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_第1頁
某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_第2頁
某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第二章任務設計書 2第三章工藝流程的選擇 3一、工藝流程的對比和選擇 3二、工藝流程 7三、主要構筑物的選擇 8(一)格柵 8(二)曝氣沉沙池的設計計算 11(三)斜板式沉淀池(初沉池) 13(四)輔流式沉淀池(二沉池) 15第四章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及計算 18一、確定設計參數 18二、生物接觸氧化池設計計算 18參考書目 20第二章任務設計書某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1.設計水量:某城鎮設計人口 30萬人,人均排污水量150 L/(人 d)2.原水水質CODW 400mg/LBOD5< 200mg/LSS< 250mg/LpH=693.排放標準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鎮

2、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一級B標準。CODW 60mg/LBOD5< 20mg/LSSC 20mg/LpH=694. 污水廠污水進水總管管底標高(進水泵房處)為-3.41米,相對地面標高土 0.00 米。5. 設計任務: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生物處理構筑物的設計計算、繪圖2張6. 自然資料5.1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17.9 C;年最高氣溫:32.9 C;年最低氣溫:-10.0 C;年平均降水量:1034.5mm年平均蒸發量:1600 mm年主導風向:北北東風。5.2工程地質資料1) 地質構造:廠區地質良好,為亞砂土、亞粘土、砂卵石組成,厚度4.511m, 地基

3、承載能力在1kg/cm2 ;2) 地震:沒有相關的地震資料,設計地震烈度按8度計算。3) 地下水位:3.5m4) 最大凍土深度:0.7m7. 設計依據:1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 87),1997年版2.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3.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顧國維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工藝流程的選擇一、工藝流程的對比和選擇1、A/0工藝特點:傳統A/0工藝,具有較好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總氮的去除率在60%- 70%之間。2)由于該工藝缺少厭氧條件,工藝中磷的去除效果較差,為了達到有效去除磷的 效果,必須工藝中添加化學除磷。2、傳統A2/0及其改良工

4、藝傳統A2/0法即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流經三個不同的功能分區,在不 同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氮和磷。其流程簡圖見圖1-1。進水*活性污泥回流剩余污泥圖1-1A2/O法流程簡圖該工藝在系統上是最簡單的同步除磷脫氮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小于其它同類工 藝,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的條件下可抑制絲狀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 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處理后污水與污泥的分離,運行中在厭氧和缺氧段內 只需輕緩攪拌,運行費用低。由于厭氧、缺氧和好氧三個區嚴格分開,有利于不 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長,因此除磷脫氮效果非常好。目前,該法在國內外使用 較為廣泛。但傳統A2/0工藝

5、也存在本身固有的缺點。脫氮和除磷外部環境條件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脫氮要求有機負荷較低,污泥齡較長,而除磷要求有機負荷較高,污 泥齡較短,往往很難權衡。為了克服傳統A2/O工藝的缺點,出現了多種改良型 A2/O工藝,其中一種就是UCT工藝。UCT工藝的流程簡圖見圖1-2。混合液回流混合液回流進水活性污泥回流剩余污泥圖1-2 UCT工藝流程簡圖與傳統A7o法相比,uct工藝不同之處在于污泥先回流至缺氧池, 而不是厭氧池, 再將缺氧池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厭氧池,從而減少了回流污泥中過多的硝酸鹽對厭 氧放磷的影響。但是UCT工藝增加了一次回流,多一次提升,運行費用將增加。 此工藝流程較長,構筑物較多,設備

6、維修不便,操作管理較復雜,投資略高,相 對成熟可靠,處理效果穩定,一般運用于較大規模且具有較高運行管理水平的城 市污水廠。3、SBR法及其變型工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又稱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早在1914年就由英國學者Ardern和Locket發明的水處理工藝。80年代前后,由于自動化、計算機等高新 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普及與應用,此項技術獲得重大進展。使 得間歇活性污泥的運行管理也逐漸實現了自動化。由于SBF在運行過程中,各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以及運行狀態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 的性質、出水水質、出水質量與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變化。對于SBR的反應來說,只是時

