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勞動權實現與保障的基本路徑_第1頁
論勞動權實現與保障的基本路徑_第2頁
論勞動權實現與保障的基本路徑_第3頁
論勞動權實現與保障的基本路徑_第4頁
論勞動權實現與保障的基本路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年第1期稅務與經濟No1Jan15,2011(總第174期)Taxation and Economy (Serial No174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殝殝殝)經濟縱橫論勞動權實現與保障的基本路徑周毅,劉國慶(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吉林長春130117)摘要勞動權作為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的生存權的一項手段性權利。對勞動權的制度關注是人類社會進步與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從實踐層面看,勞動權的實現又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它的實現不但需要具備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配合,同時,還必須有一系列保障手段的跟進。在勞動權保障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路徑是:權力主動性與社會能動性相結合。關鍵詞勞動權

2、;社會權;工會中圖分類號F2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339(2011)01002704“任何應然權利都必須得以實現,這是法律權利運動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權利的本質所在。”1從某種意義上說,勞動權的歷史就是人們為勞動權的實現而斗爭的歷史。萌生于近代、成熟于當下的勞動權理論,是為人們爭取勞動權的實現而提供的智力支持;而近代以來伴隨著勞動者權利意識的覺醒和無產階級為爭取自身權益而向資產階級展開的各種形式的斗爭,是勞動者為謀求利益改善、爭取權利實現而訴諸的自覺行動;勞動權的法定化、制度化則是國家以積極入世的態度關注勞動權的有力證明。從實踐層面看,勞動權的實現又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它的

3、實現不但需要具備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配合,同時,還必須有一系列保障手段的跟進。勞動權作為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的生存權的一項手段性權利。“在社會權性質側面的勞動權之根底下,蘊存著生存權。”2217勞動權以其自身具有復合性人權要素和權利的發展性特征,極大地拓展著權利的范圍、內容和功能。滿足社會成員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和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發展需要,是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為國家和社會必須承擔的基本任務。對勞動權的制度性關注是人類社會進步與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因為,其一,勞動權具有價值位序的優先性。在勞動領域中,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實現勞動者的生存目的,確保勞動者在社會生活中應有的尊嚴

4、,確保勞動者能像人那樣的生活。“能夠生存是一切人的絕對的、不可轉讓的財產。所有合理的國家憲法的原則是每個人都必須能夠靠自己的勞動生存。”2222其二,勞動權具有綜合性,是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發展進程中多項權利的復合,涵蓋了近代憲法對個人自由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出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正當性主張。“勞動權的目的不僅旨在保證人能像人那樣生活,而且還要確保勞動者在精神上有一種充實感,過上一種健康且文化性的生活”。4其三,勞動權具有利益整合性。勞動權不僅關注勞動者利益的滿足,同時也強調勞動者與資方之間的共同利益的實現。勞動權概念本身就表達了勞資雙方在共存前提下尋求勞動者利益改善的意旨。另外,勞動權

5、中有關集體勞動權的內容,則表達了勞動者通過自組織的方式謀求勞資力量收稿日期20100824作者簡介周毅(1972),男,黑龍江雙城人,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劉國慶(1957),男,吉林九臺人,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72的平衡,從而促成在社會層面解決利益爭議的取向。總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勞動權的內在特質表明,應將勞動權置于人權保障體系的主要地位,并將尊重與保障勞動權作為相關制度設計與安排的基本宗旨。在勞動權保障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路徑是:權力主動性與社會能動性相結合。一、權力主動性新憲政模式下的權力觀勞動權保障中貫徹國家積極、權力主動性的基本理路,是指在對國家權力進行制約與

6、平衡的基礎上充分保證權力運行的主動和高效率,實行控制權力與支持權力能動運行的統一。它要求國家對勞動權不只是消極地不予妨礙,即排除公共權力對勞動權的侵害與干擾,更強調構建能動的權力運作機制,使國家能夠積極地擔負起促進勞動權實現的責任。在勞動權保障中貫徹權力主動性的原則,契合了新憲政模式下既控制權力又支持權力適度擴張以提高公民福利的需要,反映了法治社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基本特征。進入20世紀以來,憲政理論與實踐已經超越了“限制權力,以保障權利”的傳統憲政理念,轉向強調“憲政政體必須不止是限制權力的政體,它還必須能有效地利用這些權力,制定政策,提高公民的福利”。4156在這種新憲政模式下,追求的是一

