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規范?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CJJ34-20202020年年9月月1.1.主要區別;主要區別;主要添加了主要添加了1414章節:街區熱水章節:街區熱水供熱管網二次水供熱管網供熱管網二次水供熱管網2.2.重點內容;主要一些強條重點內容;主要一些強條3.3.本卷須知;與上一版的不本卷須知;與上一版的不同同? ?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 ?CJJ34-2020CJJ34-2020? ?城市熱力網設計規范城市熱力網設計規范? ?CJJ34-2002CJJ34-2002? ?城鎮供熱管網工程施工及驗收設計規范城鎮供熱管網工程施
2、工及驗收設計規范? ?CJJ28-2004CJJ28-20041.0.2條條 本規范適用的供熱介質參數本規范適用的供熱介質參數 本規范適用于供熱熱水介質設計壓力小于或等于本規范適用于供熱熱水介質設計壓力小于或等于2.5MPa,設計溫度小于或等于,設計溫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熱蒸汽介質;供熱蒸汽介質設計壓力小于或等于設計壓力小于或等于1.6MPa,設計溫度小于或等于,設計溫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以下城鎮供熱管網的設計:的以下城鎮供熱管網的設計:1 以熱電廠或鍋爐房為熱源,自熱源至建筑物熱力入以熱電廠或鍋爐房為熱源,自熱源至建筑物熱力入口的供熱管網;口的供熱管網;2 供熱管網新建、擴建或改建的管線、
3、中繼泵站和熱供熱管網新建、擴建或改建的管線、中繼泵站和熱力站等工藝系統。力站等工藝系統。1 1 總那總那么么2 2 術語和符號術語和符號2.1.9 2.1.9 熱力網熱力網 以熱電廠或區域鍋爐房為熱源,自熱源經以熱電廠或區域鍋爐房為熱源,自熱源經市政道路至熱力站的供熱管網。市政道路至熱力站的供熱管網。 2.5MPa2.5MPa,2002002.1.10 2.1.10 街區熱水供熱管網街區熱水供熱管網 自熱力站或用戶鍋爐房、熱泵機房、自熱力站或用戶鍋爐房、熱泵機房、直燃機房等小型熱源至建筑物熱力入口,設計直燃機房等小型熱源至建筑物熱力入口,設計壓力小于或等于壓力小于或等于1.6MPa1.6MPa
4、,設計溫度小于或等于,設計溫度小于或等于9595,與熱用戶室內系統銜接的室外熱水供熱,與熱用戶室內系統銜接的室外熱水供熱管網。管網。2.1.112.1.11無補償敷設無補償敷設 直管段不采取人為的熱補償措施的直埋直管段不采取人為的熱補償措施的直埋敷設方式。敷設方式。3 3 耗熱量耗熱量3.1.23.1.2條條 當無建筑物設計熱負荷資料時,當無建筑物設計熱負荷資料時,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風、空調及生活熱水熱負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風、空調及生活熱水熱負荷,可按以下方法計算:荷,可按以下方法計算: 采暖熱目的引薦值同采暖熱目的引薦值同0202版區別,區分了未版區別,區分了未采取節能措施的熱目的和采取節能
5、措施的熱目采取節能措施的熱目的和采取節能措施的熱目的。的。 熱目的的供熱管網熱損失按熱目的的供熱管網熱損失按5 5思索。思索。5 5 供熱管網型式供熱管網型式5.0.7 5.0.7 當凝結水回收時,用戶熱力站應設閉當凝結水回收時,用戶熱力站應設閉式凝結水箱并應將凝結水送回熱源。當熱力網凝式凝結水箱并應將凝結水送回熱源。當熱力網凝結水管采用無內防腐的鋼管時,應采取措施保證結水管采用無內防腐的鋼管時,應采取措施保證凝結水管充溢水。凝結水管充溢水。 8 8 管網布置與敷設管網布置與敷設8.3.2 凝結水管道宜采器具有防腐內襯、內防腐涂層的鋼管或非金屬管道。非金屬管道的承壓才干和耐溫性能應滿足設計技術
6、要求。8 8 管網布置與敷設管網布置與敷設8.2.20 熱力網管溝內不得穿過燃氣管道。8.2.21 當熱力網管溝與燃氣管道交叉的垂直凈距小于300mm時,必需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氣走漏進管溝。8.5.1 熱力網管道干線、支干線、支線的起點應安裝關斷閥門。10 10 中繼泵站與熱力站中繼泵站與熱力站10.1.3 站房設備間的門應向外開。熱水熱力站當熱力網設計水溫大于100,站房長度大于12時,應設2個出口。蒸汽熱力站均應設置2個出口。安裝孔或門的大小應保證站內需檢修改換的最大設備出入。多層站房應思索用于設備垂直搬運的安裝孔。10 10 中繼泵站與熱力站中繼泵站與熱力站10.3.3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
7、,熱力站應采用全自動組合換熱機組。11 11 保溫與防腐涂層保溫與防腐涂層11.3.5 閥門、法蘭等部位宜采用可裝配式保溫構造。11.4.3 架空敷設的管道宜采用鍍鋅鋼板、鋁合金板、塑料外護等做維護層,當采用普通薄鋼板作維護層時,鋼板內外外表均應涂刷防腐涂料,施工后外外表應刷面漆。 14 14 街區熱水供熱管網街區熱水供熱管網 街區熱水供熱管網街區熱水供熱管網 :自熱力站或用:自熱力站或用戶鍋爐房、熱泵機房、直燃機房等小型熱戶鍋爐房、熱泵機房、直燃機房等小型熱源至建筑物熱力入口,設計壓力小于或等源至建筑物熱力入口,設計壓力小于或等于于1.6MPa1.6MPa,設計溫度小于或等于,設計溫度小于或
