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及出血-潘向榮_第1頁
運動損傷及出血-潘向榮_第2頁
運動損傷及出血-潘向榮_第3頁
運動損傷及出血-潘向榮_第4頁
運動損傷及出血-潘向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第一章運動損傷及出血的急救運動損傷及出血的急救 授課教師:潘向榮授課教師:潘向榮什么是急救: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故,在現什么是急救: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故,在現場進行場進行 緊急的臨時性醫療。緊急的臨時性醫療。 一、急救的目的一、急救的目的 對意外或突發的傷病事故,進行緊急的初步的臨對意外或突發的傷病事故,進行緊急的初步的臨時性的處理,用以保護傷病員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時性的處理,用以保護傷病員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傷害,減輕傷病員的痛苦,預防并發癥,為轉運和進傷害,減輕傷病員的痛苦,預防并發癥,為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一步治療創造條件。 什么是運動損傷: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

2、各種傷害什么是運動損傷: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傷害二、原則:二、原則:(一)搶救生命第一:(一)搶救生命第一: 1 1、首先抗休克;、首先抗休克; 2 2、注意保暖或防暑;、注意保暖或防暑; 3 3、止血。、止血。(二)動作要快:(二)動作要快: 快搶救,快轉運,爭分奪秒,迅速敏捷,采取措施。快搶救,快轉運,爭分奪秒,迅速敏捷,采取措施。(三)注意事項:(三)注意事項: 1 1、態度和藹親切,忌粗暴;、態度和藹親切,忌粗暴;2 2、要保持鎮靜,有條不紊,忌驚慌失措,故此失彼、要保持鎮靜,有條不紊,忌驚慌失措,故此失彼3 3、技術熟練、迅速;、技術熟練、迅速;4 4、了解病情,進行有效地搶救;后

3、伴隨去醫院,向、了解病情,進行有效地搶救;后伴隨去醫院,向醫生介紹病員情況及搶救經過。醫生介紹病員情況及搶救經過。第二節 出血的急救一、出血 血液從損傷的血管外流稱出血 成人血量約占體重的78%或7080ml/kg體重。 急性失血在全身總血量的10%以下,對生命沒有影響,也不出明顯的生理反應; 急性失血達到全身總血量的20%時,就會出現臨床癥狀,即可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口喝、冷汗淋漓、手腳發涼、呼吸急迫、心慌氣促等癥狀; 急性失血超過全身總血量的30%時,將可能危急生命。二、出血的分類二、出血的分類(一)按出血的部位分(一)按出血的部位分1 1、內出血、內出血 血液從血管或心臟內流出至組

4、織間隙或體腔血液從血管或心臟內流出至組織間隙或體腔內時稱內出血;包括皮下組織、肌肉、關節腔、胸腔、內時稱內出血;包括皮下組織、肌肉、關節腔、胸腔、腹腔和顱腦。腹腔和顱腦。2 2、外出血、外出血 血液從血管內流向體表時稱外出血。血液從血管內流向體表時稱外出血。 對外出血者,尤其是大動脈出血,須立即止血;對外出血者,尤其是大動脈出血,須立即止血;對疑有內出血或顱內出血的傷者,應盡快送醫院處理。對疑有內出血或顱內出血的傷者,應盡快送醫院處理。(二)按出血的性質分(二)按出血的性質分三、止血的方法三、止血的方法(一)冷敷法(一)冷敷法 目的是使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目的是使血管收縮,減少局

5、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抑制神經的感覺;度,抑制神經的感覺; 有止痛、止血、防腫脹的作用;有止痛、止血、防腫脹的作用; 冷敷時越及時越好;冷敷時越及時越好; 常用于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常用于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三)加壓包扎法(三)加壓包扎法 用以壓住創傷部位的血管而達到止血的效果;用以壓住創傷部位的血管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主要用于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主要用于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二)抬高傷肢法(二)抬高傷肢法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臟,出血部位血壓降低,減少出血;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臟,出血部位血壓降低,減少出血; 適用于四肢小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適用于四肢小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四)加墊屈肢

