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1頁
第十章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2頁
第十章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3頁
第十章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4頁
第十章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第10章章古植物學古植物學(Paleobotany)10.1 概述概述10.2 低等植物特點低等植物特點 10.3 高等植物的形態和結構高等植物的形態和結構10.4 高等植物的分類特征高等植物的分類特征10.1 概述概述 1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是屬于植物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是屬于植物界的,遠在距今界的,遠在距今32億年的太古代就已發億年的太古代就已發現過最原始的原核生物蘭藻類和細菌化石。現過最原始的原核生物蘭藻類和細菌化石。 2 植物界有綠色植物和非綠色植物,植物界有綠色植物和非綠色植物,綠色植物是自養性植物,是大自然的生產綠色植物是自養性植物,是大自然的生產者。非綠色植物是異養性植物,是

2、大自然者。非綠色植物是異養性植物,是大自然的分解者。的分解者。 綠色植物綠色植物生產者生產者 動物動物消費者消費者 菌類菌類還原者還原者生產者生產者消費者消費者還原者還原者 3 植物和動物的區別:植物和動物的區別:(1)植物具有自養性,動物為異養生物。)植物具有自養性,動物為異養生物。(2)植物一般固著生活。)植物一般固著生活。(3)植物有堅硬的細胞壁。)植物有堅硬的細胞壁。(4)植物用孢子和種子進行繁殖。)植物用孢子和種子進行繁殖。 自然界有一些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類型:自然界有一些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類型:如眼蟲類、夜光蟲類等。如眼蟲類、夜光蟲類等。 4 植物的細胞結構:植物的細胞結構:(

3、1)細胞壁)細胞壁是植物堅固的外壁,一般是植物堅固的外壁,一般由纖維素組成。可木質化、角質化、栓質由纖維素組成。可木質化、角質化、栓質化、礦質化等。化、礦質化等。(2)原生質體)原生質體細胞壁內的流質體。其細胞壁內的流質體。其中有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等。中有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等。5 低等植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都有,結構低等植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都有,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也稱為葉狀體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也稱為葉狀體植物。植物。6 高等植物形體結構復雜,分化出根莖葉,高等植物形體結構復雜,分化出根莖葉,稱為莖葉植物,也可稱為維管植物,又稱為莖葉植物,也可稱為維管植物,又可稱為有胚植物。可稱為

4、有胚植物。10.2 低等植物特點低等植物特點 10.2.1 10.2.1 特征特征(1 1)單細胞或多細胞)單細胞或多細胞(2 2)無根、莖、葉的分化,為簡單的絲)無根、莖、葉的分化,為簡單的絲狀體或片狀體狀體或片狀體(3 3)生活于水中或陰濕環境中)生活于水中或陰濕環境中10.2.2 10.2.2 分類分類:可分為兩大類可分為兩大類菌類、藻類菌類、藻類(1 1)菌類)菌類- -一般無葉綠素、無細胞核、寄生、一般無葉綠素、無細胞核、寄生、腐生、異養型(最早化石產于南非無花果樹腐生、異養型(最早化石產于南非無花果樹層)層)(2 2)藻類)藻類- -有葉綠素,自養型。分多個門類有葉綠素,自養型。分

5、多個門類疊層石疊層石p一般認為疊層石室由菌藻類等生物分泌粘一般認為疊層石室由菌藻類等生物分泌粘液,粘結細粒沉積物形成的一種液,粘結細粒沉積物形成的一種鈣質生物沉鈣質生物沉積構造。積構造。p疊層石的基本構造單元是基本層。疊層石的基本構造單元是基本層。p基本層通常向上拱。基本層通常向上拱。p疊層石太古宙已出現,元古宙極盛,奧陶疊層石太古宙已出現,元古宙極盛,奧陶紀開始衰退,現在極少。紀開始衰退,現在極少。p主要發育于潮汐環境。主要發育于潮汐環境。疊層石疊層石p生物成因的沉積建造生物成因的沉積建造p層狀、深層狀、深- -淺色(有機淺色(有機與無機)與無機)層相間層相間(春(春天生長富有機質天生長富有

