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島旅游資源調查_第1頁
崇明島旅游資源調查_第2頁
崇明島旅游資源調查_第3頁
崇明島旅游資源調查_第4頁
崇明島旅游資源調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崇明島旅游資源調查 民本中學:張貝 唐亮 曹雄 宋曉梟 施懿丹 羅凱 龔怡 龔帥花 龔禮敏 郁凱峰 指導教師:王愫怡 序言:2001年 5月初,我校進行研究性課程學習。我開設了崇明島旅游資源調查 這一課題,并得到了我校領導的批準和大力支持。2001年 5月中旬,我開始組建課題小組,從授教班級學生中挑選地理學基 礎扎實、有熱情、肯刻苦的學生,并征詢了班主任的意見, 最終確立由高二 (10) 班的 10 名學生擔當本課題的小組成員。2001月5月底開始收集資料。 首先是崇明縣行政區劃圖和崇明縣交通圖的 影印件;然后是崇明旅游事業管理委員會的旅游客源市場開發與促銷規劃 部分的影印件;在暑假中適逢世界

2、自然基金會(WWF中國青年報社和復旦大 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舉辦“ 2001 濕地使者行動”活動,贈得濕地資料頗豐;其 它資料。以上資料人手一份。 資料收集工作持續近 1年,至2002年4月底初步 完成。2002 年 4 月 6 日上午赴崇明縣博物館(學宮) 、濱江大道、壽安寺、鰲山 公園(金鰲山) 進行崇明島旅游資源調查。 因參觀濱江大道時逢雨,草草結束, 故本文中略去這個內容。2002年4月至 5月,學生撰寫調查報告。2002年 6 月初,正式行文、潤色。結題。在本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得到了學校領導、同事、學生的支持、協助和通 力合作,并且還得到了崇明縣政協,崇明縣旅游局,崇明縣農委,崇明縣博

3、物 館,壽安寺等單位和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感謝!sooyeePage 1 of 114/4/20131. 崇明島地理概況1.1地理位置 崇明島,中國第三大島,也是最大的河口沙島;崇明島位于東經 121 09 30一 121 54 00,北緯 31 27 00一31 51 15。1.2地貌形態 崇明島是江口沉積沙洲,地勢低平坦蕩,無丘陵山岡,全島地 面高程以吳淞零點為基準,90.65%的耕地在海拔3.20-4.20m之間,海拔高于 4.21m的高亢地約占5.87%,其中海拔在6.0m以上的海堤河岸則占1.38%,地 形總的趨勢是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東部略低。崇明島形狀狹窄修長, 沿江

4、向海延伸,東西長76km,南北寬13至18km不等,面積約1160kn2,占上 海市陸地面積的1/6左右,與香港面積相仿,由于北部沿江及東部沿岸灘涂的 增長和圍墾,崇明島的面積增長趨勢還在繼續擴展。1.3氣象氣候 崇明島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水 充沛,日照充足,夏季濕熱,盛行東南季風,冬季干冷,盛行偏北季風;年平 均氣溫15.3 C,年平均降水量1003.7mm年平均日照時數2104小時,全年無 霜期229天。參考表1-1,表1-2,表1-3。表1-1崇明島的四季春季73天夏季95天秋季63天冬季134天4.5-6.166.17-9.199.20-11.2111.22-

5、次年 4.4候平均氣溫候平均氣溫候平均氣溫候平均氣溫10C -22 C22 C10C -22 C10C表1-2崇明島各月風向(1958-1984年)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風向NNWNNWSESESESESESENNENNENNWNNWSE表1-3崇明島主要氣候出現時期月份123456789101112主要 氣 候最冷晚木目最熱早木目春雪春雨梅雨秋雨雷雨臺風伏旱秋旱2. 崇明島旅游客源市場分析2.1對崇明客源市場分析的資料依據 主要為:一、華東師范大學旅游學系關于 國內旅游客源市場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二、1998年國內游客在上海旅游狀況調查報告;三、崇明旅游事業管理委員會和華東師范

6、大學人口研究所、旅游學系共同對崇明客源市場進行的問卷調查,以及崇明東平森林公園管理部門的游 客問卷調查。根據崇明旅游委提供的資料,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春秋兩季為崇明 的旅游旺季,嚴冬和酷暑則為旅游淡季。2.2客源市場的空間結構 崇明島客源市場隨距離衰減的現象極為明顯:海外 游客數量只占客源總量的0.3%,而上海其它區縣游客占到了全部游客的 60%以 上,如果再將本島游客計入,則本市游客占 90%以上。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一、 崇明島雖然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可是只有地方級的旅游影響力;二、近中期 而言,上海市區作為崇明島主體客源市場的格局不會改變;三、就中遠期而言,長江三角洲地區是崇明島最具潛