6、止血法(指動脈出血)(四)加墊屈肢止血法(指動脈出血) 前臂出血時,在肘窩部加墊、屈肘;前臂出血時,在肘窩部加墊、屈肘; 上臂出血時,在腋窩內加墊,上臂緊上臂出血時,在腋窩內加墊,上臂緊靠胸壁;靠胸壁; 小腿出血時,在小腿出血時,在腘腘窩加墊,屈膝;窩加墊,屈膝; 膝或大腿出血時,在大腿根部加墊,膝或大腿出血時,在大腿根部加墊,屈髖,然后用三角巾或繃帶將位置固定。屈髖,然后用三角巾或繃帶將位置固定。 此法對傷者痛苦較大,不宜首先,且疑有骨折時此法對傷者痛苦較大,不宜首先,且疑有骨折時忌用。忌用。 適宜于單純加壓包扎法無效和無骨折的四肢出適宜于單純加壓包扎法無效和無骨折的四肢出血血 (五)直接指

7、壓止血法(五)直接指壓止血法 用手指指腹直接壓迫出血動脈的近心端。用手指指腹直接壓迫出血動脈的近心端。 注意消毒,防止感染。注意消毒,防止感染。(六)間接指壓止血法(六)間接指壓止血法 用于體表動脈出血的止血方法,簡單有效。用于體表動脈出血的止血方法,簡單有效。 在動脈行走中最容易被壓住的部位稱壓迫點。在動脈行走中最容易被壓住的部位稱壓迫點。 要領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即近心端),在相應的要領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即近心端),在相應的壓迫點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該動脈血管壓迫在鄰近的壓迫點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該動脈血管壓迫在鄰近的骨面上,以阻斷血液的來源而達到止血的效果。骨面上,以阻斷血液的來源而達

8、到止血的效果。 常見的幾種出血的指壓方法常見的幾種出血的指壓方法1 1)顳淺動脈壓迫止血法(不常見)顳淺動脈壓迫止血法(不常見) 方法:一手扶住傷者的頭并將其固定,方法:一手扶住傷者的頭并將其固定,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寬處摸到搏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寬處摸到搏動后,將該動脈壓迫在顳骨上。動后,將該動脈壓迫在顳骨上。(即壓住(即壓住“太陽穴太陽穴”)適應于同側前額部或顳部出血(顳部出血)適應于同側前額部或顳部出血(顳部出血) 2 2)頜外動脈壓迫止血法(不常見)頜外動脈壓迫止血法(不常見)方法:在下頜角前約方法:在下頜角前約1.5cm1.5cm處摸到搏動后,處摸到搏動后, 指將該動脈壓

9、迫在下頜骨上。由于指將該動脈壓迫在下頜骨上。由于 動脈在面部有很多小分枝相互吻合,動脈在面部有很多小分枝相互吻合, 即使一側面部出血也要壓迫雙側面動脈。即使一側面部出血也要壓迫雙側面動脈。 適應于同側面部出血;適應于同側面部出血;3 3)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不常見)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不常見)方法:在鎖骨上窩內方法:在鎖骨上窩內1/31/3處摸到搏動后,處摸到搏動后, 用拇指把該血管壓迫在第一肋骨上。用拇指把該血管壓迫在第一肋骨上。 適應于肩部、腋窩及上臂出血。適應于肩部、腋窩及上臂出血。4 4)肱動脈壓迫止血法(重)肱動脈壓迫止血法(重) 將傷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頭肌將傷臂稍外展、外旋

10、,在肱二頭肌內緣中點處摸到搏動后,用拇指或食、內緣中點處摸到搏動后,用拇指或食、中、環三指將該動脈壓迫在肱骨上。中、環三指將該動脈壓迫在肱骨上。 適應于前臂及手部出血適應于前臂及手部出血5 5)橈動脈壓迫止血法(重)橈動脈壓迫止血法(重) 方法: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手腕的方法: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手腕的尺動脈和橈動脈。尺動脈和橈動脈。 適應于手掌和手背出血;適應于手掌和手背出血;6 6)指動脈壓迫止血法(重)指動脈壓迫止血法(重) 方法:用健側手的拇指、食指壓迫方法:用健側手的拇指、食指壓迫患指兩側指根部,并抬高患肢;患指兩側指根部,并抬高患肢; 適應于手指出血。適應于手指出血。7 7)股動脈壓迫