6、機質- -色深色深暗,夏天無機質多暗,夏天無機質多- -色色淺亮)淺亮)p由藍綠藻和綠藻與沉由藍綠藻和綠藻與沉積物組成積物組成互層互層p有地層意義,也有指有地層意義,也有指相意義相意義 10.2.3 10.2.3 低等植物的研究意義(地質學方面)低等植物的研究意義(地質學方面)(1 1)地層劃分與對比)地層劃分與對比(2 2)古環境分析)古環境分析(3 3)生物找礦,如前)生物找礦,如前寒武紀寒武紀鐵細菌鐵細菌(FeFe)、)、硫細菌硫細菌(S S)p早古生代藻類形成早古生代藻類形成石煤石煤p細菌與藻類形成細菌與藻類形成石石油、油頁巖、天然油、油頁巖、天然氣氣陸表海礁后潮汐沼澤瀉湖陸表海礁后潮

7、汐沼澤瀉湖波紋狀疊層硅化云巖,白云石具條帶狀晶粒波紋狀疊層硅化云巖,白云石具條帶狀晶粒結構、條帶狀纖維結構,順層硅化,含有機結構、條帶狀纖維結構,順層硅化,含有機質。正交偏光,質。正交偏光,25。薊縣系霧迷山組,河北省任丘油田任薊縣系霧迷山組,河北省任丘油田任239井井3146.83147.4m10.3 高等植物的形態和結構高等植物的形態和結構p高等植物構造復雜,都由多細胞構成。高等植物構造復雜,都由多細胞構成。p除苔蘚植物外,都發育起輸導作用的維管除苔蘚植物外,都發育起輸導作用的維管系統。系統。p可進行孢子繁殖或種子繁殖;可進行孢子繁殖或種子繁殖;p高等植物在陸相地層中極為常見。高等植物在陸

8、相地層中極為常見。10.3.1 根根根主要機能是吸收水份和溶于水中的根主要機能是吸收水份和溶于水中的無機鹽,支持固著植物體。根的形態可因無機鹽,支持固著植物體。根的形態可因環境不同而異,如旱生植物根系能扎入深環境不同而異,如旱生植物根系能扎入深層土壤或膨大貯水。根部化石最常見于煤層土壤或膨大貯水。根部化石最常見于煤層的底板層中。層的底板層中。1.1.直根系直根系主根明顯的稱為直根系主根明顯的稱為直根系2.2.須根系須根系無明顯主根的稱為須根系無明顯主根的稱為須根系3.3.板狀根板狀根潮濕地區植物根系較淺,常水平潮濕地區植物根系較淺,常水平延伸或自莖基部起就逐漸擴大成為板狀根加延伸或自莖基部起就

9、逐漸擴大成為板狀根加強支持強支持4.4.不定根(氣生根)不定根(氣生根)有的具有懸垂空中的有的具有懸垂空中的不定根(氣生根),起呼吸或吸收作用不定根(氣生根),起呼吸或吸收作用5.5.塊狀根塊狀根如土豆如土豆10.3.2 10.3.2 莖莖 莖具有頂端向上生長、分枝和形莖具有頂端向上生長、分枝和形成大量葉的能力,行使輸送水份、無機成大量葉的能力,行使輸送水份、無機鹽、有機養料和支持樹冠的功能。鹽、有機養料和支持樹冠的功能。 1 1 莖的形態和生活類型莖的形態和生活類型 莖的外形以圓柱形為主。莖的外形以圓柱形為主。 (1)按莖的生活狀態分類)按莖的生活狀態分類直立莖直立莖絕大多數的莖再地表直立絕

10、大多數的莖再地表直立匐匍莖匐匍莖濕熱地區常發育橫臥地面的匐匍濕熱地區常發育橫臥地面的匐匍莖莖 攀援莖攀援莖用觸須附著他物用觸須附著他物纏繞莖纏繞莖用莖纏繞她物用莖纏繞她物地下莖地下莖有些植物除地上莖外,還有埋在有些植物除地上莖外,還有埋在土中的地下莖土中的地下莖 (2)按莖的質地分類)按莖的質地分類木本植物木本植物 質地堅硬,莖可次生加粗質地堅硬,莖可次生加粗 喬木喬木高大并有顯著主干的稱為喬木,高大并有顯著主干的稱為喬木, 壽命長壽命長 灌木灌木無或主干不明顯的稱為灌木無或主干不明顯的稱為灌木 藤本藤本攀援的木本植物攀援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莖一般不能次生增粗,不管一莖一般不能次生增粗,