7、力的客源市場。2.3主體客源分析 上海市區是崇明島最主要的客源市場。首先,上海人口基 數大,收入水平高,出游愿望強烈;其次,崇明島與各區縣尤其與市區的經濟 往來密切;再次,根據國際經驗,游客對旅游產品的偏好會逐漸由觀光型產品 轉向度假休閑型產品。因此,上海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仍然會是崇明島最主要 的客源市場。2.3.1旅游強度和旅游頻度分析 旅游強度即旅游力度一一旅游潛力。1997年 上海市居民旅游強度為573.64萬人。旅游頻度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范圍內每 個人外出旅游的次數。1997年上海市民外出旅游的頻度為1.3次/人。由此, 可以得出1997年上海出游市場的規模約為745.7萬人次。考慮

8、各種增長因素, 預計上海出游市場的規模可以突破 1000萬人次。2.3.2社會人口學特征分析2.3.2.1 性別特征在游客構成中,旺季男女性別基本持平,淡季男性略多于 女性。2.3.2.2 年齡構成80%以上的游客集中在16 50周歲之間,這部分游客有一 定的經濟實力,消費觀念超前,出游愿望強烈,是崇明島最主要的客源。2.3.2.3 職業結構構成學生和普通職員是崇明島客源市場的主體。參考表2-1。表2-1崇明島客源市場游客職業特征職業百分比%旺季淡季學生24.229.7工人10.910.3農民2.49.7專業技術人貝10.97.6公務員3.86.9文教衛生人員10.04.8服務人員4.33.4

9、企業管理人員5.215.9個體或私營經營者1.44.1軍人1.92.1其他17.55.52.324 家庭狀況分析 目前,兩口、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是上海社會的主體, 基數較大,這部分家庭是崇明島最大的客源市場,核心家庭也是崇明島開拓周 末休閑度假市場的重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未婚者所占的比重相當高,主要 由年輕白領和大學生組成,出游能力相當強。2.3.2.5 游客收入狀況 大部分游客的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月之間,還有近1/3的游客屬于無收入群體,他們是以集體出游方式為主的學生。2.3.2.6 受教育程度出游愛好與受教育程度呈正相關,大專以上學歷的游客占到了 44.8%。2.3.3行為

10、學特征分析2.3.3.1游客對景點的選擇行為分析在崇明島初具雛形的三大旅游區塊景點中,東平森林公園的到訪率最高,而學宮、金鰲山、東灘候鳥保護區等品位較咼或新景點到訪率較低。233.2 出游方式分析 在短途旅游中,大多數游客不愿意選擇旅行社。在同 行者的選擇上,54.9%的游客選擇親朋好友。2.3.3.3逗留時間分析游客在東平森林公園內的逗留時間以2-3小時居多,占54.5%; 3-4小時的占18.6%; 5-6小時的占12.4%; 6小時以上的僅占14.5%上海游客在崇明島的平均逗留時間為 1天左右,游客實際在崇明島度假時間比 較短。2.3.3.4 決策影響因素 從游客到森林公園游玩的次數看,

11、“五 一”調查表明, 第一次來的占64.5%,第二次來的占12.5%,三次以上的占22.7%;七月份的調 查表明,第一次來的占47.6%,第二次來的占13.1%,三次以上的占10.3%。第 一次慕名而來的,其知曉的途徑是親友推薦的,兩次調查分別是30.3%和54.5%, 是通過電臺和電視獲悉的占9.5%和6.2%,由報刊上獲悉的占6.2%和3.4%,其 它為說明的占23.1%合 33.1%。參考圖2-10.450.40.350.30.250.20.150.1圖2-1出游決策影響因素42.30%薦、丿隹薦 /-社 仃 旅其它0宣傳 告宣 亠告 廣、夬 自己計0.05233.5制約因素分析 綜觀崇

12、明島旅游發展現狀,旅游客源市場發展瓶頸主 要有:交通不便導致客流不暢通;旅游項目、商品比較單調,亟待開發;旅游 專門人才緊缺。參考表2-2。表2-2出游制約因素制約因素所占的比重%島外交通58.54島內交通28.46住宿7.32餐飲6.50娛樂12.20旅游信息獲得14.632.3.4需求偏好分析 在此分析中,主要包括:各年齡組對目的地類型偏好的 分析;對在建新景點的偏好分析;對旅游度假場所的偏好分析;對休閑娛樂項 目的偏好分析。通過這些分析,可以得出:游客比較傾向于自然生態風光,需 要良好的交通、環境和服務,喜歡戶外運動和刺激性的體育運動。3. 崇明島主要旅游資源調查3.1崇明島自然旅游資源

13、3.1.1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崇明島的中北部,距南門港 12km南部與建設 鄉接壤,東、西、北部與上海市東風農場毗鄰。全園東西長1700m南北寬1400-2800m總面積為3.55km2,是目前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也是上 海規模最大的森林公園。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東平林場,于1959年圍墾建 場,經過30多年的林苑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1989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 1993年 6月被林業部命名為“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1997年初,被評為上海市 十佳休閑新景點之一, 1998年 10 月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崇明森林旅游節。東平國家森林公園的特色旅游項目是 “攀巖”,具有國際標準的攀巖

