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 (2)_第1頁
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 (2)_第2頁
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 (2)_第3頁
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 (2)_第4頁
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 (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教科版(2021)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學設計清風染綠葉目 錄教學計劃2教學進度表11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121 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122 種植鳳仙花173 種子長出了根214 莖和葉265 鳳仙花開花了326 果實和種子367 種子的傳播408 鳳仙花的一生45第二單元 電路501電和我們的生活502 點亮小燈泡553 簡易電路594 電路出故障了62電路故障檢測記錄表635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66接線柱通斷檢測記錄表676 導體和絕緣體707 電路中的開關748 模擬安裝照明電路78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811 巖石與土壤的故事812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863 巖石的組成914 制作巖石和

2、礦物標本975 巖石、沙和黏土100對巖石、沙和黏土的認識記錄表1016 觀察土壤1037 比較不同的土壤108我的觀察記錄1108 巖石、土壤和我們113專題學習 像科學家那樣1182021年春季學期新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一、課程背景介紹科學素養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小學科學課程要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二、課程目標:(一)“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l 綠色開花植物通常會

3、經歷種子萌發、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程。l 植物維持生命需要陽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l 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結構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l 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l 有的植物產生足夠的種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的根、莖、葉可以繁殖后代。l 種子都有種皮和胚,有些植物種子中有胚乳。胚是新植物的幼體。l 根具有吸收水分、無機鹽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l 莖具有運輸水分、養分以及支撐植物的作用。l 葉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養分。l 葉能通過蒸騰水分調節植物體的溫度以維持其生存。l 花一般由萼片

4、、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組成。l 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發育成果實和種子。l 果實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l 植物繁殖需要將種子傳播出去,不同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不同。l 不同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各不相同,呈現出植物的多樣性。2.科學探究目標l 會用播種的方法栽培植物。l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訂觀察計劃。l 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視頻等方法收集記錄植物生長變化的相關信息。l 能利用解剖、建模、觀察、實驗、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結構與功能。l 能用表格、統計圖表等方式整理觀察記錄的信息。l 能依據科學記錄,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得出結論。l 能基于觀察記

5、錄有依據地描述風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及規律。l 能反思自己的種植過程及觀察、記錄方法,并適時做出調整。3.科學態度目標l 能持續保持對植物生長變化及結構與功能的探究興趣。l 能堅持觀察并客觀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l 能以事實為依據陳述自己的觀點,交流中面對有力證據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觀點。l 能與多人分工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樂于分享自己的想法。l 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表現出對生命的珍愛。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l 體會到環境與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間的關系,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l 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二)“電路”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l 電路是包括電

6、源、導線、用電器在內的閉合回路,可以用開關切斷和閉合電路從而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斷。l 有些材料是導體,容易導電;有些材料是絕緣體,不容易導電。l 電是我們生產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驅動用電器做很多工作。l 電有時也具有危險性,一定要安全用電。2.科學探究目標l 組裝簡單的電路。l 在關于電的探究活動中,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結果。l 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接方式。l 制作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l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l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l 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里電路的連接情況。l 給房間設計簡易的照明電路。3.科學態度目標l 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7、l 激發探究電的興趣。l 發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l 初步感知電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l 初步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l 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制作、改進在內的簡單技術與工程過程。(三)“巖石與土壤”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l 巖石和土壤記錄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歷史。l 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l 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不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特征。l 土壤的形成是巖石經風化等綜合作用的結果。l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l 巖石、礦物和土壤都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資源。2.科學探究目

8、標l 能利用觀察、實驗、比較等多種方法,描述和記錄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特征。l 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將事實與認識相關聯,形成對問題的解釋。l 能根據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特征,對照有關資料對它們進行識別。l 會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3.科學態度目標l 欣賞巖石和礦物晶體的美。l 培養收集、研究巖石和礦物的興趣。l 認識到使用多種方法認識巖石和土壤的重要性。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l 認識到巖石、礦物和土壤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自然資源,我們應該保護自然資源并合理開發與利用。三、科學詞匯:(一)“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l 種子種子植物所特有的器官,由雌蕊子房內的胚珠發育形成。包括種皮和胚,有

