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級記敘文閱讀專項講座與訓練_第1頁
初二年級記敘文閱讀專項講座與訓練_第2頁
初二年級記敘文閱讀專項講座與訓練_第3頁
初二年級記敘文閱讀專項講座與訓練_第4頁
初二年級記敘文閱讀專項講座與訓練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二年級記敘文閱讀專項講座與訓練(一 ) 第一課時原文問答(特別的引號) 口訣:原文問答題答案前后找 但是你知道有變化嗎? 答案 A直接抄寫原文 引用詞語:_臨時義詞語替代(語境) B暗示作用 引短語 _較長的句子是原文的時候自己概括但意思不變 【例題1】 引句子_長句本身就有提示、/要點多,隔段多看看(分值) 同情的眼神 很多年以前的一個寒夜,在弗吉尼亞州北部,一個老人等在渡口準備乘船過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層釉。看來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勞的。寒冷的北風使他的身體凍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他聽到沿著冰凍的羊腸小道上傳來了有節奏的由遠而近的馬蹄聲,懷著焦急的心情,他打量著幾個騎馬

2、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了。待最后一個騎手經過他時,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將要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突然看著那人的眼睛說:“先生,您能否讓一個老人和您乘一匹馬共行?您知道,單憑用腳走,人是很難通過這一段路的。” 騎者勒住了自己的馬,回答:“確實是這樣,上來吧!”看見老人根本無法移動他那凍得半僵的身體,騎手跳下馬來幫助老人上了馬,騎手不僅把老人馱過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數英里遠。 當他們走近一座小而舒適的村舍時,騎手的好奇心促使他問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讓其他幾個人過去而沒有請求幫助,而當我經過時你卻留住我借用我的馬,我很奇怪這是為什么,在如此一個寒冷的冬夜,您卻等待在這里并

3、截住最后一個騎手,如果我拒絕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結果會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馬,以一種驚奇的目光看著騎手,回答說:“我已經在這里等了一些時間,但我以為我知道誰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繼續道,“我仔細觀察了那幾位騎手,立即便看出他們沒有關心我的處境,這時候就是我求他們幫忙也無濟于事。但是當我仔細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狀是相當明顯的。我知道,當時當地,您的友好態度使我得到了這樣一個機會,使我在最需要的時候能夠得到幫助。” 那些暖人肺腑的評價深深地觸動了騎手。“您的評價把我形容得太偉大了,”他告訴老人,“可能我以前在從事自己的事情上過于忙碌,所以我對別人需要安慰和憐憫的幫助太少了。” 1、第

4、段中“打量”一詞的作用是:_選擇,尋找的意思,說明老人在努力尋找能幫助自己的人。 2、第段中騎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當要規定字的時候,一個一個字在原文上刪,留下有用的字:你為什么放過他人,留下我。 3、第段中老人說“我已經在這里等了一些時間”是可信的,因為:找到文中有關受凍的外貌描寫有多處。 4、分析第段“我以為我知道誰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仁慈和同情 (2)“我知道誰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據是:我仔細看了你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狀非常明顯。 5、第段中說,“老人突然看著那人的眼睛”,為什么特別強調“看著那人的眼睛”? 答:想從那個人的眼睛里找到同情和仁慈。 6、第段“那

5、些暖人肺腑的評價深深地觸動了騎手”一句中“觸動”的是什么? 答:激動和感動,反思。表示老人對“我”的評介太高了。我覺得自己幫助別人的太少。 馬戲團 當我還是個少年的時候,父親曾帶著我排隊買票看馬戲。排了老半天,終于在我們和售票口之間只隔著一個家庭,這個家庭讓我印象深刻:他們有8個在12歲以下的小孩。他們穿著便宜的衣服,看來雖然沒有什么錢,但全身干干凈凈的,舉止很乖巧。排隊時,他們兩個兩個成一排,手牽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們很興奮地嘰嘰喳喳談論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這些孩子們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刻了。 他們的父親神氣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這個母親挽著父親的手,看著她的丈夫,好像在說:“你真像個佩著光

