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標志_GI_的龍井茶產業實證分析_陸德彪_第1頁
基于地理標志_GI_的龍井茶產業實證分析_陸德彪_第2頁
基于地理標志_GI_的龍井茶產業實證分析_陸德彪_第3頁
基于地理標志_GI_的龍井茶產業實證分析_陸德彪_第4頁
基于地理標志_GI_的龍井茶產業實證分析_陸德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 農 業 學 報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 2011, 23(1 :4145http :/wwwzjnyxbcn陸 德 彪 , 毛 祖 法 基 于 地 理標志 (GI 的 龍井茶 產 業實證 分析 J 浙江 農 業 學 報 , 2011, 23(1 :4145基 于 地理 標志 (GI 的 龍井茶 產 業 實證 分析陸德彪 , 毛祖 法(浙江 省農 業 廳 經濟 作 物 管 理 局 , 浙江 杭州 310020收稿日期 :20100715作者簡介 :陸 德 彪 (1966 , 男 , 浙江 諸暨 人 , 碩士 , 高 級 農 藝 師 ,從 事 茶

2、產 業 研究 與 行 業 管 理 。 E-mail :ludebiao163com ; Tel 要 :龍井茶 是 我國 典 型的地 理標志茶類 產品 。 文 章 從 地 理標志 制 度 出 發 , 摸 清 龍井茶 地 理標志 范 圍 及 其基 本 情況 , 分析 龍井茶 產 業 基 本 要 素構成 , 剖 析 龍井茶 產 業優 勢 與 存 在 的主 要 問題 , 提出 做 大 做 強 龍井茶 品 牌 的對 策 措 施 。關鍵詞 :地 理標志 ; 龍井茶 ; 產 業 要 素 中圖分類號 :S 571. 1文獻標 識 碼 :A文章編號 :10041524(2011

3、01004105Empirical and positive analysis of Longjing tea industry from perspectiv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GI LU De-biao , MAO Zu-fa(Cash Crops Bureau , Zhejiang Provincial Agriculture Department , Hangzhou 310020, China Abstract :Longjing tea is a typical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G

4、I in China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system , the regional scope of GI for Longjing tea and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its industry were defined in this paperIn addition ,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Longjing tea industry and some difficulties it faced were dis-cussed , and accordingly so

5、me strategy measure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as wellKey word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 Longjing tea ; industrial elements龍井茶 是 浙江 省 著 名 特產 , 以 “ 色 翠 、 香 郁 、味 醇 、 形 美 ” 四 絕 而 馳 名 中 外 , 倍 受 社 會 各 界 的 廣 泛 關 注 和研究 。 但 大多研究主 要 集 中 在 龍井茶的 歷 史 文 化 淵 源 1、 適 制 茶 樹 品 種 2、 加 工 工藝3、 品 質化 學

6、4、 貯藏 保鮮 5、 技術 標 準 6、 品 牌 保護 7等 方 面 , 商 建 農 8、 孫 利 育 9等 雖 對 龍井茶 產 業 作了 分析 , 但 其 研究 范 圍 僅 涉 及 龍井茶 部 分產區 , 對 整 個 龍井茶 產區及 其龍井茶 產 業 的 研究 至 今 仍 是 空 白 。2008年 12月 7日 , 龍井茶 以 地 理標志證 明 商 標 形 式 被 核 準 注 冊 , 標志 著 龍井茶 由 此 進 入 了 一 個 依 托 地 理標志實 現 “ 正 本 清 源 、 依 托 品 牌 、 經營 有 序 、 健康 發 展 ” 的 新 時期10。 本 文 以通過 地理標志 所 確 定

