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作業七及解答(共14頁)_第1頁
計算機網絡作業七及解答(共14頁)_第2頁
計算機網絡作業七及解答(共14頁)_第3頁
計算機網絡作業七及解答(共14頁)_第4頁
計算機網絡作業七及解答(共14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計算機網絡作業七及解答計算機網絡作業(7) 一、單項選擇題  1TCP規定HTTP(    )進程的端口號為80。  A客戶    B解析  C服務器    D主機  2A和B建立了TCP連接,當A收到確認號為100的確認報文段時,表示(    )。  A報文段99已收到  B報文段100已收到  C末字節序號為99的報文段已收到  D末字節序號為100的報文段

2、己收到  3在采用TCP連接的數據傳輸階段,如果發送端的發送窗口值由1000變為2000,那么發送端在收到一個確認之前可以發送(    )。  A2000個TCP報文段    B2000B  C1 000B                D1 000個TCP報文段  4為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TCP采用了對(    )

3、確認的機制。  A報文段    B分組  C字節      D比特  5以下關于TCP報頭格式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報頭長度為20"60B,其中固定部分為20B  B端口號字段依次表示源端口號與目的端口號  C報頭長度總是4的倍數個字節  DTCP校驗和偽首部中IP分組頭的協議字段為1 7  6滑動窗口的作用是(    )。  A流量控制&#

4、160;       B擁塞控制  C路由控制        D差錯控制  7在TCP中,發送方的窗口大小取決于(    )。  A僅接收方允許的窗口  B接收方允許的窗口和發送方允許的窗口  C接收方允許的窗口和擁塞窗口  D發送方允許的窗口和擁塞窗口  8以下關于TCP  作原理與過程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5、0; ATCP連接建立過程需要經過“三次握手”的過程  B當TCP傳輸連接建立之后,客戶端與服務器端的應用進程進行全雙工的字節流傳輸  CTCP傳輸連接的釋放過程很復雜,只有客戶端可以主動提出釋放連接的請求  DTCP連接的釋放需要經過“四次揮手”的過程  9以下關于TCP窗口與擁塞控制概念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接收端窗(rwnd)通過TCP首部中的窗口字段通知數據的發送方  B發送窗口確定的依據是:發送窗El=Min接收端窗口,擁塞窗口  C擁塞窗口是接收端根據網絡擁塞情況確定

6、的窗口值D擁塞窗口大小在開始時可以按指數規律增長  10TCP使用三次握手協議來建立連接,設A、B雙方發送報文的初始序列號分別為X和Y,A發送()的報文給B,B接收到報文后發送()的報文給A,然后A發送一個確認報文給B便建立了連接。(注:ACK的下標為捎帶的序號)    ASYN=1,序號=X    BSYN=1,序號=X+1,ACKx=I    CSYN=1,序號:Y    DSYN=1,序號=Y,ACKy+1=1    ASYN=1

7、,序號=X+1    BSYN=1,序號=X+1,ACKx=l    CSYN=1,序號=Y,ACKx+1=1 DSYN=1,序號=Y,ACKy+1=111TCP“三次握手”過程中,第二次“握手”時,發送的報文段中(    )標志位被置為1。    ASYN           BACK    CACK 和RST   DSYN和

8、ACK   12A和B之間建立了TCP連接,A向B發送了一個報文段,其中序號字段seq=200確認號字段ACK=201,數據部分有2個字節,那么在B對該報文的確認報文段中(    )    Aseq=202,ACK=200    Bseq=201,ACK=201    Cseq=201,ACK=202    Dseq=202,ACK=20113一個TCP連接的數據傳輸階段,如果發送端的發送窗口值由2000變為3000,意昧著發

9、送端可以(    )。    A在收到一個確認之前可以發送3000個TCP報文段    B在收到一個確認之前可以發送1000B    C在收到一個確認之前可以發送3000B    D在收到一個確認之前可以發送2000個TCP報文段14在一個TCP連接中,MSS為1 KB,當擁塞窗口為34KB時發生了超時事件。如果在接下來的4個RTT內報文段傳輸都是成功的,那么當這些報文段均得到確認后,擁塞窗口的大小是(    )。&

