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經題庫答案_第1頁
西經題庫答案_第2頁
西經題庫答案_第3頁
西經題庫答案_第4頁
西經題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方經濟學題庫一、名詞解釋(共60個)1. 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2. 商品的需求曲線:是根據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價格需求量的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它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它的斜率為負值,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價格之間成反方向變動的關系。3. 商品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4. 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5. 商品的均衡數量: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數量。6.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

2、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7. 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的供給數量的變動。8. 供求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的變動,引起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9. 需求的價格彈性: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10. 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評價,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11.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

3、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12. 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愿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13. 無差異曲線: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14. 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15. 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16. 生產函數: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

4、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17.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并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18. 等產量曲線: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19. 機會成本: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20. 平均可變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

5、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21. 完全競爭市場:具備以下四個條件: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質的;所有的資源具有完全的流動性;信息是完全的。符合以上四個假定條件的市場被稱為完全競爭市場。22. 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23. 短期生產者剩余: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24. 價格歧視:以不同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25. 寡頭市場: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26. 帕累托最優狀態:如果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

6、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27. 市場失靈:現實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下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情況被稱為市場失靈。28. 外部影響:是指一個經濟當事人的行為對其他經濟當事人的利益產生影響,而這個影響又沒被充分考慮的情形稱為外部影響。29. 私人成本:是指私人行為者為其活動所承擔的成本30. 社會成本:是指在私人成本的基礎上,還給其他經濟當事人帶來的成本,這個成本加私人成本構成了社會成本。31. 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竟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32.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

7、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33. 政府購買: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34. 實際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35. 失業率:是指失業者人數對勞動力人數的比率。36. 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與人口的比率可稱為勞動力參與率。37. GDP折算指數:是名義的GDP和實際的GDP的比率。38. 通貨膨脹: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39. 均衡產出:是指和總需求相等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整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40

8、. 邊際消費傾向(MPC):增加的消費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41. 線性消費函數:社會總消費與總收入成線性函數關系。以c代表社會總消費,y代表總收入,則有c=+y,其中為邊際消費傾向。42. 儲蓄函數:儲蓄隨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遞增,儲蓄與收入的這種關系就稱為儲蓄函數,其公式為:s=s(y)43. 投資乘數:指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的比率。44. 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是指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的比率。45. 稅收乘數:是指收入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稅收變動的比率。46. 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是指收入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

9、政府轉移支付變動的比率。47. 投資函數:投資與利率之間的反方向變動關系,可寫為:i=i(r)48. 資本邊際效率(MEC):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于這項資本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成本。49. .IS曲線:是一條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間相互關系的曲線,這條曲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這些組合下,投資和儲蓄都是相等的,即i=s,從而產品市場是均衡的,因此這條曲線稱為IS曲線。50. 流動偏好:由于貨幣具有使用上的靈活性,人們寧肯以犧牲利息收入而儲存不生息的貨幣來保持財富的心理傾向。51. 貨幣需求的謹慎動機:為預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

10、貨幣的動機,如個人或企業為應付事故、失業、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數量貨幣。52. 貨幣需求函數:對貨幣的總需求是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的總和。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決定于收入,而貨幣的投機需求決定于利率,因此貨幣的需求函數可表示為:L=L1+ L2= L1(y)+ L2(r)=ky-hr53. LM曲線:滿足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下的收入y與利率r的關系,成為LM曲線。54. 總需求曲線:以產量所表示的需求總量和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被稱為總需求函數,在價格水平為縱坐標、總產量水平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總需求函數的幾何表示被稱為總需求曲線。它描述了與梅一價格水平相對應的私

11、人和政府的支出。55. 古典總供給曲線:古典學派認為,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于經濟的潛在產量或充分就業產量水平上的垂直線,被稱為古典總攻擊曲線。56. 自然失業率:為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它是勞動市場處于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定狀態被認為是: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態。57. 奧肯定律:失業率每高于自然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于潛在GDP2個百分點。58. 增長核算方程:表示為產出增長=勞動份額*勞動增長+資本份額*資本增長+技術進步,它告訴人們,產出的增長可以由三種力量來解釋,即勞動量變動、資本量變動和技術進步。59. 新古典增長模型基本方程:沒有技術進

