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資源、環境角度估計對外貿易的拉動作用_第1頁
從經濟、資源、環境角度估計對外貿易的拉動作用_第2頁
從經濟、資源、環境角度估計對外貿易的拉動作用_第3頁
從經濟、資源、環境角度估計對外貿易的拉動作用_第4頁
從經濟、資源、環境角度估計對外貿易的拉動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外貿易將市場由國內擴展至國際,實現了資源在更大范圍和更為有效的配置,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國際商品貿易通過商品這一載體帶來了資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的跨國配置,這一過程反映在生產這些出口品的所有環節都有可能消耗資源(能源)和排放污染物。比如中國向美國出口鋼材,這些鋼材被美國國內消費,但是這些鋼材在中國生產的過程中則需要消耗水、能源和排放污染物,這些屬于直接的消耗和排放;同時為生產這些鋼材而需要的礦石、設備等的生產也需要消耗資源(能源)和排放污染物,這些屬于間接的消耗和排放,因此中國向美國出口鋼材的過程不僅實現了商品在國際市場配置,同時也帶來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國際配置,因為如果美國不從中

2、國進口鋼材而本國生產則需要消耗其國內的能源和在國內排放污染物。因此在看待進出口對國內經濟的高速拉動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對外貿易對于國內資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影響。 一、出口對于GDP的影響程度要小于其對能源消費、污染物排放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得到了長足地發展,對外貿易總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200億美元左右增長到2007年的2萬多億美元,近三十年的時間增加了一百多倍。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每年的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都在20以上,最高的午份甚至接近40;2004年中國開始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7年中國出口開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僅次于德國的第二大貨物出口國

3、; 2007年中國的貨物進出口分別占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6.7和8.8。 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投資一起成為中國經濟過去30年高速增長的兩大拉動力。從貿易依存度來看,1978年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占GDP的比重不到l0,到2007年這一比重迅速上升至66.3,年均增長2個百分點,這一比重已經高于世界上大的經濟體的外貿依存度,如2007年美國的外貿依存度僅為23。從出口來看,1978年我國的出口僅占GDP的4.6,到2007年這一比重已經上升到了375;從部門的角度來看,根據2004年經濟普查的數據可以看出2004年39個工業部門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

4、電子設備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等5個行業的出口依存度已經超過50,其中文體用品和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出口依存度更是超過了60,這5個部門的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15。 由投資、消費和出口構成的總需求對經濟增長起著拉動作用,對比這三者的拉動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出口對國內的影響。利用投入產出法可以測算出這三項最終需求各自對于經濟的影響。本文利用2005年的投入產出表測算了出口、投資和消費各自對GDP拉動作用。測算結果顯示2005年出口、投資和消費拉動的GDP占全部GDP的比重分別達到26.8、29.5和43.7。沈利

5、生(2003)利用同樣的方法測算了19972001年出口對GDP拉動作用的貢獻,測算的結果顯示19972001年出口對GDP的貢獻基本在14左右,僅相當于2005年出口對GDP貢獻的一半。由此可見隨著近些年出口的快速增長,出口對于GDP拉動作用的貢獻日趨重要了。 同樣利用投入產出的方法可以測算出口、投資和消費各自對于能源消費、污染的排放的貢獻。根據本文的測算,2005年由于出口帶動的能源消費達到687億噸標煤,占2005年全年全部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32;投資和消費帶動的能源消費分別達到728和73億噸標煤,分別占2005年全年全部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339和34。與出口對GDP的貢獻相比,出口對

6、于能源消費的貢獻高出52個百分點。從拉動強度的角度來看,每萬元出口帶動的能源消費為1噸標煤,而每萬元投資和消費帶動的能源消費僅為0.92噸和0.75噸。由此可以看出出口對于能源消費的貢獻要明顯高于對于GDP拉動作用的貢獻,單位出口對于能源消費拉動強度要明顯高于投資和消費。 利用2005年投入產出表的數據和污染排放的數據,本文測算了三項最終需求對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拉動作用。結果顯示2005年全部出口帶來的CO2、SO2和COD的排放量分別達到16.67億噸、568.75萬噸和207.35萬噸,分別占全年CO2、SO2和COD的排放總量的31.3、31.4和37.4;消費帶來的CO2、SO2和CO

7、D的排放量分別達到19.12億噸、681.77萬噸和222.13萬噸,分別占全年CO2、SO2和COD的排放總量的359、376和40.0;投資帶來的CO2、SO2和COD的排放量分別達到17.44億噸、563.21萬噸和125.52萬噸,分別占全年CO2、SO2和COD的排放總量的32.8、31.1和22.6。同樣出口對于污染物排放的貢獻也要明顯高于對于GDP拉動作用的貢獻。從單位需求對污染排放量的貢獻來看,每萬元出口帶來的CO2、SO2和COD的排放量分別為243噸、00083噸和0.0030噸;而每萬元消費帶來的CO2、SO2和COD的排放量僅分別為1.95噸、0.0070噸和0.002

