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_第1頁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_第2頁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_第3頁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_第4頁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時課題: 第二章 第五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說出動物在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重、難點) 舉例說出動物在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穩定中所起的作用。(重點)概述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點)2能力目標通過討論活動,培養學生從圖文資料中捕獲信息、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初步確立生態學觀點,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能夠從自己的言行和身邊的小事出發,形成自覺保護動物的意識。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微生物、生態系統相關知識,要讓學生徹底理解動物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和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穩定,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分析促進生物

2、圈的物質循環這一內容時,首先出示相關問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出示物質循環圖片,以二氧化碳為例,進行分析交流、歸納總結。在學習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穩定時,教師利用圖片、文字、視頻,展示多個資料,指導學生學會從資料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源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和果實、美麗的大森林,音頻資源一個真實的故事,學生搜集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學生準備:搜集多種動物生活的圖片、制作課件。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查閱資料和調查,全面了解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3分鐘)自主學習探求新

3、知(9分鐘) 播放視頻美麗的大森林。請大家談談這個大森林“美”在哪里?師:同學們,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美景可能將不復存在,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寂靜世界。師:這決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美國科普作家雷切爾.卡遜在作了大量有關殺蟲劑破壞生態的調查后,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所描述的現象:(課件展示)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清晨早起,原來到處可以聽到鳥兒的美妙歌聲,而現在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寂靜覆蓋著田野、樹林和沼澤。榆樹正在死去,鳥兒也在死去。師:正是這本不同尋常的書,引起了全世界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喚醒了人們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那么動物在生物圈

4、中有什么作用呢?(板書) 第五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認真默讀課本100-102頁的內容,5分鐘后,合上課本完成下列問題。看誰自學的好。1、 動物能促進生物圈中 循環。動物必須以 或 為食,以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 和 。動物通過分解體內的有機物獲取能量的同時會產生 、 。動物的糞便或遺體經過食腐生物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 、 等,這些物質反過來又被 所利用。2、 動物對于維持生物的 和 的相對穩定有主要作用,請填其關系1、 動物2、 其他生物 動 物 ( ) ( ) 學生欣賞、體會動物與植物和諧之美。生:會嗎?(很驚奇的樣子)不同小組發言積極圍繞事件的分析進入本節的學習軌道上來。讀一讀,做一做:認

5、真積極的看書,動手畫出課本上的重點知識,獨立完成自學指導題目。展一展,改一改:每個小組選代表在小組黑板上展示自學的答案,不同小組的同學和老師互動糾正錯誤的內容,熟悉課本的大致內容。利用視頻資源,讓學生在聆聽鳥兒的優美的歌聲,觀察動物運動和捕食。用具體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隨后提出,我們可能會在今后的某一天將不會看到這些動物,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一步激發學生更強的探究欲望,從而順利的導入本節課的學習主題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很快的理清課本的知識結構分組協作共同探討(5分鐘)分析討論合作探究(15分鐘)拓展延伸鞏固提高(3分鐘)歸納總結概括知識(3分鐘)課堂檢測反饋糾錯(7分

6、鐘) 問題過渡: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上的幾幅圖片,來探究自然界中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植物之間有什么關系?(一)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根據這兩幅圖提出思考的問題:(1)長頸鹿和棕熊為什么要以植物或鮭魚為食物呢?(1) 他們怎樣獲取有機物中的能量?(2) 利用能量的同時會產生哪些物質呢?小結:(1) 動物的生存需要營養物質,大多數動物不能像植物一樣在體內合成,必需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質。(2) 長頸鹿和棕熊體內的有機物要經過分解,能量才能釋放出來。(3) 分解有機物的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水 思考:這兩幅圖的取食和前兩幅有什么不同?思考:產生的二氧化碳、

7、水和無機鹽又怎么被植物利用呢講解:禿鷲和蜣螂是食腐生物,也能消化,分解有機物,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無機鹽等。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當做原料制造有機物;無機鹽被植物的根吸收。我們用簡單的圖示表示動物促進物質循環的途徑吧課件投放動物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圖示:語言過渡:動物的食性復雜、活動范圍廣,對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的影響尤為顯著。我們就以課本的資料的閱讀,分析討論某種動物對其它生物的影響。(二)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穩定課件展示資料一蜜蜂在采集花粉和花蜜時,會將花粉從一朵花帶到另一朵花上;狗在活動中將蒼耳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很多植食動物在捕食過程中會“狼吞虎咽”,它們吃進的植物

8、種子在消化道內很難被完全消化,有些隨著糞便排出體外,散播到其他環境中。閱讀材料并且觀察圖片思考: (1) 昆蟲怎么幫助植物傳粉?(2) 狗狗靠什么為植物傳播種子?(3)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能為植物傳播種子呢?同學的歸納總結,老師給予肯定和表揚。和老師一起互動梳理資料一和圖片的信息:(1) 多數昆蟲采花粉、花蜜的同時為植物傳粉。(2) 有些植物的種子外面生有刺毛、倒鉤或能分泌黏液、只要輕輕一碰,就會立即粘到人的衣服、或動物的毛、羽毛上,如蒼耳、鬼針草等。(3) 有些植物的果實色彩鮮艷、香甜多汁,可以吸引動物前來取食,借此散播種子。無意中做了傳播種子的工作。教師總結: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使植物順利

