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白居易唐詩鑒賞范文_第1頁
《觀刈麥》白居易唐詩鑒賞范文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有關白居易的文章,感謝您的閱讀!文學分享觀刈麥白居易唐詩鑒賞范文本文是關于白居易的文學文章,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 評和分享。觀刈麥 時為盩白居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弊筐。有關白居易的文章,感謝您的閱讀!文學分享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宴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白居易詩鑒賞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早期諷諭詩中的佳作,為后來新樂府、泰中吟等諷諭詩的發展奠定

2、了基礎。詩人在這首詩里通過看割麥這個簡單情節, 表現出當時農民勞動 的艱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原因一一苛捐雜稅的繁重,把抨擊柔頭直接指向橫征暴斂、搜括民財、兼并土地使農民破 產的封建剝削制度,同時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思想是借助于巧妙的構思、富有表現力的寫 作手法和通俗淺近的語言表現出來的。 正因為這首詩既有進步的思想 內容,又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二者和諧統一,所以千百年來,一直為 人們所傳誦。主題思想鮮明,是觀刈麥的特色之一。這首詩是白居易元和 二年有關白居易的文章,感謝您的閱讀!文學分享(807)任盩屋(今陜西周至)縣尉時所作的。縣尉是個主管緝 拿盜

3、賊和按察奸宄的小官兒,要時常到鄉間查訪。因此,與農民接觸 的機會很多,從而為他創作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詩歌打下了深厚的生活 基礎。觀刈麥是一首描述農民割麥勞動的詩,全詩二十六句,但 卻寫得集中、凝煉、深刻。詩的一開頭就寫在五月麥收農忙時節,男女老少,全力以赴,搶 收“覆隴黃”的小麥,連婦女和兒童也來到田間給男勞力送飯送水, 而壯年男勞力正在烈日的灼烤下揮鐮搶收, 盡管“足蒸暑土氣, 背灼 炎天光”,而他們卻“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平平淡淡的幾句 話揭示出農民勞作的辛苦,同時把他們抓緊時間急于趁白天把麥子早 收完的心情真實地表現出來。 接著進一步集中筆墨具體描寫一個拾麥 的貧婦人。她抱著孩子,挎

4、著破竹筐揀遺漏在地的零星麥穗, 為了“充 饑腸”。為什么“拾遺穗”, 因為她家的土地已經“輸稅盡” 為 納官府的賦稅而賣光了, 沒有土地可耕耘,自然“盎中無斗米儲” (漢 樂府東門行)了。可見,拾麥人的生活比收麥人更窮苦。今天的 拾麥者,原本也是昨天的收麥者, 只因為“家田輸稅盡”而淪為拾麥 人。這就暗示了今天的割麥者,可能會成為明天的拾麥者,辛苦勞作 還是一場空。 這里深刻地揭露了賦稅的繁重, 正是“苛政猛于虎”的 真實寫照。割麥人生活原本不寬裕, 漏掉的麥子,自己也還是要拾的, 但他竟允許貧婦人隨鐮拾麥, 可見割麥人對拾麥人的同情, 反映出勞 動人民之間相互幫助的可貴品質, 與統治階級對勞

5、動人民不擇手段地 殘酷剝削, 恰成了鮮明的對照。 詩的結尾寫詩人從農民的痛苦生活聯 想到自己不勞而獲的舒適生活,感到非常內疚和不安。作為一個封建 文人,能夠理解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痛苦并對自己自責, 而且能更進一 步地抨擊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有關白居易的文章,感謝您的閱讀!文學分享現象,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在這首詩中,詩人精心挑選了農民在田野收麥這樣一個場景。我們知道,冬天是一年中農民最難熬的時候,因為此時去年收獲的糧食 吃光了,新的糧食還沒有成熟。而夏秋季正是收獲季節,莊稼人本當 最豐衣足食的時刻。觀刈麥寫的恰恰是在這個收獲季節里(而且 還是比較豐收的年景)農民沒有飯吃。拾麥婦人的土地上收的

6、糧食, 都繳納了賦稅,沒有了口糧,只好抱著孩子在烈日下拾遺穗來“充饑 腸”。一般作品寫收獲,往往表現農民喜悅的心情;而白居易相反, 卻寫農民的“悲傷”。收獲時尚且食不裹腹,其他時節生活的貧困和 艱辛,自然更加苦不堪言。這種精妙地構思對表現主題無疑起到了很 大的深化作用。相比,是白居易諷諭詩中經常采用的表現手法。在觀刈麥中詩人也成功地運用了兩個比較。其一是割麥人和 拾麥人對比。割麥人家里還能有婦女小孩送來稀飯, 而拾麥人家卻只 能靠拾了別人的遺穗回去碾米充饑。 這樣一比,不僅更突出了一部分 農戶的悲慘遭遇,而且也暗示了正在割麥的人將要面臨的悲慘遭遇。第二是詩人自己和農民比較。他想到自己一無“功德

7、”,二“不事農 桑”,卻年俸“三百石”,而農民一年到頭“少閑月”,卻食不裹腹, 深感慚愧。這一比較發人深省,不僅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而且對揭露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狀況及其不合理性起到了很好的作 用,從而更加強了這首詩的思想深度。這首詩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淺近。詩的開頭先交待背景(時令、氣候),接著寫割麥人一家,再寫拾麥的貧婦人,最后寫詩人自己的 聯想,層層遞進,起到了步步深化主題的作用。有關白居易的文章,感謝您的閱讀!文學分享在遣詞用字上,這首詩也很見功力。詩的開頭兩句,用“閑月” 和“倍忙”相對,既暗示農民一年到頭沒閑月,又突出強調五月是一 年中最忙的。又用“覆隴黃”三個字簡括出田野里一片豐收景象。用一個“蒸”和一個“灼”,把天氣炎熱的程度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表現 得十分真切。接著“不知”、“但惜”四字把農民顧不上炎熱和疲勞, 忙于收割的迫切心情表達得很充分。“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 臂懸敝筐”,寥寥幾筆就把貧婦人的痛苦生活勾勒出來。 用貧婦人的 一句笑話“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既指出拾遺麥的原因,同時 又是對沉重賦稅的血淚控訴;而“輸稅盡”三個字,又把統治階級用 沉重的賦稅壓榨百姓揭露得淋漓盡致。全詩語言通俗易懂,韻律整齊, 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