8、3噸。可以看出出口對于污染排放物的貢獻程度要明顯大于出口對于GDP的貢獻程度;出口對于污染排放物的貢獻強度要明顯高于投資和消費。 二、巨額的貿易順差伴隨著大量的能源和環境順差意味著大量的隱含能源凈出口和污染物的凈進口 近些年,伴隨著對外貿易額的快速增長的是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2007年中國對外貨物貿易的順差達到了2618億美元,相對于GDP的8,而2000年貨物貿易順差僅相當于GDP的2。出口商品在國內生產的諸多環節都需要消耗資源(能源)和排放污染物,同樣進口商品在國外生產的諸多環節也需要消耗資源(能源)和排放污染物,因此商品進出口貿易背后隱含的是能源和污染物的進出口。 基于投入產出的方法,利

9、用主要貿易伙伴國的投入產出表和能源環境數據,本文測算中國出口和進口中所隱含的能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 (一)對外貿易中隱含的能源 對于隱含能源貿易,順差表示中國為生產出口商品消費的能源大于國外為向中國提供進口品所消耗的能源,即意味著我國凈出口能源,增加了我國節能的壓力;反之逆差則意味著我國凈進口能源。 首先我們來看中國對外貿易中所隱含的能源情況。從總量上來看,2005年中國出口商品額達到76195億美元,其中所隱含的能源消費達到4.12億噸油當量;進口商品額達到了65995億美元,其中所隱含的能源消費達到156億噸油當量。因此可以看出雖然我國得到了1000億美元左右的貿易順差,但是為此相當于凈出

10、口了256億噸油當量。進出口貿易中隱含的能源順差量相當于2005年當年能源消費量(不含居民消費)的18。從進出口的相對關系來看,2005年出口額只比進口額高了15,而從隱含的能源來看,出口隱含的能源卻相當于進口隱含能源的26倍;從隱含能源的強度來看,每萬美元出口隱含的能源為5.5噸油當量,而每萬美元進口所隱含的能源僅為24噸油當量,即出口隱含能源強度相當于進口隱含能源強度的2.3倍。 從主要的貿易伙伴國的角度來看分析一下中國對外貿易中所隱含的能源情況。隱含能源貿易順差表示我國向其他國家凈出口能源,逆差表示我國向其他國家凈進口能源。在主要的貿易伙伴國中,除與澳大利亞存在微小的隱含能源逆差以外,我

11、國與其他六個主要貿易伙伴國都存在較大的順差,尤以美國和日本最為突出,其中美國和日本的其順差分別占了全部隱含能源順差的30和13左右。具體來看,2005年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隱含的能源達到826百萬噸油當量,而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所隱含的能源僅為81百萬噸油當量,出口相當于進口的10倍,同時中美之間貿易隱含能源順差量相當于中國2005年能源消費總量的5。除了貿易額大小以外,影響隱含能源貿易順差結果的因素主要是貿易結構和各部門的隱含能源強度。從中美之間貿易結構的差異來看,中國向美國出口主要是電子設備、服裝、紙制品以及金屬制品和建材等,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則主要是電子設備、機器設備、化工產品以及農產品和

12、交通運輸設備。其中幾個主要的高耗能行業中美貿易中中國都處于順差狀態,如建材、金屬制品以及礦產品等。從各部門的隱含能源強度來看,2005年中國各部門每百美元總產出的能耗為0.021油當量,而美國百美元總產出的能耗僅為0.009油當量,前者是后者的23倍。具體來看除了石油加工業,其他行業的能耗強度基本都是中國高于美國,其中其他制造業、采掘業、建材等行業中國的能耗水平要遠高于美國。 從對澳大利亞的貿易來看,2005年中國向澳大利亞出口的商品中所隱含的能源為61百萬噸油當量,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商品中所隱含的能源為73百萬噸油當量,存在12百萬噸油當量的逆差。從中澳之間貿易的結構來看,2005年中國出口澳

13、大利亞主要是服裝、電子設備,其中服裝占了22;而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主要是礦產品(主要是礦石)和農產品,其中礦產品出口占了51。采掘業的能耗系數較高和礦石進口在中澳貿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決定了中澳貿易中中國隱含的能源處于逆差狀態。 (二)對外貿易中隱含的污染物 與隱含能源不同的是,隱含污染物的貿易順差表示中國從其他國家污染物的凈進口,增加了中國的環境壓力;逆差則表示中國向其他國家污染物的凈出口。 從隱含的CO2的排放情況來看,2005年中國出口中所隱含的CO2排放量達到16億噸;進口商品中所隱含的CO2排放量達到368億噸,可見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中隱含的CO2順差達到12.33億噸,也就是說