10、#160;   A8KB    B9KB    C1 6KB D1 7KB1 5在一個TCP連接中,MSS為1 KB,當擁塞窗口為34KB H寸收到了3個冗余ACK報文。如果在接下來的4個:RTT內報文段傳輸都是成功的,那么當這些報文段均得到確認后擁塞窗口的大小是(    )。    A8KB    B1 6KB    C20KB D2 1 KB1 6A和B建立TCP連接,。MSS為1 KB。某時

11、,慢開始門限值為2KB,A的擁塞窗口為4KB,在接下來的一個RTT內,A向B發送了4KB的數據(TCP的數據部分),并且得到了B的確認,確認報文中的窗口字段的值為2KB,那么,請問在下一個RTT中,A最多能向B發送多少數據(    )。    A2KB    B8KB    C5KB    D4KB17【2009年計算機聯考真題】    主機甲與主機乙之間已建立一個TCP連接,主機甲向主機乙發送了兩個連續的TCP段分

12、別包含300B和500B的有效載荷,第一個段的序列號為200,主機乙正確接收到這兩個數據段后,發送給主機甲的確認序列號是(    )。    A500    B700    C800 D1 00018【2009年計算機聯考真題】    一個TCP連接總是以1 KB的最大段長發送TCP段,發送方有足夠多的數據要發送,當擁塞窗口為16KB時發生了超時,如果接下來的4個RTT(往返時間)時間內的TCP段的傳輸都是成功的,那么當第4個RTT 時間內發送的

13、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應答時,擁塞窗口大小是(    )。    A7KB    B8KB    C9KB    D1 6KB19【2010年計算機聯考真題】    主機甲和主機乙之間已建立了一個TCP連接,TCP最大段長度為1000B。若主機甲的當前擁塞窗口為4 000B,在主機甲向主機乙連續發送兩個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機乙發送的第一個段的確認段,確認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為2000B,則此時主機甲還可以向主機乙發

14、送的最大字節數是(    )。        A1 000    B2000    C3000    D400020【2011年計算機聯考真題】    主機甲向主機乙發送一個(SYN=I,seq=l l 220)的TCP段,期望與主機乙建立TCP連接,若主機乙接受該連接請求,則主機乙向主機甲發送的正確的TCP段可能是(    )。  A(SYN=0

15、,ACK=0,seq=11221,ack=11221)  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21【2011年計算機聯考真題】  主機甲與主機乙之間已建立一個TCP連接,主機甲向主機乙發送了3個連續的TCP段,分別包含300B、400B和500B的有效載荷,第3個段的序號為900。若主機乙僅正確接收到第1和第3個段,則主機乙發送給主機甲的確認序號是(  

16、0; )。    A300      B500C1200     D1400 22以下關于UDP協議的主要特點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UDP報頭主要包括端口號、長度、校驗和等字段  BUDP長度字段是UDP數據報的長度,包括偽首部的長度  CUDP校驗和對偽首部、UDP報文頭以及應用層數據進行校驗  D偽首部包括IP分組報頭的一部分 23使用UDP的網絡應用,其數據傳輸的可

17、靠性由(    )負責。  A傳輸層    B應用層  C數據鏈路層      D網絡層 24UDP數據報首部不包含(    )。      AUDP源端口號    BUDP校驗和  CUDP目的端口號    DUDP數據報首部長度  24-1接收端收到有差錯的UDP用戶數據時的處理方式是( 

18、60;  )。  A丟棄    B請求重傳  C差錯校正    D忽略差錯 25以下關于。UDP校驗和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UDP的校驗和功能不是必需的,可以不使用  B如果UDP校驗和計算結果為O,則在校驗和字段填充O  CUDP校驗和字段的計算包括一個偽首部、UDP首部和攜帶的用戶數據  DUDP校驗和的計算方法是二進制反碼運算求和再取反 26下列關于UDP校驗的描述中,(  &

19、#160; )是錯誤的。  AUDP校驗和段的使用是可選的,如果源主機不想計算校驗和,該校驗和段應為全0  B在計算校驗和的過程中,需要生成一個偽首部,源主機需要把該偽首部發送給目的主機  C如果數據報在傳輸過程中被破壞,那么就把它丟棄DUDP數據報的偽首部包含了IP地址信息和端口信息 27下列不屬于通信子網的是(    )。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絡層    D傳輸層28在TCPIP參考模型中,傳輸層的主

