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直線運動經典例題及其詳解_第1頁
高一物理直線運動經典例題及其詳解_第2頁
高一物理直線運動經典例題及其詳解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物理直線運動經典題1. 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取g=10m/s2.假設第1s內位移大小恰等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的55倍,求物體的初速度92. 摩托車的最大行駛速度為25m/s,為使其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而在2min內追上前方1000m處以15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卡車,摩托車至少要以多大的加速度行駛3. 質點幫勻變速直線運動。第2s和第7s內位移分別為2.4m和3.4m,那么其運動加速度4. 車由靜止開始以 a=1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車后相距s=25m處的人以u=6m/s的速度勻速運動而追車,問:人能否追上車5. 小球A自h高處靜止釋放的同時,小球 B從其正下方的地面處豎直向上

2、拋出 .欲使 兩球在B球下落的階段于空中相遇,那么小球B的初速度應滿足何種條件6. 質點做豎直上拋運動,兩次經過A點的時間間隔為ti,兩次經過A點正上方的B點的時間間隔為t2,貝U A與B間距離為 .7. 質點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第is內位移為10m停止運動前最后 is內位移為2m,那么質點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m/s2,初速度大小為U 0=m/s.9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取g=10m/s+2,假設在運動的前5s內通過的路程為 65m那么其初速度大小可能為多少s,經歷的時間為t,而質點10質點從A點到B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的位移為通過A B中點處時的瞬時速度為u,那么當質點做的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3、時,u-;當t質點做的是勻減速直線運動時,U §填“、“= “<=t答案例1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 取g=10m/s2.假設第1s內位移大小恰等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5度的5倍,求物體的初速度.9分析:常會有同學根據題意由根本規律列出形知0t - -gt2=529 2g的方程來求解,實質上方程左端的0t - igt2并不是題目中所說的 “位移大小,而只2是“位移,物理概念不清導致了錯誤的產生。解:由題意有0t 2gt2進而解得01 =30m/s,02 =6m/s,03 =4.45m/s例2.摩托車的最大行駛速度為25m/s,為使其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而在2min內追上前方1000m處

4、以15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卡車,摩托車至少要以多大的加速度行駛解:由運動規律列出方程2am(tu t+s.將相關數據 m =25m/s, t=120s , u =15m/s, s=1000m代入,便可得此例的正確結論a=25 m/s2.16例3 質點幫勻變速直線運動。第2s和第7s內位移分別為2.4m和3.4m,那么其運動加速度 a=m/s2.分析:假設機械地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根本規律,可以列出如下方程1 c2 /1.2(0 2+ a 2 ) ( 0 1+ a 1 )=,2 21 2 1 2 ( o 7+ a 7 ) ( 0 6+ a 6 )=2 2假設能靈活運動推論 s=aT2,并考慮到

5、S 7 S6 = S6 S5=S5 S4=S4 S3=S3 S2 = aT ,便可直接得到簡捷的解合如下解:a= S7 S = 3-4 ?4 m/s2=0.2m/s 2.5T25 12例4 .車由靜止開始以 a=1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車后相距S=25m處的人以u=6m/S的速度勻速運動而追車,問:人能否追上車分析:應明確所謂的追及、相遇,其本質就是“不同的物體在同一時刻到達同一位置 此例可假設經過時間t,人恰能追上車.于是便可得到關于t的二次方程進而求解。解:1 2u t= at +s.2而由其判別式 =u 2 2as= 56V 0便可知:t無實根.對應的物理意義實際上就是:人不

6、能追上車例5.小球A自h高處靜止釋放的同時,小球 B從其正下方的地面處豎直向上拋出.欲使兩球在B球下落的階段于空中相遇,那么小球B的初速度應滿足何種條件分析:選準如下兩個臨界狀態:當小球B的初速度為u i時,兩球恰好同時著地;當小球B的初速度為u 2時,兩球相遇點恰在 B球上升的最高點處,于是分別列方程求解解:1 1 2h= g(2),2gh-竺= lg( 2)2g 2 g由此可分別得到ov gh例6 質點做豎直上拋運動,兩次經過A點的時間間隔為ti,兩次經過 A點正上方的B點的時間間隔為t2,那么A與B間距離為.分析:利用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特征可給出簡單的解答解:由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特征

7、可知:質點從最高點自由落至A、B兩點所經歷時間11必為ti和 t 2,于是直接可得2211211鳥122AB = g( ti) - - g( t2)=g( b t?)8例7 .質點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第1s內位移為10m,停止運動前最后1s內位移為2m,那么質點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m/s2,初速度大小為u 0=m/s.分析:通常的思維順序可依次列出如下方程1 2s= u °t at ,0=u 0 at ,21 21 210= u 0 1 a 1,s 2= u 0 (t 1)a(t 1)22從上述方程組中解得a= 4m/s2,u 0=12m/s.求解上述方程組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假設采

8、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把“末速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視為“初速戰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么原來的最后1s便成了 1s,于是1 2解:由2=a 12即可直接得到a=4m/s2;而考慮到題中給出的兩段時間(均為1s)內位移大小的比例關系(2 : 10=1 : 5),不難判斷出運動總時間為t=3s.由此簡單得出u 0=at=12m/s.*U0例8如圖2所示,長為1m的桿用短線懸在21m高處,在剪斷線的同時地面上一小球以u0=20m/s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取 g=10m/s2,那么經時間t=s,小球與桿的下端等高;再經時間厶t=s,小球與桿的上端等高圖2分析:以地面為參照物分析兩物體的運動關系將會很復雜

9、,不妨換一個參照物求解例9 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取 g=10m/s+2,假設在運動的前5s內通過的路程為 65m那么其初速度大小可能為多少分析:如果列出方程1 2s=u ot gt ,2并將有關數據s=65m, t=5s代入,即求得u o=38m/s。此例這一解答是錯誤的,因為在 5s內,做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情況有如下兩種 可能性: 前5s內物體仍未到達最高點在這種情況下,上述方程中的s確實可以認為是前 5s內的路程,但此時u o應該受到u o>50m/s的制約,因此所解得的結論由于不滿足這一制約條件而不能成立 前5s內物體已經處于下落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上述方程中的s只能理解為物體在前5s內的位移,它應比前 5s內的路程d要小,而此時應用解:由運動規律可得d=2o2g-gt -2,2 g在此根底上把有關數據 d=65m t=5s代入后求得u o=2Om/s 或 u o=3Om/s,例1O質點從A點到B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的位移為s,經歷的時間為t,而質點通過A、B中點處時的瞬時速度為u,那么當質點做的是勻加速直線運動時,us當質點做的是勻減速直線運動時,u :填“、“=“< =t分析:運動u- t圖線分析求解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