9、的種子內部有胚乳。l 種皮 種子外層的皮,一般由胚珠的珠被發育形成,具有保護胚的作用。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l 胚根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種子萌發時,胚根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發育成植物的根。l 胚芽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種子萌發時,胚芽突破種皮背地生長,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l 子葉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雙子葉植物有兩片子葉,單子葉植物只有一片子葉。子葉內儲存著豐富的營養物質,為種子萌發提供其發育所需的養分。l 播種又稱撒種,指將植物的種子種人土壤中,是栽培綠色開花植物的主要方式。種子萌發種子萌發是指種子吸水后,種皮膨脹軟化,胚體積增大突破種皮,一般胚

10、根先發育出根,胚芽再發育成莖和葉。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l 根植物的營養器官,一般生長在土壤中,具有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有些植物的根有繁殖和儲存養分的作用。l 芽植物的幼體,可以發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l 直根系有主根和側根之分,主根明顯比側根粗且長,由胚根發育而來。側根分布于主根周圍。l 須根系主根不明顯,呈胡須狀。須根的主根也是由胚根發育而來的,只是莖的基部節上長出大量的不定根后,主根就停止生長或死亡了。l 變態根有些植物為適應環境,根的形態和結構發生了變化,稱為變態根,根的主根、側根、不定根都可能發生變態形成變態根。常見的變

11、態根有貯藏根、氣生根、寄生根等。l 莖 植物的營養器官。上部與葉、花和果相連,下部與根連接。有運送水分、無機鹽、養分及支持植物體的作用。有些植物的莖具有儲存養分、繁殖后代的作用。莖一般生長在地上,也有生長在地下的。l 葉植物制造營養的重要器官。葉一般由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組成。葉片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重要器官。葉具有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水分以水蒸氣狀態從植物體表面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作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開閉完成的。蒸騰作用一方面拉動水分、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流動,確保植物體各部分的需要;另一方面能調節植物體溫,維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動。l 縱切 在植

12、物解剖中,沿著物體長度的方向進行切割的方式。橫切在植物解剖中,沿著物體寬度的方向進行切割的方式。l 花萼萼片的總稱。尊片是花最外層的小葉,一般是綠色的。開花前,包在花蕾外面,可以保護花蕾。l 花瓣花的一部分,位于花萼內,具有保護花內部的功能,花瓣的顏色、香味等可以吸引昆蟲為花授粉。一朵花中花瓣的總稱叫花冠。l 花粉種子植物雄蕊花粉囊內的粉狀物體,內有精子。它在雌蕊柱頭上萌發后形成花粉管,其中的精子進入雌蕊中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l 雄蕊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是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花絲和花藥組成,花藥內有花粉囊,花粉囊中有花粉。l 雌蕊 植物的雌性繁殖器官,是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柱頭、花柱、子房

13、組成,子房內有胚珠,胚珠內有卵細胞。l 傳粉花粉從雄蕊的花藥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主要依靠昆蟲和風幫助完成,所以植物的花有蟲媒花和風媒花之分。有些植物是自花傳粉,有些則是異花傳粉。果實一般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植物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發育形成果實;子房壁發育形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發育成胚。l 果皮 果皮是由子房壁的組織分化、發育而成的果實部分。成熟的果皮一般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果皮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生活中常說的果皮一般指的是果實的外果皮。(二)“電路”單元:l 電流電荷的流動。例如,金屬中自由電子的流動,液體或氣體中正負離子在相反方向上的流動。科學上,單位

14、時間里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量叫電流。l 電路 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叫電路。l 電源 能提供電能的裝置叫電源。l 電池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l 短路電流從電源的一端未流過用電器直接回流到電源的另一端。l 用電器在電路中消耗電能的裝置叫用電器。l 導體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l 絕緣體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三)“巖石與土壤”單元:l 巖石組成巖石圈的主要物質。一般是固態,由一種或幾種造巖礦物、天然玻璃質或生物遺骸所組成,并具有一定的結構和構造。由一種礦物組成的巖石稱作單礦巖,如大理巖由方解石組成,石英巖由石英組成等;有數種礦物組成的巖石稱作復礦巖,如花崗巖由

15、石英、長石和云母等礦物組成,輝長巖由基性斜長石和輝石組成等。l 礦物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一般為結晶態的天然化合物(絕大多數為無機化合物)或單質。具有均勻且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確定的晶體結構,在一定物理化學條件下保持穩定,是組成巖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礦物也包括極少數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均一的非晶質天然化合物或單質,如液態的自然汞。許多礦物是人類生產生活中極為重要的原材料。l 土壤泥土,亦指土地。地球陸地表面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由礦物質、有機質以及水分、空氣等組成,在成土母質、生物、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和耕種、施肥、灌排等人為因素綜合作用下,不斷演變和發展。因此,土壤是一種動態的、有發展歷史的自然