7、序控制,無空間控制障礙,所以可以靈活控制。因此,SBR工藝發展速度極快,近幾年來,已發展成多種改良型,主要有:ICEAS法、CAST法、Unitank法和DAT-IAT法。CASTT藝和SBR不同,在循環式活性污泥法中結合有生物選擇器、生物反應池二 個區域,容積較小的第一區作為生物選擇器,第二區為主反應區。第一區和第二 區在水力上是相通的。用泵將主反應區的活性污泥回流到選擇器中。UNITANK的工藝思想、池子布置和運行方式與三溝式氧化溝相類似,但在池體構 型、曝氣方法、出水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一般由一矩形池子組成,內分三格, 三格在水力上是相通的。池子外側二格交替作為曝氣池和沉淀池,中間池始終

8、作 為曝氣池,在每一格池子中設置曝氣裝置,可以為表面曝氣設備,也可以是鼓風 曝氣系統。SBR類活性污泥法工藝操作靈活,可采用多種運行方式,但是單池處理能力較小, 在較大規模的城市污水廠中采用,分組數多,控制點多,給操作管理帶來了不便。 為減少平面占地,該工藝也可在較大水深下運行 (取決于撇水設備的能力),但水 深加大,浪費的水頭較大,運行能耗較高,同時對運行過程的自控技術要求較高。 故國內僅有十余座城市污水廠采用該工藝。4、各種氧化溝工藝氧化溝是上世紀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因其構筑物呈封閉溝渠而得 名,屬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在實際運用中發展成多種型式,能夠同時實現碳有 機物氧化、氮硝

9、化以及生物脫氮是氧化溝的基本特征。常規氧化溝相當于普通活性污泥法中的曝氣池,氧化溝可以在高、中、低不同負 荷條件下運行。一般氧化溝都在低負荷條件下運行,屬于延時曝氣范疇,氧化溝 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處理流程簡捷,構筑物少,一般不設初沉池、污泥消化系統。 采用的機械設備種類少,運行管理較方便。 耐沖擊負荷,出水水質穩定,一般不發生污泥膨脹現象。 產生的污泥量少,并且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穩定,簡化了污泥處理流程。 采用氧化溝工藝的污水處理廠總占地和其它工藝的二級處理廠相比,氧化溝單體體量較大。氧化溝工藝形式較多,主要有 Orbal氧化溝、T型三溝式氧化溝、DE型氧化溝、 迤洛:自 Carrousel

10、氧化溝等。近年來以Orbal、DE氧化溝和三溝式為主導的氧化溝工藝 廠.、:匸、.、.楚K竇黑下龍阿5、生物膜(1) 生物轉盤生物轉盤處理是一種利用微生物來處理有機污水的設備。它集中了接觸氧化 法、生物濾池法和活性污泥法。轉盤安裝在氧化槽上,其45%勺面積浸沒在污水中,在動力驅動下,轉盤慢速旋轉,盤片上生長的生物膜吸附污水中的有機物。 當盤片離開液面時,微生物得到空氣中的氧氣。微生物通過新陳代謝最終把有機 物分解成水、無害的無機物和氣體。特點是: 維護管理簡便、動力硝耗小、運行費用低。 轉盤運行時衛生條件好,產生的噪音低。 運行靈活,可通過調節轉盤轉速控制污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時間和曝氣強度。 能

11、承受水質、水量的沖擊負荷,工作穩定。 生物膜的培養與馴化快,成熟時間短,一周即可完成。 污泥量少,含水率低P= 95%96%,沉淀性能好,易于分離脫水。 易受水溫、氣溫影響,溫度低時處理效果亦低,因此北方宜建在室內。(2) 曝氣生物濾池曝氣生物濾池屬于生物膜法的范疇。現代曝氣生物濾池是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 基礎上引入飲用水處理中過濾的構思而產生的一種好氧廢水處理工藝。其突出的 特點是將生物氧化和過濾結合在一起,濾池后部不設沉淀池,通過反沖洗再生實 現濾池的周期運行。其核心技術是采用多孔性的濾料作為生物載體,單位體積的 生物量數倍于活性污泥法,因此具有處理負荷高,池體體積小,占地省的特點。 生物

