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下圖為“某河段示意圖”,箭頭表示河流流向。讀圖,完成第12題。1流水侵蝕作用最強的是()a.b.c.d.2符合連線處河流斷面的剖面是()解析: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故處流水侵蝕作用最強,河床較深,坡度陡;處為凸岸,泥沙淤積,河床淺,坡度緩。答案:1.b2.a3下圖所示的外力作用過程稱為()a.風化作用b.侵蝕作用c.變質作用d.堆積作用解析:該過程表示地表巖石在溫度和水的影響下發生的崩解和破碎現象,屬于風化作用。答案:a下圖為“某地地質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第45題。4圖中巖石和地貌形態形成的

2、先后順序是()a.b.c.d.5該類地貌發育典型的山區()a.風蝕現象顯著b.巖石類型是花崗巖c.土層較薄,土壤貧瘠d.地表水豐富,地下水貧乏解析:第4題,該地巖石為石灰巖,屬于沉積巖,在石灰巖形成后,地下徑流侵蝕巖石形成溶洞或,然后溶洞內發生化學沉積作用形成石鐘乳、石筍,因此先后順序為。第5題,石灰巖地區土壤易被侵蝕,土層薄,肥力低。答案:4.d5.c下圖為“某種地形的示意圖”。讀圖,完成第68題。6該地區的地質演變過程可能是()a.水平擠壓巖層下降外力侵蝕b.巖層下降外力侵蝕水平運動c.水平擠壓巖層上升外力侵蝕d.巖層下降水平運動外力侵蝕7若乙、丙、丁分別表示巖漿巖、石灰巖、變質巖,則要在

3、甲處修建鐵路,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是()a.火山噴發b.斷層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凍土融化8若乙巖層為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巖漿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東非高原上的巖漿巖與該地巖石的噴出條件相同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c.該種巖石不能直接轉化為巖漿d.該處巖石是巖漿沿地殼線狀裂隙流出冷卻凝固形成的解析:第6題,巖層發生彎曲變形說明受水平擠壓力;頂部巖層缺失,說明巖層上升遭受侵蝕。第7題,甲處為可溶性石灰巖,且為向斜盆地,容易受地下水溶蝕而形成溶洞。第8題,巖漿易在地殼薄弱處噴出,沿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可形成火山。沿線狀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巖高原,如東非高原,而此處的巖漿巖是巖漿沿中央管

4、道噴出冷卻凝固而形成的。答案:6.c7.c8.b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分別代表沉積環境、熔融環境和變質環境,箭頭線代表不同的地質過程。讀圖,完成第910題。92008北京奧運金牌上鑲的昆侖玉和大理巖的形成過程同屬()a.b.c.d.10古生物進入并成為巖石中化石的地質環境和過程是()a.b.c.d.解析:第9題,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規律可知,代表重熔再生作用,代表巖漿活動,代表地殼運動,代表變質作用。昆侖玉和大理巖都是變質作用形成的。第10題,化石存在于沉積巖中。古生物進入并成為巖石中化石的環境為沉積環境,并通過箭頭固結成巖作用完成。答案:9.d10.a(2016·北京

5、文綜,4)下圖示意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讀圖,完成第11題。11平頂海山()a.為褶皺山b.由沉積巖構成c.頂部形態由內力作用塑造d.隨著板塊的移動沒入水下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形成地表形態的地質作用。由圖中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圖可以看出,此山屬于巖漿噴發后形成的火山,在海水的侵蝕作用下形成平頂,其隨著板塊的移動而沒入水下,形成平頂海山。答案:d12下面兩幅圖分別是兩條大河的河口圖,圖中小島因泥沙不斷堆積而擴展,最終將與河的哪岸相連?()甲岸乙岸丙岸丁岸a.b.c.d.解析:由緯度數值變化判斷,左圖所示地區位于南半球,右圖所示地區位于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影響,左圖小島將和甲岸

6、相連,右圖小島將和丁岸相連。答案:c下圖是“我國某歷史遺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第1314題。13宮室遺址分布在()河流右岸河流左岸被堆積的河岸被侵蝕的河岸a.b.c.d.14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有()便于觀測水情利于取水灌溉土壤肥沃,適宜農業發展礦產資源豐富a.b.c.d.解析:第13題,根據圖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宮室遺址位于河流的右岸;由于該遺址位于河流曲流處的凸岸,受彎道環流的影響,易發生堆積。第14題,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區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農業生產。答案:13.d14.b讀下表,完成第1516題。河床物質顆粒劃分標準表粒級膠泥泥沙礫卵石細中粗細