20、要作用是在互聯網的源主機和目的主機對等實體之間建立用于會話的(    )。    A操作連接    B點到點連接    C控制連接    D端到端連接29OSI參考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數據傳輸服務、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層是  (    )。    A物理層    B網絡層    C傳輸層  &#

21、160; D會話層30下列關于傳輸服務的面向連接服務和無連接服務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面向連接的服務是可靠的服務,無連接的服務也可以是可靠服務    B面向連接的服務是可靠的服務,而無連接的服務只能提供不可靠的服務    C面向連接的服務和無連接的服務都是提供不可靠的服務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31面向連接的服務特性是(    )。    A不保證可靠和順序的交付

22、60;   B不保證可靠、但保證順序的交付C保證可靠、但不保證順序的交付    D保證可靠和順序的交付。32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傳輸層是OSI模型的第四層    B傳輸層提供的是主機問的點到點數據傳輸    CTCP是面向連接的,UDP是無連接的    DTCP協議進行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而UDP協議既不進行流量控制,又不進行擁塞控制33以下哪一項能夠唯一確定一個在互聯網上通信

23、的進程(    )。    A主機名    BIP地址級MAC地址    CMAC地址及端口號    DIP地址及端口號34關于TCP和UDP端口,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    ATCP和UDP分別擁有自己的端口號,它們互不干擾,可以共存于同一臺主機    BTCP和UDP分別擁有自己的端口號,但它們不能共存于同一臺主機  &

24、#160; CTCP和 UDP的端口沒有本質區別,但它們不能共存于同一臺主機    D當一個TCP連接建立時,它們互不干擾,不能共存于同一臺主機35在(    )范圍內的端口號被稱為“熟知端口號”并限制使用。這就意味著這些端口號是為常用的應用層協議,如FTP、HTTP等保留的。    AO1 27    BO25 5    CO5 1 1 DO1 02336以下哪個TCP熟知端口號是錯誤的?  (    )

25、    ATELNET:23    BSMTP:25    CHTTP:80    DFTP:2437可靠的傳輸協議中的“可靠”指的是(    )。    A使用面向連接的會話    B使用盡力而為的傳輸    C使用滑動窗口來維持可靠性    D使用確認機制來確保傳輸的數據不丟失 二、綜合應用題1使用TCP對實時語音

26、數據的傳輸有沒有什么問題?使用UDP在傳送數據文件時會有什么問題?    2為什么要使用UDP?讓用戶進程直接發送原始的IP分組不就足夠了嗎?    3一個應用程序用UDP,到了IP層將數據報再劃分為4個數據報片發送出去。結果前兩個數據報片丟失,后兩個到達目的站。過了一段時間應用程序重傳UDP,而IP層仍然劃分為4個數據報片來傳送。結果這次前兩個到達目的站而后兩個丟失。試問:在目的站能否將這兩次傳輸的4個數據報片組裝成為完整的數據報?假定目的站第一次收到的后兩個數據片仍然保存在目的站的緩存中。  

27、;  4一個UDP用戶數據報的數據字段為8192B,要使用以太網來傳送。假定IP數據報無選項。試問應當劃分為幾個IP數據報片?說明每一個IP數據報片的數據字段長度和片段偏移字段的值。     5在使用TCP傳送數據時,如果有一個確認報文段丟失了,也不一定會引起與該確認報文段對應的數據的重傳。試說明理由?     6如果收到的報文段無差錯,只是未按序號,則TCP對此未作明確規定,而是讓TCP的實現者自行確定。試討論兩種可能的方法的優劣:    1)

28、將不按序的報文段丟棄。        2)先將不按序的報文段暫存與接收緩存內,待所缺序號的報文段收齊后再一起上交應用層。        7一個TCP連接要發送3200B的數據。第一個字節的編號為10010。如果前兩個報文各攜帶1000B的數據,最后一個攜帶剩下的數據,請寫出每一個報文段的序號。      8設TCP使用的最大窗口尺寸為64KB,TCP報文在網絡上的平均往返時間為20nms問TCP所

29、能得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假設傳輸信道的帶寬是不受限的)       9在一個TCP連接中,信道帶寬為1 Gbits,發送窗口固定為65535B,端到端時延為20ms。問可以取得的最大吞吐率是多少?線路效率是多少?(TCP及其下層協議首部長度忽略不計)      10主機A基于TCP向主機B連續發送3個TCP報文段。第1個報文段的序號為90第2個報文段的序號為120,第3個報文段的序號為150。    1)第1、2個報文段中有多少數據