7、 的 龍井茶 整 個 產區 為 對 象 , 研究分 析 龍井茶 產 業 現 狀 , 提出 基 于 地 理標志 的 龍井茶 品 牌 運 作 機 制 、 監管 模式 。1龍 井茶地理標志范圍 、 規模及其分 布11地理 標志 所涉行政 地 域 及 其 分 布龍井茶 地 理標志 位 于 北 緯 29. 5 30. 5 、 東經 118. 5 121. 5 附 近 區 域 內 , 范 圍 涉 及 杭州 、 紹 興 、 金華 和 臺州 共 4個 市 (其 中 , 杭州 和 紹 興 為 全 部 產 茶 區 域 , 金華 和 臺州 為 部 分產 茶 區 域 , 覆 蓋 18個 縣 (市 、 區 、 224個

8、 鄉 (鎮 、 街 道 、 3488個 行 政 村 和 380530戶 茶 農 , 茶 園 總 面 積 73333. 3hm 2(圖 1 。 圖 1龍 井茶 地理 標 志 范圍 及其 3個 產 區 Fig1The scop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Longjing tea and its three producing areas龍井茶 西 湖 產區 :即 杭州 市 西 湖 區 (西 湖 風景 名 勝 區 , 共 4個 鄉 (鎮 、 街 道 、64個 行 政 村 、 8600戶 茶 農 , 茶 園 總 面 積 978. 2hm 2。 龍井茶 錢塘 產區

9、:包 括 杭州 市 蕭 山 區 、 濱 江區 、 余 杭 區 、 臨 安 市 、 富 陽 市 、 桐廬 縣 、 建 德市 、 淳 安 縣 等 8個 縣 (市 、 區 , 共 涉 及 118個 鄉 (鎮 、 街 道 、1461個 行 政 村 、 116714戶 茶 農 , 茶 園 總 面 積 29143. 9hm 2。 龍井茶 越 州 產區 :包 括 紹 興 縣 、 越 城 區 、 新 昌 縣 、 嵊 州 市 、 諸暨 市 、 上 虞 市 、 磐 安 縣 、 東 陽 市 、 天 臺 縣 等 9縣 (市 、 區 , 涉 及 102個 鄉 (鎮 、 街 道 、1963個 行 政 村 、 255216

10、戶 茶 農 , 茶 園 總 面 積 43376. 6hm 2。 12產 區 自然條件龍井茶 產區 年 平 均 氣 溫 14. 3 17. 2 、 10 的 活 動 積 溫 4503 5410 、 無 霜 期 212 263d 、 年均 降 水量 1330 1573mm 、 年均 空 氣 相對 濕度 76% 82%、 年均 光 照 時 數 1716 2100h , 土壤 種 類 以 紅壤 、 黃壤 及 其 變 種 為 主 , pH 值 為 4. 3 6. 5。 13產 業 規 模與分 布 2008年 , 龍井茶 三 大產區的產量 為 2. 2萬 t 、 產 值 21. 4億 元 , 分 別 占

11、該 區 域 茶 葉 總 產量 6. 9萬 t 和 總 產 值 31. 1億 元 的 33%和 69%, 分 別 占 浙江 省 茶 葉 生產 總 量的 13. 6%和 32. 5%, 產 業規 模 大 , 集 中 度 高 , 比較 優 勢 明 顯 。 其 中 , 越 州 產區的 龍井茶 面 積 、 產 量 、 產 值 等 指 標 均 超 過 總 量 的 60%; 錢塘 產區 約 占總 量的 30%左右 ; 西 湖 產區 約 占總 量的 5%(圖 2 。圖 2三 大 產 區 2008年 龍 井茶產 業 規 模分布Fig2The distribution of Longjing tea indust

12、ry in three producing areas in 2008就單 個 縣 的產量 而 言 , 錢塘 產區的 淳 安 、 富陽 、 余 杭 , 越 州 產區的 嵊 州 、 新 昌 、 磐 安 、 紹 興 等 縣 (市 、 區 的 龍井茶 產量 均 在 1000t 以 上 , 其 中 嵊 州 、 新 昌 分 別 超 過 5000t 和 4000t 。 在 龍井茶 地 圖 32008年 龍 井茶產量 分布及 在當 地 茶產 業 中 的地位Fig3The distribution of Longjing teas production in 2008and the status of Lon

