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_第1頁
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_第2頁
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_第3頁
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_第4頁
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茶樹病蟲害課程論文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 備注:此文僅供參考,一概不負責!院 系 茶與食品學院專業茶學年級(班級)2013級*班姓名*學號*授課教師*職稱*完成日期2014年12月 22 日茶樹病蟲害課程論文評分表學生姓名*學號*課程論文題目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序號分值評分標準得分110格式符合規范要求210字數符合要求310獨立完成,內容上無明顯抄襲現象425選題符合課程內容范圍535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觀點明確610語言通順、流暢總分評閱人簽字摘要: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武夷山茶蚜病蟲害防治的重點,通過實地考察武夷山的茶樹自身的生長環境條件,針對茶蚜病蟲害提出適宜的防治辦法,建立和諧的茶園

2、生態環境,穩定茶樹生長的自然生態協調能力,加強武夷山市茶樹病蟲害的綠色防治力度,本文綜述了茶蚜的研究和防治現狀。關鍵詞:武夷山;茶蚜病蟲害防治;建議;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一、 武夷山市概況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閩贛兩省交界處,地理坐標位于北緯27°2728°5,東經117°37118°19,其中可耕地為31.1萬畝,總人口為25.6萬人。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興旅游城市,具備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和尚存的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同時也是代表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被中外生物學家稱為“研究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昆蟲

3、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等等1。二、 武夷山茶園主要病害武夷山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多為山地丘陵區,使武夷山市呈現自然生態條件多特異性,多樣化種植能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了農田生境多樣性。在茶園中間作其他作物,通過增加植被的多樣性,增加了節肢動物群落的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和均勻性,降低了優勢集中性,使群落結構更趨合理、分布更均勻2。因一年四季境內氣候差異較大,容易造成武夷山茶蚜病害。武夷山茶蚜病害的高山茶區以茶餅病、茶白星病為主;在成葉老葉的病害以茶云紋葉枯病、輪斑病、茶炭疽病和茶煤病等,在全國各茶區均有發生;老茶園中常見莖病有地衣、苔蘚、

4、膏藥病。茶胴枯病、茶枝木腐病等在局部地區茶園發生。通過實地考察發現,在茶園中茶樹病害茶蚜是武夷山主要的害蟲之一,主要為害茶樹幼嫩芽梢,分布范圍較為廣泛嚴重影響到茶葉產量和品質3,每逢到秋末時節茶農未對癥下藥,導致茶園自然生態系統不均衡。三、 茶蚜發生危害茶蚜屬同翅目蚜科中的二蚜屬,前翅中脈端部分成兩支,所以又稱茶二又蚜,果樹上稱桔二叉蚜。茶蚜在國內各產茶省均有分布,其中在福建省茶茶區較為明顯。其趨嫩習性強,主要為害嫩莖嫩葉,不為害老葉,因此,嫩梢多、生長旺盛的幼齡茶園、留養茶園及臺刈修剪茶園發生嚴重。被害茶樹,嫩梢葉片卷曲,條芽不發,同時導致煤病,嚴重影響茶樹生長。秋末嫩梢缺乏時,還能為害幼果

5、。在常規生產茶園中,由于多次采茶的采治作作用,及采茶后環境條件(,食料)惡化,抑制了茶蚜的生育,因此發生較少。據報道,茶蚜在茶枝上的垂直分布區局限于芽及芽下1一5葉,有蟲葉率以芽下第二葉最高,第一葉和第三葉次之,芽下第下、二、三葉的有蟲葉片數分別與有蟲葉總數相關顯著或極顯著4。四、 形態特征有翅成蚜體長約2.0毫米,黑褐色,有光澤;觸角第三節至第五節依次漸短,第三節上一般有56個感覺圈排成一列;前翅中脈二分叉,腹部背側有4對黑斑,腹管短于觸角第四節,而長于尾片,基部有網紋。有翅若蚜棕褐色,觸角第三至第五節幾乎等長,感覺圈不明顯,翅芽乳白色。無翅成蚜近卵圓形,稍肥大,棕褐色,體表多細密淡黃色橫列

