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梅:探究學習活動在任務型課堂上的實現與提升_第1頁
馮春梅:探究學習活動在任務型課堂上的實現與提升_第2頁
馮春梅:探究學習活動在任務型課堂上的實現與提升_第3頁
馮春梅:探究學習活動在任務型課堂上的實現與提升_第4頁
馮春梅:探究學習活動在任務型課堂上的實現與提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探究學習活動在高中英語任務型課堂上的實現與提升茂名市第十七中學西校區 馮春梅摘要 任務型語言教學越來越引起國內外研究者和語言教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致力于通過研究,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高中英語任務型(task-based)課堂,推廣探究學習活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改變過去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在做中學。本文通過在任務型課堂上實施并開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active learning)活動,旨在探討提高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開放性和激勵性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學習習慣及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關鍵詞:探究學習,任務型教學,課堂活動,小組活動,有效性1.

2、引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明確規定了高中英語課程性質和理念:使學生在義務教學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強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高中英語課程還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發展需求,為他們提供豐富的選擇機會和充分的表現空間。同時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改變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但在中學英語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活動卻只是停留在一些表層或形式上,常常是為活動而活動,學生只是機械地做一些指定的回答或表演。而且時間過

3、于倉促,參與人數不多,學生興趣不大,總覺得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中學英語教學應“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是任務型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途徑。2.研究背景及理論依據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隨著任務型教學模式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外語研究者和語言教師的關注如Nunan, D(1991,2004);Van de Branden, K(2006);龔亞夫&羅少茜(2003)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也稱作的PPP方式,即“呈現”(Presentation),“操練”(Practice)和“產出”(Production),逐漸被取代。與傳統的PPP方法相反的是,N

4、unan(1991)指出進行任務型語言教學應將真實的材料引燃學習環境,試圖將課堂內的語言學習與課堂外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教師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方式進行語言教學,即教師應先讓學生完成任務,當任務完成后,教師才與學生討論語言的運用過程,并對使用不當或錯誤給予恰當的建議或糾正。Estaire和Zanon (1998)為任務下的定義是:任務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交際活動有相似之處,它是人們日常交際過程的再現。Skehan(1998)提出:要有一個交際的問題需要解決。而Ellis(2003)認為,當學習者完成任務時,他們主要是語言的“使用者”(language users), 如同人們在真實交際的過程中所進

5、行的活動一樣。(引自龔亞夫、羅少茜, 2006: 35)新課程標準中(2003)提出:“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讀、說、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以達到發展和完善自己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以致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生的助手。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和合作的機會,可以互相幫助。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練習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如信息轉換、配對活動和小組動等,不僅掌握基

6、本語法知識,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了聽、說等運用語言的技能。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一切活動都是主動的,教師只是參與者和合作者。總而言之,任務型教學活動應體現有效性、開放性和激勵性。小組合作學習是任務型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或群體,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動上相互配合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

7、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中師生單維交流,教師壟斷了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很難得以充分的發揮。筆者一直認為在自己的課堂教學及所觀摩學習的公開課的課堂教學的活動設計中,都存在形式花俏,實際效果不明顯,達不到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這一目標。同時也一直困惑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做到任務型課堂上的實現與提升。幸運地,今年廣東省教學水平評估暨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組到我校進行教學水平

8、評估工作,有關專家在此方面做了指導報告,使筆者對任務型教學課堂上的活動設計有了新的認識。課堂上都有合作型學習,但不能局限于老師是皇帝,學生是臣民的“恩賜”形式。任務型合作學習必須在學生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要基于自主學習,對一個模塊教學前,應對學生解釋在整個模塊要做什么活動,具體到每個單元要攻克什么內容,側重在何種活動,讓學生自主參加,每個小組完成一個任務。此外,要關注細節,重視組織形式,誰做組長,秘書等,有哪些要點,哪些角度,誰來分析,允許有話題的分支,有選擇才叫做真正的任務型合作學習,不能光用指派形式。專家還指出:任務型英語教學的基本要遵循如下設計流程:任務的提出與設計任務的分工和安排學生小