16、體,是提供植物養分、水分、空氣和其他條件的基質,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料。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上,土壤也是人類生存的重要環境因素。l 土壤剖面是指從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來的土壤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是指達到基巖或達到沉積巖的一定深度。l 化石在地質歷史中,經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它們的生活遺跡。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條痕條痕是指礦物在堅硬的物質(通常為無釉白瓷板)上留下劃痕的顏色,其本質是礦物粉末的顏色。l 沙質土沙子疏松,用手摸時感覺粗糙,手握干沙放開即散,濕沙可握成團,但震動即散。l 黏質土干時為堅硬的土塊或土團,用小刀可刮削出一個"

17、鏡面"濕時黏韌,可搓成 2cm 3cm 的長條,彎曲但不斷裂。l 壤土干時多呈塊狀或團狀,但易壓碎,以手指研磨時,可感覺出軟滑的細粉,濕時能搓成 2cm3cm 的長條,彎曲時易斷裂。四、教材分析: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由“植物的生長變化”“電路”和“巖石與土壤”三個單元組成。三個單元分別隸屬于“生命科學領域”“物質科學領域”和“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本冊教科書的整體編排,從橫向上看為學生架構起較為豐富的知識體系與內容,從縱向上看體現了每一個領域在大概念建構進程中的中學段學習的進階定位,是對前面相關領域學習內容的深化,同時又是對后續相關學習內容的奠基?!爸参锏纳L變化”單元的學習,是不斷豐富

18、與完善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推進相關概念的建構與發展的過程。本單元共有8課,從對種子的觀察開始,首先認識到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而后以種植鳳仙花活動為主要線索,追隨鳳仙花生長發育的過程,按照其新器官出現的順序來編排每一課內容,直至對風仙花一生的總結。在此期間,引導學生觀察、記錄風仙花的生長發育過程,觀察各器官的形態結構,探究各器官的功能,初步認識到植物體的結構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記錄、推測等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對植物研究的興趣、珍愛生命的科學品質均得到培養與提升?!半娐贰眴卧膶W習內容承載起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于電的認識功能,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連續8課的科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建構起

19、“電也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可以在特定的物質中流動,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源”的科學概念。本單元與之前學習過的有關聲、磁的知識,一起為學生形成關于能量的認知奠定基礎。在單元編排上,教科書非常關注學生的原有認知,利用單元開篇課來展開關于電的討論,調取并激活學生關于電知識的已有認知與興趣,為本單元學習做好鋪墊;第2-5課集中研究電路,幫助學生建構電路的概念;第67兩課是對電路概念的應用與深化理解,讓學生知道材料的導電性不同,電路是可以通過開關來控制的;最后一課是單元總結課,是對電路知識的應用,體現“技術與工程”領域的觀點,增強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本單元注重培養學生基于科學實踐活動之上的邏

20、輯推理、分析判斷等科學思維,以此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巖石與土壤”單元是小學階段對巖石和土壤學習內容的集中體現。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要使學生知道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一些觀察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科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探究巖石(礦物)和土壤的興趣,提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本單元內容在原有教材基礎上進行了刪減與補充,其中縮減了巖石和礦物的知識容量與難度,增加了土壤的相關知識;并用第5課“巖石、沙和黏土”將巖石和土壤進行了關聯,初步使學生建立起巖石和土壤的聯系;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還增加了第1課“巖石和土壤的故事”和第4課“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總之,“巖石與土壤”單元的

21、設計,著力體現科學概念與科學探究雙螺旋共生發展的編寫思路,即指導學生充分開展觀察、實驗、描述、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科學實踐活動,以達到使學生建構巖石和土壤相關科學概念的目的。本冊三個單元的設計立足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融入學習進階的思想,按照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與內容,精選科學探究主題,在連續的、富有邏輯的大單元學習活動助推下,幫助學生建構起相關科學概念;同時三個單元的設計與編排還注重與低、高段的銜接,推進學生概念的持續發展與完善。五、實施教學的主要措施:1.帶領學生經歷連貫的、有意義的科學實踐活動。學習像科學家那樣認識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學課程的主要任務。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究,去思

22、考。2.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每個教學單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撐概念建立的過程性活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實,以保證觀察和實驗中獲得證據的有效性,沒有人為的“偽證”。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已經給出了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思維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提示學生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指導他們進行有效記錄。4.重視教科書中“研討”環節的教學。教科書中的“研討”部分通常是以疑問句的形式呈現教學的