6、網紋;觸角黑色,第三節上無感覺圈,第三至第五節依次漸短。無翅若蚜淺棕色或淡黃色。卵長橢圓形,一端稍細,一端稍細,背面顯著隆起。五、 茶蚜發生規律閩浙蘇皖一帶,茶蚜一年約發塵20代。以無翅胎生雌蚜或老熟若蟲于茶樹上越冬。一般在春茶季節10一天完成一代,夏季6一8天,最早和最末一代長達1個月之久,越冬代更長達1個多月。生長季節繁殖過程中,世代重益明顯。3 4月開始向萌動的茶梢移動為害,一般在5 6月間以新茶園和較潮濕的苗圃發生最多,以新梢先端蟲口密度最大。雨水過多或氣候干旱均不利發生,一般為無翅,但當蟲口密度較大或環境不適宜時,便產生有翅蚜飛遷。成蟲可胎生若蚜,茶蚜有翅型對黃色、橙色具有強烈趨性,

7、對銀灰色則有忌避反應。適溫(18 25 )而干燥(相對濕度75%的天氣最有利于茶蚜繁殖、活動。7一8月份,高溫干早不利于茶蚜生育,茶園中蟲口罕見,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氣候適宜,蟲口又回升,出現第二個高峰,產卵高峰期一般在11月上中旬。茶蚜的繁殖速率快,繁殖能力強,在適宜條件下,完成一代只需57天,一頭無翅雌蚜一生可繁殖子代3545頭。茶蚜趨嫩綠性強,聚集于新梢葉背和嫩莖上刺吸計液,以芽下第一和第二葉上的蟲量最大。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強,在適宜條件下,短期內即可發生成災,茶芽萎縮、枯竭,同時分泌蜜露,誘發茶煤煙病發生。受害茶,制成干茶色暗,湯混濁帶腥味,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5。嫩梢是制作高

8、檔茶的原料,不便施藥以免農殘,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大,尤其是春茶。六、 茶蚜防治適期及天敵的種群動態1年中茶蚜種群出現2個蟲口高峰,5月初的蟲口高峰稍高。9-10月出現第2個蟲口高峰,蚜口密度稍小,蟲峰稍低。7-8月份天氣炎熱,限制了茶蚜種群的發展,蚜口密度很低。隨著葉齡變大,葉質變老,氨基酸等營養組分的含量下降,第1葉的養分最豐富,但蚜害后失去大量的營養成分,致使蚜害芽葉制成的茶葉香低味淡6。(一) 茶蚜的天敵種類根據有關資料及報道統計,目前已知的除蜘蛛以外有如下16類(科)70種,如:瓢蟲類、食蚜繩類、草玲類。因此,借武夷山自然生態茶園生態系統的優勢,采取走科學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策略,巧借

9、天敵抑制茶蚜繁殖為武夷山茶園營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同時為茶農降低一定的經濟成本7。(二) 茶蚜防治適期在春季茶樹大量萌出1芽12葉時開始,選擇有代表性的茶園,隨機抽取一定面積的茶蓬面樣,檢查總芽梢數和有蚜梢數,計算有蚜梢率。當有蚜梢率在12%以上時應及時組織防治。七、 武夷山茶蚜病害建議措施1. 營造武夷山茶園生態環境,政府引導是關鍵自2012年以來,武夷山市建立首家專業合作社隊伍以來,就提出了“大力推進專業化防治”的號召,并及時申請省站配備專業防治機械10臺,給武夷山市病蟲專業化防治發展注入了第一滴血液。2013年在農業部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大好機遇下,為了貫徹落

10、實中央和省里精神,更好地服務于武夷山市經濟建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專門研究和部署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市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指揮部下發了武夷山市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項目實施方案,將病蟲專業化防治納入鄉鎮目標考核內容,要求各鄉鎮和有關部門積極穩妥地發展多種形式的病蟲專業化防治8。2. 營造武夷山茶園生態環境,保護天敵茶蚜天敵是田間自然控制茶蚜的首要因子,茶園生態系統有極豐富的生物類群,蜘蛛是種類多、數量大、控制害蟲效果明顯的一類比較重要的茶園害蟲的捕食性天敵。1.在天敵密度較大時,不施用化學農藥。瓢蟲、茶蚜比為1:28,7天后有蚜梢下降率為82%,食蚜蠅、茶蚜比為1:100時,8天后有蚜梢下