9、組內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小組間的匯報交流教師的總結與評價。3. 探究活動的實踐筆者在教學NSEFC BOOK3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時結合課例探討了任務型課堂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具體設計流程及活動形式如下:3.1設定研究課題及任務目標,學生自由選題,小組分工和安排筆者通過分析本單元教學內容,在把握教學內容的知識性目的的同時,明確教學內容的運用性目的,再參考了學生所列舉的感興趣的課題,設計了以下幾個課題供學生自由選擇。1. About the American writer, Mark Twain-brief introduction to Mark T

10、wain (his life, experience)2. Mark Twains major works and his writing style3. About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tory4. Characters in the play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5. Act out a few scenes of the play 6. Interview any character in this play7. Learn some useful expres

11、sions for requesting from the play and learn to use them by making up a dialogue 8. Try writing a short play and act it out學生在第一課時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題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個人特長,合理分工,使其優勢互補。指定小組長、記錄、匯報、信息收集處理等明確分工。個人對自己所分配的任務進行自主地探究。3.2觀看電影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初步了解本單元內容確定課題和小組后,指導學生閱讀本單元內容。并利用兩節課時間讓學生觀看電影The Mil

12、lion Pound Bank-Note,期間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各個人物,為分析各自的人物特點做準備;此外,還讓表演小組的學生有意識地模仿相應角色的語言、動作及表情等,以達到更好、更逼真的表演效果。3.3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核心。根據有上網條件的學生不多的具體情況,筆者接下來組織了一次全班到電子閱覽室上網查找信息。上網時也按原分配小組合作,各成員做好自己的組織、記錄、信息收集、分析篩選處理信息、整理成稿等分工學習。定稿后,各小組進行了演練或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匯報。3.4結題報告及任務型學習活動形成性評價任務的完成及

13、教師的評價(assessment)是任務型教學程序的最后環節。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技能轉化成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筆者在最后總結與評價階段組織了一節公開課,讓學生們可以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有機會在更多教師面前展示自己,為他們提供充分的表現機會和空間。參與學習匯報的各小組都制作了精美的PowerPoint課件;所收集、篩選和整理的信息都比較切題;在演示過程中,各組員分工配合。各組出色地完成了研究學習任務,總體達到預期效果。以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為例,兩個小組分別作了以下的介紹。第一組對故事的

14、理解為: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s written by Mark Twain is an incredible tale. It was the summer of 1903, and Henry Adam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was lost in London because of a terrible storm and he had no money. At this time, he met two strange men who gave him a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After th

15、at, he was treated as a millionaire coming from American, and almost all the people flattered him. Henry hated that, but one day something changed his life. Henry went to visit the American ambassador. The ambassador asked him to take part in a party. Luckily, he met Portia. Soon he fell in love wit

16、h her and some days later, Henry told her the truth of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honestly. And this made her love him deeper. A month later, Henry and his girlfriend went to return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together and Henry refused the job which the brothers Roderick and Oliver offered him.The

17、 end of story was that Henry lived beautifully with his wife Portia. 第二組作了不同的介紹:In the tale “Million of pound bank-note”, such kind of “free lunch” strikes the poor and honest young man Henry Adams who has surprisingly got a one-million bank note from the brothers (Roderick & Oliver). From then

18、on, he becomes a bright focus of the money-priority society. Later, the lucky young man experiences two sharply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the tailor shop, served in cold and contempt at first but flattery soon after the large bank note is shown. In the ball, people from every social class try every ch

19、ance to show their friendship and flattery to the new millionaire. Fortunately, Henry meets Portia and gains love from this beautiful woman. This interesting tale was written by the famous writer Mark Twain. It makes a scathing satire on the cult of gold-worship.盡管兩組的表達有所不同,但都忠實故事內容、緊扣故事發展。因此,筆者在課堂上