9、的繁衍后代;動物還能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知識拓展:當生物圈中某種動物的數量過多時,會出現什么問題嗎?課件展示資料二渡渡鳥曾是印度洋毛里求斯島上的一種不會飛的大型鳥類,體重可達23千克。由于荷蘭人登陸毛里求斯島后隨意捕殺,渡渡鳥于1681年久滅絕了。隨后,人們發現島上的大顱欖樹也漸漸稀少。到20世紀80年代,這種樹只剩下13株了。渡渡鳥滅絕300年后的1981年,生態學家坦普爾測定這13株大顱欖樹的年輪后發現,它們的樹齡正好是300年。原來,渡渡鳥喜歡吃大顱欖樹的果實,在果實被消化的過程中,種子外邊的硬殼也被消化掉,被渡渡鳥排出體外的大顱欖樹種子才能夠萌發。提出問題

10、:1、渡渡鳥絕滅以后,大顱欖樹也日漸稀少,似乎患上了“不育癥”。這是為什么?2、動物的活動對植物的繁衍生息有何作用呢?請你說說從渡渡鳥與大櫨欖樹的故事,你有哪些啟示? 師:通過以上兩個資料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師過渡:動物與動物之間又存在著什么關系呢?出示資料三。課件投放資料三麻雀為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昆蟲和植物種子為食。20世紀 50年代,它一度被人們列為“四害”之一,遭受到嚴重捕殺。具有關資料記載,上海市在5天內就消滅麻雀68萬6千172只,獲雀卵26萬5千968只。據各地不完全統計,1958年全國共捕殺麻雀2.1億余只,可憐的麻雀所剩無幾。 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樹木發生了嚴

11、重的蟲災,有些地方人行道兩側的樹木葉子幾乎全部被害蟲吃光。1960年3月,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衛生工作的指示,為麻雀平反。 后來隨著捕殺行為的終止,麻雀的數量得以恢復,蟲災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麻雀已被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思考問題:(1) 捕殺麻雀的后果怎么樣?(2) 麻雀與害蟲數量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設疑:能從這條食物鏈條分析三種生物的數量變化規律嗎?教師講解:在自然界中,植物和動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使得生物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他們的種類和數量維持相對穩定,當某種動物或植物的數量發生變化時,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周圍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造

12、成自然災害。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同時教師準備一個實例:人們為了保護北美馴鹿,大規模的捕殺草原上的狼,但過了一段時間后,草原被馴鹿破壞得很嚴重,于是,人們不得不把狼“請”了回來。【教師小結】動物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其他生物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他們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相對穩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一個養鶴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1987年為尋走失的天鵝溺水犧牲。被追為烈士,譽為“中國第一位

13、馴鶴姑娘”。本節課的內容使我們認識到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能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有些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有些動物還能幫助傳播種子,直接或間接地起到維持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穩定的作用。A類1、 下列各項中,能形成植物與動物之間食物關系的是( )A、 蓮與青蛙 B、棉花與蚜蟲C、蝗蟲與麻雀 D蚜蟲與瓢蟲2、 春天油菜花兒開,有經驗的農民常引來養蜂專業戶放置蜂箱,其目的是( )A、 開花過多,由蜜蜂破壞一部分B、用蜜蜂防治害蟲C、增加田園風光D、幫助傳粉,促進油菜高產B類3、 下列關于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動物在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B、動物的

14、數量越多,對植物的生長越有利C、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D、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C類4、澳大利亞草原廣闊,牧草豐茂。20世紀初,該國引進了大量的黃牛。幾年以后,草原 被大量的牛糞覆蓋,嚴重影響了牧草生長。政府在科學家的建議下,又引進了蜣螂。 蜣螂能把牛糞滾成團并埋到地下。沒過多久,草原又恢復了生機。(1)澳大利亞政府引進大量的黃牛,對草原產生了什么影響?(2)澳大利亞政府為什么后來又引進了蜣螂?5、分析說明題:北美馴鹿是可愛的動物,它們生活在廣闊的草原上。可是它們常常受到狼的威脅,于是人們為了保護馴鹿而捕殺草原上的狼,馴鹿家族繁盛起來。可是過了一些年后,人們發現草原被馴鹿糟蹋的厲