23、關鍵問題。教學中應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聆聽他人的觀點,并在集體論證之下形成共識。教學進度表周次 日期教學內容課時備注1全書導學、科學家這樣做、第一單元導學22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23種子長出了根、莖和葉24鳳仙花開花了、果實和種子25種子的傳播、科學閱讀26鳳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復習第一單元(測試+評講)28第二單元導學、電和我們的生活29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210電路出故障了111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導體和絕緣體212電路中的開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213復習第二單元(測試+評講)214第三單元導學、巖石與土壤的故事215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巖石的組成21

24、6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巖石、沙和黏土217觀察土壤、比較不同的土壤218巖石、土壤和我們、復習第三單元219復習一-三單元220學年復習考試2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1 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教學目標1.知道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2.引導學生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觀察并描述它們的外部特征,猜測種子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并且畫一畫我們的想法。3.觀察干燥的蠶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蠶豆,了解它們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各有什么不同,并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教學重點了解不同植物種子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有什么不同以及相同之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干的蠶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蠶豆,了解蠶豆的外部形態和內

25、部結構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植物的種子、活動手冊、干蠶豆和用水浸泡了一天的蠶豆、放大鏡等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我們已經研究了動物的生命過程,那么,植物的生命過程又是怎樣的呢?他們身體的各個部分對于植物的生存又有什么作用呢?2.出示各種各樣的植物的照片,引導學生欣賞地球上形態各異的植物。3.從今天開始,讓我們種植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來了解植物的一生,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板書課題: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4.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本單元的第1課,從孕育新生命的種子開始了解植物的一生。板書: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二、聚焦1.出示各種各樣的綠色開花植物,引

26、導學生看一看,并說一說這些綠色開花植物的名稱。2.教師引導:同學們,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那么,這些綠色開花植物的種子又有什么特征呢?3.出示一些綠色開花植物的種子,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說一說這些種子是哪些植物的?三、探索活動一:觀察各種植物種子的外部特征1.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一些植物的種子,帶到學校來,下面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帶來的種子。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各種植物的種子。2.教師提出要求:同學們帶來的種子真是各種各樣,下面我們來仔細觀察這些植物的種子,來描述一下它們的外部特征。3.重點引導學生觀察黃瓜、番茄、蘋果、冬瓜、棗子等常見植物的種子。出示表格,引導學生觀察植物

27、的種子后填寫表格。植物的種子名稱外形特點4.教師提示:我們在觀察時,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感官,并用比較的方法,就能觀察到種子更多的特征。預設:植物的種子名稱外形特點番茄的種子水滴形,黃色,表面粗糙。黃瓜的種子橄欖形,乳白色,表面平整。蠶豆的種子類似人腳的扁平狀,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狀黑色種臍。蘋果的種子扁水滴形,前端尖細,黑褐色,表面平整。紅松的種子一頭大一頭小,種皮堅硬。冬瓜的種子卵形,白色或淡黃色,扁平。棗子的種子兩頭尖,中間大,黃色,種皮堅硬,凹凸起伏大。5.教師再次展示這幾種植物的種子,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這幾種常見的植物種子的外部特征?;顒佣翰聹y種子的內部結構1.教師引導:觀察了種子的外部

28、特征,我們發現不同的種子,其外部特征是不一樣的,那么種子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呢?先請同學們來猜測一下,并將我們的想法畫下來。2.出示學生活動手冊的題目,引導學生對自己比較熟悉的一種種子的內部結構進行猜測,并且將自己的猜測畫下來。3.展示同學們畫出的種子內部結構圖,并引導:同學們對種子的內部結構做出了自己的猜測,那么種子的內部結構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活動三:觀察蠶豆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1.教師出示干蠶豆,引導學生看一看,認識一下這種種子的名稱。(蠶豆)教師再出示用水浸泡了一天的蠶豆,引導學生再看一看。2.引導:同學們,干蠶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蠶豆,它們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又有什

29、么不一樣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觀察一下。3.提出要求:(1)仔細觀察干蠶豆和用水浸泡了一天的蠶豆看一看,它們的外部形態有什么不一樣?填寫好活動手冊。(2)輕輕地剝去蠶豆的種皮,將豆瓣分開,借助放大鏡等仔細觀察,看一看蠶豆的內部結構,并填寫好活動手冊。4.學生分小組活動,仔細觀察,干蠶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蠶豆,看一看它們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有什么不同,并且填寫好活動手冊。5.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引導同小組學生之間要相互協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科學活動。6.活動總結(1)全班交流:干的蠶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蠶豆,從外面看起來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蠶豆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2)出示課本上的科

