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圍刺法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_第1頁
針灸圍刺法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_第2頁
針灸圍刺法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_第3頁
針灸圍刺法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灸圍刺法治療白瘢風療效觀察關鍵詞:白瘢風;黑色素;圍刺;針灸療法doi: 10. 3969/j. issn. 1005-5304. 2013. 07.027中圖分類號:r275. 984. 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5304 (2013) 07-0072-01白瘢風雖屬軀體疾病,但在社交、心理、情緒等方面對 患者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白瘢風的 治療目的是控制皮損發展,促進白斑復色。筆者針刺皮損邊 緣細胞,加強患處血液循環,以期達到促使白斑復色的目的。 現總結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 1 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6月-2012年2月期間在本院皮膚科門診就 診的60

2、例符合白瘢風診斷標準的穩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 并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7例, 女13例;年齡1255歲,平均32.7歲;白斑程度i級4 例、ii級13例、iii級11例、iv級2例;臨床分型局限性9 例、散在性5例、泛發性10例、肢端性6例。對照組30例, 男16例,女14例;年齡1255歲,平均33.2歲;白斑程 度i級5例、ii級13例、iii級10例、iv級2例;臨床分型 局限性10例、散在性4例、泛發性12例、肢端性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 05),具有可比性。1. 2診斷標準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專業委

3、員會色素病學組 制定的白瘢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中 的診斷標準1。1.2. 1分型尋常型。a局限性:單發或多片白斑, 局限于某一部位;b.散在性:散在、多發白斑,常呈對稱分 布;c.泛發性:多由散在性發展而來,白斑多,互相融合成 不規則大片,有時僅殘留小片島嶼狀正常膚色;d.肢端性: 白斑初發于人體的肢端,而且主要分布在這些部位。節段 型:白斑為1片或數片,沿某一皮神經節段支配的皮膚區域 走向分布,一般為單側。1.2.2分期 進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漸向正 常皮膚移行、擴大,境界模糊不清,易發生同形反應。穩 定期:自斑停止發展,境界清楚,白斑邊緣色素加深,沒有 新的白斑出

4、現。1. 2. 3分級i級:白斑面積50%。手掌面積為體表面積 的1%o1. 3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病情處于穩定期者;年齡在1255歲之間,男女不限;白瘢風的皮損面積為全身體表 面積的0.05%60%;自愿接受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1.4排除標準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伴有嚴重心、肝、 腎功能損害及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2周前曾接受其他 治療白瘢風的外用制劑治療者;4周前曾接受系統治療白 瘢風的口服藥物或服用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者;暈針者 及過敏體質。1個月內參加過其他臨床試驗者。1.5治療方法 1.5. 1治療組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采用25伽毫針圍刺白瘢風皮損邊緣,針間距為

5、1 cm, 45°角斜刺510 mm,留針20 min, 10 min行針1次,采用捻轉法,指力均 勻,角度適當,時間為30 so隔日治療1次,4周為1個療 程,共治療2個療程。1.5.2對照組依據皮膚科疾病針灸治療學2進行 辨證證取穴。主穴:曲池、陽陵泉、風池。配穴:血虛型配 三陰交、血海、肺俞;血瘀型配膈俞、合谷、肺俞、膻中。 留針30 min,留針期間行針23次。血虛型運用輕度刺激 手法行針,捻轉幅度為12圈;血瘀型運用中重度刺激手 法行針,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 每次行針510 s。隔日1次,4周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1. 6觀察方法治療觀察由專人負責,按專用觀察表詳細記錄。每例患 者選1塊皮損作為靶皮損,用米尺測量其最大長徑和最大橫 徑,觀察色素占靶皮損面積,并用相機拍攝皮損。每2周觀 察1次,記錄療效、耐受性及不良反應。1.7療效標準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 制定的白瘢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中 標準擬定1。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