11、止血法(不常見)股動脈壓迫止血法(不常見) 方法:傷者仰臥,患腿稍外展、外旋,方法:傷者仰臥,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摸到搏動后,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摸到搏動后,用雙手拇指重疊(或掌根)把該動脈壓用雙手拇指重疊(或掌根)把該動脈壓在恥骨上。在恥骨上。 適應于大腿和小腿出血;適應于大腿和小腿出血;8 8)脛前、脛后動脈壓迫止血法)脛前、脛后動脈壓迫止血法 方法:在踝關節背側,于脛骨遠方法:在踝關節背側,于脛骨遠端摸到搏動后,把該動脈壓迫在脛骨端摸到搏動后,把該動脈壓迫在脛骨上;在內踝后上方,將脛后動脈壓迫上;在內踝后上方,將脛后動脈壓迫在脛骨上;在脛骨上; 適應于足部出血。適應于足部出

12、血。(七)填塞止血法(不常見)(七)填塞止血法(不常見) 對于深部傷口出血,如肌肉、骨端等,一定要對于深部傷口出血,如肌肉、骨端等,一定要用大塊紗布條、繃帶等敷料填充其中,外面再加壓用大塊紗布條、繃帶等敷料填充其中,外面再加壓包扎,以防止血液沿組織間隙滲漏。包扎,以防止血液沿組織間隙滲漏。 注意不要將傷裂的皮膚組織、臟物一起塞進去,注意不要將傷裂的皮膚組織、臟物一起塞進去,所用的填塞物一定盡量無菌或干凈,并且避免在隨所用的填塞物一定盡量無菌或干凈,并且避免在隨后的進一步處理時遺漏填塞物在傷口內。后的進一步處理時遺漏填塞物在傷口內。 此法的缺點是止血不甚徹底且增加感染機會。此法的缺點是止血不甚徹

13、底且增加感染機會。(八)止血帶止血法(不常用)(八)止血帶止血法(不常用) 方法:上止血帶前,先將受方法:上止血帶前,先將受傷肢體抬高兩分鐘,使血液盡量傷肢體抬高兩分鐘,使血液盡量回流,然后在結扎止血帶的局部,回流,然后在結扎止血帶的局部,裹上毛巾或其他棉布類的東西,裹上毛巾或其他棉布類的東西,把它放平整,不能有皺褶或夾雜把它放平整,不能有皺褶或夾雜上砂土、雜物,將止血帶結扎在上砂土、雜物,將止血帶結扎在毛巾上。毛巾上。 適應:主要用于其他方法控適應:主要用于其他方法控制不住的四肢大血管損傷性出血;制不住的四肢大血管損傷性出血;一般不宜輕易使用。一般不宜輕易使用。 使用止血帶應注意事項使用止血

14、帶應注意事項1 1)結扎止血帶時間越短越好,一般不超過)結扎止血帶時間越短越好,一般不超過1 1小時小時 如必須延長,則應每隔如必須延長,則應每隔1 1小時左右放松小時左右放松1212分鐘,且分鐘,且總時間最長不宜超過總時間最長不宜超過3 3小時,在放松止血帶期間需用指小時,在放松止血帶期間需用指壓法臨時止血;壓法臨時止血;2 2)結扎后要定期放松)結扎后要定期放松 一般上肢結止血帶后,每隔一般上肢結止血帶后,每隔20302030分鐘放松一次,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時間約為每次放松時間約為3030秒到秒到1 1分鐘;分鐘; 下肢結止血帶后,每隔下肢結止血帶后,每隔30453045分鐘放松一次,

15、每次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時間約放松時間約3030秒到秒到1 1分鐘;在放松止血帶時,應緩慢松分鐘;在放松止血帶時,應緩慢松開,并觀察是否還有出血,切忌突然完全檢松開;開,并觀察是否還有出血,切忌突然完全檢松開;3 3)必須作出顯著標志:注明和計算時間、上止血帶的)必須作出顯著標志:注明和計算時間、上止血帶的原因等,并優先運送及進一步處理;原因等,并優先運送及進一步處理;4 4)避免勒傷皮膚:)避免勒傷皮膚: 用橡皮管(帶)時應先在縛扎處墊上數層紗布;用橡皮管(帶)時應先在縛扎處墊上數層紗布;5 5)縛扎部位:)縛扎部位: 盡量靠近傷口以減少缺血范圍,盡量靠近傷口以減少缺血范圍, 上臂止血帶不