14、比賽場, 位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的北側,總投資 200多萬元,占地20000n2。攀巖墻高 14m寬8m分成兩個難度級別。1998年10月的全國第六屆攀巖錦標賽和 1999 年 10 月的上海市首屆攀巖、越野挑戰賽都在此成功舉行。3.1.2 東灘候鳥保護區 位于崇明島的東部,是長江口野生動物資源基地,尤 其是野生鳥類資源十分豐富。崇明島東灘 3 萬公頃的灘涂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 多的野生鳥類集居棲息地之一, 也是長江口最大的、 保持本底狀態的重要濕地。濕地(Wetlands)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森林、海洋一起并 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濕地定義是濕地公約作出的, 即:濕地

15、是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 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咸水、咸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 濕地公約是一個旨在通過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來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 的政府間國際條約,于 1971 年在伊朗拉姆薩爾正式通過。到目前為止已有 122 個國家成為濕地公約的締約國,中國于 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崇明島東灘是中國最主要的遷徙鳥類越冬地之一,每年從東歐、東亞、東 南亞、澳大利亞等地區遷徙過來的候鳥中, 被列為保護之列的珍稀候鳥就有 130 多種,過境鳥類數量達 100萬只左右,尤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在東灘 越冬數量曾達 3000至3500只,還

16、有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的過境 棲息候鳥總數達 200萬至 300萬只,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中華球沙鴨(M.squamatus)、白鸛(Ciconia cicouia )、白頭鶴(G.monacha ;屬于國家 二級保護的有:白額雁、綠鷺、中白鷺、黑臉琶鷺等 9種;屬于中澳協定鳥類 有 41 種;屬于中日協定鳥類有 83 種。1998 年上海市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正式通過 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建區論證研究報告 ,并提出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應成為以保護濕 地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鳥類資源為主,融保護、科研、教育、利用多種功能為 一體的國際一流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上海師范大學

17、的鳥類專家在著手調查上 海的野生動物資源時,提出過在崇明東灘候鳥保護區,設觀鳥塔、開辟鳥類2、建鳥類博物館等旅游設施的設想; 1998年 12月 16 日至 24日,來自澳大利亞、 菲律賓、日本、俄羅斯、韓國、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HONKONG和中國等國 家和地區的 18 位鳥類專家,對崇明東灘候鳥的棲息和衍生情況進行考察。崇明島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范圍:南起團結沙水閘,北至北八滧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圍垠為界,東到吳淞高程零米線外側 3000m總面積326.2km2。 保護區劃出三個功能區:一是240kn2級保護核心區,讓小天鵝等珍稀鳥類集 中棲息;二是二、三級保護區,為緩沖保護和科學

18、試驗區;三是觀賞區,接待 游客。這樣既保護了本島的鳥類資源,又發展了本島的旅游業。3.2 崇明島人文旅游資源3.2.1 學宮 崇明學宮(孔廟) 位于崇明縣城橋鎮鰲山路 696 號,占地 23.21 畝,現為崇明縣博物館。 1984年,崇明學宮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 保護單位。崇明學宮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間(公元 1237年1240年),后隨崇明 縣城五遷而六建。參考圖 3-1 。現存學宮建于明天啟二年(公元 1623 年),已歷經 370 多年。學宮內現有 東、西牌樓、欞星門、泮池、登云橋、東西官廳、戟門、名宦祠、鄉賢祠、崇 圣閣、尊經閣等古代建筑,另有百年牡丹和櫻花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參

19、考圖 3-2、圖 3-3。1995年 9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為搶救古代歷史文化遺產,撥款 250萬元 修復崇明學宮大成殿、東西兩廡等學宮主體建筑,修復后的崇明學宮大成殿、 東西兩廡布置了“崇明島史” 、“崇明古船”,“崇明民俗”,“崇明鹽場”等展廳。參考圖 3-4、圖 3-5、圖 3-6 、圖 3-7 、圖 3-8 。322金鰲山位于崇明縣鰲山鎮鰲山村,距縣城東2.5km。占地面積1.2公頃。 金鰲山是崇明名勝。崇明本無山,山體是人為。相傳始筑于宋代;清康熙七年 (公元 1668年),總兵張大治置地重筑于崇明名剎壽安寺北。山有九峰,中峰 最高;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 1777 年),知縣范國泰重修;清光緒十九年(公 元 1893 年),富戶捐資在山巔建塔,取名“鎮海” 。金鰲山現有景點:大有亭、鎮海塔、水香榭、得月橋、清涼洞、梅林積雪、 抗倭名將唐一岑紀念碑,還有崇明島內僅存的三株具有 300 余年歷史的檜柏, 均存此處。參考圖 3-9、圖 3-10、圖 3-11 。3.2.3 壽安寺 位于崇明縣城東 2.5km 金鰲山南側,占地面積近 7 畝,現有僧 人 16 名,職工 12 名。該寺創建于宋淳祐年間,距今已有 700 多年歷史,是崇 明著名古剎。歷代僧伽接續香燈,先后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懺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