13、gjing tea in local tea industry理標志 范 圍 內 的 18個 縣 (市 、 區 中 , 有 13個 縣 (市 、 區 的 龍井茶 產 值 達 到 或超 過 當 地 茶 葉 總 產 值 的 60%(圖 3 。2龍 井茶產業基本構成要素21茶 樹 品 種結 構龍井茶 產區 茶 樹 品種 包 括 鳩坑 種 、 龍井 群 體 種 、 木 禾 種 等 地 方 群 體 品種 (占 56% , 及 龍井 43 、 龍井長 葉 、 迎 霜 、 翠 峰 等 無 性系 茶 樹 品種 (占 44% , 上 述 品種 均 為 通過 審 (認 定 的 國家 級 或 省 級 中小 葉 茶

14、樹 良 種 , 極 大多 數 能 適 合加 工 龍井茶 。 就 三 大產區 而 言 , 不同 茶 樹 品種及 其 比 率 存 在 較大 差 異 。 西 湖 產區 以 龍 井 群 體 種 為 主 , 無 性系比 重 為 15%, 無 性系品種 以 龍井 43 、 龍井長 葉 為 主 。 錢塘 產區 以 鳩 坑 群 體 種 占 多 數 , 無 性系比 重 為 33%, 品種 以 龍 井 43 、 迎 霜 、 烏 牛 早 等 為 主 。 越 州 產區 無 性系比 重 為 50%, 其 中 群 體 種主 要 有 鳩坑 種 、 木 禾 種 等 , 無 性系品種主 要 有 迎 霜 、 翠 峰 、 龍 井

15、43 、 龍井長 葉 、 烏 牛 早 等 (圖 4 。圖 42008年 龍 井茶 生 產茶園無 性 系 品 種比 重Fig4The proportion of clonal varieties in Longjing tea garden in 200822加 工方式近 10年 來 , 隨 著 加 工 機 械 性 能 的 提 高 和 配 套 加 工工 藝 的 完善 , 機 械 加 工 得 到了 廣 泛 普 及 , 而 傳 統 手 工 炒 制 的比 重 越 來 越 低 。 2008年 , 龍井茶加 工 機 械擁 有 量 11. 9萬 臺 , 80. 7%的 龍井茶 為機 制 。 其 中 , 越

16、州 產區 機 制 率 最 高 , 錢塘 產區 其 次 (圖 5 , 西 湖 產區 機 制 率 相 對較 低 , 特 別是 西 湖 龍井茶一 級 保護 區 倡 導 和 遵 循 傳 統 手 工 炒 制 。 龍井茶 重點 產區 嵊 州 市 , 有 各 種 加 工 機 械 31806臺 , 不 少 鄉 鎮 戶 均超 1臺 , 龍井茶 機 制 率 達 92%。23市場 主體 與組織化龍井茶加 工 組 織 形 式主 要 分 三 種 :一 是 農 戶 分 散零 星 加 工 , 自 產 自 銷 ; 二 是 農 戶 利 用加 工 中圖 52008年 龍 井茶機制 與 手 工 加 工 產量 情況Fig5The o

17、utput situation of mechanized and hand-made pro-cessed Longjing tea in 2008心 集 中 加 工 ; 三 是 企 業茶 廠 規 模 加 工 。 2008年 , 有 企 業 自 營 的 龍井茶 生產 茶 園 6516. 6hm 2, 占 龍 井茶 總 量的 11. 2%; 有 龍井茶加 工 廠 1237個 , 加 工 中 心 (集 聚 區 316個 , 進 場 戶 數 25189戶 ; 有 專 業合 作 社 (協 會 317個 , 社 員 34889名 。 但 從 總 體 上 看 , 有 84. 2%的 茶 農 仍 處 于