16、在中下上臂止血帶不在中下1/31/3處,而應在中上處,而應在中上1/31/3處,以處,以免損傷橈神經;免損傷橈神經; 下肢則應扎在大腿上并靠近創口的近心端。下肢則應扎在大腿上并靠近創口的近心端。 前臂和小腿不適用止血帶,因有兩根長骨,使血流前臂和小腿不適用止血帶,因有兩根長骨,使血流不能阻斷;不能阻斷; 6 6)縛扎松緊度要適宜:)縛扎松緊度要適宜: 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動脈搏動為準。過松時只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動脈搏動為準。過松時只阻斷了靜脈,達不到止血的目的,且會增加出血量;過阻斷了靜脈,達不到止血的目的,且會增加出血量;過緊易造成肢體腫脹和壞死;緊易造成肢體腫脹和壞死;7 7)決不可

17、使用非彈性的繩索、電線,甚至鐵絲等;)決不可使用非彈性的繩索、電線,甚至鐵絲等;8 8)需要施行斷肢(指)再植者不應用止血帶,如有動)需要施行斷肢(指)再植者不應用止血帶,如有動脈硬化癥、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其傷肢也須慎用止脈硬化癥、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其傷肢也須慎用止血帶。血帶。四、急性出血包扎的方法(重點)四、急性出血包扎的方法(重點)一、包扎的目的和意義一、包扎的目的和意義1 1、可保護傷口,避免污染;、可保護傷口,避免污染; 2 2、限制傷肢運動,避免加重傷性;、限制傷肢運動,避免加重傷性; 3 3、支持傷肢,使之保持舒適位置,起到止血、止、支持傷肢,使之保持舒適位置,起到止血、止痛作

18、用;痛作用; 4 4、為傷口愈合創造條件。、為傷口愈合創造條件。二、包扎時的要求二、包扎時的要求1 1、做到動作輕巧,熟練,不要碰撞傷口,以免增加出、做到動作輕巧,熟練,不要碰撞傷口,以免增加出 血量和疼痛;血量和疼痛;2 2、將敷料全面覆蓋傷口,包扎穩妥,并遵守無菌操作、將敷料全面覆蓋傷口,包扎穩妥,并遵守無菌操作 原則,以免增加減染;原則,以免增加減染;3 3、包扎松緊度應適中,過緊會妨礙血液循環,過松、包扎松緊度應適中,過緊會妨礙血液循環,過松 則起不到包扎的作用;則起不到包扎的作用;4 4、繃帶包扎要從傷部遠端開始;、繃帶包扎要從傷部遠端開始;5 5、包扎結束時,繃帶末端要用膠布粘合固

19、定或將繃帶、包扎結束時,繃帶末端要用膠布粘合固定或將繃帶 末端留下一段,縱形剪開縛結固定,但縛結不要在傷末端留下一段,縱形剪開縛結固定,但縛結不要在傷口處。口處。三、包扎常用材料三、包扎常用材料 常用材料是繃帶、三角巾和四頭帶等。常用材料是繃帶、三角巾和四頭帶等。 如果現場沒有繃帶,如果現場沒有繃帶, 可就地取用干凈衣褲、手帕、可就地取用干凈衣褲、手帕、毛巾、布塊等代替。毛巾、布塊等代替。四、繃帶包扎法四、繃帶包扎法 繃帶包扎一般用于四肢、頭部傷。繃帶包扎一般用于四肢、頭部傷。 包扎時要掌握好包扎時要掌握好“三點一走行三點一走行”,即繃帶的起點、,即繃帶的起點、止點、著力點(多在傷處)和行走方

20、向的順序,以達到止點、著力點(多在傷處)和行走方向的順序,以達到既牢固又不能太緊。先在創口覆蓋無菌紗布,然后從傷既牢固又不能太緊。先在創口覆蓋無菌紗布,然后從傷口低處向上,左右纏繞。包扎傷臂或傷腿時,要盡量設口低處向上,左右纏繞。包扎傷臂或傷腿時,要盡量設法暴露手指尖或腳趾尖,以便觀察血液循環。法暴露手指尖或腳趾尖,以便觀察血液循環。1 1、環形包扎法、環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體粗細均勻的部位。用于包扎肢體粗細均勻的部位。 先張開繃帶,把帶頭斜放在傷肢上并用先張開繃帶,把帶頭斜放在傷肢上并用拇指壓住,繞肢體一圈后,將帶頭一小角反折,繼續繞拇指壓住,繞肢體一圈后,將帶頭一小角反折,繼續繞圈,每圈都