11、不管一年生或多年生,其地面部分于生長季節之末死年生或多年生,其地面部分于生長季節之末死亡。亡。2 莖的分枝莖的分枝 莖的分枝方式有一定的規律性,它莖的分枝方式有一定的規律性,它反映了植物的進化過程。反映了植物的進化過程。(1)等二歧式分枝)等二歧式分枝(2)不等二歧式分枝)不等二歧式分枝(3)二歧合軸式分枝)二歧合軸式分枝(4)單軸式分枝)單軸式分枝10.3.3 葉葉 葉是高等植物重要的營養器官。葉數量多,葉是高等植物重要的營養器官。葉數量多,表面有角質層保護,被掩埋后保存的機會最多,表面有角質層保護,被掩埋后保存的機會最多,葉的形狀和葉脈的多樣性最能反映各植物的特葉的形狀和葉脈的多樣性最能反

12、映各植物的特征。征。1 葉的組成和葉序:葉的組成和葉序: (1)葉的組成:)葉的組成:葉片葉片葉的片狀部分,一般垂直陽光伸展葉的片狀部分,一般垂直陽光伸展葉柄葉柄枝狀,葉片與枝條的連接部分。沒有葉柄的稱枝狀,葉片與枝條的連接部分。沒有葉柄的稱為無柄葉為無柄葉 葉鞘葉鞘有的葉基部相連形成包圍莖節上的葉鞘有的葉基部相連形成包圍莖節上的葉鞘 單葉單葉葉柄上只有一枚葉片的稱單葉。葉柄上只有一枚葉片的稱單葉。復葉復葉葉柄上有多片小葉者稱為復葉。葉柄上有多片小葉者稱為復葉。羽狀復葉羽狀復葉奇數羽狀復葉、偶數羽狀復奇數羽狀復葉、偶數羽狀復葉、一次羽狀復葉、二次羽狀復葉、三葉、一次羽狀復葉、二次羽狀復葉、三次

13、羽狀復葉。次羽狀復葉。掌狀復葉掌狀復葉一個葉柄上長多個小葉片,一個葉柄上長多個小葉片,呈掌狀。呈掌狀。(2)葉序)葉序 葉在枝上排列的方式稱為葉序,有互生、對葉在枝上排列的方式稱為葉序,有互生、對生、輪生、螺旋生等,其排列的規律是使相鄰葉生、輪生、螺旋生等,其排列的規律是使相鄰葉之間互不遮蓋,使葉以較大面積接受陽光。之間互不遮蓋,使葉以較大面積接受陽光。 2 葉的形狀:葉的形狀: 包括葉的包括葉的整體輪廓、葉的頂端、基部整體輪廓、葉的頂端、基部及葉邊緣及葉邊緣。葉的輪廓通常以葉的長、寬之。葉的輪廓通常以葉的長、寬之比及最寬處的部位為標準而劃分為基本的比及最寬處的部位為標準而劃分為基本的幾何形態

14、,并結合常見物體形象而命名。幾何形態,并結合常見物體形象而命名。(1)葉的整體形態)葉的整體形態a 以長寬比例為標準:以長寬比例為標準: 5:1線形、劍形線形、劍形 4(3):1披針形、長橢圓形、倒披針形披針形、長橢圓形、倒披針形 2(1.5):1卵圓形、闊橢圓形、倒卵形卵圓形、闊橢圓形、倒卵形 1:1闊卵形、圓形、倒闊卵形闊卵形、圓形、倒闊卵形b 以物體形象為標準:以物體形象為標準: 方形、菱形、舌形、心形、腎形、鐮刀形、方形、菱形、舌形、心形、腎形、鐮刀形、扇形、匙形、楔形扇形、匙形、楔形(2)葉的邊緣)葉的邊緣全緣全緣邊緣光滑無缺邊緣光滑無缺鋸齒、重鋸齒、波狀鋸齒、重鋸齒、波狀缺刻缺刻1