8、等于9595,與,與熱用戶室內系統銜接的室外熱水供熱管網。熱用戶室內系統銜接的室外熱水供熱管網。 14.1 普通規定14.1.1 街區熱水供熱管網設計時,應計算建筑物的設計熱負荷。對既有建筑應調查歷年實踐熱負荷、耗熱量及建筑節能改造情況,按實踐耗熱量確定設計熱負荷。 14.1.2 采暖、通風、空調系統供熱管網水質應符合以下規定:1 熱力站間接銜接系統街區熱水供熱管網水質,應滿足規范第10.3.12條的要求。2 銜接鍋爐房等熱源的街區熱水供熱管網水質,應滿足現行國家規范?工業鍋爐水質?GB/T1576對熱水鍋爐水質的要求。3 應滿足室內系統散熱設備、管道及附件的要求。14.1.3 用于生活熱水系
9、統的管網水質的衛生目的,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GB 5749的規定。 14.2 水力計算14.2.1 管網管徑和循環泵的設計參數應根據水力計算結果確定。當熱用戶分期建立時,應分期進展管網水力計算,應按規劃期設計流量選擇管徑,分期確定循環泵運轉參數。 14.2.2 對全年運轉的空調系統管道,應分別計算采暖期和供冷期設計流量和管網壓力損失,分別確定循環泵運轉參數。14.2.3 用于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管網,設計流量應按本規范第7.1.1條計算。生活熱水系統的管網,設計流量應按現行國家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確定。 14.2.4 用于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管網
10、,確定主干線管徑時,宜采用經濟比摩阻。經濟比摩阻數值宜根據工程詳細條件計算確定。主干線比摩阻可采用60Pa/m100 Pa/m。 注:第7章 熱力網水力計算的7.3.2條主干線比摩阻可采用30Pa/m70 Pa/m。14.2.5用于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管網,支線管徑應按允許壓力降確定,比摩阻不宜大于400Pa/m。注:第7章 熱力網水力計算的7.3.3條支干線比摩阻不應大于300Pa/m 。14.2.6 用于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管網設計,在保證循環水泵運轉時管網壓力符合以下規定:1 系統中任何一點的壓力不應超越設備、管道及管件的允許壓力;2 系統任何一點的壓力不應低于10kPa;3 循環水
11、泵吸入口壓力不應低于50kPa。14.2.7 14.2.7 用于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管網設計,用于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管網設計,在保證循環水泵停頓運轉時管網靜態壓力符合以在保證循環水泵停頓運轉時管網靜態壓力符合以下規定:下規定:1 1 系統中任何一點的壓力不應超越設備、管道及系統中任何一點的壓力不應超越設備、管道及管件的允許壓力;管件的允許壓力;系統任何一點的壓力,當設計供水溫度高于系統任何一點的壓力,當設計供水溫度高于6565時,不應低于時,不應低于10kPa10kPa;當設計供水溫度等于或低;當設計供水溫度等于或低于于6565時,不應低于時,不應低于5kPa5kPa。14.2.8 14
12、.2.8 用于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管網最不利用于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管網最不利用戶的資用壓頭,應思索用戶系統安裝過濾安裝、用戶的資用壓頭,應思索用戶系統安裝過濾安裝、計量安裝、調理安裝的壓力損失。計量安裝、調理安裝的壓力損失。 14.3 管網布置與敷設14.3.1 居住建筑管網的水力平衡調理安裝和熱計量安裝應設置在建筑物熱力入口處。14.3.2 當建筑物熱力入口不具備安裝調理和計量安裝的條件時,可根據建筑物運用特點、熱負荷變化規律、室內系統方式、供熱介質溫度及壓力、調理控制方式等,分系統設置管網。14.3.3 當系統較大、阻力較高、各環路負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懸殊、供水溫度不同時,宜在建筑物熱
13、力入口設二次循環泵或混水泵。14.3.4 生活熱水系統應設循環水管道。14.3.5 街區熱水供熱管網宜采用枝狀布置。14.3.6 在滿足室內各環路水力平衡和供熱計量的前提下,宜減少建筑物熱力入口的數量。14.3.7 民用建筑區的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設。14.3.8 當采用直埋敷設時,應采用無補償敷設方式,設計計算可按現行行業規范?城鎮直埋供熱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T 81的規定執行。14.3.9 當采用管溝敷設時,宜采用通行管溝或半通行管溝。管溝尺寸及設備應符合本規范第8.2.58.2.7條的規定。安裝閥門、補償器處應設人孔。 14.3.10 街區熱水供熱管網管道可與空調冷水、冷卻水、生活給水