14、相當于2005年中國從國外凈進口了1233億噸二氧化碳。進出口貿易中隱含的CO2順差量相當于2005年當年中國CO2排放量的23。從進、出口的相對關系來看,2005年出口額只比進口額高了15,而從隱含的CO2來看,出口隱含的CO2卻相當于進口隱含CO2的44倍;從隱含CO2的排放強度來看,每萬美元出口隱含的CO2為213噸,而每萬美元進口所隱含的CO2僅為57噸,即出口隱含CO2排放強度相當于進口隱含CO2排放強度的37倍。從主要的貿易伙伴國的角度來看,同能源一樣,除與澳大利亞存在微小的隱含CO2逆差以外,我國與其他六個主要貿易伙伴國都存在較大的順差,尤以美國和日本最為突出,其中美國和日本的其

15、順差分別占了全部隱含CO2順差的26和12左右。具體來看,2005年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隱含的CO2達到336億噸,而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所隱含的CO2僅為019億噸,出口相當于進口的18倍,中美之間貿易隱含CO2順差量相當于中國2005年CO2排放量總量的6。對比中美之間部門CO2排放強度的差異可以發現,無論是整體平均水平和具體各部門的水平,美國的CO2排放強度都要低于中國。2005年中國各部門每百美元總產出的CO2排放量為008噸,而美國每百美元總產出的能耗僅為0.022噸,前者是后者的3.7倍。 從對外貿易中所隱含的SO2排放情況來看,2005年中國出口中所隱含的SO2排放量達到554萬噸

16、;進口商品中所隱含的SO2排放量達到25萬噸,因此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中隱含的SO2順差達到529萬噸,相當于2005年中國從國外凈進口529萬噸二氧化硫。進出口貿易中隱含的SO2順差量相當于2005年當年SO2排放量的38。從進、出口的相對關系來看,2005年出口額只比進口額高了15,而從隱含的SO2來看,出口隱含的SO2卻相當于進口隱含SO2的22倍;從隱含SO2的排放強度來看,每百萬美元出口隱含的SO2為74噸,而每百萬美元進口所隱含的SO2僅為04噸,即出口隱含SO2排放強度相當于進口隱含SO2排放強度的19倍。從主要的貿易伙伴國的角度來看,與能源不同的是,我國與其他七個主要貿易伙伴

17、國都存在順差,尤以美國和日本最為突出,其中美國和日本的其順差分別占了全部隱含SO2順差的22和11左右。以美國為例,2005年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隱含的SO2達到118萬噸,而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所隱含的SO2僅為38萬噸,出口相當于進口的30倍左右,中美之間貿易隱含SO2順差量相當于中國2005年SO2排放總量的38。 對比一下中美之間部門SO2排放強度的差異,可以看出,2005年中國各部門每億美元總產出的SO2排放量為0027噸,而美國每億美元總產出的能耗僅為0.005噸,前者是后者的5倍。其主要原因除了中美之間產業結構的差異以外,中國各部門的排放強度也遠高于美國。最后分析一下中國對外貿易中

18、所隱含的COD排放情況。從總量上來看,2005年中國出口中所隱含的COD排放量達到203萬噸;進口商品中所隱含的COD排放量達到104萬噸,因此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中隱含的COD順差達到99萬噸,相當于2005年中國從國外凈進口了99萬噸COD。進出口貿易中隱含的COD順差量相當于2005年當年COD排放量的18。從進、出口的相對關系來看,2005年出口額只比進口額高了15,而從隱含的COD來看,出口隱含的COD卻相當于進口隱含COD的2倍左右;從隱含COD的排放強度來看,每百萬美元出口隱含的COD為2.7噸,而每百萬美元進口所隱含的COD僅為16噸,即出口隱含COD排放強度相當于進口隱含COD排放強度的17倍。 從主要的貿易伙伴國的角度來看,同樣與能源不同的是,我國與其他七個主要貿易伙伴國都存在隱含COD順差,尤以美國最為突出,其中美國和日本的其順差分別占了全部隱含COD順差的40左右。以美國為例來看,2005年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隱含的COD達到50萬噸左右,而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所隱含的COD僅為11萬噸,出口相當于進口的46倍左右,中美之間貿易隱含COD順差量相當于中國2005年COD排放總量的7。三、主要結論 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l盡管快速增長的出口極大地拉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但是分析表明相對于消費和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