7、種積極的、主動的權力運行機制,冀望的是一種權力控制與權力保障相結合的體制安排。也就是說,新憲政模式謀求“民主政府怎樣能夠既是受制約的又是能動進取的既能夠積極促進社會福利,與此同時又不陷入僅僅在其組織得最好的公民之間分配利益的專制之中。”4145于是,對國家權力的消極定位發生改變,人們開始正視國家權力積極的一面。國家的任務不再只是消極地維持社會秩序和保障公民的權利,同時還擴展到為個人提供生存條件和福利保障、增進社會福祉的層面上來。為此,國家需要通過積極作為,尋求改變形式上的權利平等遮掩下的不同階層的社會成員因其經濟地位的差異而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從而為社會經濟弱者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對

8、于勞動權而言,其實現與權力的主動性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作為一項綜合性權利,勞動權是消極權利與積極權利的有機統一,需要來自于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的雙向互動方能實現。它的內容的復合性、主體的多元性及實現過程的動態性表明,傳統的以抑制權力為宗旨的權力運行機理應該予以整合與完善,這樣才能適應對勞動權保障的要求。勞動權中的自由權,是一種無須國家積極作為而只需要保持抑制態勢就可以實現的消極權利,而就業權、社會保險權等具有突出社會權特征的勞動權,則是必須國家積極行動才能得到實現的積極權利。二、社會能動性勞動權實現與保障的民間路徑1通過勞動者個體的勞動權的實現。自由自覺的存在是人的根本特性,人類社會的歷史是

9、逐漸地實現人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是不斷地把人的社會關系退還給人本身的歷史。梅因把前資本主義演進到資本主義的過程經典地概括為“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到此處為止,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5近代市場經濟便是建立在財產權利基礎上的社會生活全面契約化的社會。契約時代及其自由理念締造了以個人的利己與自發的創造精神、責任感為原動力而進行經濟活動的工業文明。這種文明建立的歷史前提是建立勞動力自我所有權,從而使勞動者從原來的超經濟性的人身依附中解放出來,享有一些以自由權為核心的基本人權。然而勞動力成為商品以及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徹底分離使勞動者又陷入了對資本的經濟依附。雇傭勞動制度以及

10、與其相適應的權力和利益分配機制令勞動異化、勞動者工具化。因此,在現實的勞動關系中,勞動契約實現了主體的自由,但卻使得勞資雙方距離平等價值越來越遠。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社會權的勞動權應運而生,在尊重和保護契約自由的同時,更賦予了保護勞動者權益的理念。由此,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勞動者須借助國家權力的支持方能求得生存條件的維護。但是,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勞動者的經濟地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勞動形式極大地增強了勞動者的主動性,勞動者的知識、能力等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越來越大,而資方在市場競爭中成敗的關鍵已經從主要依賴貨幣資本逐漸轉向依賴創新和人力。這種改變為勞動者個體在與資方的談

11、判中提升話語權準備了條件,勞動者為了自身權利而進行積極的努力變得更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每個個人都有實現自我和發展個人的沖動,而這種沖動又常常在那些旨在實現其生活目標的自主行為中得以表現。”6作為勞動權的最主要主體和最終受益者,勞動者個人自然應將實現勞動權視82為第一要務。當然,勞動者勞動權的實現需要有成熟的權利意識作為基礎。成熟的勞動權意識是勞動者充分享有和實現勞動權的重要思想條件,它能有效地指引、推動勞動者去主張、維護和實現自己的勞動權。一般而言,成熟的權利意識包括以下內容:其一,自主的意識。即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不依附于任何人或組織的主體,是政治生活和社會經濟生活的獨立參與者。它