6、榮勛章的騎士。”而沐浴在驕傲中的他也微笑著,凝視著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沒錯,我就是你說的那個樣子。” 賣票的女郎問這個父親,他要多少張票?他神氣地回答:“請給我8張小孩的兩張大人的,我帶全家看馬戲。” 售票員開出了價格。 這人的妻子扭過頭,把臉垂得低低的。這個父親的嘴唇顫抖了,他傾身向前,問:“你剛剛說是多少錢?” 售票員又報一次價格。 這人的錢顯然不夠。 但他怎能轉身告訴那8個興致勃勃的小孩,他沒有足夠的錢帶他們看馬戲? 我的父親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進口袋,把一張20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事實上,我們一點兒也不富有!),他又蹲下來,撿起鈔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說:“對不起,先

7、生,這是你口袋里掉出來的!” 這人當然知道原因。他并沒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絕望、心碎、困窘的時刻幫了忙。他看著我父親的眼睛,用雙手握住父親的手,把那張 20 元的鈔票緊緊壓在中間,他的嘴唇發抖,淚水忽然滑落他的臉頰,答道:“謝謝,謝謝您,先生。這對我和我的家庭意義重大。” 父親和我回頭跳上我們的車回家,那晚我并沒有進去看馬戲,但我們也沒有徒勞而返。 1、第 10段“這人當然知道原因”中的“原因”是指: 這錢不是他的,是別人在幫助他,是一種幫助,是父親故意掉在地上來幫助他 2、第 9段括號里補充說明的話的作用是:插敘 ,更突出父親樂于助人的品質 3、第 8段“興致勃勃”在文

8、中具體表現在:他們很興奮地嘰嘰喳喳談論看小丑、大象 4、第 2段“而沐浴在驕傲中的他也微笑著”,說“他驕傲”是因為有能力帶全家人看馬戲。 5、第 10段“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絕望、心碎、困窘的時候幫了忙。”說“這人”“絕望”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買票;說他“心碎”是因為不能帶全家看馬戲;說他“困窘”是因為無法向孩子們解釋6、第 7段“這人的錢顯然是不夠的”依據是:(1這人的妻子扭過頭,把臉垂得低低的;(2)這個父親的嘴唇顫抖了 7、第 11段“那晚我并沒有進去看馬戲”的原因是什么? 父親把買票的錢給了別人 , 幫助了一個人,解決了人家的困境 難度:前后都有答案,提示1 插敘 2 記敘文的順序 順 人

9、物 倒 情節 插敘 中心 引標題_含義 什么故事(標題的字要帶進去) 什么中心 今天就開始 這是一個蕭瑟多雨的天氣。在這種日子里,我只想賴在家中,一點兒不愿意出門。但是女兒凱羅琳打來電話,堅持要我開車上山去她家看風景。多少年來,為了“生態”、“環保”,她將自己交給了大自然,難得今天想得到我。 開了2小時的車子,穿過厚重的濃霧到了她家。一進門,我就對她說:“這種時候出門,一點也不值得。吃了中飯,就回家吧。”“但是我想讓您開車帶我去汽車修理廠取我的車子。”凱羅琳說。“有多遠?”我問。“大約三分鐘的路程吧,”她說,“咱們走吧!我來開車。” 在山路上行駛了約十分鐘后,我著急地望著她說:“不是說只需三分

