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構造與地殼運動_第1頁
板塊構造與地殼運動_第2頁
板塊構造與地殼運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 板塊構造與地殼運動根據上節討論的巖石圈板塊構造及其驅動機制,當兩個板塊發生聚合時,沿板塊邊緣分布的巨厚沉積地層就會受擠壓而發生褶皺和斷裂,導致兩者之間原先存在的洋盆閉合和新生山脈隆升,同時伴隨發生巖漿侵入和巖石的變質作用,這種地質構造十分復雜的長條狀地帶稱為造山帶(圖5-15)。21 極塊運動與地殼運動類型在山區常常可以看到層狀巖層被褶皺或突然斷開,以及大家熟悉的地震等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它們往往和板塊運動有關。(1)造山運動大陸上最為雄偉的現象之一是綿延數千公里的高峻山脈,山脈中的沉積巖層在地質歷史中形成于深海洋盆等復雜環境,后來發生強烈的褶皺、斷裂、巖漿侵入和變質作用,形成這些變形造山

2、帶的運動稱為造山運動。現在普遍認為造山運動是巖石圈板塊碰撞或陸內俯沖的結果。例如我國著名的天山、祁連山、秦嶺造山帶的形成都與古生代或早中生代發生過的板塊碰撞作用有關,燕山山脈的形成則是晚中生代陸內造山帶的代表。但我們現在見到的上述高峻山脈,則是晚第三紀(晚近紀)以來伴隨印度與歐亞大陸碰撞導致青藏高原強烈抬升的結果。(2)造陸運動一些地方過去曾經在海平面之下不斷接受沉積物充填并緩慢下沉,但是現在被抬升到海平面之上。如芬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海拔250米處找到曾經是海灘的貝殼,證明它在第四紀冰期后發生了抬升。又如我國廣東沿海中山、臺山、茂名、潮汕等地,在狹長的濱海平原沉積物中可以見到海生貝殼。這些曾

3、一度被淹沒的淺海,現在抬升變成陸地,正所謂滄海桑田,這樣大規模的海陸變化到處可見,稱為造陸運動。造陸運動實際上是地殼垂直升降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只要沒有大規模褶皺或斷裂作用,地殼的向下沉降可以形成巨大的盆地。如我國的華北盆地,在天津附近打鉆達700800m深的地下,發現還有第四紀的河流沉積,說明在最近200多萬年內下降了800m以上,是地殼發生垂直運動的有力證據。地殼大面積的垂直升降運動可以有多種成因機制。有的與全球或鄰區板塊構造運動直接有關,如青藏高原強烈隆升;有的可能與區域性地殼均衡調整等因素有關,如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第四紀大陸冰蓋消融后的緩慢抬升。22 構造變形無論是板塊邊緣或板塊內部

4、,都可以在地殼受到拉張或擠壓情況下發生一系列的褶皺和斷裂,它們的規模小的只幾厘米,大的可達數公里。當然,發生褶皺和斷裂最強烈的地區就是造山帶。根據巖層的傾斜方向和組合關系,在野外可以識別出背斜和向斜,統稱為褶皺。根據褶皺的幾何形態,可分為對稱褶皺、非對稱褶皺、倒轉褶皺、平臥褶皺;在三維方向還可以分為穹隆與構造盆地(圖5-16,左)。巖石受力發生變形,當外力增加超過一個臨界點時,一些巖層被揉皺,一些巖層發生斷裂;有一些先褶皺,然后斷裂;也可以先發生斷裂,再引起褶皺。斷裂分為兩大類,節理和斷層。節理 種巖層沒有發生明顯位移的裂隙,常常可以看到兩組或幾組節理有規律的交叉,如果這樣,則意味著產生這種規律的應力是均勻的或連續變化的,如上覆巖層的壓力、區域應力或巖漿冷凝收縮都可以產生節理,通過系統測量節理的產狀,可以幫助我們分析產生這些節理的應力狀態。斷層 是巖層破裂有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的規模可大可小,小者位移僅幾厘米,大者達數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