30、?    2)假設第二個報文段丟失而其他兩個報文段到達主機B,那么在主機B發往主機A的確認報文中,確認號應該是多少?       11考慮在一條具有1 0ms來回路程時間的線路上采用慢啟動擁塞控制而不發生網絡擁塞情況下的效應,接收窗口24KB,且最大段長2KB。那么,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發送第一個完全窗口?      12假定TCP報文段載荷是1500B,最大分組存活時間是120s,那么要使得TCP報文覆的序號不會循環回來而重疊,線路允許的

31、最快速度是多大?       13一個TCP連接使用256kbits的鏈路,其端到端延時為128ms。經測試發現吞吐率只有1 28kbits。試問窗口是多少?忽略PDU封裝的協議開銷以及接收方應答分組的發射時間(假定應答分組長度很小)。        14假定TCP擁塞窗口被置成1 8KB,并且發生了超時事件。如果接著的4個迸發量傳輸都是成功的,假定最大報文段長度是1KB,那么該窗口將是多大?    

32、60;                             解答:  一、單項選擇題   1C TCP中端口號80標識Web服務器端的HTTP進程,客戶端訪問Web服務器的HTTP進程的端口號由客戶端的操作系統動態分配。故選C。2C  由于TCP的確認號是指明接收方

33、下一次希望收到的報文段的數據部分第一個字節的編號。可以看出,前一個已收到的報文段的最后一個字節的編號為99,所以C選項正確報文段的序號是其數據部分第一個字節的編號。A選項不正確,因為有可能已收到的這個報文的數據部分不止一個字節,那么報文段的編號就不為99,但是可以說編號為99的字節已收到。    3B TCP使用滑動窗口機制來進行流量控制。在ACK應答信息中,TCP把ACK加上接收方允許接收數據范圍的信息回送給發送方。發送方除非以后又收到來自接收方的最大數據允許接收范圍信息,否則總是使用由接收方提供的這一范圍發送數據。    4A T

34、CP以報文段(Segment)為單位,TCP是面向字節的。TCP將所要傳送的報文看成是字節組成的數據流,并使每一個字節對應于一個序號。在連接建立時,雙方要商定初始序號。TCP每次發送的報文段的首部中的序號字段數值表示該報文段中的數據部分的第一個字節的序號。TCP的確認是對接收到的報文段的最高序號表示確認,接收端返回的確認號是已收到的最高序號加1,因此確認號表示接收端期望下次收到的報文段中的第一個數據,節的序號。        5D TCP偽首部與UDP偽首部一樣,包括了IP分組首部的一部分。IP首部中有一個協議字段,用于指明上層協議是

35、TCP還是UDP。1 7代表UDP,6代表TCP,所以D錯誤對于A選項,由于數據偏移字段的單位是4B,也就是說當偏移取最大時TCP首部長度為l 5 x4=60B。由于使用填充,所以長度總是4B的倍數,C正確。       6A TCP采用大小可變的滑動窗口進行流量控制。       7C TCP讓每個發送方僅發送正確數量的數據,保持網絡資源被利用但又不會被過載為了避免網絡擁塞和接收方緩沖區溢出,TCP發送方在任一時間可以發送的最大數據流是接收方允許的窗口和擁塞窗口中的最小值。 

36、0;      8C  參與rCP連接的兩個進程中的任何一個都能提出釋放連接的請求。      9C  擁塞窗口是發送端根據網絡擁塞情況確定的窗口值。      1 OA、C TCP使用三次握手來建立連接,第一次握手A發給B的TCP報文中應置翼首部SYN位為1,并選擇序號seq=X,表明傳送數據時的第一個數據字節的序號是X;在第二次握手中,也就是B接收到報文后,發給A的確認報文段中應使SYN=1,使ACk=l,且確認號ACK=X+1,即ACKx+1=1(注

37、:ACK的下標為捎帶的序號)。同時告訴自己選擇的號seq=Y。    11D  在TCP的“三次握手”中,第二次握手時,SYN和ACK均被置為l。    l 2C  A發出的報文中,seq代表的是數據部分第一個字節在A的發送緩存區中的編號,ACK代表的是A期望收到的下一個報文段的數據部分第一個字節在B的發送緩存區l_的編號。因此,同一個TCP報文中的seq和ACK的值是沒有聯系的。在B發給A的確認文中,seq的值應和A發向B的報文中的ACK的相同,即2011,ACK的值應該是A發向B的報文的序號加上A發向B的報文中