7、粗小大0.0010.010.010.10.10.20.20.60.622662020606020015圖中的a、b、c表示一條河流的上、中、下游,下列對應正確的是()a.a上游b.b中游c.c上游d.a中游16下列現象與材料表示的原理不相關的是()a.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懸河b.東非大裂谷兩邊的懸崖峭壁c.萊茵河上游的“v”型谷d.港口防風堤壩內要經常清淤解析:第15題,根據顆粒物大小順序可以判斷,b河段表層為礫層,顆粒較大,位于上游;c河段表層為泥層,顆粒最小,位于下游;a河段位于中游。第16題,該材料可以解釋水、風力、海浪等的侵蝕、搬運、堆積現象,東非大裂谷是板塊張裂形成的。答案:15.d16

8、.b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了我國東部河流某河段的情況,并繪成“該河段示意圖”(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圖”(乙)和“a、b兩水文站測得的水位變化圖”(丙)。據此完成第1718題。17甲圖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東南b.由東流向西c.水位a處低于b處d.不能確定18關于甲、乙兩圖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確的是()a.f岸對應c岸,以侵蝕作用為主b.e岸對應c岸,以堆積作用為主c.f岸對應d岸,以堆積作用為主d.e岸對應d岸,以侵蝕作用為主解析:第17題,由圖丙可知,b水文站測得的水位變化比a水文站測得的水位變化平緩,應是經過湖泊調節的結果,故b水文站位于a水文站下游,河流由西北流向東南。第18

9、題,圖甲中ef處河道彎曲,河流在凹岸(e岸)侵蝕,凸岸(f岸)堆積。圖乙中c岸以堆積作用為主,對應f岸;d岸以侵蝕作用為主,對應e岸。答案:17.a18.d墨脫公路建成通車后,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實現公路通達。結合圖示完成第1920題。19關于在墨脫縣修建公路的區位因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夏季是墨脫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節b.資金不足是該地交通建設的最大障礙c.該地修建的公路為縣級公路,等級較低,對技術條件要求不高d.該地地質條件復雜,有河谷堆積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峽谷地貌等20關于該地聚落分布特點及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a.分布在北部地勢低,氣溫高b.分布在河谷取水方便,有便利的

10、水運c.分布在北部地勢抬升,降水較多d.分布在河谷地勢低,氣溫較高,是主要農業分布區解析:第19題,該地位于雅魯藏布大峽谷,夏季多雨,不適合施工;該地經濟落后,但由于公路為國家投資,故資金不是最大障礙;該地地質條件復雜,自然條件惡劣,對公路的建設和維護的技術條件要求高。第20題,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氣候寒冷,熱量不足是其發展種植業的最大限制因素。故地勢較低、氣溫較高的河谷地帶是主要農業區,聚落也多分布于此。答案:19.d20.d二、綜合題(共50分)21(13分)下圖為“北半球某熱帶海島地質、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該島山脈從成因上看屬山。戊處的地貌類型是,結合地質構造分

11、析其成因。(4分) (2)結合圖示分析丁處的巖石類型屬巖,形成該類巖石的地質作用是作用。(2分) (3)丙處外力作用與河流對岸有何差異?簡要說明。(2分)(4)乙處地貌名稱為,其成因是 。(2分) (5)影響甲處城鎮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1)褶皺山谷背斜頂部受到張力,巖石破碎易被侵蝕成谷地。(2)變質變質(3)丙處以堆積為主,因為該處位于河流的凸岸;丙處河流對岸位于凹岸,外力作用以侵蝕為主。(4)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由于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泥沙堆積(5)氣候適宜、地勢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土壤肥沃。22(11分)

12、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三大類巖石名稱。(3分)a和b是巖,c是巖,d是巖。 (2)把圖中數字與其對應的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用直線連接起來。(4分)固結成巖上升冷卻凝固重熔再生變質作用(3)從褶曲的彎曲形態判斷,圖中甲地是;從地表的形態判斷,該地的地貌是。(2分) (4)丙地巖體相對兩側巖體的位移方向是(填“上升”或“下降”)。(1分) (5)乙地的地貌最可能是下圖中的圖。(1分) 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和對地質構造的判讀。第(1)(2)題,結合示意圖可知:為巖漿上升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a、b,為固結成巖作用,使沉積物形成