18、“ 一 家 一 戶 ” 小生產 階 段 , 有 86. 1%的產品 為 分 散 農 戶 提 供 , 龍井茶 種 植 、 加 工 、 流 通 的 組 織 化 程度 低 下 , 基 本上 仍 處 于 傳 統 的小生產狀 態 和 “ 提 籃 小 賣 ” 階 段 。 以 新 昌 縣 為 例 , 龍 井 茶 生 產 涉 及 農 戶 56450戶 , 農 戶自 產 自 銷 “ 家 庭 作坊 ” 式生產量 占 80%以 上 ; 加 工 中 心 生產量 占 10%, 加 工 廠 生產 量 約 占 10%(圖 6 。圖 6新 昌 縣 龍 井茶 生 產 加 工主 體 及其比 重Fig6The main parts

19、 and the proportion of Longjing tea production in Xinchang county in 2008對 三 大產區 262家 龍井茶 生產 經 營 企 業 (西 湖 產區 19家 , 錢 塘 產 區 130家 , 越 州 產 區 113家 2008年 的 經 營 狀 況 調 查 表 明 :一 是從 生產 經 營 總 量 看 , 龍井茶 生產 經 營 的 最 主 要 的 市 場 主 體 并 非 企 業 , 而 是 分 布 廣 泛 、 數 量 眾 多 、 小 規 模 經 營的 兼 事 龍井茶 種 植 、 加 工 和 交易 的 茶 農 (或 稱 之 為

20、“ 散 戶 ” ; 二 是從 企 業 經 營 規 模 看 , 61. 5%的 企 業龍井茶 年經 營 額 低于 100萬 元 , 超 過 2000萬 元 的 僅 為 1. 9%, 大 企 業 少 (圖 7 ; 三 大產區 龍井 茶 經 營 企 業規 模表 現 為 :西 湖 產區 越 州 產區 錢塘 產區 , 差 異 明 顯 。 三 是從 企 業 照 章 經 營 來 看 , 有 營 業 執 照 、 衛 生 許 可 證 的 企 業 為 247家 , 占 94%, 有 食 品 生 產 許 可 證 (QS 的 162家 , 占 62%, 有 注 冊 商 標 的 149家 , 占 57%。 其 中 ,

21、西 湖 產區的 企 業證 照齊 全 率 最 高 。圖 72008年 龍 井茶 生 產 企 業 規 模 情況Fig7The scales situation of Longjng tea manufactuing enterprises in 200824產 銷銜接 與 流通 模式龍井茶 具 有農 產品和 加 工 食 品的 雙 重 屬 性 , 加 上 組 織 化 程度 低 和小 規 模生產特 點 , 決定 了 現 階 段 龍井茶 商 品的 流 通方 式 必 然 是 渠 道 眾 、 形 式 多 、 水 平 低 , 以 產地 交易市 場 為 紐 帶 的 流 通 模式 仍 是 龍井茶 生產 與 市 場

22、 銜 接 的主 要 模式 。 在 龍 井茶 產區 共 設 有 茶 葉 交易市 場 277個 , 其 中 干 茶 市 場 162個 , 茶 青 市 場 115個 。如 新 昌 縣 , 在 產地建 有 16個 干 茶 市 場 和 1個 茶 青 市 場 。 其 中中 國 茶 市 有 500間 營 業 房 , 2008年 交易 量 6800t , 交易 額 7. 2億 元 , 該 市 場 成 為 該 縣 及 周 邊 產區 龍井茶與 外 部 大 市 場 的 流 通 交易 平臺 。 其 他 15個 干 茶 市 場 分 布 于 鄉 鎮 , 規 模較小 , 以 服務 茶 農為 主 。 此外 , 該 縣在全 國

23、 各 地 有 直 銷窗 口 300多 家 、 專 賣 店 32家 , 茶 青 市 場 發育 較 遲 , 鮮 葉 交 易 量 約 占 全 縣 鮮 葉 量 的 0. 3%。3龍 井茶產業優勢 與 主要問題 31生 產 區域集 聚 度 高 , 但 組織化程 度 低 , 產 業 需 要 整合 、 轉型與 升級作 為 地 理標志 產品 , 龍井茶 產區 集 中 于 18個 縣 , 產品特 色明 顯 , 產 業 集 聚 度 高 。 近年 來 , 雖 然 推行 了 “ 龍 頭 企 業 +茶 葉 專 業合 作 社 +基地 +農 戶 ” 、 “ 加 工 集 聚 區 ” 等 多種模式 , 但 覆蓋 面 不 廣 ,