20、都給予了肯定。整節課最吸引人的是角色扮演小組。小組角色分配合理,各組員都擔任了適合自己的角色,表演時完全投入,對情景、臺詞非常熟悉,大家配合融洽,出色地完成了探究學習的任務,給聽課老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4.實踐結果經過一個星期的研究學習及成果的分享,學生們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討等方式,參與各項聽、說、讀、寫的活動,體會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及小組活動,也真正學到了他們想要掌握的知識。初戰告捷,筆者信心倍增,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常穿插一些真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任務活動。令人欣慰的是,在學校英語風采大賽中我任教的兩個班學生所編排的節目分別獲得第一名和第三名。實踐證明,學生逐漸

21、學會在交際性、互動性較強的“任務型”活動和項目活動中,積極思考,善于表達。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加強了信心及合作精神,并在活動中認真進行自我評價,不斷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5.討論與反思5.1“任務型”課堂可以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來促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實踐顯示,探究學習活動實現了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更大程度地要求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促使“任務”的順利完成。這樣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實踐機會,從而改變了傳統的呈現操練產出的英語教學模式,給英語課堂增添了新的活力,提升了英語課堂的效率。5.2探究學習活動有助于降低學生英語焦慮

22、在英語課堂實施探究學習活動,加大了英語相關文化背景、英語閱讀、英語寫作及英語口語的輸出量,為學生提供了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主動運用元認知、認知及社會情感等方面學習策略的機會。學生通過大量使用構思策略,優化了語言使用結構,滿足語言習得要求。同時,主動的探究學習過程減少了課堂上教師突然提問,學生限時回答是大腦一片空白現象的發生,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的焦慮。由此可見,探究學習可以讓學生轉變對英語的態度,消除了對英語的恐懼。英語學習是一個復雜的語言學習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有意識地采取各種可能的策略克服學習困難,成功完成探究任務,這樣的體驗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使他們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促進了其情感

23、認識和外語學習,達到降低其對英語學習的回避行為。5.3 在英語課堂實施探究學習活動有待解決的問題(1)靈活地制訂和分派不同的學習任務本次課堂實踐是在高一英語課堂實施的,高一的學生剛從初中經過升學考試進入高中學習,普遍英語詞匯量不大,閱讀能力一般,所以有些學生任務自己英語基礎差,自己收集材料,組織處理信息和用英語組織輸出是太艱巨的任務,并產生畏難情緒,回避做匯報等語言輸出的任務。因此,在英語任務型課堂實施探究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動態、深入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情感狀態,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比較靈活地制訂和分派不同的學習任務,然后逐步調整,增加難度,以便于真正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應用語言的能

24、力。(2)在英語課堂進行探究性學習需要達成共識部分學生教師對英語探究學習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持懷疑、否定態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探究學習活動的模式與高考題型模式要求差別大,他們習慣于接受式的學習。這種以考試為目的的英語學習觀念顯然與社會對學生英語能力的需求不相適應。因此,在英語任務型課堂實施探究學習活動亟須探討如何平衡英語探究學習與學生對應試的需求,從而真正優化學生的學習觀念。6.結語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第一,英語“任務型”課堂可以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來促使學生參與,能夠增強和維持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進而以活動促進學習。第二,探究學習活動在英語任務型課堂能一定程度上制約英語焦慮和成績的負面效應,對英語

25、學習焦慮的控制有積極影響作用,尤其能降低情感焦慮產生的評價焦慮、回避行為等。由此可見,探究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主動運用元認知、認知及社會情感等方面學習策略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實現從被動學習到積極主動學習的轉變。因此,在實行英語新課程標準進行英語教改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探究學習活動來推進任務型課堂,使活動在課堂上得到實現和提升,對促進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習得與運用能力具有積極意義。教師的教離不開指導學生的學習,而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只有當教師創造了學習的條件,引導學生去學習探究,才能滿足練習的任務要求。正如Brown(2002)指出:Te

26、aching cannot be defined apart from learning. Nathan Gage (1964:269) noted that “to satisfy the practical demands of education, theories of learning must be stood on their head so as to yield theories of teaching.” Teaching is guiding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enabling the learner to learn, setting the conditions for learning. Y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learner learns will determine you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your teaching style, your approach. 教師在任務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探究學習,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統一起來,教師和學生不斷探索,有助于學生在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習得語言的能力。參考文獻:1 Brown, H. D. (2002). Principle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