10、鐘嗎?”她頑皮地朝我笑笑:“我們繞了遠道。”不一會,汽車拐進一條小路,我們停下車沿著山間的小道往前步行。小路旁茂盛的冬青下長滿了各式野花,姹紫嫣紅。立即,一種寧靜舒坦的感受充滿我的心間。我們轉了個彎,我更被眼前的景致鎮住了,全然忘了急著回家的想法。 沿著山頂往下,幾畝鮮花似一床絢麗多彩的絨毯斜鋪在山坡,五彩繽紛的花兒從淡淡的象牙紅到令人心醉的檸檬黃、鮮艷的橙紅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幅絨毯在濃霧過后的陽光下顯得如此嬌艷,如此令人賞心悅目。 我們在花間穿行,這兒是紫色的風信子,那兒是珊瑚色的郁金香,然而更美的要算那一大片象征著鴻運高照的鮮黃色的水仙,她們在藍寶石般的燕尾花上顫動著晶瑩透徹的羽翼。我的腦

11、海中立即閃現出一個問題:“是誰,又是如何創造出這幅美麗的圖畫?”當我們走到花木擁抱的那間小屋前,我的疑問得到了解答。小屋前豎立著一塊小木板,上面有幾行字:“親愛的客人,我知道你想問什么:第一,一位女士有兩只手兩條腿和一個對生活充滿渴望的頭腦;第二,立即動手;第三,開始于1958年。” 回到家早已過了午后,可我被剛才所親眼看到的深深地感動著:“從開墾土地、育種開始,差不多 40 年,她堅持了,多么難能可貴啊。”吃完午飯,我的心情還不能平靜。“如果”我說,“我每天干點兒,我能堅持嗎?”似乎凱羅琳在眼前,她充滿信心地看著我:“明天就開始。”“為什么不今天就開始呢?”我卷起衣袖說。 1、文章題目“今天

12、就開始”的含義是什么? 本義:凱羅琳開墾種花,堅持了四十提因為她做到從有了想法就開始 中心義:想到的事要抓緊時間,立即動手。 2、文章中說,當“我”來到花木擁抱的小屋前,“我的疑問得到了解答”。那么“我的疑問”是什么?“得到解答”的答案又是什么? 答:是誰,又是如何創造出這幅美麗的圖畫。是女兒立即動手,堅持不懈的結果。 3、文中寫沿路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答:為了更好的突出他的堅持不懈的結果 4、文章說,“從開墾土地、育種開始,差不多 40年,她堅持了。”凱羅琳為什么要這樣做? 答:“生態”、“環保”為了大自然 5、聯系自己實際,談談你對今天就開始有何感想。 答:主觀題略 變化: (1)引標題

13、中心義 含義: 字面上全文內容概括 中心義有了想法以后要立即行動,并且堅持不懈 (2)引環描 人 事 物 人物品質 (3)引插敘部分的作用? 突出 文章中心 說明內容有概括 情節一波三折(吸引讀者)懸念 海中救援 幾年前,在荷蘭一個漁村里,一個年輕男孩教會全世界懂得無私奉獻的報償。 由于整個村莊都靠漁業維生,自愿緊急救援隊成為重要的組織。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風吹翻了一條漁船,在緊要關頭,船員們發出S?O?S的信號。救援隊的船長聽到了警訊,村民們也都聚集在小鎮廣場上望著海港。當救援的劃艇與洶涌的海浪搏斗時,村民們也毫不懈怠地在海邊舉起燈籠,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過了一個小時,當救援船穿過

14、迷霧出現時,歡欣鼓舞的村民們跑上前去迎接。當他們精疲力盡地抵達沙灘后,自愿救援隊的隊長說,救援船無法載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個,要是再多裝一個,救援船就會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忙亂中,隊長要另一隊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個人。16 歲的漢斯也應聲而出。他的母親抓著他的手臂說:“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親 10 年前在船難中喪生,你的哥哥保羅 3 個禮拜前就出海了,現在音訊全無。漢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漢斯回答:“媽,我必須去。如果每個人都說:我不能去,總有別人去!'那會怎么樣?媽,這是我的責任。當有人要求救援,我們就得輪流扮演我們的角色。”漢斯吻了他的母親,加入隊伍,消失在黑暗