12、步的新古典增長模型基本方程為k=sf(k)-(n+)k;具有技術進步的新古典增長模型基本方程為k=sy-(n+g+)k60. 穩態:投資曲線sf(k)和(n+)k線相交處的A點被稱為穩態。意味著包括資本存量和產出在內的有關內生變量將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一新古典增長模型基本方程種狀態。二、簡答題(共40題)1.下列事件對x商品的需求有何影響?(1)x商品的生產廠商投入大量資金做廣告宣傳。(2)生產x商品的工人的工資增加了。(3)y商品是x商品的替代品,y商品的價格下降了。(4)消費者的收入增加了。答:一種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1

13、)導致x商品的需求增加;(2)x商品的需求不變(3)x商品的需求減少(4)x商品的需求增加2.下列事件對棉花的供給有何影響?(1)氣候惡劣導致棉花歉收。(2)種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價格上升。(3)政府對種植棉花農戶的優惠政策。(4)棉花價格上升。答:一種商品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1)會導致供給減少;(2)會導致供給減少;(3)會導致供給增加(4)會導致供給增加3.每逢春季來臨,上些新鮮蔬菜的價格就會有所上升,譬如蒜苗、西紅柿、黃瓜、豆角等。試利用供給曲線圖說明其原因。答: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春季,新鮮蔬菜歉收,使供給曲線

14、由S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的位置,農產品的均衡價格由P2上升到P1。4.簡述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對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意義。答:(1)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它是該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率和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率的比值。(2)要對本企業的產品與其他相關商品之間的關系進行判定,是為替代關系還是為互補關系。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互相代替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

15、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3)若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則一種商品的價格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間成同方向的變動。,相應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系數為正值。例如,當蘋果的的價格上升時,人們自然會在減少蘋果的購買量的同時,增加對蘋果的替代品如梨的購買量。若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則一種商品的價格與它的互補品的需求量之間成反方向的變動,相應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為負值。例如,當錄音機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錄音機的需求量,這樣,作為錄音機的互補品的磁帶的需求量也會因此而下降。若兩種商品之間不存在著相關關系,則意味著其中任何一種的需求量都不會

16、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做出反應,相應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系數為零。(4)綜上所述,企業可以利用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對本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做出預測或對本企業產品的價格做出調整。5.已知一件襯衫的價格為80元,一價肯德基快餐的價格為20元,在某消費者關于這兩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MRS是多少?答:在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上,MRS應該等于該消費者能夠在市場上用一單位的這種商品去交換得到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即(P1/P2)。因此,一份肯德基快餐對襯衫的邊際替代率MRS=20/80=0.256.基數效用論者是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答:(1)基數效用論者以邊際效用遞

17、減規律和建立在該規律上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為基礎推導消費者的需求曲線。(2)商品的需求價格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一定量的某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基數效用論者認為,商品的需求價格取決于商品的邊際效用。具體的說,如果某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越大,則消費者為購買這一單位的該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就越高;反之,如果某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越小,則消費者為購買這一單位的該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就越低。由于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連續增加,該商品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相應的消費者為購買這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即需求價格也是越來越低的。這意味著建

18、立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上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3)進一步,聯系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進行分析。考慮消費者購買一種商品的情況,那么,上述的消費者均衡條件可以寫為:MU/P=(3.9),該式表示:消費者對任何一種商品的最優購買量應該是使最后一元錢購買該商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和所付出的這一元錢的貨幣的邊際效用相等。該式還意味著:由于對于任何一種商品來說,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邊際效用MU是遞減的,于是,為了保證3.9式均衡條件的實現,在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價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遞減而遞減。由此便得出單個消費者對該種商品的需求曲線如下圖: PQd=f(P) 0 Q圖中的橫軸表

