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長白山15種常見植物的揮發物對昆蟲行為學影響的初步研究 周海鳳金莎蔣璐璐摘 要:昆蟲綱是動物界物種數目最多的綱,在陸地生物群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行為與植物揮發物具有密切的關系。該研究采用網捕法系統調查了長白山區15種常見植物上的昆蟲分布情況,共采集昆蟲標本2928只,隸屬于9個目25科;采用gc-ms技術測定了15種植物的主要揮發物,以研究昆蟲的植物定位與植物揮發物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一些植物揮發物的含量與特定昆蟲數量成正相關關系,如hexanal含量與蝗總科昆蟲數量等,這些植物揮發物可能是昆蟲選擇宿主植物的重要化學物質。關鍵詞:昆蟲;
2、宿主定位;長白山植物;植物揮發物s433 a 1007-7731(2018)19-0047-04昆蟲綱是動物界物種數目最多的綱,昆蟲物種的數量比地球上其他動物物種數量的總和還要多,其在陸地生物群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昆蟲多樣性一旦變化,將會影響到整個生物圈的生物多樣性,而植物對昆蟲多樣性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2。特別對于植食性昆蟲來說,植物不僅為其提供食物,同時也為其提供了生活場所3。在自然界中,植食性昆蟲選擇寄主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依靠視覺和嗅覺來識別,產生定向反應,尋找合適的寄主棲居、取食或產卵;另外一種則是通過試探進行取食或產卵,以確定植物是否適合其自身及后代的生長需要,而這2種行為方式
3、均與昆蟲的感覺及植物的理化性質有關4,5。研究表明,昆蟲取食和產卵所依賴的植物理化性質主要是植物體內的次生代謝物質植物揮發物6,7。植物揮發物由植物地上部分(如葉、花和果實等)表面散發的多種微濃度的揮發性次生物質所組成8,包括醇、醛、酮、酯和萜類化合物在內的復雜混合物9,特定植物都含有其自身的揮發性物質,以一定的比例組成該種植物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指紋圖,是特定植物與昆蟲之間最為重要的化學信息紐帶10。為進一步了解昆蟲與植物的互作關系,本研究以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為試驗樣地,針對該地區昆蟲對15種寄主植物的選擇以及寄主植物揮發物進行了統計和測定,以研究昆蟲對寄主植物的定位機制,對更深入了解植物與昆蟲的
4、相互關系,以及對防治害蟲,促進農林業更好地發展將具有重要的意義。1 研究方法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樣地選在白山市撫松縣露水河長白山狩獵場,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n42°316.03,東經e127°4752.14,樣地地處溫帶,屬于受季風影響的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試驗時間為7月份,在涉獵場內寬約10m,長約600m的紅松種子園內進行實驗研究。紅松種子園內地勢平坦,僅有極少數的紅松幼苗木本植物,其余均為草本植物,且草本植物種類繁多,有多種昆蟲活動在草叢或地面。1.2 供試材料 試驗選取了狩獵場內常見的15種寄主植物作為研究材料,分別是卷邊柳(salix siuzevii)、香楊(
5、populus koreana)、山楊(populus davidiana)、興安毛蓮菜(picris davarlca)、山萵苣(lagedium sibiricum (linn.) sojak)、柳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 linn.)、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大薊(cirsium japonicum dc.)、短萼雞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maxim.)makino)、箭葉蓼(polygonum sieboldii meisn.)、翼果薹草(carex neurocarpa maxim.)、拂
6、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l.) roth)、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問荊(equisetum arvense l.)、東北蹄蓋蕨(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 ex kitagawa)。經鑒定后分類如表1所示。1.3 實驗方法1.3.1 昆蟲收集 分別選取15種寄主植物各3株,對寄主植物上的昆蟲進行收集,收集到的昆蟲放入毒瓶中,標注收集時間及寄主植物種類名稱,利用形態學方法對昆蟲種類進行鑒定。1.3.2 植物采樣 針對選定的15種寄主植物,在相同區域收集不同植物葉片,分別放進取樣袋內(采樣量為采樣袋的
