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王冬慧摘要古語云:“郡縣治,天下安。”黨的十六大首次把“縣域”這個概念寫入黨的文件,并且明確提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縣域經濟”的口號,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四川省作為我國西部的龍頭大省,發展縣域經濟勢在必行,它對推動全省的經濟乃至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起著先鋒帶頭作用。本文通過對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使四川省縣域經濟良好發展。關鍵詞縣域經濟;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1、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在2014年5月份召
2、開的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王東明指出,我省有183個縣(市、區),是縣級行政區劃最多的省份,也是一個縣域差別大、縣域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四川省縣級行政區劃由171個縣、縣級市和市轄區組成,即包括農業人口比重為30%以上的縣、縣級市和市轄區,但成都市的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溫江區,自貢市的自流井區,攀枝花市的東區、西區,瀘州市的江陽區和龍馬潭區,綿陽市的涪城區除外。二是四川省縣域人口多,且多為農業人口,但三次產業的從業布局逐步趨于合理化。2013年四川省縣域農業人口為6442.18萬,比2000年減少了350多萬。但四川省
3、縣域人口中仍然多為農業人口,2013年四川省縣域農業人口占縣域戶籍人口的75.90%。三是四川省縣域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投資大幅增長,消費穩定增長。2013年,四川省縣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6869.37億元,是2000年的19倍多。此外,2013年四川省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915.65億元,是2000年的6倍左右,慢于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2、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2.1縣域之間經濟規模差距大,區域發展不平衡2013年末,gdp總量最大的是成都市龍泉驛區,為837.06億元,最小的是甘孜州爐霍縣,為4.63億元,兩地區之間相差了近181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最高的
4、是雙流縣,達64.60億元,最低的壤塘縣僅有0.15億元,兩者之間相差了近431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高的地區是雙流縣,達185.63億元,最低的地區是得榮縣,僅有0.74億元,兩者之間相差了近251倍。2013年民營經濟增加值最高的地區為雙流縣,達484.23億元,最低的地區是得榮縣,僅有1.64億元,兩者之間相差295倍之多。2.2四川省縣域經濟仍以傳統農業為主,且效率低下目前,四川省大多數縣域為農業縣,并且農業的生產方式多以傳統農業為主。傳統農業沒有先進的技術和農業機械化的大力支撐,其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率比較低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農業經營規模狹小,并且生產分散,規模效益低。二是農
5、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后,沒有大力推廣或采用現代農業技術。三是農村勞動力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以及扎實的文化技能。四是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步伐緩慢,農產品科技含量低。3、四川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對策建議3.1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一是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四川省縣域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縣域經濟的發展。為壯大縣域經濟,四川省縣域應該加強縣域農田水利設施、農村電力基礎設施、公路交通等的建設。二是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經濟效益。2013年,四川省政府辦公廳確定了2013-2015年四川省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建設重點縣名單,具體詳見下表。
6、縣域各地區要因地制宜,堅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特色發展。三是堅持“科教興農”戰略,大力推廣和引進成熟、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動四川省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3.2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化水平3.2.1堅持以人為本,把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作為城鎮化的核心一是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規模,減免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應合理降低落戶要求,促進外來人口的轉移。二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為農民等群體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切實增加他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待遇。三是持續加強保障房建設,改善農民工的居住條件。四是要切實提高農民工的社保水平和覆蓋面,同時,使他們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務的權利,促使農民工更快地融入城市,加速農村人口轉移進程。3.2.2優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注重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四川省在推動城鎮化過程中應該優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依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原則,重點發展一批經濟基礎良好、人口規模較大、環境承載力強的縣(市、區),幫扶一批經濟基礎薄弱、人口分布稀疏的縣(市、區),逐步形成以若干大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為依托、大中城市為骨干、小城鎮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參考文獻1張婷,徐少華.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新思路j.農村經濟,2005(8):50-52.2楊颋.四川工業化進程分析與預測.經濟熱點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