11、降率為70緯,初步認為,益害比在1:500之內9,可采取生物控制蚜蟲,不需要噴施農藥,以減少農藥污染。因此,應盡量減少茶園施藥次數和農藥用量,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及植物源農藥,按防治指標在防治適期內用藥,以保護和促進天敵的繁殖,充分發揮自然天敵的控制作用。2.人工助遷。在天敵密度較大的茶園,茶蚜很快會被抑制,但由于寄主(食料)缺乏從天敵的種間或種內均會發生互相殘殺或自相殘殺,從而導致天敵數量迅速下降,這樣對保護天敵和控制茶蚜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3. 營造武夷山茶園生態環境,從茶農做起茶蚜發生高峰期前,在茶園稀疏地分布著密集蚜蟲的梢,這些蚜群有翅蚜較多,很快會飛遷到其他嫩梢,發展新蚜群,茶

12、農發現可不必心急,馬上噴射農藥。茶農在發現有茶蚜病害的期間,建議在三天之內,根據茶農看天氣氣候的安排,組織采茶女到茶園及時摘除茶蚜的病蟲害,幼嫩芽葉是多種害蟲特別是假眼小綠葉蟬卵、若蟲、茶橙癭螨、茶蚜等集中棲息處,適當增加采摘次數既能提高茶葉產量,同時又惡化了害蟲的食料條件,可人為消滅大量害蟲;如在茶園不合理的管理,導致茶蚜繁殖過多,危害較嚴重盡可能的引誘捕食性天敵的任一蟲態,可供天敵作為食料,營造良好的武夷山茶園生態環境。4. 營造武夷山茶園生態環境,科學合理使用農藥著眼于武夷山的無公害茶葉生產,掌握各地茶蚜天敵的種類和發生趨勢,搞好茶蚜的預測預報至關重要。在采用農業防治,生態調控措施的基礎

13、上,調控好害蟲和天敵的比例。一定要進行化防時,必須遵循化防原則:抓住茶蚜初孵盛期,做到盡可能地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濃度,盡可能地減少化學防治的次數,盡可能地采用“挑治”,盡可能地降低農藥殺死天敵的機率10。5. 營造武夷山茶園生態環境,化學藥劑防治方法假眼小綠葉蟬夏茶期百葉蟲量5-6頭,秋茶期間百葉蟲量10-12頭;黑刺粉虱百葉蟲量15-20頭;茶橙癭螨百葉蟲量20頭左右,螨葉率達50-70;茶蚜有蚜株率達10左右,有蚜芽梢下第二葉平均蟲口達15頭以上的茶園11,就需要用對口藥劑進行防治。藥劑可用:每畝用10吡蟲啉WPl5-25g,或50辛硫磷EC75-100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ECl5-

14、20ml,或25撲虱靈WP25-30g,或40樂果EC7510ml,兌水50-75kg細噴霧,蟲蜻克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殺蟲殺蜻劑,另據報道茶園應用0.9%集琦蟲蜻克乳油10002000倍液防治茶小綠葉蟬,防效一般達80%以上,且速效性快,l3天后防效最好12,0.9%集琦蟲蜻克乳油10002000倍液防治茶黑刺粉虱7天后效果可達90%左右,且對卵也具有毒殺作用13。上述藥劑安全間隔期相應為lO天、5天、6天、14天、lO天,對茶橙癭螨每畝可用15速螨酮EC25-30ml,或1.8蟲螨光EC20ml,或25撲虱靈30g兌水50-75kg細噴霧。安全間隔期相應為14天、7天、14天。非采摘茶園和秋茶