30、學詞匯:種子 種皮 胚 胚芽 胚根 子葉(3)出示蠶豆圖片,引導學生分別指出這粒蠶豆上的種皮、胚、胚芽、胚根、子葉等部位。(4)教師小結,同學們,作為一粒種子,基本上都包括種皮、胚、胚芽、胚根、子葉等幾個部分。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仔細的觀察自己比較喜歡的種子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繼續完成好自己的學生活動手冊。四、研討1.教師引導: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和活動,我們初步認識了種子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知道了不同植物的種子外部形態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在接觸植物種子的時候,可以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植物的種子,會發現植物的種子在形狀、光滑程度、軟硬程度、氣味等各方面存在不同的差異。2.再次出示不同

31、植物的種子。3.雖然不同植物的種子,外部形態存在很大的差異,不過種子的內部結構又有相同之處,那么不同植物的種子內部結構,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呢?一般來講植物的種子都包括種皮、胚、胚根、胚芽、子葉幾個部分。4.植物都是從種子孕育出來的,那么,種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發育成植物呢?在一個完整種子中,種皮具有保護作用,胚是種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胚軸將來發育成連接莖與根的部分,胚根將來發育成根,子葉具有儲存或轉運營養物質的作用由此看出種子中的胚將來發育成新的植物體,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體。五、拓展1.大自然中有許多的植物,這些植物又有各種形態不同的種子,這些種子在形態、顏色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

32、的特點。有一些藝術家運用植物的種子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貼畫藝術品。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2.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由植物的種子制作而成的藝術品,學生仔細欣賞,體會這些作品的神奇之處。3.教師引導:同學們,看了這些美麗的種子藝術品,大家想不想運用不同植物的種子,也來做一幅種子貼畫呢?(1)提出制作種子貼畫的步驟:第1步,制作種子貼畫的輪廓。第2步,尋找各種各樣的種子。第3步,根據自己的種子貼畫的輪廓選擇各種各樣的種子粘貼,署上自己的姓名,并且為自己的種子貼畫起一個名字。(2)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步驟制作種子貼畫藝術品。(3)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制作的種子貼畫藝術品,學生評議,評選出優勝作品。六、課堂總

33、結同學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各種植物的種子在外形上存在著不同的特點,不過植物的種子基本上包括種皮、胚、胚根、胚芽、子葉等幾大部分。課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進一步了解種子的外部特征和內部結構。2 種植鳳仙花教學目標1.通過種植鳳仙花的活動,懂得種子萌發和生長所需要的條件是有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2.動手挑選鳳仙花種子,種到花盆里或者校園的花池中,并對鳳仙花精心培育。3.能夠對鳳仙花精心護理,并進行長期觀察,做一個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行種植鳳仙花的活動,并從活動中懂得種子萌發和生長所需要的條件有水分、空氣和適

34、宜的溫度。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種植活動中,懂得種子萌發生長需要的條件,并且做好觀察記錄,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花盆、鳳仙花種子以及種植鳳仙花所需的各種材料、觀察計劃等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那么一粒種子又是怎樣發芽的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種植鳳仙花。二、聚焦1.展示一些植物發芽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種子萌發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是不是我們種下一些種子,它們都能長成一株植物呢?植物的萌發和生長又需要哪些條件呢?2.板書課題:2種植鳳仙花三、探索活動一:挑選鳳仙花種子1.展示鳳仙花各種

35、生長時期的圖片,特別是鳳仙花開花時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激發學生種植鳳仙花的興趣。2.教師引導:同學們,看到如此美麗的鳳仙花,大家想不想也來種植一些呢?種植鳳仙花的第1步,就是要挑選鳳仙花的種子。教師問:我們該怎樣選取鳳仙花的種子呢?學生答:挑選飽滿沒有受過傷的鳳仙花種子。教師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答:因為飽滿沒有受過傷的鳳仙花種子更容易發芽,長出來的鳳仙花更加健康。3.教師出示一些飽滿健康的鳳仙花的種子,引導學生看一看,認識一下怎樣的鳳仙花種子才是飽滿健康的。4.鳳仙花種子的栽種過程(1)出示課本第5頁栽種鳳仙花種子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且讀一讀相應的文字,初步了解,栽種鳳仙花種子的步