19、示商品的數量,縱軸表示商品的價格,需求曲線Qd=f(P)是向右下發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隨商品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著商品價格的下降而增加,即商品的需求量與商品的價格成發方向的變動。就這樣,基數效用論者在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中,運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假定和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推到出了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7.區分邊際報酬遞增、不變和遞減的情況與規模報酬遞增、不變和遞減的情況。答:(1)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短期生產的一條基本規律。西方經濟學家指出,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么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

20、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并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2)企業的規模報酬分析屬于長期生產理論問題。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企業只有在長期內才可能變動全部生產要素,進而變動生產規模,。在生產理論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產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發生變化來定義企業的生產規模的變化。相應地,規模報酬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

21、減三種情況。規模報酬遞增: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規模報酬不變:產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規模報酬遞減:產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8.已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請討論該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情況答:式中,Q為產量,L和K分別為勞動和資本投入量;A、和為三個參數,0<,<1。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參數和的經濟含義是:當+=1時,和分表表示勞動和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為資本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此外,根據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參數與之和,還可以判斷規模報酬的情況。若+>1,則為規

22、模報酬遞增;若+=1,則為規模報酬不變;若+<1,則為規模報酬遞減。9.畫圖說明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是如何實現最大產量的最優要素組合的。答:吧廠商的等產量曲線和相應的等成本線畫在同一個平面坐標系中,就可以確定廠商在既定成本下實現最大產量的最優要素組合點,即生產的均衡點,MRTS(LK)=w/r,任何高于相切點的產量都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任何低于相切點的都是低效率的。在生產均衡點E有:他表示為了實現既定成本下的最大產量,廠商必須選擇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兩要素的價格比例,這就是兩種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的原則。10.如何準確區分廠商生產的短期和長期這兩個基本概念?答:

23、微觀經濟學的生產理論可以分為短期生產理論和長期生產理論,如何區分短期生產和長期生產,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相應的,在短期內,生產要素投入可以區分為不變投入和可變投入:生產者在短期內無法進行數量調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變要素投入。如勞動,原材料和燃料等。在長期,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的要素投入。例如,生產者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可以縮小或者擴大生產,甚至還可以加入或者退出一個行業的生產,由于長期來說,所有生產要素都是可變的,所以不存在可變要素投入和不變要素投入。對于不同的行業和產品,長期和短期的

24、界限是不同的。大型煉油廠,小型作坊,微觀經濟學通常以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考察短期生產理論,以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考察長期生產理論。11.請區分完全競爭條件下,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以及市場的需求曲線。答:(1)市場上對某一個廠商的產品的需求狀況,可以用該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來表示,該曲線簡稱為廠商的需求曲線。在完全競爭市場上,由于廠商是既定價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市場的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相交的均衡點E所決定的市場的均衡價格為Pe,相應地,由給定的價格水平Pe出發的水平線d就是廠商的需求曲線。(2)單個消費者的需

25、求曲線表示在一定價格水平下能夠給單個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的需求量(3)市場的需求曲線是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水平加總而得到的,表示在一定價格水平下能夠給市場上每一個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的需求量。12.為什么完全競爭廠商和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都向右上方傾斜?完全競爭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也向上方傾斜嗎?答:供給曲線是用來表示在每一個價格水平廠商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產品的數量。(1)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可以用短期邊際成本SMC曲線來表示,廠商根據MR=SMC(即P=SMC)的原則,根據不同的市場價格P依次選擇最優產量Q,SMC曲線上的各生產均衡點E明確的表示了這些不同的價格水平與相應的不同的最優產量

26、之間的對應關系。但廠商只有在PAVC時,才會進行生產,而在P<AVC時,廠商會停止生產。所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應該用SMC曲線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部分來表示,即用SMC曲線大于和等于停止營業點的部分來表示。因此,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同方向變化的關系。(2)一個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由該行業內所有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的水平加總而得到。所以,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保持了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的基本特征。這就是,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也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它表示市場的產品價格和市場的短期供給量成同方向的變動。(3)完全競爭行業的長期