15、/4全裂全裂缺刻深達葉柄缺刻深達葉柄(3)葉的頂端)葉的頂端急尖、漸尖、鈍圓、凹缺、短尖頭、截形急尖、漸尖、鈍圓、凹缺、短尖頭、截形(4)葉的基部)葉的基部1.楔形楔形2.心形心形3.偏斜偏斜4.截形截形5.下延下延6.圓形圓形3 葉脈:葉脈: 葉脈葉脈是分布在葉片中的維管束是分布在葉片中的維管束 葉跡葉跡葉脈留在莖、枝上的痕跡葉脈留在莖、枝上的痕跡 脈序脈序葉脈在葉片中排列的方式稱為葉脈在葉片中排列的方式稱為脈序,其形式多樣化,且比葉形有較大的脈序,其形式多樣化,且比葉形有較大的穩定性,是鑒定植物化石的重要特征。穩定性,是鑒定植物化石的重要特征。 脈序有下列基本類型:脈序有下列基本類型:單脈

16、單脈葉片中只有一條脈,從基部伸達頂端葉片中只有一條脈,從基部伸達頂端扇狀脈扇狀脈葉脈幾次二歧式分叉,呈扇狀展布葉葉脈幾次二歧式分叉,呈扇狀展布葉 面。如銀杏面。如銀杏放射脈放射脈葉脈自基部就多次二歧式分叉,較直地葉脈自基部就多次二歧式分叉,較直地 呈放射狀伸出呈放射狀伸出平行脈平行脈葉脈只在基部分叉,甚至葉面彼此平行葉脈只在基部分叉,甚至葉面彼此平行弧形脈弧形脈葉脈自基部伸出后,平行葉緣至葉頂端葉脈自基部伸出后,平行葉緣至葉頂端 匯合匯合掌狀脈掌狀脈葉內有幾條等粗的脈(主脈)自基部一葉內有幾條等粗的脈(主脈)自基部一 點射出點射出單脈單脈扇狀脈扇狀脈放射脈放射脈平行脈平行脈弧形脈弧形脈羽狀脈羽

17、狀脈有一條中脈,它向兩側分出羽狀排列有一條中脈,它向兩側分出羽狀排列 的側脈。側脈分叉或不分叉的側脈。側脈分叉或不分叉鄰脈鄰脈在羽狀脈中,有的側脈不是出自中脈,在羽狀脈中,有的側脈不是出自中脈, 而是出自羽軸而是出自羽軸網狀脈網狀脈又稱為閉鎖脈序,指葉脈分叉并連成又稱為閉鎖脈序,指葉脈分叉并連成 網狀網狀簡單網脈簡單網脈側脈分叉并結成網,也稱單網脈側脈分叉并結成網,也稱單網脈復雜網脈復雜網脈側脈連成網后,網眼內又有細脈組側脈連成網后,網眼內又有細脈組 成次一級小網成次一級小網盲脈盲脈網眼內不連成網的細脈網眼內不連成網的細脈葉脈的分叉形式反映了植物進葉脈的分叉形式反映了植物進化的規律:化的規律:

18、沒有葉脈沒有葉脈-單脈單脈-扇狀脈扇狀脈-羽狀脈羽狀脈-網狀脈網狀脈-單網脈單網脈-重網脈重網脈10.3.4繁殖繁殖 1 營養繁殖營養繁殖 有植物的一部分再生形成新的植物體。有植物的一部分再生形成新的植物體。如扦插土豆塊莖芽的分殖等。如扦插土豆塊莖芽的分殖等。2 無性繁殖無性繁殖孢子孢子是一種在植物體上通過無性繁殖生成的是一種在植物體上通過無性繁殖生成的生殖體,它直接由母體生出,無需授粉。生殖體,它直接由母體生出,無需授粉。原始類群如原蕨、石松、節蕨和真蕨各門的生殖原始類群如原蕨、石松、節蕨和真蕨各門的生殖器官為孢子囊。器官為孢子囊。孢子葉孢子葉載孢子囊的葉稱為孢子葉載孢子囊的葉稱為孢子葉同孢