12、濾池運行的基本原理如下:經預處理后的污水與經過硝化后的濾池出水混合 后通過濾池進水管進入濾池底部,并向上流經填料層的缺氧區,一方面反硝化細 菌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物將進水中的 NO3-N轉化為N2,實現反硝化脫氮;另一方 面,SS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物化過程被填料及其上面的生物膜吸附截流在濾床內。 經過缺氧區處理的污水進入好氧區,進一步降解有機物和發生硝化作用,同時繼 續去除SS 反應時間短、占地少、需空氣量少,節能等 對水量變動有較大適應性,具有很強得消化功能。 反沖洗水量大。(3) 生物接觸氧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主要設施之一,生物膜法是一大類生物處理法的統 稱,其主要利用附著生長于某些固

13、體物表面的微生物 (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 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 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 外可分為慶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其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 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 如此往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老化的生物膜不斷脫落下來,隨水流入二次沉淀被沉淀去除。初次沉淀池生化池二次沆淀池生物接縫氧化法基本流程示意6膜處理技術膜分離法是利用特殊膜(離子交換膜、半透膜)的選擇透過性,對溶劑(通常是水)

14、中的溶質或微粒進行分離或濃縮方法的統稱。溶質通過膜的過程成為滲析,溶劑 通過膜的過程稱為滲透。在污水深度處理中常用的膜分離設備有5種。 微濾器(MF)膜孔徑0.15.0卩m工作壓力300kpa左右。可用于分離污水中的較細小顆粒物 質(15卩m)和粗分散相油珠等或作為其他處理工藝的預處理,如用作反滲透設備 的預處理,去除懸浮物質、CODc、BOD成分,減輕反滲透的負荷,使其運行穩定。 超濾器(UF)膜孔徑0.010.1卩m工作壓力150700kpa。超濾器可分離水中細小顆粒物質 (10卩m)和乳化油等;在用于污水深度處理時,可去除大分子與膠態物質、病毒 和細菌等;或者作為反滲透的預處理。 納濾器

15、(NF)膜孔徑0.0010.01卩m操作壓力5001000kpa。納濾器可截留分子質量為200 500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用于分離污水中多價離子和色度粒子,可除去二級出水 中2/3鹽度、4/5硬度以及超過90%的溶解有機碳和THM前體物。納濾進水要求 幾乎不含濁度,故僅適用于經過砂濾、微濾、甚至超濾作為預處理的水質。 反滲透(RO)膜孔徑0.001卩m操作壓力1.0Mpa。反滲透不僅可以去除鹽類和離子狀態的其 他物質,還可以除去有機物質、膠體、細菌和病毒。反滲透對城市二級處理出水 的脫鹽率達90%以上,水的回收率在75%左右,CODcr BOD去除率在85%以上, 反滲透對含氮化合物、氯化物和磷

16、也有良好的脫除性能。為防止膜堵塞,二級處 理出水通常采用過濾和活性炭吸附等預處理工藝,為了減少結垢的危險有時需要 去除鐵、錳等。工藝特點: 出水濁度V5NTU懸浮顆粒SS去除率高達99%以上。 結構緊湊,占地小,模塊化組合設計適用于各種規模的處理。 投資高,膜壽命短,一般為三年。二、工藝流程根據任務設計書及各工藝的特點,決定選用生物膜法中的生物接觸氧化工藝fis _i siIs-三、主要構筑物的選擇(一)格柵一種截留廢水中粗大污物的預處理設施。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制成的金屬框 架,斜置在廢水流經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進口處,用以截阻大塊的呈懸浮 或漂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

17、的排泥管。截留效果取決于縫 隙寬度和水的性質。按格柵柵條間距的大小不同,格柵分為粗格柵、中格柵和細格柵3類。按格柵的清 渣方法,有人工格柵、機械格柵和水力清除格柵三種。按格柵構造特點不同可分 為抓耙式、循環式、弧形、回轉式、轉鼓式、旋轉式、齒耙式和階梯式等多種形 式。格柵設備一般用于污水處理的進水渠道上或提升泵站集水池的進口處,主要 作用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或漂浮物,以減輕后續水處理工藝的處理負荷,并 起到保護水泵、管道、儀表等作用。榕甜史架量丈馬1、進水管道的計算3/s,污水流量總變化系數為Kz=1.2,根據流量 Q=45000md=1875m/h=0.521m所以設計流量為 QaF540

