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_第1頁
(推薦)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_第2頁
(推薦)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_第3頁
(推薦)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_第4頁
(推薦)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 編寫人:翟必娥社戲【學習目標】 1、理解關鍵詞語的意義,體會運用詞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2、培養理清復雜結構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3、學習作者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詳略的方法。4、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風景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透過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領略到魯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他寫的小說社戲,小說寫的人與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從中看出魯迅

2、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二、自主學習1.作家作品簡介魯迅(18811963),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二心集等。2.給下列帶點的字注音:歸省() 怠慢() 鳧水() 蘊藻()家眷() 潺潺( ) 絮叨( ) 攛掇( ) 櫓 ( ) 旺相( ) 棹 ( ) 楫 ( )行輩() 不憚( )

3、桕 樹()2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結構。 (1)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情節或者說中心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寫了哪些人?共寫了哪幾件事?(3)作者以“社戲”為線索,貫穿全文,并按下列思路構思全文,試找出相關段落。    盼看社戲( )-去看社戲( )-懷念社戲( ) 三、合作探究1說說下列句子各表現了文中人物怎樣的性格。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于地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里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

4、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給你們的姑奶奶嘗嘗去”他于是打著楫子過去了。雙喜拔前篙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雙喜在船頭忽而大聲的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2雙喜是這篇小說中刻畫得比較生動的一個形象,分析雙喜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3. 六一公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4.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5.課文最后一部分為什么要寫六一公公送豆?6“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

5、展到說不出的大。”句中“輕松”和“舒展”與前文有什么關系?7“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句中“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8.作者為什么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   9.文章題目為“社戲”,但作者寫社戲的部分卻很少,作者這樣安排是否合理?為什么? 四、鞏固練習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

6、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1)解釋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朦朧”的意思是 _ “踴躍”的意思是_ (2)第段中加點的詞“跑”與第段的哪個詞相呼應?這兩個詞都寫出了什么樣的情

7、形?(3)文中描寫開船的動作的詞語有 ,從中看出江南水鄉的少年們 _、 _ _的特點。(4)文中畫線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我”會有“以為船慢”的心理?(5)文中的景物描寫具有特色。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進行多方面描寫。各找出一句寫在下面。視覺: 嗅覺: 觸覺: 聽覺: (6)這幾段文字重點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畫面,請給這幅畫起個名稱。     五、拓展延伸 模仿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著筆,描寫一段景物。 端 午 日教學目標:1、了解端午節的民俗風情2、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3、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以及聯想、

8、想像的能力4、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批判與繼承教學重、難點:1、分析龍舟競渡的精彩場面描寫2、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以及聯想、想像的能力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課前學習:1、熟讀課文,了解內容,積累生字詞。2、布置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條件查閱沈從文簡歷,端午節及其他感興趣的傳統節日的習俗,相關詩文等資料,并分類制成讀書卡片。教學過程:一、導入1、同學們,你知道有哪些三大傳統節日新增為法定假日嗎?請同學們來看一下,這首詩是哪個傳統節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引入課題)二、整體感知,體驗端午1、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湘西人端午日都有哪些風俗?(用三字詞

9、語概括)哪些詳寫,哪些略寫?介紹這些風俗習慣的順序是什么?(劃出相關的語句)你認為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是什么?三、評讀賞析,感悟端午(閱讀第一節“把飯吃過后”到最后)1、從文中找出描寫龍舟競賽場面的相應語句,并劃出其中用得好的動詞,并思考它們起到了什么作用?2.除了描寫參賽人員的激烈緊張的競爭外,作者還描寫了哪些人,有何作用?3.提問:作者在寫到比賽進入高潮時還想到了什么情景?這種情景真在眼前嗎?四、分析意義,培養精神1、提問:龍舟賽既然是如此的緊張激烈,那獲勝者的獎品一定是非常豐厚的啦,是不是?所謂的“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那獲勝的船手們的獎勵是什么?2、既然獎勵不豐厚,那你認為龍舟比賽的實際意義

10、是什么?3、聯系實際來談談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精神,并說說對你的啟示。五、課堂小結當我們感受過湘西端午的喜慶與熱烈后,我們冷靜下來思考了端午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價值。端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論它起源于湖南還是蘇州,我們都可以共享之。但是新時期一個民族如果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要瀕臨被他邦侵占,這將是文化淪喪!所以,保護傳統的文化,使其散發現代光芒,我們人人有責!六、讀寫遷移請同學們運用剛學的場面描寫來寫一段學校周一升旗儀式或課間操時的場面,200字左右。本命年的回想教學目標:1 掌握一些字詞的正確讀音及書寫;2 了解過年習俗中所蘊涵的鄉土風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3 感