36、驟。第1步:準備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塊小石頭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第2步:用手指在土中按2-3個小洞,深約一厘米,每個洞里放一粒鳳仙花種子,再用土蓋住洞口。第3步:往花盆中澆一些水,直到土壤濕潤,然后將它放在溫暖的地方。(2)學生分小組活動,進行種植鳳仙花的實踐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鳳仙花的種植情況并加以指導?;顒佣河^察種子在土壤中的變化1.教師引導:同學們,鳳仙花的種子被我們種下去了,可是這些種子都被泥土蓋住了,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種子在土壤中發生的變化呢?大家有沒有辦法呢?2.下面老師教大家做一個可以觀察種子在土壤中發生變化的種植杯。3.出示課本第5頁的下面幾幅圖片,引導學

37、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個種植杯需要哪些材料?又有哪些步驟?4.全班交流所需材料:透明的杯子、面巾紙、土壤、種子、適量的水等。制作步驟:把面巾紙放在透明杯子的內壁,并在面巾紙和透明杯子之間放幾粒種子,然后在面巾紙中間放上泥土,再澆上適量的水,這樣,種植杯就完成了,我們就可以觀察種子在土壤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了。5.教師出示制作好的種植杯,引導學生看一看。6.學生分小組活動,制作一個種植杯。7.全班交流討論:同學們,鳳仙花我們已經播種下去了,種植杯也已制作好了,請大家想一想,鳳仙花的種子需要什么條件才能順利的萌發?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預設:第一,水,鳳仙花的種子萌發需要適量的水,有了適量的水,種子

38、才會萌發;第二,溫度,鳳仙花的種子需要適宜的溫度才會萌發,溫度過高或過低,種子都不會萌發。8.教師總結:是的,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和溫度,適宜的水和適宜的溫度缺一不可,所以,我們種植的鳳仙花,需要澆適量的水,需要將它放在溫暖的地方?;顒尤褐谱髦参锷L變化的觀察計劃1.教師引導:同學們,鳳仙花的種子我們已經種植下去了,不過鳳仙花種子的萌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精心的護理,仔細的觀察。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吧。2.出示課本第6頁的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范例,學生自自由讀一讀,了解植物生長變化觀察計劃的內容并想一想,我們還可以對這份計劃進行哪些調整?3.學生分小組活動

39、,了解這份植物生長變化觀察計劃,并對這份計劃進行局部調整,以適應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4.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植物生長變化觀察計劃,并且對自己小組的觀察計劃進行介紹,突出自己小組觀察計劃的特點。5.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聽講,并且對各小組的觀察計劃加以評價。6.教師小結:同學們,大家的觀察計劃制作的都非常詳細,有的小組制作的觀察計劃很有特點。計劃制作出來了,下面最主要的就是大家要按照計劃進行實施,堅持不懈的精心護理我們的鳳仙花,仔細觀察鳳仙花的變化,然后完成我們的觀察記錄,這樣我們才能夠在這次活動中獲得知識。四、研討教師引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鳳仙花的種植以及鳳仙花種子的萌發和生

40、長所需要的條件,下面請大家想一想,除了鳳仙花的種子之外,其他的植物的種子是不是都要選擇飽滿、沒有受過傷的種子進行播種?是不是所有的種子都需要適宜的水分和適宜的溫度才能夠萌發。五、拓展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種植鳳仙花的種子,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我們也可以種植,比如說土豆、紅薯或者天竺葵等等。2.相機出示土豆、紅薯、天竺葵等植物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認識這些植物。3.課后,同學們可以試著種植土豆、紅薯或者天竺葵,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并想一想土豆、紅薯、天竺葵的種植,是不是跟鳳仙花一樣?如果不一樣,他們又有什么區別呢?3 種子長出了根教學目標1.觀察種植杯中的種子發

41、芽情況,描述種子發芽的過程,知道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根是先長出來的。2.了解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作用,知道根除了能吸收水分,還有固定植株的作用。3.了解根芽、直根系、須根系、變態根等一系列科學詞匯。4.收集不同植物的根并且觀察這些根,懂得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不同。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根的作用,懂得根具有吸收水分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教學難點通過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分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手冊、植物種植杯、做植物根且有吸收水分作用的實驗的材料、各種植物的根的圖片等等。教學過程一、聚焦1.同學們,上一課我們將鳳仙花的種子分別種在了花盆里和種植杯里,一個星期過去了,種植杯里的鳳仙

