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方法_第1頁
淺談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方法_第2頁
淺談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方法_第3頁
淺談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方法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方法    劉紅玉在廣大的農村初中,在進行課程教學中,特別是在推行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人文精神的培育等方面,舊的教學方法已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而在進行以上新課程教學,由于農村各種條件的限制,又碰到了許多困難:一、硬件狀況:課程不足,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置簡陋。 農村初中學校在中考升學的壓力下,美術學科長期以來被當做附屬學科,另外,美術老師配備不足,此外,學校美術教學設置落后,沒有專用教室,教具老化,更新困難,教師幾乎是空手起家,一本教材、幾根粉筆打天下。 二、軟件狀況:教師觀念、教學方法落后,學生底子薄、興趣不足

2、。 首先,教師方面,由于各種原因,農村初中美術課得不到重視,在學校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美術教師參加的美術培訓機會少之又少,同時,由于師資等原因,學校內外美術課的相關教研也極少,這樣就造成教師教學觀念更新慢,教學方法落后。其次,學生方面,農村初中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和教學,加上農村家長的不重視,學生的興趣很難得到支持和發揮,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完全停留在美術就是畫畫的簡單理解當中,這就給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特別是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美術教育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我從事農村美術教學多年,現將我在美術教學課堂中經過不斷摸索、實踐再反思的幾點嘗試供大家探討:一、發

3、揮農村學校的地理優勢,挖掘周邊環境資源,充實美術教學課堂。 在上到九年級上冊家鄉美景一棵時,課前我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考察:地處農村邊緣,遠離公路、鬧市(保證學生出行安全)。學校東、北側是寬闊整齊的莊稼地,西、南兩側是農莊村舍。有著最淳樸的農家小院和獨具特色的磚瓦結構房屋。時值金秋,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向日葵,還有整齊排列的白楊樹,一切顯得是那樣的五彩繽紛。 于是我將課堂搬到了室外,我留給學生的問題是:秋天的色彩是什么樣的?你見到了哪些植物?他們的色彩和形狀是什么樣的?我們如何來表現色彩?學生帶著問題置身與這片熟悉的環境中呼吸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有意識地認識秋天豐富的色彩,感受著大自然的色彩魅力,認

4、真觀察著各種不同植物的色彩與形狀,并將喜歡的葉子和果實收集起來在返回的路上,我又有意識地帶著他們繞到學校西側的農家小院轉了轉,并讓學生觀察房屋的建筑特點,農家小院里種著各種蔬菜和水果,紅紅的大棗、黃的梨掛滿了樹梢。同學們異常興奮,一路歡呼雀躍。 回到教室后我讓學生以秋天的顏色為題進行色彩風景畫創作。我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繪畫材料(水粉、水彩、國畫、油畫棒等)大膽的去表現,并教給學生一些涂色的方法,繪畫的技巧等。同學們顯然胸有成竹,有的使用水粉,水彩,有的使用油畫棒創作出一副副色彩繽紛的風景畫,達到了比我之前預想還要好的效果。我借機在學校舉行了愛我家鄉繪畫展當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展示在全校師生面前時

5、,發出了聲聲贊嘆原來我們生活的村莊如此美麗!進而在學生中廣泛的受到了愛家鄉,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教育。真正意義上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的。 由此我認為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地理優勢,教師有目的的選擇室外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生活中觀察美,發現美,欣賞美,使創造美變的更為直接。二、以美術作品欣賞教學,來引導學生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 農村初中的美術課教學,不是培養學生當畫家,而是著力于對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因此,我們加強了欣賞課教學,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他們對中外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如在欣賞我國北宋畫家張擇端作品清明上河圖中所具有的外在美和內在

6、美的特點時,筆者用來比喻人的美的體現,借以引導學生明確什么是崇高的審美觀。畫家借用清明這個充滿活力的節候,著意表現京都繁華的景象。然而,在描繪內容與手法上卻不是表現京都內張燈結彩、紙醉金迷、坐轎、騎馬墮落享受的那種繁榮景象,而是把重點落在郊外忙碌著的普通勞動者身上。以這個問題向學生說明什么是高尚的美,學生的評價是坐轎、騎馬、衣冠楚楚之人具有外表美,而普通勞動之人的美是體現在勤勞樸實的心靈,他的美應該是屬于高尚的美,坐轎、耀武揚威騎著馬的人美在外表,內心卻是空虛、丑惡的,是一種不值的贊揚的美,對于學生的評價,我首先給予充分肯定,這正是畫家所要表現之處。以此設問,假如坐轎騎馬之人是府中官員下民間探

7、訪百姓疾苦的,那么他是否具備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認為這種情況的話,坐轎、騎馬、衣冠楚楚之人應同時具備了外在美和內在美。分析凡高的向日葵畫家的經歷、個性的瘋狂不是研究的重點,學生的語言重在描述性、分析性上:小小的筆觸、跳躍的色彩、扭動的線條、滿副爆炸般的鮮黃、濃黃、金黃,在棕紅色的烘托下像火焰般流淌出來,它給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讓學生知道不能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價作品的價值,很多作品不是純客觀的再現自然,而是主觀精神的表現。 三、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學生家庭環境、經濟狀況,靈活掌握教材內容。在講到七年級下冊體驗印刷的快樂一課時,這個課目是一個典型的版畫技法訓練課,學生以前未接觸過。因此,這個課目必

8、須通過變化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興趣濃厚地發現黑白木刻的基本知識點,通過課堂活動的滲透讓學生了解木刻、掌握木刻版畫技法。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課前需要準備的版畫工具有:木刻刀、木板、油墨、宣紙等。這些必備 材料對于城市孩子來說,到文化用品超市便可一次買全了,但對于比較閉塞的農村寄宿制學校來說卻是非常困難,于是我上網查閱了很多有關版畫的資料,最后一種吹塑紙版畫吸引了我。吹塑紙版畫取材方便、簡單易學。我覺得可以在學生中開展。具體制作過程簡單易學:取一張吹塑紙,后用筆頭粗的鉛筆或圓珠筆在上面即興刻畫,把吹塑紙的軟面劃出槽溝來,以此做好底版,用滾筒均勻地滾上油墨,然后,再將白紙覆蓋在上面,用手掌輕輕地、均勻地

9、在白紙上按壓。最后揭開白紙,一幅單色紙版畫就完成了。學生學習興致高,教學效果立竿見影。 圣人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通過吹塑紙版畫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多花點心思,嘗試去改變一些常規課堂的環節,創設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營造一個使其樂的環境,把學生孕育在健康、快樂和充滿幻想的藝術天地,讓他們受益其中。 四、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教師要學會 用教科書,而不是簡單地教教科書。我們現在使用的魯教版美術教科書,每章節的內容不銜接且繁雜,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認真研究,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而不是教條的教教科書。打破課堂教學的形式化,真正實現有效課堂。本人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當地的樹根、泥巴等材料雕塑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