7、2/3),排出取樣袋內的空氣,密封,標記物種名稱,常溫保存待測。1.3.3 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檢測 將取樣袋內寄主植物的葉片送至中科院應用化學研究所對寄主植物的揮發物進行gc-ms檢測,測定出每種寄主植物所有揮發物的具體種類及其相對含量等詳細數據。1.4 統計分析 利用prism 6.0軟件處理分析試驗數據并繪圖。2 結果與分析2.1 寄主植物上的昆蟲數量 根據捕獲到的昆蟲在不同種植物上的數量分布,可直觀地反應昆蟲和不同種植物間的關系,以采集的15種植物為橫坐標,以科分類的昆蟲的數量為縱坐標制作,結果如圖1所示。綜合比較分析不同科昆蟲在植物上的數量分布:小灰蝶科、蝎蛉科、蚜總科、小
8、蜂總科、蜜蜂總科、長蝽科、蚊科、食蚜蠅科、步甲科、虎甲科、象甲科和天牛科12個科的昆蟲的分布植物有局限性,即僅在少數幾種植物上有分布,如蝎蛉科在翼果薹草、紅松和問荊上的分布等。而剩余13個科的昆蟲廣泛分布于多種植物,如蝗總科、蟻科等在多種植物中均有廣泛分布。2.2 寄主植物揮發物 將采集到的15種寄主植物葉片進行揮發物組分測定,如表2統計了每種寄主植物含量前五的化合物,包括烴、醇、醛、酮、酯、有機酸、萜烯、芳香類等,其中有些揮發物組分廣泛存在于多種植物中,如(e)-2-hexenal,dodecamethyl-cyclohexasiloxane,而部分揮發物則在個別植物中特有,如eucalyp
9、tol。2.3 昆蟲與植物揮發物的相關性 在統計處理所獲得的所有數據后,對昆蟲和植物揮發物之間的關系做了相關性分析。結合表2,選取了6組數據,以在3種以上寄主植物中均出現的揮發物的含量為橫坐標,縱坐標則為存在于這些寄主植物中的昆蟲的數量,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一些植物揮發物的含量與特定昆蟲數量成正相關關系,即隨植物中該揮發物含量增加,特定昆蟲數量增加,如圖2-1和圖2-5,即蝗總科昆蟲數量與hexanal含量及葉蟬科昆蟲數量與dodecamethyl cyclohexasiloxane含量成正比關系,分析這些植物揮發物可能是蝗總科和葉蟬科選擇宿主植物的重要化學物質,但由于增加幅度較小,說明這些
10、揮發物可能并非蝗總科和葉蟬科選擇宿主植物的主要化學物質,僅占據次要地位。而關于圖2-2、2-3、2-4與2-6,由于r值過小或各數據點分布過于分散,不能構成相關性。3 討論昆蟲對寄主植物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昆蟲自身的內在因素和對外來刺激的反應特點4。植物的形態構造及理化特性,是昆蟲辨別適宜食物和活動場所的標準。昆蟲憑借著自身的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覺器官的綜合作用對植物進行選擇11。目前認為在植物的理化性質中,植物的次生物質即植物揮發物對昆蟲的影響較大,因此有關昆蟲與植物揮發物之間關系的研究近年來在昆蟲學領域中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但主要局限于少數昆蟲物種。本研究首次初步調查了長白山常見寄主植
11、物上的昆蟲,明確了不同科的昆蟲在一定區域內不同植物的分布,發現有可以取食多個科的多種植物的昆蟲,即食性復雜;同時也有取食某一類或某一科的植物的昆蟲,即食性較簡單,說明在自然界中存在專食性和多食性昆蟲。為進一步探究昆蟲選擇寄主植物的機制,本研究對寄主植物揮發物進行了測定,并將檢測結果與昆蟲選擇寄主植物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表明,某些植物揮發物含量與特定昆蟲數量存在正相關關系,如蝗總科昆蟲數量與hexanal含量及葉蟬科昆蟲數量與dodecamethyl cyclohexasiloxane含量。關于揮發物dodecamethyl cyclohexasiloxane對昆蟲的作用的研究目前較少,而關
12、于hexanal,研究表明其普遍存在于多種綠色植物中,是常見的“綠葉氣味”,對多種昆蟲均有較強的引誘作用12,如濃度為10-4 g/ml和10-2g/ml的hexanal對有翅茶蚜、門氏食蚜蠅、小菜蛾和大草蛉具有顯著引誘作用,且揮發物濃度為10-2g/ml的引誘作用均比濃度為10-4g/ml的更強13-15。同時本研究發現某些植物揮發物含量與昆蟲數量無明顯關系,如蝗總科數量與dodecamethyl cyclohexasiloxane含量、葉蟬科昆蟲數量與3-hexenal含量等。由于該研究主要建立在野外實驗基礎上,易受季節以及研究地的氣象條件影響16,且植物揮發物對昆蟲的作用與揮發物的種類和