42、花和花盆中的鳳仙花種子應該已經發芽了。他們發芽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在發芽的過程中,種子先長出什么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來探討一下種子的根。2.板書課題:3.種子長出了根二、探索活動一: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1.出示種植杯里的種子,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種植杯里種子的萌發情況。2.出示課本第8頁種植杯種子萌發的過程圖片,學生仔細觀察,了解種子萌發的過程,并運用語言描述這一過程。3.鳳仙花的種子在遇到水的浸泡后,種皮會變軟,種子的呼吸和代謝作用就會增強,種子的體積變大,然后長出胚芽、胚根,接著逐漸長出根、莖、葉,形成幼苗。4.教師小結:同學們,其實種子的萌發過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5.出示一段文字,對

43、種子的萌發過程進行比較科學的描述。種子在遇到水后,里面的親水物質就會吸引水分子,使種皮變軟或破裂,通透性就會增加。種子的細胞壁會與原生質發生水合,酶也會活化,呼吸和代謝作用就會增加,種子的體積就會增加長出胚芽,胚根,然后逐漸長出根、莖、葉,形成幼苗。6.播放種子萌發的過程視頻,學生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種子的萌發過程。7.師:種子的萌發視頻大家看到了,其實種子的萌發過程可以劃分為幾個步驟,下面請大家來看一幅圖,進一步了解種子萌發的過程。8.出示課本第8頁上面第2幅圖,種子萌發的過程?;顒佣侯A測植物的根在生長過程中的作用1.教師引導:同學們,大家剛才都注意到了,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先長出來的是什

44、么呢?學生答:是植物的根。了解根芽、直根系、須根系、變態根等一系列科學詞匯。出示科學詞匯根芽 直根系 須根系 變態根出示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根芽、直根系、須根系、變態根這幾個科學詞匯的意思。2.教師引導:那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識推測一下。預測:吸收水分的作用,固定植株的作用,輸送營養的作用等等。3.植物的根究竟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們通過一些實驗來驗證大家的推測。4.探討植物的根的作用實驗(1)出示課本第8頁下面的兩幅圖,鳳仙花的根以及實驗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認真閱讀旁邊的文字,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步驟以及實驗注意點。(2)全班交流實驗材料

45、:帶有根的植物、紅色墨水、試管、植物油、水等等。實驗步驟:選擇一棵帶根的植物放入盛有紅色水的試管中,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的紅色水中,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觀察試管中的水位有什么變化,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實驗注意點:這一株帶根的植物必須是健康的。試管中存放的是紅色水,這樣可以清楚的體現實驗結果。在試管中的水面上要滴幾滴植物油,形成保護膜,這樣試管中的水不會蒸發到空氣中,不會影響實驗的結果。這個實驗所需的時間稍微長一些,可能要幾個小時或者一整天,因此教師在教學這一部分時,要預先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然后在課堂上才能夠觀察實驗現象。(3)學生分小組進行

46、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以及實驗記錄情況。(4)全班交流實驗現象以及得出的實驗結論,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試管中的水減少了,水位下降了,那么水到哪里去了?很顯然是被植物吸收了。植物是通過什么部位吸收了這部分的水?顯然是植物的根,因此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5.教師引導:植物的根除了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之外,有沒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請大家看一幅圖。6.出示一棵大樹的圖片,學生看一看并指出大樹的根在哪里。7.教師引導:同學們,大樹這么高大,它的根深深的扎進泥土,除了要吸收水分之外,還有什么作用呢?學生答:固定植株的作用。8.是的,不僅是大樹的根

47、,一般植物的根都有固定植株的作用,在刮風下雨的時候,植物強大的根可以固定植物的植株,使植物不至于倒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過哪些植物的根有這方面的作用呢?9.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來說一說,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出示玉米的根,引導學生看一看,體會一下,玉米的根在固定植株方面的作用。10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明白了植物根的作用,植物的根主要有兩大作用,第一是吸收水分,第二是固定植物。三、研討1.教師引導:同學們,植物是從種子的萌發開始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種下的種子,都能萌發呢?不一定。2.那么為什么種下的種子中,有一些種子沒有萌發呢?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請大家分析一下