14、、消防給水、電力、通訊管道敷設在綜合管溝內。當運轉期間管溝內的溫度超越其他管線運轉要求時,應采取隔熱措施或設置自然通風設備。14.3.11街區熱水供熱管網管溝與燃氣管道交叉敷設時,必需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氣泄露進管溝。強條14.3.12 當室外管溝敷設管道進入建筑物地下室或室內管溝時,宜在進入建筑物前設置長度為1m2m的直埋管段。當沒有條件設置直埋管段時,應在管道穿墻處封堵嚴密。14.3.13 管溝應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并應在低點設排水設備。14.3.14 建筑物熱力入口安裝宜設在建筑物地下室、樓梯間,當設在室外檢查室內時,檢查室的防水及排水設備應能滿足設備、控制閥和計量儀表對運用環境的要求。
15、14.4 管道資料14.4.1 街區熱水供熱管網管道資料應符合本規范第8章的規定。用于生活熱水供應的管道資料,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確實定。 14.4.2 直埋保溫管的技術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規范?高密度聚乙烯外護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預制直埋保溫管?CJ/T 114或?玻璃纖維加強塑料外護層聚氨酯泡沫塑料預制直埋保溫管?CJ/T 129的規定。直埋保溫管件的技術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規范?高密度聚乙烯外護管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預制直埋保溫管件?CJ/T 155的規定。14.4.3 供熱管道及管路附件均應保溫。在綜合管溝內敷設的管道,當同溝敷設的其他管道要求控制溝內溫度時
16、,應按管溝溫度條件校核保溫層厚度。14.4.4 直埋敷設管道及管路附件等銜接應采用焊接,管路附件應可以接受管道的軸向作用力。14.4.5 管溝敷設管道銜接應采用焊接,閥門等可采用焊接或法蘭銜接。 14.5 調理與控制14.5.1 在建筑物熱力入口處,供、回水管上應設閥門、溫度計、壓力表,供、回水管之間宜設連通管,在供水入口和調理閥、流量計、熱量表前的管道上應設過濾器。14.5.2 在建筑物熱力入口處,采暖、通風、空調系統應分系統設水力平衡調理安裝,生活熱水系統循環管上宜設水力平衡調理安裝。水力平衡調理安裝的安裝應符合產品的要求。14.5.3 當公共建筑室內系統間歇運轉時,在建筑物熱力入口宜設自
17、動啟停控制安裝,并應按預定時間分區分時控制。14.5.5 熱量表應符合現行行業規范?熱量表?CJ 128的規定。熱量表的安裝位置、過濾器的規格應符合熱量表產品要求。14.5.6 管網上的各種設備、閥門、熱量表及熱力入口安裝的運用要求和防水等級,應滿足安裝環境條件。14.5.7 有條件時,建筑物熱力入口處的溫度、壓力、流量、熱量信號宜傳至集中控制室。?城鎮供熱管網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5.5.2 直埋保溫管和管件必需采用工廠預制,且須符合國家現行相關規定。5.5.13 直埋熱水管道現場安裝的接頭必需進展100的氣密性檢驗。氣密性檢驗應在接頭外護管冷卻到40以下后進展。氣密性檢驗的壓力為0.02MPa,保證2min,涂上肥皂水無漏氣為合格。傳統設計方法及其能耗分析來自石兆玉傳統設計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9 選擇性必修1 素養加強課7 興奮傳導與傳遞的相關實驗探究
- 2025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地理真題及答案
- 循環額度房屋按揭貸款合同范本
- 商場超市清潔作業及食品安全保障合同
- 智能化商場委托運營管理與系統升級合同
- 餐飲企業員工薪酬福利與勞動權益保障協議
- 蒙古象棋教學課件
- 高中一年級化學《化學能與電能(第2課時)》
- 化學反應器設計與工程實踐考核試卷
- 中草藥種植機械自動化作業的智能病蟲害預警系統開發考核試卷
- GB/T 8813-2008硬質泡沫塑料壓縮性能的測定
- ge680ct用戶學習-技術手冊
- 金蝶云星空V7.7-產品培訓-供應鏈-庫存管理
- 簡約企業年會頒獎晚會盛典課件
- 小學英語短語大全62542
- 2023年惠州仲愷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國標)
- 國開經濟學(本)1-14章練習試題及答案
- 安全生產費用提取計算公式(附計算模板)
- 赤平投影原理PPT
- 2021年包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招聘試題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