18、00m/d=2250H7h=0.625m3/s ,所以可選管徑曲=(以一 1)2 21 曲=(°.°2 °.01_1)2 空 dn60"051m2g;b 2g0.64 0.022 9.8B -B2ta nr2.18-0.82tan20o= 1.90mQmax W/ 864001000Kz-2.7m3/d0.625 0.06 864001000 1.2 800mm2、格柵格柵用以攔截水中較大懸浮物和漂浮物,以減輕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負荷,用來去 除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機組駐管道的較大的懸浮物,并保證后續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的裝置。設計規定:(1) 水泵處理系統前格柵

19、柵條間隙,應符合以下要求:人工清除2540mm機械清除1625mm最大間隙40mm(2) 在大型污水處理廠或泵站前大型格柵(每日柵渣量大于0.2m3),應采用機械清 除。(3) 人工格柵安裝角度一般與水平面成 30° 60°,機械格柵傾角一般為60° (4) 過柵流速一般采用0.6 1.0m/s設計計算:設中格柵前水深h=0.5m,過柵流速v=0.8m/s,取斷面形狀為正方形的柵條且間隙 寬度b=0.020m,柵條傾角:-=60°,格柵個數N=23、柵條間隙數n為:_ Qma. sin 600.625 sin 60n =36.35Nbhv2 x 0.5

20、漢 0.6取37個4、格柵槽總寬度B:B=S(n 1)+bn=0.01 x (37 1)+0.020 x 37=1.1m5、過柵水頭損失irSCQiiLl-5DDinLaHi/toaw圖32格柵水力簡圖計算水頭損失h0 :ho =22gsin :=(2gsin :=(0.02 0.010.64 0.02-1)20.822 9.8sin 60=0.051 m過柵水頭損失 h2:h 2=kh0= 3 x 0.05仁0.153m式中:一阻力系數;收縮系數,取0.64 ;k =3。k系數,格柵受污物堵塞后,水頭損失增大倍數,一般采用 &柵后槽的總高度H:H=h h1 h2=(0.5+0.3+0

21、.153)m=0.953m式中:h 柵前水深,mh 格柵前渠道超高,一般取h=0.3m;h2 格柵的水頭損失,m。7、格柵的總長度L:進水渠道漸寬部位的長度L1:2 tan - 12 tan 20式中:-1進水渠道漸寬部位的展開角度,一般取 20。格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位的長度L2 :L2 =0.5 L1 =0.5 1.90m=0.95m格柵前槽高 H1 : H1=h h|=0.5m+0.3m=0.8m格柵的總長度L :3.1.8每日柵渣量WH1L = L1 L2 0.5m+1.0m+tana0.8m,=1.90+0.95m+0.5m+1.0m+=5.74mQmax W 8640010

22、00Kz0.625 0.06 864001000 1.2= 2.7m3/dta n30"柵槽寬度:2.18m 水頭損失:0.153m計算結果:柵槽總長度:5.74m柵槽總高度:0.953m選用機械清渣(二)曝氣沉沙池的設計計算空氣擴散裝置設在池的一側,距池底 0.6m,送氣管應設置調節氣量的閥門;池子 的形狀應盡可能不產生偏流或死角。池寬與池深比為1 1.5,池長寬比可達5,當池長寬大于5時,應考慮設置橫向擋板;池子的進口和出口布置應防止發生短 路,進水方向應與池中旋流方向一致;出水方向應與進水方向垂直,并宜考慮設 置擋板;池內考慮消泡裝置;曝氣沉沙池多采用穿孔曝氣,孔徑為2.5-6

23、.0mm,距池底約0.6-0.9m,每組穿孔曝氣管應有調節閥門。曝氣沉沙池剖面圖1、工藝結構尺寸主要確定沉砂池的池長L,池寬B,池深h2等、池容 V有效容積,用)停留時間取t=6min3V=60Q ma丈=60 X 0.625 X 6=225mi式中Qma最大設計流量(m3/s);t最大設計流量時的停留時間(min)。、水流斷面積A(mf)水平流速取v =0.10m/sA=Q ma/ v =0.625/0.10=6.25m 2式中V最大設計流量時的水平流速(m/s), 一般取0.06-0.12)、池長 L(m) L=V/A=225/6.25=36m、池寬B(m)有效水深取h2=2.4mB=A/