27、供給曲線是否向上方傾斜要區分以下幾種情況:成本不變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表示在不變的均衡價格水平提供產量,該均衡價格水平等于廠商的不變的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它表示:在長期,行業的產品價格和供給量成同方向變動。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向右下發傾斜的,它表示:在長期,行業的產品價格和供給量成發方向的變動。13.你認為花錢做廣告是完全競爭廠商獲取更大利潤的手段嗎?答:不是。首先,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每一個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所以,不需要廣告宣傳。其次,由于所有的廠商生產的產品是完全無差異的,所以,一般不會有一個廠商

28、去為市場上所有相同的產品做廣告。再次,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每一個廠商所占的市場份額非常小,而所面臨的又是無數的消費者,這樣一來,每一個廠商都認為在既定的市場價格下總可以賣出他的所有產品,所以,也不需要做廣告。第四,完全競爭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邊際受益MR等于邊際成本MC,而與花錢做廣告無關。14.對于完全競爭廠商而言,為什么平均收益曲線、邊際收益曲線和需求曲線重合?答:假定廠商的銷售量等于廠商所面臨的需求量。完全競爭廠商的水平的需求曲線表示:在每一個銷售量上,廠商的銷售價格是固定不變的,于是,廠商的平均收益等于邊際收益,且等于既定的市場價格,即AR=MR=P,因此,完全競爭廠商的平

29、均收益AR曲線、邊際收益MR曲線和需求曲線d三條線重疊,他們都用同一條由既定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來表示。其理由是:在廠商的每一個銷售量水平都有AR=MR=P,且廠商的需求曲線本身就是一條由既定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15.為什么完全競爭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原則MR=MC,可以表述為P=MC?答: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1)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2)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產品是同質的。(3)所有的資源有完全的流動性。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是完全自由的;(4)信息是完全的。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單個廠商的AR曲線、MR曲線與其面臨的需求曲線重合,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即MR=P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是M

30、R=MC,所以,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其又可以表示為P=MC。16.在長期,完全競爭市場需求的變化對行業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會產生什么影響?答:(1)將完全競爭行業區分為成本不變行業、成本遞增行業和成本遞減行業;(2)在成本不變行業:市場需求變化,會引起行業長期均衡產量的同方向的變化,但長期均衡價格不會發生變化;(3)在成本遞增行業:市場需求的變動不僅會引起行業長期均衡價格的同方向的變動,還同時引起行業長期均衡產量的同方向的變動;(4)在成本遞減行業:市場需求的增加會引起行業長期均衡價格的反方向的變動,還同時會引起行業長期均衡產量的同方向變動。17.完全競爭廠商和壟斷廠商都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MR=

31、MC對產品定價,請分析他們所決定的價格水平有什么區別?答:(1)完全競爭廠商無法控制市場價格,在每一個銷量上,完全競爭廠商的銷售價格是固定不變的,都有MR=P,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隨著完全競爭廠商所面臨的呈水平線形狀的需求曲線的位置上下平移,各級價格是對應唯一的均衡產量的,價格和產量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2)壟斷廠商的情況就不同了,壟斷廠商是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同時調整來實現MR=SMC原則的,而且,P總是大于MR的。隨著廠商所面臨的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的位置移動,廠商的價格和常量之間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競爭條件的那種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有可能出現一個價格水平

32、對應幾個不同的產量水平,或一個產量水平對應幾個不同的價格水平的情形。18.論述完全競爭廠商的要素使用原則。答:(1)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是利潤最大化這個一般原則在要素使用問題上的具體化,可以表述為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和相應的“邊際收益”相等。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等于要素價格W,而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是所謂邊際產品價值VMP,因此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可以表示為:VMP=W。如果VMP>W,則增加使用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帶來的收益就會大于所引起的成本,于是廠商就決定增加要素的使用以提高利潤。隨著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要素的價格不變,而要素邊際產品價值將下降,從而最終使得VMP