38、數據的長度,即200+2=202,表示B下次希望收到序號為202的報文段。    1 3C TCP提供的是可靠的字節流傳輸服務,使用滑動窗口機制進行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應當注意的是,TCP通過滑動窗口實現了以字節為單位的確認,因此窗口大小的單位為字節。假設發送窗口的大小為N,這意味著發送端可以在沒有收到確認的情況下連續發芝N個字節。    1 4C  在擁塞窗口為34KB時發生了超時,那么慢開始門限值(ssthresh)就被設定為17KB,并且在接下來的一個RTT中擁塞窗口(cwnd)置為l KB。按照慢開始算法,第二個RT

39、T中cwnd=2KB,第三個RTT中cwnd=4KB,第四個RTT中cwnd=8KB。當第四個RT'I中發出去的8個報文段的確認報文收到之后,cwnd=1 6KB(此時還未超過慢開始門限值)。所以選C。本題中“這些報文段均得到確認后”這句話很重要。    1 5D  注意條件中“收到了3個冗余ACK報文說明此時應該執行快恢復算法,那么慢開始門限值設為1 7KB,并且在接下來的第一個RTT中CWnd也被設為l 7KB,第二個RTT中cwnd=1 8,第三個RTT中cwnd=1 9KB,第四個RTT中cwnd=20KB,第四個RTT中發出的報文全部得

40、到確認后,cwnd再增加1 KB,變為2 1 KB。所以D正確。注意cwnd的增加都發生在收到確認報文時,如在本題中,第四個RTT中的報文發送時CWnd=20KB,但當所發報文的確認報文被收到時,cwnd就增加到了2 1 KB。    1 6A  本題中出現了擁塞窗口和接收端窗口,那么發送窗口就是取兩者的最小值。先看擁塞窗口,由于慢開始門限值為2KB,第一個RTT中A擁塞窗口為4KB,按照擁塞避免算法,收到B的確認報文后,擁塞窗口增長為5KB。再看接收端窗口,B通過確認報文中窗口字段向A通知接收端窗口,那么接收端窗口為2KB。因此在下一次發送數據時,A的

41、發送窗口應該為2KB,即一個RTT內最多發送2KB。所以A正確。1 7D  TCP是面向字節流的,其選擇確認(Selective ACK)機制是接收端對字節序號進行確認,其返回的序號是接收端下一次期望接收的序號,因此主機乙接收兩個段后返回給主機甲的確認序列號是1 000。    1 8C  計算原理如圖54所示。無論在慢開始階段還是在擁塞避免階段,只要發送方判斷網絡出現擁塞(其根據就是沒有按時收到確認),就要把慢開始門限ssthresh設置為出現擁塞時的發送方窗口值的一半(但不能小于2)。然后把擁塞窗口cwnd重新設置為1,執行慢開始算法。這樣

42、做的目的就是要迅速減少主機發送到網絡中的分組數,使得發生擁塞的路由器有足夠時間把隊列中積壓的分組處理完畢。    因此,在發送擁塞后,慢開始門限ssthresh變為1 62=8KB,發送窗口變為1 KB。在接下來的3個RTT內,擁塞窗口執行慢開始算法,呈指數形式增加到8KB,此時由于慢開始門限ssthresh為8KB,因此轉而執行擁塞避免算法,即擁塞窗口開始“加法增大"。因此第4個RTT結束后,擁塞窗口的大小為9KB,答案為C。    1 9A  發送方的發送窗口的上限值應該取接收方窗口和擁塞窗口這兩個值中較小的一

43、個,于是此時發送方的發送窗口為M烈4000,2000=2000B,由于發送方還沒有收到第二個最大段的確認,所以此時主機甲還可以向主機乙發送的最大字節數為2000"一1 000=1 000B。    20C  主機乙收到連接請求報文后,如同意連接,則向甲發送確認。在確認報文段中應把SYN位和ACK位都置1,確認號是甲發送的TCP段的初始序號seq=11 220加1,即為ACK=11 22 1,同時也要選擇并消耗一個初始序號seq,seq值由主機乙的TCP進程確定,本題取seq=11 22 1與確認號、甲請求報文段的序號沒有任何關系。 &