24、 企 業 (合 作 社 、 基地 、 農 戶 之 間 的 聯 接 程度 低 。 同時 , 茶 園 流 轉較 為 困 難 。32產 業 規 模 大 , 但整 體 素質 欠佳 , 基 礎有待 進 一步夯 實無 論 從 生產 面 積 、 產量 、 產 值 等 指 標 衡 量 , 龍 井茶 都 不 愧 為 “ 中 國 名 茶 之首 ” , 但 其 產 業 基 礎 較 為 薄 弱 。 現 有 茶 園 仍 以 有 性系品種 為 主 , 種性 混 雜 ; 相 當部 分 茶 廠 加 工 廠 房 簡 陋 , 設 備 陳 舊 ; 龍井 茶 機 制 比 重 雖 然 較 高 , 但 均 為 單 機 作 業 , 連 續

25、 化 、 自 動 化加 工 水 平 低 ; 加 工 機 械 標 準 化 滯 后 , 規 格 混 雜 , 機 制 作 業 無 統 一 的 技術 規 程 。33區域 性 公 共 品 牌 發 展勢頭猛 , 但 龍 頭企 業 少 , 缺少強勢企 業品 牌近年 來 , 各 地 按 照 “ 一 縣 一 品 ” 要 求 , 茶 區 政 府 普 遍 加 大 了 品 牌整 合力 度 , 除 “ 西 湖 龍井茶 ” 外 , 已 成 功 打 造 了 “ 大 佛 牌 龍 井 ” 、 “ 越 鄉 牌 龍 井 ” 、 “ 會 稽 牌 龍井 ” 、 “ 湘 湖 牌 龍井 ” 等 若 干 個 有 影響力 的 龍井茶 區 域

26、性 公 共 品 牌 。 相 比 之 下 , 政 府 對 企 業 品 牌 扶 持 相 對 乏 力 , 缺 乏 大型 龍 頭 企 業 和 影響力 強 的 知 名 企 業 品 牌 , 品 牌 “ 小 而 散 ” 的 格 局 尚 未 改 觀 。34市場 容 量 大 , 勞 動 力 緊缺 、 采 摘 難問題突 出 作 為 一 個 典 型 的 勞 動 密 集 型 產 業 , 目 前 100%的 龍井茶 采 摘 和 20%的 龍井茶加 工 是 靠 手 工 作 業 。 大量的 季節 性 勞 動 力 給 生產安 排 帶 來 困 難 , 部 分產區 已 出 現鮮 葉 不 能 及時 采 摘 現 象 , 對生產 效

27、益 和產 業 可 持續 發 展 產生 影響 。35產 品 集 中 于 內 銷 , 目標 市場 單一 , 國外 市場 有待 開 拓龍井茶 內 銷 市 場網 絡 較 為 完善 , 產地 市 場 、 全 國 各 地 銷 區 市 場 同 步 發 展 。 在 國 內綠 茶 消費 市 場 中 , 龍井茶 有 很 高 的 占 有 率 與 知 名 度 。 但 是 龍井茶 外 銷 量 很 少 , 2008年 僅 出口 240t , 且 消費 主 體 狹窄 , 主 要 為 僑銷 。36龍井茶 稱謂使 用 泛 化 , 品 牌 和 地理 標志 意 識 不 強 , 認 識 有待 進 一步深 化由 于 品 牌 產 權 歸