33、=W;反之,如果VMP<W,則減少使用以單位要素所損失的收益就會小于所節省的成本,因而廠商將決定減少要素的使用以提高利潤。隨著要素使用量的減少,要素的邊際產品從而邊際產品價值將上升,最終也將達到VMP=W。總的來說不論是VMP大還是W大,只要兩者不相等,廠商就未達到利潤最大化,現在要素使用量都不是最優數量,廠商都將改變要素使用量,只有當VMP=W,即邊際產品價值恰好等于要素價格時,廠商的要素使用量才能利潤達到最大化19.勞動供給曲線為什么向后彎曲?答:(1)勞動供給是閑暇需求的反面;勞動的價格即工資則是閑暇的價格。于是,勞動供給量隨工資變化的關系即勞動供給曲線可以用閑暇需求量隨閑暇價格變

34、化的關系即閑暇需求曲線來說明:解釋勞動供給曲線向后彎曲(勞動供給量隨工資上升而下降)等于解釋閑暇需求曲線向前上斜(閑暇需求量隨閑暇價格上升而上升)。(2)閑暇價格變化造成閑暇需求量變化有兩個原因,即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由于替代效應,閑暇需求量與閑暇價格變化方向相反。由于收入效應,閑暇需求量與閑暇價格變化方向相同。(3)假設其他因素不變,閑暇價格即工資的上升會大大等價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因此,線下價格變得收入效應較大,如果原來的工資即線下價格較低,則此時工資稍稍上漲的收入效應不一定能抵消,更不用說超過替代效應,因為此時的勞動供給量亦較小,從而由工資上漲引起的整個勞動收入增量(工資增量與勞動供給量的

35、乘積)并不很大;但如果工資一斤剛出浴較高的水平(此時勞動供給量也相對較大),則工資上漲引起的整個勞動收入增量就很大,從而可以超過替代效應,于是勞動供給曲線在較高的工資水平上開始向后彎曲。20.什么是帕累托最優?滿足帕累托最優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答:第一:如果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第二:滿足帕累托最優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交換的最優條件:MRSAXY= MRSBXY,對于任意兩個消費者來說,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必須相等;生產的最優條件:MRTSCLK= MRTSDLK,對于任意兩個生產者

36、來說,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生產和交換的優條件:MRSXY= MRTXY,任意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與轉換率相等。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帕累托最優的三個條件均能得到滿足。21.為什么說交換的最優條件加生產的最優條件不等于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答:第一,交換的最優只是說明消費是最有效率的。生產的最優只是說明生產是最有效率的。兩者的簡單并列,只是說明消費和生產分開來看時各自獨立地達到了最優,但并不能說明,當將交換和生產這兩者方面綜合起來看時,也達到了最優。第二,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是要將交換和生產綜合起來看,討論生產和交換的最優的帕累托最優條件22.為什么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可以導致帕累托最優狀

37、態?答:第一,在完全競爭經濟中,產品的均衡價格可以實現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第二,在完全競爭經濟中,要素的均衡價格可以實現生產的帕累托最優狀態。第三,在完全競爭經濟中,商品的均衡價格可以實現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23.什么是市場失靈?有哪幾種情況會導致市場失靈?答:現實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情況被稱為“市場失靈”;導致市場失靈的幾種情況:壟斷、外部影響、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應的微觀經濟政策。24.外部影響的存在是如何干擾市場對資源的配置的?答:第一,如果某個人采取某項行動的私人利益小于社會利益,即存在外部經濟,則當這個人采取該行動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

38、利于而小于社會利益的時候,他就不會采取這項行動,盡管從社會的角度看,該行動是有利的。第二,如果某個人采取某項行動的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及存在外部不經濟,則當他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會成本時,他就會采取這項行動,盡管從社會的角度看,該行動是不利的。25.為什么GDP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而非市場經濟活動不計入GDP?答:(1)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經濟社會(指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2)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價值都是用貨幣加以衡量的。在經濟社會中,產出是指價值增值,只有增值部分才是真正貢獻給社會的。產出