11、受鄉土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學重點及難點: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2能說出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教學過程:一、導入。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哪個節日是過得最喜慶最火熱的呢?今天我們就學習著名作家劉紹棠為我們帶來的本命年的回想,來品讀作家筆下鮮明的地方特色,領略特有的鄉土風情,由此感受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出示課題和作者)二、合作研讀(一)讓學生介紹文題、作者。1學生介紹, 教師補充 :劉紹棠,現代作家。40多年的文學生涯,致力于“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鄉土題材,地方特色”。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所著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

12、,柳敬亭說書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峨眉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黃花閨女池塘獲90年代優秀小說獎。1991年7月1日被國務院表彰為“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始終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二)自由朗讀課文,積累本文的字詞。(三)師生互動1齊讀第一段,明確:春節是二十四節氣之外的。但又是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補充二十四節氣歌所表示的具體節氣名稱)2老師范讀第三段,請學生思考:能體現運河父老鄉親過年感受的詞語有哪些? 3齊讀第四段,思考:本段具體描寫了家鄉過年的各種風俗習慣,共寫了哪幾件事?(提醒學生抓文章中的關鍵詞)這一小節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4.文章第四段描寫過年的一些風

13、俗及過年的熱鬧氣氛,你覺得哪些詞語最具表現力,哪些句子描繪的最傳神?5 課文作者劉紹棠對過去的過年有著怎樣的感受?要求找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的感受。 6、春節又有哪些俗稱?課文中那些習俗分別寄托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呢?(學生閱讀課文,抓住關鍵句)三、課堂小結:今天我們既了解了作者筆下那充滿濃郁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的過年情景,也暢談了如今大家熱熱鬧鬧過年的場面,看來我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幸福呀,這樣的生活怎不叫人向往!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成為美好生活的擁有者和創造者。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十五夜望月教學目的: 1.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詩歌的意境。 2.讓學生領悟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 教學步

14、驟: 一、課前三分鐘講話,以“月亮”為主題自由發表看法,引出新課。 二、采用多種形式朗讀,理解(整體把握)詩歌。 1快速默讀一遍,然后憑借自己對此詩的初步理解,盡情地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歌的韻味)    2.自由朗讀,仔細揣摩如何讀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然后大膽地朗讀給大家聽。(從朗讀的技巧方面,師、生共同評價)  3.教師范讀。  4.鼓勵學生進行朗讀表演。  5.全班齊讀。 三、賞析詩歌:1.“中庭地白樹棲鴉”一句寫中庭月色,能使人聯想起李白詩的哪句名句?“樹棲鴉” 三個字有什么作用?2.通過反復誦讀,你覺得哪些詞語很好地體現了作者

15、的感情?3.簡要解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并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 四、背誦全詩    水調歌頭教學目的: 1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步驟: 一、播放水調歌頭歌曲,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二、學生匯報收集的有關蘇軾的資料,教師簡介詞作背景。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蘇軾時年41歲,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脫塵世,而是熱愛著人間的現實生活。他認為,一個人一生很難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詞的基調是樂觀的,但

16、也反映了作者現實與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 三、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四、結合工具書及課文注解,疏通文意。先組內交流,鼓勵質疑、解疑,譯文遇到難題組內無法解決的,全班共同探討。 五、教師范讀。六、學生朗讀,整體感知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品讀賞析: 1.仔細品味作品的詩情文意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2本詞中一共有幾問?問的對象分別是什么?3有人說這首中秋懷人之作,終篇浸透著離愁。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4表達作者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這首詞的上闋極寫詩人在“ ”、“ ”的徘徊矛盾,下闋寫 ,以表達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

17、。6詞的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7詞的上片問 ;下片問 ;但歸根結底是問 。8詞中的“嬋娟”指月亮,請再寫出兩個月亮的別稱。說說“月亮”“月光”在古詩詞中通常蘊含的意義。9“不應有恨”的“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內容可能是什么?10詞人一時“欲乘風歸去”,一時又認為天上不如人間好。理解詞的意境,說說詞人的心目中到底是天上好,還是人間好?   八、歸納小結,主題: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于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九、作業:    2背誦整首詩,直到會準

18、確默寫。    3課后繼續收集中秋詠月詩詞。    【詠月名句】    1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三國魏曹植怨行)    2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唐陳子昂春友人)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4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5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宋蘇軾西江月)    6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7月出驚山鳥,時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