19、同孢孢子囊內的孢子母細胞大小一致孢子囊內的孢子母細胞大小一致異孢異孢大小不一致大小不一致 3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即由雄雌兩性細胞相配合產生新的植物體。即由雄雌兩性細胞相配合產生新的植物體。配子配子植物的性細胞,由雄雌兩種配子植物的性細胞,由雄雌兩種配子合子合子由雄雌配子結合而成,合子萌芽形成由雄雌配子結合而成,合子萌芽形成新的植物體新的植物體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異孢植物,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異孢植物,雄性的孢子囊稱為花粉囊。雌性生殖器官叫胚性的孢子囊稱為花粉囊。雌性生殖器官叫胚珠,裸子植物各門種子形狀多種多樣,被子珠,裸子植物各門種子形狀多種多樣,被子植物的種子和果實也多樣化。植物的種子

20、和果實也多樣化。 4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 在高等植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生活在高等植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生活史中,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規律的交史中,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規律的交替進行。替進行。 例如:蕨類植物的無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例如:蕨類植物的無性世代和有性世代彼此獨立,以無性世代的孢子體占優勢。它彼此獨立,以無性世代的孢子體占優勢。它可產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代。可產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代。10.4 高等植物的分類特征高等植物的分類特征10.4.1蕨類植物蕨類植物(Pteridophyta)(一)特征(一)特征 1 有喬木、灌木、草本等,但只能適應潮有喬木、灌木、草本等,但只能適應潮濕氣候,是植物從水生到

21、陸生的先鋒。濕氣候,是植物從水生到陸生的先鋒。 2 除裸蕨外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具小型葉除裸蕨外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具小型葉和大型葉,角質層薄。和大型葉,角質層薄。3.具有維管束,具有維管束, 但輸導組織比較原始但輸導組織比較原始。4.世代交替明顯,彼此獨立。孢子體占優勢,世代交替明顯,彼此獨立。孢子體占優勢,同胞或異孢。配子體微小,稱之為葉狀體。同胞或異孢。配子體微小,稱之為葉狀體。配子形成合子必須在水中完成。配子形成合子必須在水中完成。5.晚志留世出現,石炭紀和二疊紀繁盛,中生代晚志留世出現,石炭紀和二疊紀繁盛,中生代較盛,晚白堊世到現代衰落。較盛,晚白堊世到現代衰落。6 分類:分類: 瑞尼蕨

22、植物門瑞尼蕨植物門 工蕨植物門工蕨植物門 原(裸)蕨植物門原(裸)蕨植物門 石松植物門石松植物門 節蕨植物門節蕨植物門 真蕨植物門真蕨植物門(二)原蕨植物門(二)原蕨植物門(Protopteridophyta) 1 原蕨植物也稱裸蕨植物,它是最早而原始的原蕨植物也稱裸蕨植物,它是最早而原始的陸生維管植物。陸生維管植物。 2 本門共同的特征是植物體一般矮小(十幾厘本門共同的特征是植物體一般矮小(十幾厘米至米至2m),分化不明顯。),分化不明顯。 3 莖二歧式分枝,無葉,無真正的根,為擬根莖二歧式分枝,無葉,無真正的根,為擬根狀或假根。狀或假根。 4 孢子囊常位于枝的頂端,或側生穗狀。孢子囊常位于

23、枝的頂端,或側生穗狀。 5 原蕨植物始現于晚志留世,繁盛于早、中泥原蕨植物始現于晚志留世,繁盛于早、中泥盆世,晚泥盆世就全部絕滅。盆世,晚泥盆世就全部絕滅。 原蕨植物的出現是植物界進化史上重要原蕨植物的出現是植物界進化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它們完成了從水域擴展到陸地的飛的轉折點,它們完成了從水域擴展到陸地的飛躍。陸地環境的多樣性,又是促使它們迅速分躍。陸地環境的多樣性,又是促使它們迅速分化發展的外因。化發展的外因。 原蕨植物是無葉的,其他維管植物都有葉原蕨植物是無葉的,其他維管植物都有葉的分化,它們的發生與原蕨植物的進化有關。的分化,它們的發生與原蕨植物的進化有關。 一種是由原蕨植物門二歧分枝的頂