39、總是等于收入,生產的價值,都要轉化為生產要素報酬和企業利潤,即轉化為要素提供者和企業經營者的收入。由于把利潤看作是產品賣價扣除工資、利息和地租等成本支出后的余額,所以產出(生產的價值)才總等于收入。產出總等于產出:最終產品的銷售收入,就是最終產品購買者的支出。從全社會看,總產出就總等于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基于以上,只有市場經濟活動導致的價值才能用用貨幣準確衡量,并產生增值,計入GDP,而非市場經濟活動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生產等,不產生價值增值,不用于購買和支出及銷售,不產生銷售收入和購買支出,所以不計入GDP。26.為什么計入GDP只能是凈出口而不是出口?答:出口減進口等于凈出口。進口應該本

40、國總購買中減去,因為進口表示收入流到國外,不是用于本國產品的支出。反之,出口則應該加入本國總購買量之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從國外流入沒事用于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因此,只有凈出口才應該計入總支出,它可能是正直,也可能是負值。27.什么是凱恩斯定律,凱恩斯定律提出的社會經濟背景是什么?答:假設不論需求量為多少,經濟社會均能以不變的價格提供相應的供給量。這就是說,社會需求變動時,只會引起產量和收入變動,使供求相等,而不會引起價格變動。這就是凱恩斯定力。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面對的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工人大批失業,資源大量閑置,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總需求增加時,只會使得閑置資源得到利用,生產增

41、加,而不會使得資源的價格上升,從而產生成本和價格大體上保持不變,這條凱恩斯定律適合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收入和就業如何決定。因為在短期中,價格是不易變動,或者說有黏性的,當社會需求變動的時候,企業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調整產量,而不是改變價格。28.消費支出波動比國內生產總值波動要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消費支出是國民生產總值的一部分 消費水平穩定證明工資水平漲幅小 居民消費能力變化不大 國民生產總值變化大 證明投資或出口增加幅度較大 29.為什么均衡產出的條件也可以表述為計劃儲蓄等于計劃投資?答:均衡產出是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整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則均衡產出

42、的條件可以表示為E=y,E表示支出,y表示收入,其中的計劃支出E等于計劃消費加投資,即E=c+i,,而生產創造的收入等于計劃消費加計劃儲蓄,即y=c+s,因此E=y,也就是c+i=c+s,等式兩邊消去c,則得:i=s,也就是均衡產出的條件也可以表述為計劃儲蓄等于計劃投資。30.怎樣理解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答: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量: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

43、濟和實物經濟聯系了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會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并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量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ISLM模型把這四個變量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了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圍繞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44、。31.在IS和LM兩條曲線相交時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為什么?答: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這是因為IS和LM曲線都只是表示產品市場上供求相等和貨幣市場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因此,兩條曲線的交點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兩個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沒有說明這種收入一定是充分就業的收入。當整個社會的有效需求嚴重不足時,即使利率甚低,企業投資意愿也較差,也會使較低的收入和較低的利率相結合達到產品市場的均衡,即IS曲線離坐標圖形上的原點O較近,當這樣的IS和LM曲線相交時,交點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32.IS曲

45、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假定條件是什么?答:向右下傾斜的假定條件是投資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而儲蓄是收入的增函數。即利率上升時,投資要減少,利率下降時,投資要增加;已經收入增加時,儲蓄要隨之增加,收入減少時,儲蓄要隨之減少。如果這些條件成立,那么,當利率下降時,投資必然增加。為了達到產品市場均衡,或者說儲蓄和投資相等,則儲蓄必須增加,而儲蓄只有在收入增加時才能增加,所以較低的利率就必須要和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證產品市場上總供給和總需求相等。于是當坐標圖上縱軸表示利率,橫軸表示收入時,IS曲線就必然向右下傾斜,如果上述條件都不存在,則IS曲線就不會向右下傾斜。如投足需求的利率彈性無限大,IS曲線是一條水