28、 屬 等 多種 原 因 , 龍井茶長 期處 于 “ 有 品 無 牌 ” 境 地 , 龍井茶 品 牌 沒 有 得 到 法 律 的 有 效 保護 , 相 繼 出 現 了 “ 貴 州 龍井 ” 、 “ 四川 龍 井 ” 等 , 龍井茶 的地 域 性和 專 屬 性 被 支 解 , 嚴 重 損 害 了 龍井茶 的 聲 譽 。 2002年 龍井茶實 行 了 原 產 地 域 保 護 , 首 次 明 確 了 龍 井 茶 生 產 地 域 范 圍 ; 2008年 龍井茶 以 地 理標志證 明 商 標 形 式成 功 注 冊 , 但 龍井茶 名 稱 被 濫 用 現 象 未 得 到根 本 遏 制 。4做 大 做強 龍

29、井茶品牌的對策41統 一認 識 , 明確 目標 , 科學 規 劃要以 科 學 發 展 觀 為 指 導 , 以 科 技 與 機 制 創 新 為動 力 , 著 力 培 育 龍 頭 企 業 , 積 極 扶 持 專 業合 作 組 織 , 有 效 整 合 各 種資源 要 素 , 實 現 產 業 轉型 與 升級 ; 以 地 理標志 為 基 石 , 以 地 理標志證 明 商 標 為 抓 手 , 通過引 導 、 整 頓 和 規 范 , 使 龍井茶 市 場 得 到 拓 展 、 消費者 權益 得 到 保 障 、 產區 茶 農 實 現 增 收 、 龍井茶 產 業實 現 健康 可 持續 發 展 , 把 龍井茶 打 造

30、 成 “ 中 國 綠 茶 第 一 品 牌 ” 、 著 名 的 國 際 茶 葉 品 牌 和 高 含 金 量的 “ 浙江 名片 ” 。42基 于 地理 標志 , 整合 資源 , 實 現 有 序 發 展 42. 1產 業 轉 型 升級針 對 龍井茶 生產主 體 的 “ 千 家 萬 戶 ” 、 “ 小 規 模 ” 的特 點 , 要通過 機 制 創 新 , 切 實 提 高 生產 專 業 化 水 平 和 組 織 化 程度 , 提 升 產 業 層 次 。 茶 樹 品種 選 擇 從 “ 早 ” 向 “ 優 ” 轉 變 , 重點 發 展 “ 優質 型 ” 良 種 , 逐步 實 現 茶 樹 良 種 合理 搭 配

31、。 要 全面 提 升 龍 井茶 機 械 加 工 水 平 , 實 現 標 準 化 、 連 續 化 生產 。 同時 , 西 湖 龍井茶 作 為 龍井茶核 心 產區的 高 端 品 牌 , 要 研究 制 訂 特 別 保護 措 施 , 做 好 龍井茶 西 湖 產區傳 統 手 工 炒 制 技 藝 和 龍井茶 群 體 品種的 保 護 。42. 2質 量 安 全 規范龍井茶 的 茶 樹 品種 、 種 植 、 加 工 、 營 銷 等 各個 環 節 都 要 按 GB /T18650 地 理標志 產品 龍井 茶 要 求 進 行 控 制 。 要 制 訂 、 完善 相 關 配 套 標 準 , 如 炒 制工 藝 、 加

32、工 機 械 、 制 茶 專 用 油 脂 等 標 準 , 為 龍井茶 生產和產品 質 量安 全 提 供 全 方 位 保 障 。 要以 食 品安 全 法 、 農 產品 質 量安 全 法 為 依 據 , 加 強 生產 加 工 全程 質 量 監管 , 特 別是 加 強 農 藥 、 肥 料 等 投 入 品的 使 用 指 導 與 管 理 , 全面推行 生產 檔案 制 度 , 實 現 龍井茶 產品 質 量 可 追溯 。 42. 3品 牌有效 管 理成 立 由 省 政 府牽 頭 , 農 業 、 工 商 、 茶 協 及產區 政 府 為 成 員 單 位 的 “ 浙江 省 龍井茶證 明 商 標 管 理 和 保護 委 員 會 ” , 負 責 組 織 和 協 調 龍井茶證 明 商 標 使 用 、 管 理 和 保護工 作 。 以 縣為 主 體 單 位 實施 龍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