15、中。 又過了一個小時,對漢斯的母親來說,比永久還久。最后,救援船駛過迷霧,漢斯正站在船頭。隊長把手圍成筒狀,向漢斯叫道:“你找到留下來的那個人嗎?”漢斯高興地大聲回答:“有!我們找到他了。告訴我媽,他是我哥保羅!” 1、第段中“一個年輕男孩教會”的是 遇到危險人人都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要有責任感。 2、第段中“救援的劃艇與洶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1)突出漢斯的決心和勇敢 (2) 母親的擔心 ( 3)救援工作的困難 3、第段中的“應聲而出”的表達作用是 突出漢斯參加救援的堅決 4、第段中“扮演我們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 自愿救援隊員 5、第段中“漢斯吻了他的母親”中的“吻”一詞

16、表現了 (1)安慰母親,不要為他擔心 (2) 突出漢斯去救援的決心 6、第段中,為什么“對漢斯的母親來說,比永久還久”? 突出母親擔心漢斯回不來,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愛 7 、對漢斯的行為談談你的見解: 答:_漢斯是一個有責任,無私無畏,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_鄉村教師 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里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游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

17、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10 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教室里的 13 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

18、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胡子全都燒焦了。但他并沒有放棄。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老師再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后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他把那個女孩背到安全地帶,然后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 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后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后救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背出來

19、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最后,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 淡淡的帶過修飾的是“說”,開放式答題 2、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 55字。 (1)鄉村教師從大火中救出學生.最后與女兒一起遇難。 (2)娟子決定大學畢業后回鄉任教。 3、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么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 情節曲折吸引讀者,造成懸念,更好突出文中的中心,是鄉中教師無私的愛及愛

20、的延伸。 4、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 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 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 補寫心理活動:兩個孩子,一個是學生,一個是女兒,我到底要救誰;我應該先救學生,因為我畢竟是一位老師。女兒你等著吧,我會回來救你的。 5、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 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導語,可提示答案 有志向,有責任感 ; 受到老師的影響是襯托鄉村教月光曬谷 有句話叫“月光曬谷”,其實

21、月光是曬不了谷的,可是卻能夠晾曬人的靈魂。在現代社會里,我們需要鋼鐵般的意志,求得生存發展;同時,也需要溫柔的月光,去愛、去體恤 不久前我去寧德采訪,在車站附近碰見一個農婦,正挎著一籃子草莓叫賣。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是一籃鮮紅欲滴的草莓。 我只是匆匆一瞥,農婦就追上來了,跟在我身邊不斷地說:“很好的,一籃只賣 10 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搖搖頭不可能帶一籃草莓長途旅行吧。可是,她緊跟不舍,斗笠被風吹掉了也無心去撿。 夕陽在遠處,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賣掉,然后拿著鈔票回家。家里有饑餓的孩子在等著她嗎?或者還有剛下班正等著晚飯的老公? 但我只能說:“對不起!”她步伐不停,臉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

22、得更加明顯,沮喪極了。我想,干脆給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 我突然想起在我們單位門口賣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場上便宜,而且新鮮。一次,我給他一元錢,他給我一條黃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蔥,完了還要找我一毛錢。我說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們吧。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攤和其他顧客,追了我 10 多米遠,把一毛錢給我。他呵呵地笑著說:不是我的,一分錢都不能要。 奇怪的是,他黑紅的臉,和此刻眼前農婦的臉,居然都讓我莫名地感動。他們過得都不寬余,他們流汗的臉,他們奔跑的姿勢,讓我還有些隱隱不安。 最終,我掏錢買下了這籃草莓,并且把它送給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非洲之父史懷哲曾說:“倘若歐洲人的幸福對非洲人的苦難無絲毫幫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我不是這個世界的富人,解決溫飽而已,但是我同樣對窮苦的處境感到酸楚,對此曾有過切膚之痛。從兒時起,我就有大俠夢,幻想自己可以飛檐走壁,做個佐羅式的英雄,出沒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我有一個朋友,同樣有過佐羅夢。法律專業畢業后,他改行做了策劃人,后來成為職業策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