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傳統飲食文化_第1頁
端午節傳統飲食文化_第2頁
端午節傳統飲食文化_第3頁
端午節傳統飲食文化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端午節傳統飲食文化 端午節的傳統飲食文化 導讀:我根據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關于端午節的傳統飲食文化的內容,具體內容: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至于端午的時候往往有怎樣的傳統飲食呢?下面我整理了以供大家。端午節的傳統飲食粽子:粽子古稱角.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至于端午的時候往往有怎樣的傳統飲食呢?下面我整理了以供大家。 端午節的傳統飲食 粽子:粽子古稱角黍,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于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于唐韋巨源食譜。 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

2、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有吃豆腐的習俗。 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 堆后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1、吃粽子 端午節為紀念詩人屈原有吃粽子的習慣,現今粽子的種類非常多,口味大不相同,有鮮肉粽

3、、蛋黃粽、蜜棗粽、原味等等。這時,根據實際情況控制粽子的攝入量,不要因為貪美味而傷了身體。同時記得將粽子加熱后再吃,既安全衛生,又減輕消化負擔。 2、吃蛋 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里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3、采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于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制成茶葉。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藥,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4、吃油糕 端午節當天除了吃粽子,還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面,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

4、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松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5、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 邪。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余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6、糖棗糯米飯 端午節,納西族要吃糖棗糯米飯。糯米飯能溫補脾肺、補虛寒,而且糯米會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維生素,大量的磷質、鈣質、鐵質、蛋白質及脂肪,更加會增加人體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別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進食。 7、吃臊子面 陜西人在端午節當天是一定要吃哨子面的。臊子面是陜西的風味

5、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的特點是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面湯油光紅潤。而岐山臊子面鄉土風味尤為濃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 8、吃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節的必備食品。端午節本身是為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不能說一些不吉利的話,所以吃麻糖(麻花)來粘嘴,也是為了祝愿我們的生活甜蜜美好。 9、吃五紅、五黃 南京傳統意義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黃,即黃鱔、黃魚、鴨蛋黃、黃瓜、雄黃酒。隨著歷史的變遷、.的發展,五黃的內容逐漸演變為現在的五紅,即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五黃,整個夏天就可以避邪避暑

6、了。 10、飲菖蒲酒 飲菖蒲酒,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南宋士子陳可常,曾寫有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的詩句。菖蒲酒是以菖蒲為藥料、以白酒或黃酒為原酒制成的一種藥酒。端午節飲菖蒲酒是為辟邪禳毒,久服可祛病強身。 端午節的來源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 476 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

7、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 23-220 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

8、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 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 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