44、#160;  2 1B TCP段首部中的序號字段是指本報文段所發送的數據的第一個字節的序號。第三個段的序號為900,則第二個段的序號為900-400=500。而確認號是期待收到對方下一個報文段的第一個字節的序號。現在主機乙期待收到第二個段,故甲的確認號是500。  22B  偽首部只是在計算校驗和時臨時添加的,不計入UDP的長度中。對于D選項偽首部包括源IP和目的IP,這是IP分組報頭的一部分。23B  UDP本身是無法保證傳輸的可靠性的。并且UDP是基于網絡層的IP的,IP的特點是盡最大努力交付,因此無法在網絡層以及鏈路層提供可靠傳輸。因此,只能通過應

45、用層協議來實現可靠傳輸。   24D  UDP數據報的格式包括UDP源端口號、UDP目的端口號、UDP報文長度和校驗和,但不包括UDP數據報首部長度。因為UDP數據報首部長度是固定的8B,所以沒有必要再設置首部長度字段。   24-1A接收端通過校驗發現數據有差錯,就直接丟棄該數據報,僅此而已。   25B UDP的校驗和不是必需的,如果不使用校驗和,則將校驗和字段設置為O,而如果校驗和的就算結果恰為O時,則將校驗和置為全1。   26B  UDP數據報的偽頭包含了IP地址信息和端口信

46、息,目的是要保證UDP數據報確實到達正確的目的主機和端口。該偽首部由源和目的主機僅在校驗和計算期間建立,并不發送。  27D  傳輸層向它上面的應用層提供通信服務,它屬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層,同時也是用戶功能中的最低層。傳輸層向高層用戶屏蔽了下面通信子網的細節(如網絡拓撲、路由協議等),它使應用進程看見的就是好像在兩個傳輸層實體之間存在的一條端到端的邏輯通信信道,因此在通信子網上沒有傳輸層,傳輸層只存在通信子網以外的主機中。   28D  TCPIP參考模型中,網絡層及其以下各層所構成的通信子網負責主機到主機或是點到點的通信,而傳輸層

47、的主要作用是在源主機進程和目的主機進程之間提供端到端的數據傳輸。一般來說,端到端通信是由一段段的點到點信道構成,端到端協議建立在點到點協議之上(正如TCP建立在IP協議之上),提供應用進程之間的通信手段。所以選D。   29C  端到端即是進程到進程,物理層只提供在兩個節點之間透明地傳輸比特流,網絡層提供主機到主機的通信服務,主要功能是路由選擇。此題的條件若換成“TCPIP參考模型”答案依然是C。   30B  面向連接的服務,可確保數據傳輸的可靠性。而無連接服務,由于沒有建立連疊這個過程,發送方和接收方不能預先協商相關參數和分配系統

48、資源,也就無法實現可靠傳輸了二    31D  面向連接的服務是通信雙方在進行通信之前,要先建立一個完整的連接,在通信過程中,整個連接一直可以被實時地監控和管理。通信完畢后釋放連接。面向連接的服務可以保證數據的可靠和順序的交付。   32B  傳輸層是OSI模型中的第4層,TCP是面向連接的,它提供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保證服務的可靠;UDP是無連接的,不提供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只能做出盡最大努力的交。付。傳輸層提供的是進程到進程間的傳輸服務,也稱為端到端服務。      

49、60; 33D  傳輸層的分用功能通過端口號實現,端口號只具有本地意義,不同主機上的進程。可以使用相同的端口號。要在互聯網上唯一確定一個進程就要使用IP地址和端口號的組合通常稱為套接字(Socket)。    34A端口號只具有本地意義,即端口號只是為了標識本計算機應用層中的各進程,且同一臺計算機中TCP和UDP分別擁有自己的端口號,它們互不干擾。   35D  熟知端口號的數值為01 023,登記端口號的數值是1 02449 1 5 1,客戶端使哪的端口號的數值是49 1 526553 5。  