12、要求勞動者對勞動權做出準確的評估,在此基礎上獨立自主地做出包括職業選擇在內的各項決策。其二,平等的意識。即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一樣,都是權利主體,在勞動關系的建立與實現過程中應該得到平等的對待。他要求勞動者對用人單位基于性別、年齡、宗教、種族等就業歧視行為勇于說不。其三,勞動力產權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是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的所有者。為此,勞動者必須正確估量自己的價值,不應該采取為爭得工作崗位而自貶身價的非理性做法。其四,維權意識。當自身的勞動權益受到來自用人單位的侵犯時,勞動者不僅應具有通過合法途徑尋求救濟的權利救濟意識,還應該在勞動力中斷或喪失時,具有向國家主張具體受益請求權的意識。2通

13、過社會的勞動權的實現。現代社會主要是通過勞動力市場調節勞動力供求,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來實現勞動權的。勞動者和企業通過勞動力市場雙向選擇,勞動者在社會范圍內的流動以勞動報酬為量尺,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調節。通過勞動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解除,調節勞動力的供求關系,既能使勞動者的權利得到基本的實現,又可以使勞動力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合理的流動性。但是純粹契約自由條件下的勞資關系必然表現為資方處于強者、勞動者處于弱者的實際不平等,促成勞資關系緊張的狀態。為此,除國家積極干預外,還需運用社會的力量將市場機制產生的大量問題加以化解。具體地說,就是借助勞動者行使團結權組織工會,進而

14、“以工會和雇主為主體,透過團體協商形成勞動條件。”771在德國,集體協議的當事人必須是超出一個企業范圍基礎上自由、獨立組織起來的社團,并且接受集體協議的約束。具備集體協議資格的工會和企業聯合參加勞資談判,訂立集體協議是憲法賦予的權利,國家不能直接干預,否則構成違憲。換句話說,國家不得干預工會和企業主聯合會協商談判的自由,不能通過建立某種強制性仲裁制度對勞資沖突進行強制性調節。在社會自治的基本理念下,勞動者方面與雇主方面各自形成龐大的聯盟力量,且共同構成強力的勞動市場組織。勞資雙方的組織表明,自己能夠面對勞動市場產生的弊端,雙方均傾向于以勞動市場上供需兩方面的情況為基礎尋求問題的解決。在此情況下

15、,勞資雙方因力量均衡、地位平等而可開展集體談判,并能夠在對方容忍的限度內實現本方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勞資統合模式的運作機理。776由此,勞動權通過勞動者團體與資方的交涉與談判、對抗與合作獲得實現。另外,當代勞動關系的調整機制出現了社會化的新趨勢,即“從勞資和諧的角度,推動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更多地承擔起社會責任”。8220按照企業社會責任的本意,企業要對勞動者、消費者和債權人等相對于企業的弱者負有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法律義務;也就是說,企業社會責任強調企業對利益相關者的關照并借此實現共同發展。據此,企業對雇員的責任構成了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而言,企業對雇員的責任有:保證雇員的就業

16、擇業權、勞動保持權、休息休假權、安全衛生權、保險福利權和教育培訓權。8232換言之,伴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的制度強化,勞動權的實現也就獲得了來自用人單位方面的有力支持。參考文獻1舒國瀅權利的法哲學思考J 政法論壇,1995,(3):162日大須賀明生存權論M . 林浩,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德費希特自然法權基礎M . 謝地坤,程志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2132144美斯蒂芬·L ·埃爾金,等新憲政論為美好的社會設計政治制度M . 周葉謙,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1565英梅因古代法M 沈景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

17、5:976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 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67黃越欽勞動法新論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71928董保華勞動關系調整的社會化與國際化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220責任編輯:一凡Basic Path of Rea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Zhou Yi ,Liu Guo-qing(College of Law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

18、:Labor righ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rights ,are the means to make achievements in realizing people's rightsFocusing on labor rights is the necessity of human social progres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In practice ,the realization of labor rights is a dynamic and complex processBut it requires not only the cooperation of vario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but also a series of protection meansIn the process oflabor rights protection ,it is needed to follow the basis idea :the combination of initiatives of power and societyKeyword :labor rights ;social 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