24、h 2=6.25/2.4=2.6m式中h 2設計有效水深(m),般取2m-3m、每小時所需空氣量q(m3/m) 取d=0.2q=3600 X dX Qa=3600X 0.2 X 0.625=450卅巾式中d 每立方米污水所需空氣量(m3/m),般采用0.2。2、沉砂室設計計算(1) 沉砂斗所需容積V= QmaxTX =Kz=54000 2 °.°3 10l.7m31.50清楚沉砂間隔時間為2天,城市污水沉砂量X =0.03 10 沉砂室坡向沉砂斗的坡度取i=0.5。采用2個沉砂斗,則V°=V/2=2.7/2=1.35m 沉砂斗各部分尺寸:設斗底寬a1=1.0m,斗

25、壁與水平面的傾角為60°,斗高h=0.8m,則砂斗上口寬 a=1.92m,沉砂斗容積h22V0 = (2a +2aa1+2a1) =1.766沉砂室高度:本設計采用重力排砂,池底坡度為0.05坡向砂斗,沉砂室含兩部 分:一部分為沉砂斗;另一部分為沉砂池坡向沉砂斗的過渡部分。L二L-2a-0.2 = 36-2 偵心二代僉口企 為兩沉砂斗之間的壁厚)2 2ha=h+0.05 X 12=0.8+0.06 X 16.98=1.82m超高 h1=0.4m,總高度 H=h+h2+h3=0.3+2.8+0.9415=4.0415m3、進出水區包括進水區、配水方式、出水區等的設計進水:沉砂池進水一般

26、采用管道或明渠將污水直接引入配水區。配水:由于曝氣沉砂池內流水的旋流特性,一般認為對曝氣沉沙池的配水要 求不十分嚴格,通常采用配水渠淹沒配水。出水:沉砂池出水一般采用出水堰出水,出水堰的寬度一般與沉砂池寬度相同,依此根據堰流計算公式可確定相應的堰上水頭。4、工藝裝備:包括供氣方式、曝氣設備、排砂設備、集油設備、砂水和油水分離 設備等計。供氣方式:鼓風曝氣,曝氣沉沙池的供氣可與曝氣池供氣聯合進行或獨立進行。 曝氣設備:一般采用穿孔管,孔徑一般為2mm-5mm排砂設備、集油設備:曝氣沉沙池的排砂一般采用排砂泵抽吸:浮油的收集通常 采用撇油的方式:吸砂泵和撇油設備通常置于行車上。(三) 斜板式沉淀池

27、(初沉池)初沉池可除去廢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廢水經初沉后,約可去除可沉物、油脂 和漂浮物的50% BOM 20%按去除單位質量BOD或固體物計算,初沉池是經濟 上最為節省的凈化步驟,對于生活污水和懸浮物較高的工業污水均易采用初沉池 預處理。初沉池的主要作用如下。(1) 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減輕后續處理設施的負荷。(2) 使細小的固體絮凝成較大的顆粒,強化了固液分離效果。(3) 對膠體物質具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4) 一定程度上,初沉池可起到調節池的作用,對水質起到一定程度的均質效果。 減緩水質變化對后續生化系統的沖擊。(5) 有些廢水處理工藝系統將部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發揮二沉池污泥

28、的 生物絮凝作用,可吸附更多的溶解性和膠體態有機物,提高初沉池的去除效率。 另外,還可在初沉池前投加含鐵混凝劑,強化除磷效果。含鐵的初沉池污泥進入 污泥消化系統后,還可提高產甲烷細菌的活性,降低沼氣中硫化的含量,從而既 可增加沼氣產量,又可節省沼氣脫硫成本。根據水量、原水水質及排放標準選用斜板式沉淀池作初沉池魁板m斟板審片65 2-24 回向卓箱形斜板組令體示盤一集琳丈渠;2-集水孔;3象忒懇果卡4一韻雄©斜板傾角:沉淀段斜板傾角為40滑泥段斜板傾殖弟 為叭斜板間距:-般為20 - 50mint與板K宿關*當板長為1、每座沉淀池表面積初沉池采用n=4個,設表面積水力負荷q5m3/(m