13、濃度均有關,關于本實驗中的植物揮發物在昆蟲選擇寄主植物中是否發揮作用以及其具體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因此為進一步研究各種植物中揮發物對昆蟲的作用,應在不同季節、不同氣象條件下進行多次重復實驗,以減少外界環境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并結合室內實驗,以驗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總之,加深對昆蟲與植物間關系的認識,將有助于幫助我們了解其基本規律,進而指導植物源趨避劑和引誘劑的研發,為害蟲的無公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參考文獻1賈玉珍,趙秀海,孟慶繁.長白山針闊混交林不同演替階段的昆蟲多樣性j.昆蟲學報,2009,52(11):1236-1243.2朱慧,彭媛媛,王德利.植物對昆蟲多樣性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
14、08,27(12):2215-2221.3alagarmalai j,grinberg m,perl-treves r,soroker,v.host selection by the herbivorous mite 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acari:tarsonemidae)j.journal of insect behavior,2009,22(5):375-387.4欽俊德.昆蟲與植物的關系-論昆蟲與植物的相互關系及其演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5彭金英.植物和昆蟲相互關系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5.6visser j.
15、h.,host odor perception in phytophagous insects 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86,31(1):121-144.7杜家緯.植物-昆蟲間的化學通訊及其行為控制j.植物生理學報,2001,27:193-200.8pettersson j,karunaratne s,ahmed e,et al.the cowpea aphid,shape aphis craccivora,host plant odours and pheromones j.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1998,88(2):177-184.9程彬,孫偉,張健.天牛信息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森林病蟲,2012(03):29-34.10王文強.亞洲玉米螟在東北地區寄主植物的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5.11蔣婷.三種粘蟲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選擇和生物學特性d.南寧:廣西大學,2017.12郭線茹,原國輝,羅梅浩,等.黑楊萎蔫葉片揮發性物質的成分分析j.植物學通報,2002(05):595-60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東城賓館裝修合同范本
- 機械結構設計與創新課件
- 老年綜合征護理
- 電廠應急管理培訓課程
- 手外傷護理常規
- 開展“樹清廉家風-建和諧家庭”活動總結模版
- 意識喪失的臨床護理
- 無痛病房護理
- 胰腺炎癥護理
- 門診護理禮儀規范要點
- 2024-2025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 測井試題及答案完整版
- 人格性格測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電子變壓器市場運行前景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山東某年產10萬噸甲醇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土建 安裝)
- 東南地區周代冶金考古研究新進展
- 白酒合作協議合同協議
- 中南大學畢業答辯學術論文模板
- 2024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考二模數學試題(含答案)
- 三基中醫培訓試題及答案
- 糞便檢測在疾病診斷-全面剖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