46、平線,而儲蓄不隨收入增加而增加,及邊際消費傾向如果等于1,則IS曲線也是水平狀。33.消費函數中的自發消費支出和邊際消費傾向變動時,IS曲線會有什么變動?答:自發消費支出增加會使IS曲線右移,反著左移,邊際消費傾向增加會使IS曲線斜率變小,因為傾向增加,意味著收入中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費,更少用于儲蓄,兒時的儲蓄等于投資,就需要更多的收入來滿足,所以更多地收入和一定的利率相對應時,IS曲線變得平坦,傾向變小,IS斜率變大。34.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答:為確保經濟穩定,政府要審時奪勢,主動采取一些財政措施,變動支出水平或稅收以穩定總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無價穩定的充分就業水平,這就是斟酌

47、使用的或權衡性的財政政策。當認為總需求非常低時,即出現經濟衰退時,正負削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來刺激總需求。反之,總需求非常高,通貨膨脹時,需要提高稅率或者削減開支來抑制總需求,前者叫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后者叫緊縮性的財政政策。需求管理,需要逆經濟風向而行。35.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哪些影響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作用發揮的限制因素?答:首先是時滯,認識總需求的變化,變動財政政策以及乘數作用的發揮,都需要時間,其次是不確定性。實行財政政策時,政府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不確定:第一,乘數大小難以確定;第二,政府必須要預測總需求水平通過財政政策作用達到預定目標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往往這個過程會發生戲劇化變化

48、,導致決策失誤。才外還有“擠出效應”。所以必須全面考慮。36.中央銀行有哪些重要職能?答:作為發行的銀行,發行國家貨幣作為銀行的銀行,既為商業銀行提供貸款,又保管存款準備金,還提供全國結算業務作為國家的銀行,代理國庫,代理國庫撥付各項經費,提供政府所需資金,既有貼現短期國庫券提供短期資金,也有發公債或者購買公債提供長期資金,代表政府和外國發生金融業務,執行貨幣政策。監督管理金融市場。37.為什么在嚴重的衰退中,貨幣供給變化不能帶來投資水平的提高?答:嚴重衰退中不能帶來投資水平提高主要是:第一, 衰退時,貨幣需求曲線平緩,也就是說貨幣需求對利率反映十分敏感。由于衰退時利率水平較低,人們對于貨幣需

49、求量大,這種情況接近流動性陷阱局面,因為貨幣供給增加不會帶來利率明顯下降。第二, 衰退中,投資對于利率不敏感,對經濟不看,即使利率再低,廠商也不愿意投資。38.為什么進行宏觀調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般被稱為需求管理的政策?答: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貨幣政策是指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給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無論是財政還是貨幣政策,都是通過影響利率,消費和投資來影響總需求。使得就業和國民收入得到調節的,通過總需求的調節來調控宏觀經濟。所以財政和貨幣政策被稱為需求管理政策。39.導致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變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0、?答:總需求:家庭消費需求,企業投資需求,政府購買和稅收,凈出口,貨幣供給。總供給:自然災害和戰爭,技術變化,進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工資水平的變化,對價格的預期。40.說明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答:一般的,宏觀經濟學中,經濟增長被視為產量的增加啊,這里的產量可以表示為經濟的總產量GDP,或者人均GDP,從而經濟增長程度可以用增長率來表述。經濟增長是一個量的概念,而經濟發展是一個質的概念,后者包括前者,還包括國民生活質量以及社會其他方面的總體進步。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三、計算題(共20題)1.假定某消費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的收入彈性。求:(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下降2%對需求

51、數量的影響。答:ed=-(Q/Q)/(P/P)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商品價格下降2%,對需求量的影響為: 1.3*2%=2.6%;(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提高5%對需求數量的影響。答:em=(Q/Q)/(M/M)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消費者收入提高5%,對需求數量的影響:2.2*5%=11%2.假定某商品銷售的總收益函數為.求:當時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答:.,兩邊同時除以Q,得出:TR/Q=P=120-3QMR=P30=120-3Q,得出:Q=30TR=P*QP*Q=120Q-3Q2Q=40-1/3PdQ/dP=-1/3ed=-dQ/dP*(P/Q)=1/3*(30/3