24、端枝系一種是由原蕨植物門二歧分枝的頂端枝系逐漸扁化,并合而形成大型葉(頂枝起源葉);逐漸扁化,并合而形成大型葉(頂枝起源葉);另一種葉由莖表面突破物延伸發展而成小型葉另一種葉由莖表面突破物延伸發展而成小型葉(延伸起源葉)。因此原蕨植物門在植物界演(延伸起源葉)。因此原蕨植物門在植物界演化及系統發育上有重要意義。化及系統發育上有重要意義。(三)石松植物門(三)石松植物門(Lycophyta) 石松植物的莖石松植物的莖二歧式分枝二歧式分枝。單葉單葉,小而密布于,小而密布于枝,呈枝,呈螺旋狀排列螺旋狀排列,單脈單脈。孢子囊單個著生于孢。孢子囊單個著生于孢子葉的葉腋或葉的上表面近基部處。子葉的葉腋或葉

25、的上表面近基部處。 葉座葉座石松植物化石最常見的是葉的基部石松植物化石最常見的是葉的基部膨大,脫落后在莖、枝表面留下的印痕稱葉座膨大,脫落后在莖、枝表面留下的印痕稱葉座 例如晚古生代最發育的鱗木,其葉座結構最典例如晚古生代最發育的鱗木,其葉座結構最典型。鱗木葉座螺旋形排列。型。鱗木葉座螺旋形排列。 葉痕葉痕葉座上部心形或菱形、微凸、呈低錐葉座上部心形或菱形、微凸、呈低錐形的部分稱為葉痕,為葉基部脫落留下的痕跡。形的部分稱為葉痕,為葉基部脫落留下的痕跡。 三小點三小點葉痕表面有橫列三個小點痕,中間葉痕表面有橫列三個小點痕,中間是葉脈痕跡稱是葉脈痕跡稱束痕束痕,兩側邊為,兩側邊為通氣道痕或稱側痕通

26、氣道痕或稱側痕。 通氣道痕通氣道痕有的在緊鄰葉痕之下的葉座表面有的在緊鄰葉痕之下的葉座表面另有另有2個通氣道痕。個通氣道痕。 葉舌穴葉舌穴葉痕的上方有葉舌留下的葉舌穴。葉痕的上方有葉舌留下的葉舌穴。 中脊及橫紋中脊及橫紋葉痕的上方或上、下方正中有葉痕的上方或上、下方正中有微凸的中脊及橫紋。微凸的中脊及橫紋。 葉座的葉座的形狀、結構及排列方式形狀、結構及排列方式各不相同是鱗木各不相同是鱗木劃分科、屬的依據。劃分科、屬的依據。 石松植物門始現于早泥盆世,晚石松植物門始現于早泥盆世,晚泥盆世開始繁盛,極盛于石炭紀,是泥盆世開始繁盛,極盛于石炭紀,是當時造煤的物質基礎,二疊紀后期開當時造煤的物質基礎,

27、二疊紀后期開始衰退,除中生代早期尚殘少量木本始衰退,除中生代早期尚殘少量木本類型外,中生代至現代都為草本。現類型外,中生代至現代都為草本。現在僅存草本的少數屬。在僅存草本的少數屬。(四)節蕨植物門(四)節蕨植物門(Arthrophyta)1 有喬木、草本、小型藤本各種類型有喬木、草本、小型藤本各種類型2 莖莖單軸式分枝單軸式分枝,明顯地分為節與節間,節,明顯地分為節與節間,節間上有縱脊和縱溝,間上有縱脊和縱溝,枝和葉都從節部伸出枝和葉都從節部伸出3 單葉單葉,葉小,輪生葉小,輪生4 孢子囊著生于孢囊柄上,聚成孢子囊著生于孢囊柄上,聚成孢子囊穗孢子囊穗5 出現于出現于早泥盆世早泥盆世,石炭紀和二