15、害,而且北美馴鹿有時成批死亡。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北美馴鹿失去天敵后,種群擴大了,草場不足,草原被破壞了,那些老弱病殘的鹿也不能及時被淘汰,加劇了草場不足的狀況,加之沒有狼的追殺,北美馴鹿的運動減少了,體質下降,病死的也很多。于是,人們又把狼“請”了回來。(1) 通過對以上資料的分析,你認為人類能否隨意滅殺某種動物?為什么?你認為在自然界中,某種動物的數量能否無限增多或減少?觀一觀,論一論:小組的同學觀看課件展示的圖片;討論老師設計的問題1、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方面來考慮問題: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不能。同學指出:長頸鹿是植食性動物。棕熊是肉食性動物所以吃不同的

16、食物來獲取有機物。2、同學回顧:聯系呼吸作用來分解有機物利用能量。并且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搜一搜、探一探:學生網絡上搜集了禿鷲 和蜣螂的有關知識,經過討論交流,認為:禿鷲和蜣螂既屬于消費者 又屬于分解者的居多。探求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回答整理如下:植物靠蒸騰作用產生拉力,吸收水的同時運輸無機鹽。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梳一梳、理一理:根據圖示更直觀、綜合地梳理動物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的作用。同學進一步梳理、理解。析一析、曬一曬:小組的同學之間討論,每位學生說出自己對資料的理解,并且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寫成了卡片,實物投影曬出來分享給給同學。 從不同角度解釋動物促進植物的繁衍:(1) 蜜蜂屬于

17、昆蟲,在釀蜜的同時,為植物傳粉(2)狗身上有毛會粘附植物種子(3) 鳥兒、小動物喜歡吃甜美的果實,采食的時候,沒有消化的種子被傳播到別的環境中(4)有的同學說家里的櫻桃熟的時候,被鳥偷吃,種子被帶到遠方等(5)有的同學根據自己的經歷,到有草的地方衣服上有植物的種子,也能傳播。想一想、辯一辯:有的同學說好:列舉瀕危的大熊貓數量多一些,我們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大熊貓了。有的說不好:有害的動物會危害生態。舉例蝗災;今年的樹木遭受美國白蛾的災害得出:動物過多對植物會造成危害。生1:渡渡鳥與大櫨欖樹相依為命,相互依賴,構成了巧妙的生態關系。生2:鳥以果實為生,鳥又為樹催生。它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殺滅了渡渡

18、鳥,實際上也就扼殺了大櫨欖樹的生機。生3:有些動物可以促進植物的繁衍生息。生1:動物促進植物繁衍。生2:動物與植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生1:害蟲失去麻雀這個天敵,大量繁殖,危害樹木。生2:麻雀捕食害蟲,害蟲危害樹木。麻雀減少,害蟲就會增多,樹木就會被危害,樹 木也會減少。麻雀與害蟲、樹木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麻雀對維 持害蟲和樹木的數量相對穩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生3:麻雀雖然有時危害農作物,但也是許多害蟲的天敵,能大量捕食農業害蟲,功還 是大于過的。我們應辨證的看待動物,而且不要過多的干預他們,要合理地保護、開發、利用。演一演、驗一驗:小組同

19、學互相扮演莊稼、蝗蟲和麻雀,來體驗一種生物數量變化怎么影響其他生物小組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捕殺麻雀造成害蟲數量增多害蟲數量增多危害到農業和園林生4:通過以上這些事例,我們可以看出,不能隨意捕殺某種動物,如果隨意殺滅某種 動物,就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造成自然災害。生5:說明了動物能維持生態平衡,動物與動物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關系。表決心,以后做環保的小衛士。猜一猜、辯一辯:根據自己搜集的信息資料預測結論小組之間辯論交流:肯定不能。生物之間存在營養關系,一種動物增加,就會限制另一種動物的數量。動物生存空間和食物的有限性。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的思想教育。由此讓學生認識到保

20、護動物,愛護環境,已經迫在眉睫,并付諸行動。和老師互動,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記憶知識限時完成練習及時反饋及時糾正4、學生根據學到的知識,解釋澳大利亞政府的兩次引進:第一次大量引進黃牛,超過了草原的承載能力,大量的牛糞將草原植物覆蓋,使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生長越來越差,導致草原退化。引進蜣螂是利用蜣螂的生活習性:把糞便滾成團埋到地下,使草見到陽光,從而使草恢復生機。5、生答:不能。因為某種動物的減少,必然會影響到與它有聯系的其他生物的生活。2、不能,當某種動物的數量無限增加的時候,會使它所吃的食物減少或消失;反過來會使這種動物因缺乏食物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反之,如果某種動物數量大量減少,會使以它為食的動物受到影響。不同小組的 思考都側重某一解決問題的方向,使學到的知識得到了融會貫通的應用。 提出問題層層推進的解決,復雜的問題很快就輕松解決。循環圖更直觀的反應出動物在物質循環的促進作用閱讀資料,并且通過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和信息進行討論,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智慧。知識的拓展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通過圖片和學生的交流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中來看似簡單的問題,能讓學生思考更深刻的問題 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愛護鳥類的情感。也表達了學生的責任感。很多同學從資料中也感受到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干涉,引起了共鳴,要從自己做起保護鳥類,保護生態環境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