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往年真題蘇教版_第1頁
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往年真題蘇教版_第2頁
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往年真題蘇教版_第3頁
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往年真題蘇教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往年真題蘇教版班級:_ 姓名:_1. 文言文閱讀。宋濂嗜學宋濂余幼時即嗜(shì)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1古今異義。(1)“走送之”中的“走”古義為_,今義為_。(2)“余幼時即嗜學”中的“余”古義為_,今義為_。2“余幼時即嗜學”的意思是_。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內容的句子,用“   ”畫出來。4這個故事是怎樣描述宋濂小時候特別喜歡讀書的?_2. 課內擴展閱讀。精衛填海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

2、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山海經(注釋)發鳩之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拓(zhè)木:柘樹,桑樹的一種,木質堅硬,葉可以喂蠶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其鳴自詨(xio):它的叫聲是在呼喚自己的名字1結合注釋,理解文言文并完成填空。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_,山上長了很多_。樹木里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_,_的嘴,_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_。2解釋加點字詞,并翻譯句子。(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溺:_&#

3、160;故:_(2)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銜:_ 埋:_3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精衛填海是一篇歷史故事,選自山海經·北山經。(_)(2)這個故事刻畫了精衛堅韌執著的精神。(_)(3)精衛是炎帝大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_)(4)這個故事反映出精衛的愚昧,木頭和石頭根本不可能填塞東海。(_)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表現了精衛怎樣的精神品質?_3. 重點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譯文: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在東海游泳,被淹沒無法回歸(回家),于是化為精衛,時不時銜西山的

4、木、石,來堵塞東海。1解釋詞語。曰_ 溺_ 堙_ 故_2本文選自_,炎帝是_,精衛是_。3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內容。_4. 閱讀鐵杵成針片段,回答問題。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是:_。 方:_。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詩人_,被人們稱為_。4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_5.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

5、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本文選自_。王戎,晉朝人,“_”之一,自幼聰慧。2給加點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讀音或釋義。(填序號)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A.zhé B.shé C.zh3給加點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讀音或釋義。(填序號)諸兒競走取之(   )A.爭著走過去。 B.爭著跑過去。4王戎不動是因為“_”,從詞語“_”可以知道他說的是對的。5王戎與諸小兒相比哪個不是他的過人之處?(   )A.仔細觀察,不盲從。 B.善于根據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判斷。C.認真思考。 D.先人后己,懂得謙讓。6

6、. 閱讀古文,完成下面各題。_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n)于泥中,舉以為人。(注釋)摶(tuán):揉成團。劇務:工作繁多。暇:空閑。1文中“未有人民”的“未”是什么意思?(  )A.未來 B.還沒有 C.未知 D.為2“乃引繩于泥中”的正確解釋應該是(  )A.于是她就引導繩子到泥漿中。B.于是她就拿了繩子投入泥漿中。C.于是她在泥漿中找到繩子。D.她竟然拿了繩子投入泥漿中。3為古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_。7. 小古文閱讀,完成小題。鄭人買履(l)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7、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注釋:履:鞋。坐:同“座”,座位。之:到去。操:拿,攜帶。反:同“返”,返回。及:到,等到。遂:終于。寧:寧可。無:不。1給下面的“度”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序號)A指量好的尺碼。 B量長短。(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2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寫寫下面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原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大意:_3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什么樣的人?大膽的寫一寫。_8. 課內閱讀。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

8、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寫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譯:_(2)取之,信然。譯:_2這個故事使你獲得了什么啟示?_9. 課文直通車。精衛填海炎帝( )之少( )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 )而不返( ),故為衛精,常銜( )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東海。1本文選自_ 。2給文中加點字注音。3解釋句子加點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衛精_(2)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_4人們通常在什么

9、情況下贊揚精衛填海的精神?_10.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當時只要你想跟孔子學習,哪怕是帶上一束肉干做見面禮或學費,孔子也會樂意收做學生。孔子從不以家境貧窮或富裕、天資聰明 或愚笨來選擇學生,所以他門下的學生,包羅各川各樣的人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學生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 么樣?”孔子回答說:“顏回的信用好極了,我不及他。”子夏又問:“那么,子貢這個人又怎么樣呢?”孔子回答說:“子貢嘛,挺聰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 著問:“那么子路又怎么樣?”孔子回答說:“子路的勇敢,遠近馳名,我不及他。”子夏再問:“那么子張又怎么樣?

10、”孔子回答說:“子張嚴謹莊重,我不及 他。”子夏越聽越糊涂,忍不住問:“老師說的話真叫人迷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為什么還要跟您學習呢?”孔子和顏悅 色地告訴子夏:“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謙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處事謹慎,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 易親近他。我這四個學生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孔子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其中有的學生又去教學生,培養了很多人才。孔子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后人對孔子十分尊敬,稱其為“萬世先師”。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

11、到尊重的原因嗎?請寫在下面。_2動動腦筋,說說孔子教育學生的方法。_3顏回、子貢、子路、子張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孔子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為什么還要跟孔子學習呢?從文中找出原句寫下來。_11. 閱讀小古文,完成練習。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注釋)宋:宋國。富人:富裕的人。壞:毀壞,損壞。筑:修補。盜:偷盜。亦云:也這樣說。暮:晚上。1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天雨墻壞雨:下雨。B.其鄰人之父亦云父:父親。C.暮而果大亡其財亡:丟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的朗讀停

12、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其家/甚智其/子。 B.其家/甚智/其子。C.其家甚/智/其子。 D.其/家甚/智其子。3根據短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國有一個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墻毀壞了。B.如果不把墻修好,一定會有小偷進來。C.這個富人家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 錢財。D.偷盜之人是富人的鄰居。4這個故事主要想告訴人們(   )A.出現問題要及時補救。 B.富人家的兒子非常聰明。C.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閑事。12. 課內閱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

13、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釋下列字詞以及句子。競走:_   唯:_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_2王戎憑什么斷定“此必苦李”?_3你認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13. 課內閱讀。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1判斷下列句子中帶點的詞語解釋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A.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拋棄)(_)B.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這)(_)2下面對“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14、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李白感動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學業。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動,回去完成了學業。C.李白感謝她的意志,最終完成了學業。3“問之”是_向_ 提問,他可能會這樣問:“_”4下面成語中與“鐵杵成針”意思相近的是( )A.水滴石穿 B.恍然大悟 C.點石成金 D.粗中有細14. 閱讀短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序號) 嘗與諸小兒游(_)A經常 B曾經 C嘗試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_)A曲折的樹枝 B折取樹枝  C壓彎樹枝2面對多子的李樹,其他小朋友都爭著去采摘,王戎卻無動于衷的原因是:_ 。3王戎說“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4面對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現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充分說明王戎是一個_的人。15.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日:“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