15、采摘結束后,可在初冬期間用0.3-0.5度波美石硫合劑,連同茶園附近的雜草,進行全面噴霧封園,每畝茶園噴藥液50-75kg,對茶園刺吸性害蟲防治效果顯著,能有效控制越冬蟲口數量,減輕翌年害蟲發生。6. 營造武夷山茶園生態環境,生物農藥防治當前茶葉市場、尤其是茶葉出口對茶葉的質量安全要求很高。而生物農藥,包括微生物農藥和植物源農藥等,它們對茶葉和環境不會構成污染,對人、畜的毒性也很低,不會構成殘毒,因而是生產綠色食品茶葉的適用農藥14。在當前生產A級綠色食品茶葉、特別是有機茶和AA級綠色食品茶葉上,以下生物農藥的使用值得推廣營造武夷山茶園生態環境,培訓力度繼續強化專業化防治組織缺的是技術,要的是

16、人才。要加大對專業化防治組織人員在病蟲害識別、用藥安全、防治技術、藥械維修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專業化防隊伍的綜合素質,及時向專業化防治組織發布病蟲情報及防治要點,指導專業化防治組織及時開展病蟲害防治。只有專業化防治組織自身的技術力量雄厚,才能在市場上贏得信譽、贏得生意。7. 改善環境,維護茶園生物多樣性結合水土保持,有計劃地在茶園內或周邊植樹造林,建設生態型茶園,克服單一化種植模式,特別是在丘陵茶區,要逐步實施。確保天敵有良好的繁育基地和越冬環境,促進茶園天敵群落的穩定。早春茶蚜發生數量往往能引起茶蚜天敵數量的上升和下降,特別是食蚜蠅、瓢蟲、草蛉和蜘蛛等。為了避免天敵下降后,茶蚜群體數量突然上升

17、,相應天敵的繁殖速度趕不上害蟲的增長而造成危害,所以茶園內要始終有一定數量的茶蚜、或其它害蟲的存在,以維持各種天敵的種群數量。這樣,在茶蚜或其它害蟲出現時,就會有強大的天敵種群數量進行控制。八、 小結與討論由于在校學習期間較短暫,未能充分深入對本專業課程論文進行深入研究,相關文獻材料準備得不夠充分。本課程論文多數借鑒相關文獻概括關于武夷山茶蚜病害防治。1、茶蚜盛發于春秋兩季,嚴重影響武夷山名優茶的產量與品質,如何有效的防治蚜蟲,提升有機茶園、生態茶園的綜合防效是武夷山茶葉生產中不容忽視的問題。2、茶蚜多為生長高山有機茶園的主要害之一,一般發生在46 月份和910 月份,茶蚜年發生代數多,繁殖力

18、強,3、由于有機茶園禁止使用化學農藥,茶蚜為害成為有機茶生產的主要障礙之一。有機茶園茶蚜的防治應主要通過保護茶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天敵瓢蟲、草蛉和食蚜蠅的自然控制作用,必要時適當采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15。九、 參考文獻1武夷山概況武夷山人民政府網站.2013-10-202徐金漢,關瑞峰,李春光,等.不同茶園昆蟲群落結構及動態J.華東昆蟲學報,2005,14(4):315-3193周成松,韓寶瑜.茶蚜生態學和防治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茶葉,2002,28(1):8-114韓寶瑜,陳宗懋 . 茶蚜在茶樹不同部位上刺探行為的差異 J 植物保護學報 2001,28(1):7-115韓寶瑜 崔 林.茶蚜及其主要天敵的種群動態和捕食效.福建茶葉.2013年第1期 13-156林雄毅.茶黃薊馬的發生特點與防治方法J.中國植保導刊,2007,(11):287韓寶瑜 崔 林.茶蚜及其主要天敵的種群動態和捕食效.福建茶葉.2013年第1期 13-158 梅志堅.武夷山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現狀及發展.基層農技推廣2014 年第 5 期9胡擁軍.生物學特性及對茶蚜的控制作用研究.香桑茶葉通訊.1998年第1期10韓寶瑜,周成松.茶蚜(Toxopteraaurantii Boy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