,膽子很小,剛入園時老師組織的活動他不愿參加,甚至連吃飯、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這種情況后,經常耐心地幫助他,剛開始給他喂飯、喝水,后來慢慢引導他自己吃飯、喝水。在組織活動時也特別注意他,經常提問他。漸漸地,他對我不再害怕,還把我當成了朋友,對我提出的要求也會積極、認真地完成,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多了,是他讓我明白了愛孩子是對他們進行常規培養的前提。三、在一日活動中滲透生活教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

5、班幼兒年齡小,對于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對于小班幼兒的不良行為,我不是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是進行正確的講解、示范,使幼兒形成正向概念,有一個可效仿的榜樣。如,在剛開學時,很多幼兒都不會輕拿輕放小椅子,拖著小椅子到處跑的現象處處可見,坐的時候也常常把小椅子翹起來或不停地搖晃。針對這一現象,我與幼兒進行了一次談話。我說:“中午小朋友睡覺的時候,老師聽到教室里有哭聲,我找啊找,原來是小椅子,小椅子為什么哭呢?它告訴我,小朋友不愛護它,用一只手拖著它跑,坐的時候翹起它的兩條腿,還晃來晃去的,弄疼了它。小椅子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辦呀?”小朋友紛紛說:“我們不拖小椅子了”“我們不

6、翹椅子了!”我說:“那好吧,如果小朋友想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就請像老師這樣做。”我給幼兒做了示范,并詳細講解了怎樣雙手拿椅子,怎樣輕輕放椅子,然后,請全班幼兒練習。幼兒都模仿著老師的樣子,輕拿輕放椅子。此后,拖椅子的現象日益減少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立刻就會有同伴提醒他改正呢。小班幼兒還很喜歡聽故事念兒歌,在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過程中,可以巧妙地運用這一形式。如在洗手這一常規的實施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兩首兒歌:洗手歌漱口洗手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把小手先打打濕,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凈。漱口手拿小茶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上嘴,咕嚕咕嚕吐出來。兒歌

7、編好后,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兒歌。特別是在洗手這一環節中,有的孩子忘記了動作的先后順序。但只要在老師的點撥下,背一背兒歌,動作要領就掌握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凈,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根據兒歌的引導完成了洗手的任務。午餐是一日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小班幼兒在用餐的時候,有的幼兒雙手不動,等著教師來喂;有的幼兒能自己吃,但桌子上撒滿了米粒和菜,有時候地板上也到處都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對于小班的幼兒,如果采取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肯定是不行的,我從幼兒感興趣的故事著手,利用午餐前的一段時間,給幼兒講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他們聽得津津有味,懂得了吃飯時不能掉米粒。有的幼兒經常小便在床上,針對此現象,我又給

8、幼兒講述小豬尿床的故事,幼兒從生動、形象的故事中,受到了啟發,懂得了午睡前一定要上廁所將尿排空,才不會尿床的道理。有的幼兒很難入睡,我讓幼兒欣賞歌曲十二點鐘靜悄悄,逐漸使幼兒養成了要按時睡覺的好習慣。有的幼兒褲子、鞋子經常穿反,我又用兒歌“好朋友”來幫助幼兒練習,一段時間后幼兒穿脫衣褲、鞋子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時,我注意觀察,對有進步的幼兒及時加以表揚,抓住一切可表揚的機會,督促和鼓勵他們。四、教師為幼兒做好榜樣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的人,一舉一動都能發揮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楷模,為幼兒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們要求幼兒在喝水時排好隊,這時老師口渴了也要排隊,不

9、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兒在午睡時要安靜、不講話,老師這時也不可以大聲講話,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為幼兒聽到老師講話,也想和邊上的小伙伴講話。午睡室里安安靜靜,想講話的幼兒也會打消講話的念頭。五 、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幼兒良好行生活習慣的養成。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只靠在幼兒園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行為習慣培養方面家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往往有些幼兒在園表現非常好,能自覺遵守幼兒園的規則制度,而在家由于父母嬌寵慣養,規定往往難以執行。所以,在行為習慣的培養上,要做到家園配合、協調一致、始終不渝地堅持下去。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因此我們在工作中經常與家長一起研究、探討、溝通孩子的教養問題,如開設家校通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動態,幼兒園的生活常規及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求;利用家長開放日讓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園、在家的表現;定期召開家長會引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創設溫馨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循序漸進,堅持做好家園共育,直到良好的習慣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幼兒的常規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解決工作,它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的方方面面中,要讓幼小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常規,剛開始時保教人員是很辛苦的,但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時時提出這方面的要求,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會使其養成好的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