13、沉積巖d,為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c,為重熔再生作用。第(3)題,甲地巖層向下彎曲可判斷為向斜,從地表形態上看甲處為山嶺。第(4)題,丙地的巖體相對于兩側的巖體來看產生向上的位移。第(5)題,乙處的地貌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山體,與圖中c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答案:(1)巖漿變質沉積(2)上升冷卻凝固固結成巖變質作用重熔再生(3)向斜山嶺(4)上升(5)c23(12分)某校興趣小組查閱資料時發現,在圖甲中處有一瀑布,有史為證,此瀑布“激流翻滾,驚濤怒吼,其聲方圓十里可聞,其形恰如巨壺倒懸,場面極為壯觀”。然而同學們在秋游時,并未欣賞到如此壯觀的場面。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試分析該瀑布景觀最為壯觀

14、的季節及原因。(2分)(2)依據圖乙中信息,試說明該瀑布形成的地質作用。(2分)(3)秋游時,同學們對圖甲中河谷的成因產生了好奇,紛紛發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種假設,請你將下面的假設補充完整。(6分)假設一:向斜成谷。假設二:。 假設三:。 假設四:。 (4)如果要驗證上述假設,同學們必須尋找的資料或證據是。(2分) 答案:(1)夏季。該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水量很大。(2)流水侵蝕作用(巖性差異造成流水的差異侵蝕,較堅硬的礫巖受侵蝕弱,較松軟的砂巖受侵蝕強,形成斷面和水潭,發育成瀑布)。(3)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層松散易被侵蝕成河谷斷層兩側的巖體相對上升

15、,中間的巖體相對下降形成河谷河流侵蝕下切形成河谷(4)河床及其兩側的巖石性質和形成年代或當地的地質構造24(14分)讀“某區域圖”,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的地質構造是,判斷依據是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3分) (2)丁地是一個著名的旅游勝地。據圖判斷該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觀可能是。(1分) (3)如果要在a、b兩處選一處建水庫,以解決甲鎮的缺水問題,應該建在何處比較合理?理由是什么?(3分)(4)分析影響圖示中鐵路選址的原則。(2分)(5)簡述影響該區域聚落形態呈帶狀分布的自然條件。(2分)(6)圖示甲、乙、丙三個聚落中,易發展成較大城市的是,分析其區

16、位優勢。(3分) 答案:(1)背斜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外力侵蝕(溶蝕)(2)喀斯特地貌(3)a處。雖然a、 b兩處均為口袋形洼地的狹窄出口處,地形條件都適合修建水庫,但a處建水庫,水可以順流至甲鎮;在b地建水庫就會淹沒甲鎮。(4)在山區修建交通運輸干線不僅成本高,難度也比較大,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難度,在丘陵山區,鐵路應選址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5)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響,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帶狀分布。(6)甲地形平坦開闊;河流交匯處,水源豐富;交通便利,對外聯系方便。創新探究題(附加題)25(10分)實驗探究:內力作用過程和地質構造。(1)設計實驗過

17、程及預測的現象:(在方框內畫上相對應的示意圖)(2分)(2)實驗過程:兩手握住竹片兩端加力,竹片產生變形。繼續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斷。(3)實驗現象:竹片折斷瞬間,斷裂口有震感。(4)實驗結果分析:褶皺、斷層和火山(地震)都是內力作用的結果。竹片向上彎曲部分代表(地質構造),易形成(地貌),向下彎曲部分代表(地質構造),易形成(地貌)。(4分) 根據實驗現象可知地球上容易發生地震和火山活動的部位是。(1分) (5)實驗總結與思考:做該實驗,你認為除了用(2)中提供的材料外,還可用哪些材料?(1分)若在實驗過程中,在竹片已變形,但未折斷時,將兩枚釘子釘入竹片向上彎曲、向下彎曲兩處地方,請你思考哪枚釘子易釘入竹片當中,并分析原因。(2分)答案:(1) (褶皺要體現出巖層連續和彎曲,斷層要體現出斷裂和上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