50、0; 36D  FTP控制連接的端口是2 1,數據連接的端口是20。    37D  如果一個協議使用確認機制對傳輸的數據進行確認,那么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可靠的協議;如果一個協議采用“盡力而為”的傳輸方式,那么是不可靠的。例如,TP對傳輸的報文段提供確認,因此是可靠的傳輸協議;而UDP不提供確認,因此是不可靠的傳輸協議。  二、綜合應用題 1解答:  如果語音數據不是實時播放,就可以使用TCP,因為TCP有重傳機制,傳輸可靠。接收端用TCP將語音數據接收完畢后,可以在以后的任何時問進行播放。若假定是實時傳輸

51、,不宜重傳,則必須使用UDP。UDP不保證可靠遞交,沒有重傳機制,但UDP比TCP的開銷要小很多,實時性好;因此只要應用程序接受這樣的服務質量就可以使用UDP。    2解答:    僅僅使用IP分組還不夠。IP分組包含IP地址,該地址指定一個目的機器。一旦這樣的分組到達了目的機器,網絡控制程序如何知道該把它交給哪個進程呢?UDP分組包含一個目的端口,這一信息是必需的,因為有了它,分組才能被投遞給正確的進程。此外,UDP可以對數據報做包括數據段在內的差錯檢測,而IP只對其頭部做差錯檢測。    3解答:&

52、#160;   不行。重傳時,IP數據報的標識字段會有另一個標識符。僅當標識符相同的IP數據報片才能組裝成一個IP數據報。前兩個IP數據報片的標識符與后兩個IP數據報片的標識符不同,因此不能組裝成一個IP數據報。    4解答:    以太網幀的數據段的最大長度是1 500B,UDP用戶數據報的頭部是8B。假定IP數據報無選項,頭部長度都是20B。IP數據報的片段偏移指出一個片段在原IP分組中的相對位置,偏移的單位是8B。UDP用戶數據報的數據字段為8 1 92B,加上8B的頭部,總長度是8200B。應當劃分為6個

53、IP報片。IP報片的數據字段的長度:前5個是1 480B(對應的IP報片的長度是1 500B),最后一個是800B(對應的IP報片的長度是820B)。報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別是:O,1 85,3 70,55 5,740和925。  5解答:  這是因為發送方可能還未重傳時,就收到了對更高序號的確認。例如主機A連續發送兩個報文段:(SEQ=92,DATA共8B)和(SEQ=1 00,DATA共20B),均正確到達主機B,B連續發送兩個確認:(ACK=1 00)和(ACK=1 20)。但前者在傳送時丟失了,例如A在第一個報文段(SEQ=92,DATA共8B)超時之前收到了對第二個報

54、文段的確認(ACK=I 20),此時A知道,11 9號和在1 1 9號之前的所有字節(包括第一個報文段中的所有字節)均已B正確接收,因此A不會再重傳第一個報文段。     6解答:     第一種方法將不按序的報文段丟棄,會引起被丟棄報文段的重復傳送,增加對網絡帶寬的消耗,但由于用不著將該報文段暫存,可避免對接收方緩沖區的占用。     第二種方法先將不按序的報文段暫存于接收緩存內,待所缺序號的報文段收齊后再一起上交應用層;這樣有可能避免發送方對已經被接收方收到的不按序的報文段的重傳,減少對網絡

55、帶寬的消耗,但增加了接收方緩沖區的開銷。  7解答:     TCP連接中傳送的數據流中的每一個字節都編上一個序號。報文段的序號則指的是本報文段所發送的數據的第一個字節的序號。因此第一個報文段的序號為10010,第二個報文段的序號為1 00 1 0+1 000-1 1 0 1 0,第三個報文段的序號為1 1 0 1 0+1 000=1 20 1 0。    8解答:    在平均往返時間20ms內,發送的最大數據量為最大窗口值,即64×1 024B。   

56、 64×1 024÷(20×10-3)×8262Mbits    因此,所能得到的最大吞吐量是262Mbits。  9解答:     由于在每個RTT內,發送的數據量不能超過發送窗口大小,所以吞吐率=發送窗口大小RTT。題目中告訴的是端到端時延,RTT=2×端到端時延,那么RTT=2×20=40ms所以吞吐率=       線路效率=吞吐率信道帶寬,本題中,線路效率(1 31 07Mbits)(1 000Mbits)=13 1。本題在計算時要特別注意單位(是bit還是B),區分Gbits和GBs。 10解答:  1)注意:TCP傳送的數據流中的每一個字節都是有一個編號的,而TCP報文段的序號為其數據部分第一個字節的編號。那么第1個報文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