28、疊紀繁盛石炭紀和二疊紀繁盛,現代僅存木賊屬現代僅存木賊屬(五)真蕨植物門(五)真蕨植物門(Pteridophyta) 1 以以草本為主草本為主,木本較少,木本較少 2 真蕨植物的真蕨植物的莖不發育莖不發育,常著生于地下,常著生于地下或少量露出地表,或少量露出地表,呈塊狀呈塊狀 3 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它最突出的特征是葉很大葉很大,絕大多數,絕大多數為一次至多次羽狀復葉,也有單葉或掌狀分為一次至多次羽狀復葉,也有單葉或掌狀分裂葉,總稱蕨葉。葉柄和莖均以二歧合軸式裂葉,總稱蕨葉。葉柄和莖均以二歧合軸式及單軸式分枝為主。及單軸式分枝為主。 由于真蕨類的葉子很大,保存為由于真蕨類的葉子很大,保存為化石時常

29、不完整,不易確定蕨葉分裂次化石時常不完整,不易確定蕨葉分裂次數,故通常以蕨葉的最小單位起始來計數,故通常以蕨葉的最小單位起始來計算羽次。小羽片是鑒別蕨葉的最基本單算羽次。小羽片是鑒別蕨葉的最基本單位,其輪廓、基部、頂端和邊緣都有很位,其輪廓、基部、頂端和邊緣都有很多種類型。多種類型。葉脈多樣化,有扇狀脈、羽狀脈等,葉脈多樣化,有扇狀脈、羽狀脈等,尤以后者最普遍。部分真蕨類具網狀脈。尤以后者最普遍。部分真蕨類具網狀脈。 4 孢子囊不聚成穗孢子囊不聚成穗而是單個或成群著生而是單個或成群著生于葉的下表面(背面)。于葉的下表面(背面)。 5 真蕨植物門的蕨葉與種子蕨植物門的真蕨植物門的蕨葉與種子蕨植物

30、門的蕨葉形態極為相似,對未發現生殖器官的幾乎蕨葉形態極為相似,對未發現生殖器官的幾乎無法區別,常根據葉形態而建立形態屬。無法區別,常根據葉形態而建立形態屬。 6 真蕨類最早出現于中泥盆世,石炭紀真蕨類最早出現于中泥盆世,石炭紀起繁盛,并可能為聚煤原始物料之一。新生代起繁盛,并可能為聚煤原始物料之一。新生代本門在植物界中僅占很次要地位。現代真蕨類本門在植物界中僅占很次要地位。現代真蕨類以熱帶、亞熱帶暖濕地區最盛。以熱帶、亞熱帶暖濕地區最盛。10.4.2 10.4.2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Gymnospermae(Gymnospermae) )(一)特征(一)特征 1 多年生木本,喬木或灌木,少數為

31、木質多年生木本,喬木或灌木,少數為木質藤本。多為常綠植物,無草本和水生類型藤本。多為常綠植物,無草本和水生類型 2 單軸式分枝,次生木質部發育,可形成單軸式分枝,次生木質部發育,可形成大喬木。原始類型具大型羽狀復葉和帶狀葉;進大喬木。原始類型具大型羽狀復葉和帶狀葉;進步類型具小型葉,步類型具小型葉, 莖的分枝和葉的數量多莖的分枝和葉的數量多3 只有有性繁殖階段,以種子繁殖,是最早的只有有性繁殖階段,以種子繁殖,是最早的種子植物,具有一定的原始性:種子植物,具有一定的原始性:(1)胚珠裸露,無子房保護)胚珠裸露,無子房保護(2)成熟后表現為種子裸露,無果實保護)成熟后表現為種子裸露,無果實保護(