21、蓋住下一圈,包扎圈,每圈都蓋住下一圈,包扎3434圈即可,最后在繃帶圈即可,最后在繃帶尾端撕開打結固定或用別針,膠布將尾部固定。尾端撕開打結固定或用別針,膠布將尾部固定。2 2、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體粗細相差不大的部位。用于包扎肢體粗細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如上臂、大腿下部等。 先做先做2323圈環形包扎,然后將繃帶向上圈環形包扎,然后將繃帶向上斜形纏繞,每圈都蓋住前一圈的斜形纏繞,每圈都蓋住前一圈的1/32/31/32/3成螺旋形。成螺旋形。3 3、螺旋形反折包扎法、螺旋形反折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體粗細相差較大的部位,用于包扎肢體粗細相差較大的部位, 如:前臂、

22、小腿、大腿等。如:前臂、小腿、大腿等。 先做先做2323圈環形包扎后,再做用螺旋圈環形包扎后,再做用螺旋形包扎,到漸粗處,一手拇指壓住繃帶上形包扎,到漸粗處,一手拇指壓住繃帶上緣,另一手拇指將繃帶自此點向下反折,此時繃帶的上緣,另一手拇指將繃帶自此點向下反折,此時繃帶的上緣變成了下緣。然后向后繞并拉緊繃帶,每反折一次,緣變成了下緣。然后向后繞并拉緊繃帶,每反折一次,后圈壓住前圈的后圈壓住前圈的1/32/31/32/3。反折處不要在創口或骨突上。反折處不要在創口或骨突上。4 4、“8 8”字形包扎法字形包扎法 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關節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關節處。 方法一、先在關節處做幾圈

23、環形包扎后將繃帶斜形方法一、先在關節處做幾圈環形包扎后將繃帶斜形環繞,一圈在關節上方纏繞,一圈在關節下方纏繞,環繞,一圈在關節上方纏繞,一圈在關節下方纏繞,兩圈在關節凹面相交,反復進行,逐漸離開關節,每兩圈在關節凹面相交,反復進行,逐漸離開關節,每圈壓住前一圈的圈壓住前一圈的1/32/31/32/3,最后在關節上方或下方作環,最后在關節上方或下方作環形包扎結束。形包扎結束。 方法二、先在關節下方作幾方法二、先在關節下方作幾圈環形包扎后,將繃帶由下而圈環形包扎后,將繃帶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在來回作上,再由上而下在來回作“8 8”字字形纏繞,使相交處逐漸靠近關形纏繞,使相交處逐漸靠近關節,最后作環

24、形包扎結束。節,最后作環形包扎結束。五、三角巾包扎法(簡單、不常用)五、三角巾包扎法(簡單、不常用) 三角巾制作簡單、方便,爭為普通三角巾和帶形、三角巾制作簡單、方便,爭為普通三角巾和帶形、燕尾式三角巾,包扎時操作簡捷,且幾乎能適應全身燕尾式三角巾,包扎時操作簡捷,且幾乎能適應全身各個部位。各個部位。1 1、三角巾的頭面部包扎法、三角巾的頭面部包扎法 三角巾風帽式包扎法三角巾風帽式包扎法 用于包扎頭頂部和兩側面部、用于包扎頭頂部和兩側面部、枕部的外傷。枕部的外傷。 將消毒紗布覆蓋在傷口上,將三角巾頂角打結放在將消毒紗布覆蓋在傷口上,將三角巾頂角打結放在前額正中,在底邊的中點打結放于枕部,然后兩手拉住前額正中,在底邊的中點打結放于枕部,然后兩手拉住兩底角向下頜包住并交叉,再繞到頸后的枕部打結。兩底角向下頜包住并交叉,再繞到頸后的枕部打結。 三角巾帽式包扎法三角巾帽式包扎法 將消毒紗布覆蓋在傷口上,將消毒紗布覆蓋在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