29、2 h),每座沉淀池表面積Qmax0.91 nq22500.91 4 6= 103.03式中0.91斜板區面積利用系數Qmax 最大設計流量,m3 / h2、池子平面尺寸設沉淀池為方形池,池子邊長a =£;戸二.,103.03 =10.15(m)3、池內停留時間 設斜板長為1.1m,斜板傾角60°,斜板高度h3=1.1 si n60° =0.953設斜板區上部h2 =0.7m,池內停留時間=16.53(mi n)(h2 h3) 60(0.7 0.953) 60tq'6式中h2 斜板區上部水深,一般為0.5 1.0m4、污泥部分所需容積設每人每日污泥量S=0

30、.6L/(人d),排泥時間T=2.0d,污泥部分所需容積= 90(m3)SNT0.6江3><105 X2.0V 二1000n 1000 4式中N 設計人口數5、污泥斗容積設污泥斗下部邊長日=1.0m,污泥斗高度h (| -11) tan60o 珂-號卍n60o =7.92(m)污泥斗容積Vh5(a2 aa1 q2)二792 (10.152 10.15 1.0 1.02) = 301.51(m3)>90(m3) 33&池子總高度設沉淀池的超高h0.3m,斜板下緩沖層的高度h4 =1.0m,池子總高度H h1 h2 h3 h4 h0.3 0.70.953 1.0 7.92

31、 = 10.873 (m)式中 h1 沉淀池的超高,m,般取0.3m(四)輔流式沉淀池(二沉池)沉淀池是分離懸浮固體的一種常用構筑物,二沉池是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重要組 成部分,其作用是泥水分離,使混合液澄清,濃縮和回流活性污泥。沉淀池常按 池內水流方向不同分為平流式沉淀池、豎流式沉淀池和輻流式沉淀池三種。本設 計中二沉池采用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輻流式沉淀池。輻流式沉淀池多呈圓形,池的進水在中心為止,出口在周圍。水流在池中呈水平 方向向四周輻射,由于過水斷面面積不斷變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從池中心向池 四周逐漸減慢。泥斗設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傾斜,污泥常用刮泥機(或吸泥機)機械排除。其主要的特點是

32、采用機械排泥,運行較好;排泥設備有定性產品。、. MHA-1、沉淀部分水面容積 采用2個沉淀池2=562.5(m )Qmax _ 2250F nq' 2疋2式中q'表面負荷,一般取1.52.0n沉淀池個數2、池子直徑3、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設沉淀時間t=1.5h,有效水深h2 = q't = 2 1.5 =3(m)4、沉淀部分有效容積Qmax22503V' t1.5 = 1687.5(m)n 25、污泥部分所需容積設貯泥時間T=4h,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積SNT1000n0.5 300000 41000 2 24= 12.5(m3)式中S每人每日污泥量,初沉池一般取0.

33、30.8L/(人 d)N設計人口數,人&污泥斗容積設污泥斗上部半徑r2m,設污泥斗下部半徑r1m,傾角=60°,污泥斗高 度o°3h2=(r1-r2)tan60 -(2 -1)tan60 -1.73(m )污泥斗容積V1 晉(+n小2)二31732+2“ + 12)七亦)7、污泥斗以上圓錐提部分污泥容積 設池底徑向坡度為0.05,則圓錐體的高度hR-rJ 0.05=(13.4-2) 0.05=0.57(m)圓錐體部分污泥容積nh.223.14匯0.57223V24(r12 r1R R2)(22 2 13.4 13.42) =12.5(m3)3 38、污泥總容積V1 V12.7 125.5 =138.2( m3)> V9、沉淀池總高度設h| =0.3m, h3=0.47m,沉淀池總高度H = h1 h2 h3 h4 h 0.3 3 0.4 0.57 1.73 二 6(m)式中h1 沉淀池的超高,m 一般取0.3mh3 緩沖層的高度,m 一般取0.30.5m10、沉淀池池邊高度H ' = h, h2 h3 = 0.3 3 0.4 =3.7(m)11、徑深比D / h2 = 26.8 / 3 二 8.93(符合要求)徑深比要求在612之間12、集水槽堰負荷校核 設集水槽雙面出水,則集水槽出水堰的堰負荷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