52、0)=1/33.已知某消費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為540元,現金商品的價格分別為元和元,該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該消費者每年購買這兩種商品的數量應各是多少?每年從中獲得的總效用是多少?答: MU1=3X22 MU2=6X1 X2根據消費者均衡條件:MU1/P1= MU2/P2 20* X1+30* X2=5403X22/20=6X1 X2/30 X2=4/3X120* X1+30*4/3X1=540 X1= 9, X2=124.假定某消費者的效用函數,兩商品的價格分別為,消費者的收入為M。分別求該消費者關于商品1 和商品2的需求函數。答: MU1=3/8*x1-5/8*x25/8MU2=

53、5/8*x13/8*x2-3/8M=x1*P1+x2*P2 根據消費者均衡條件:MU1/P1=MU2/P2X1=3/5*x2*P2/p1 代入方程式:M=3/5*x2*P2/p1*P1+ x2*P2 解出X2=5/8M/P2X1=5/8M/P15.假定某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其中,q為某商品的消費量,M為收入。求:(1)該消費者的需求函數。(2)該消費者的反需求函數。(3)當時的消費者剩余。答:(1)對M求偏導,得出,得收入的邊際效用=3再對消費數量q求偏導,根據MU/P= 有 1/2 * q(-1/2) /P = 3 得q=1/(36p2)(2)該消費者的反需求函數。由需求函數可得反需求函數p

54、=1/6 * q(-1/2)根據消費者剩余公式:6.已知某消費者關于X,Y兩商品的效用函數,其中x、y分別為對商品X、Y的消費量。(1)求該效用函數的邊際替代率表達式。由消費者均衡時有則MRSxy=MUx/MUy=1/2(y/x)1/2/1/2(x/y)1/2=y/x(2)在總效用水平為6的無差異曲線上,若x=3,求相應的邊際替代率是多少?根據總效用公式 U=6,x=3,y=12 MRSxy=12/3=4(3)在總效用水平為6的無差異曲線上,若x=4,求相應的邊際替代率是多少?U=6,x=4,則y=9 MRSxy=y/x=9/4=2.25(4)在無差異曲線的邊際替代率是遞減的嗎?答:是7.假設

55、某廠商的短期生產函數為。求:(1)該企業的平均產量函數和邊際產量函數。答:平均產量為Q/L = 35+8L-L2邊際產量為dQ/dL=35+16L-3L2(2) 如果企業使用的生產要素的數量為L=6,是否處于短期生產的合理區間?為什么?邊際產量為零時有35+16L-3L2=0 當L=6時,帶入邊際產量公式算出邊際產量>0,則落入短期生產的第二階段,即處于短期生產的合理區間。8.假設生產函數。(1) 作出Q=50時的等產量曲線。(2) 推導該生產函數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函數。(3) 分析該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情況。當L>10時,如果L、K擴大相同的比例,譬如倍,則產量min5L,2K=2K

56、,原產量為2K,產量擴大倍,即產量同比例擴大,同理對L=10情況,故該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不變。9.已知某企業的短期總成本函數是,求最小的平均可變成本值。解:當Q=0時STC(Q)=5=SFC。故STVC=0.04Q3-0.8Q2+10Q 則SAVC=STVC/Q=0.04Q2-0.8Q+10當SAVC最小時,有dSAVC/dQ=0 即0.08Q-0.8=0 得Q=10帶入SAVC公式得SAVC=610.假定在短期生產的固定成本給定的條件下,某廠商使用一種可變要素L生產一種產品,某產量Q關于可變要素L的生產函數為。求:(1)該生產函數的平均產量為極大值時的L使用量。平均產量公式為AP=Q(L)/L=-0.1L2+2L+20平均產量極大值時有dAP/dL=0 即-0.2L+2=0 得L=10(2)該生產函數的平均可變成本為極小值時的產量。因為:平均產量最大時,也就是平均可變成本最小,而平均產量最大時L=10,將其帶入生產函數,得30011.已知某完全競爭的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函數。試求:(1)當市場需求函數為時,市場的長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長期均衡時有LS=D,即5500+300P=8000-200P得均衡價格P=5 均衡數量LS=5500+300*5=6000 (2)當市場需求增加,市場需求函數為時,市場長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