32、3)無真正的花,所謂雄球花、雌球花并無)無真正的花,所謂雄球花、雌球花并無花的構造,少數為兩性花,多為風媒花的構造,少數為兩性花,多為風媒4 生態:真正脫離了潮濕環境生態:真正脫離了潮濕環境(1)大型葉:)大型葉:a 種子蕨種子蕨類似于真蕨,生活在潮濕地帶,類似于真蕨,生活在潮濕地帶,為多次羽狀復葉為多次羽狀復葉b 蘇鐵類蘇鐵類葉厚,革質。是熱帶、亞熱帶葉厚,革質。是熱帶、亞熱帶干旱區的常綠植物。一次羽狀復葉干旱區的常綠植物。一次羽狀復葉(2)小型葉:)小型葉: 如松柏類,常綠植物,葉小型。廣泛分布如松柏類,常綠植物,葉小型。廣泛分布于溫帶和寒帶,能適應寒冷的環境于溫帶和寒帶,能適應寒冷的環境

33、5 晚泥盆世出現,石炭紀和二疊紀原始類型晚泥盆世出現,石炭紀和二疊紀原始類型繁盛。中生代極盛,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時代。繁盛。中生代極盛,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時代。晚白堊世以后退居次要地位,現代大多數為晚白堊世以后退居次要地位,現代大多數為松柏類松柏類6 分類:分類: 種子蕨植物門、蘇鐵植物門、銀杏植物門、種子蕨植物門、蘇鐵植物門、銀杏植物門、松柏植物門松柏植物門(二)種子蕨植物門二)種子蕨植物門(Pteridospermophyta(Pteridospermophyta) )1 是古老的裸子植物,植物體較小,為小喬木是古老的裸子植物,植物體較小,為小喬木或灌木,也有藤本或灌木,也有藤本2 莖呈塊狀,

34、不發育,很少分枝。類似于蘇鐵莖呈塊狀,不發育,很少分枝。類似于蘇鐵類類3 葉大型,多為羽狀復葉,形態上與真蕨類沒葉大型,多為羽狀復葉,形態上與真蕨類沒有什么區別,常進行形態分類有什么區別,常進行形態分類4 生殖葉上著生種子,因而是古老的種子植物生殖葉上著生種子,因而是古老的種子植物5 晚泥盆世出現,石炭紀和早二疊世繁盛,晚晚泥盆世出現,石炭紀和早二疊世繁盛,晚二疊世衰退,晚白堊世絕滅二疊世衰退,晚白堊世絕滅(三)蘇鐵植物門(三)蘇鐵植物門(Cycadophyta)1 矮而粗的常綠木本植物,莖很少分枝或不矮而粗的常綠木本植物,莖很少分枝或不分枝分枝2 莖頂端叢生堅硬革質的一次羽狀復葉或單莖頂端叢

35、生堅硬革質的一次羽狀復葉或單葉,羽狀分裂的裂片著生于羽軸兩側或羽葉,羽狀分裂的裂片著生于羽軸兩側或羽軸腹面軸腹面葉表皮角質層厚,氣孔下陷。葉脈多為平行葉表皮角質層厚,氣孔下陷。葉脈多為平行脈、放射脈,個別為單脈、網狀脈脈、放射脈,個別為單脈、網狀脈 3 種子繁殖,雌雄同株或異株,生殖器種子繁殖,雌雄同株或異株,生殖器官由小孢子葉和大孢子葉球組成官由小孢子葉和大孢子葉球組成 4 晚石炭世出現,三疊紀到早白堊世繁晚石炭世出現,三疊紀到早白堊世繁盛,現代僅存盛,現代僅存9屬,多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屬,多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四)銀杏植物門(四)銀杏植物門(Ginkgophyta)1 為高大的喬木,莖單軸式分枝,有長、短枝之分為高大的喬木,莖單軸式分枝,有長、短枝之分2 單葉,在長枝上呈稀螺旋狀著生;在短枝上呈密單葉,在長枝上呈稀螺旋狀著生;在短枝上呈密螺旋狀著生,形成簇狀螺旋狀著生,形成簇狀葉具長柄,扇形、腎形、寬楔形、或分裂成細長的葉具長柄,扇形、腎形、寬楔形、或分裂成細長的裂片,葉脈為扇形脈,少數為平行脈裂片,葉脈為扇形脈,少數為平行脈3 雌雄異株,雄蕊組成雄球花(小孢子葉球雌雄異株,雄蕊組成雄球花(小孢子葉球),雌,雌蕊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