48、。預設:原因1:可能是因為太干燥,沒有適宜的水分,也有可能是水分太多,也會有影響種子的萌發。原因2:可能是溫度不夠,有的植物喜歡溫暖,溫度達不到,種子不會萌發,而有些植物喜歡寒冷,太過溫暖的地方,也不適合植物種子的萌發。原因3:種子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有些種子不飽滿,并且受過傷,這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原因4:營養跟不上,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有的植物對營養的要求非常高,營養跟不上,土壤比較貧瘠,種子也不會萌發。原因5:空氣。種子的萌發需要空氣,沒有空氣或空氣不足,種子也不會萌發。四、拓展1.教師引導:同學們,在我們周圍有成千上萬的植物,這些植物的根都一樣嗎?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是不一樣的。2.出

49、示課本第9頁上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鳳仙花、蔥、仙人球、浮萍、榕樹、戈壁灘上的胡楊等植物的根,說一說這些植物的根在維持植物生存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3.教師出示一些戈壁灘上的胡楊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且引導學生詳細的說一說,胡楊樹的根的特點及作用。有“英雄樹”之美稱,具有耐寒、耐堿、耐風沙的特點,因此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對防風防沙,改善氣候、改善生態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說,乃樹中極品,常引喻為有傲骨之名士。樹高1530米,能從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環境,對鹽堿有極強的忍耐力。胡楊生長的水分主要靠潛水或河流泛濫水,所以具有伸

50、展到淺水層附近的根系,具有強大的根壓和含碳酸氫鈉的樹葉,因而能抗旱耐鹽。五、課堂總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植物的根,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植物的根主要有兩大作用,第一是吸收水分,第二是固定植物。課后請大家留心觀察周圍的植物的根,了解他們的根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4 莖和葉教學目標1.觀察鳳仙花植物的莖和葉,了解鳳仙花的葉子在莖上的樣子及分布情況,體會鳳仙花植物的莖和葉的特點。2.能夠推測鳳仙花的莖和葉分別有什么作用,并能夠想辦法證明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3.通過實驗探究鳳仙花的莖具有運輸的作用,葉子具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4.能夠根據植物的根、莖、葉的特征推測出適合植物生存的環境

51、。教學重點通過實驗弄清楚鳳仙花莖和葉的作用,知道鳳仙花的莖具有運輸的作用,葉子具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教學難點探究鳳仙花的莖和葉的作用,并且能夠根據植物根莖葉的特征推測植物的生存環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手冊、鳳仙花、塑料袋、燒杯、紅色墨水等等教學過程一、聚焦1.教師出示一盆破土而出的生長的鳳仙花,引導學生看一看。2.教師引導:同學們,破土而出的鳳仙花莖越長越高,葉子也越來越多,那么鳳仙花的莖和葉對鳳仙花的生存分別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鳳仙花的莖和葉。3.板書課題:4.莖和葉二、探索活動一:觀察鳳仙花的形態特征1.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栽種的鳳仙花,已經生長了一段時間。課前,

52、老師讓同學們從小組成員栽培的鳳仙花中選擇生長狀況最好的一株帶到課堂上,用來觀察鳳仙花的形態特征。2.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鳳仙花,教師提出觀察要求。出示要求: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數一數一株鳳仙花上葉片的數量,從不同角度觀察鳳仙花葉子在莖上的分布情況,畫出鳳仙花葉子在莖上分布的情況。3.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要求觀察鳳仙花的形態特征,并且完成活動手冊上的第1題。4.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測得的鳳仙花植株的高度,數出的鳳仙花上葉片的數量。展示本小組從側面看到的鳳仙花以及從上面看到的鳳仙花的圖畫。5.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剛才大家對鳳仙花的形態特征的觀察,我們初步了解了鳳仙花莖和葉的情況。活動二:推測

53、莖和葉分別有什么作用1.教師引導:同學們,鳳仙花的莖和葉分別有哪些作用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前幾課所學的知識先來預測一下。2.學生預測:莖的作用:運輸水分、運送養料等。葉子的作用:呼吸、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蒸發水分等等。3.大家預測的是否準確呢?下面我們來一一解答?;顒尤禾骄盔P仙花的莖和葉的作用1.探究鳳仙花莖的作用(1)鳳仙花的莖究竟有沒有運輸作用呢?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就可以驗證出來。(2)出示課本第11頁的實驗,引導學生讀一讀,了解本次實驗的方法及步驟。取一段鳳仙花的莖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將鳳仙花的莖放入杯子中,觀察鳳仙花莖的變化。(3)討論交流:我們如何觀察鳳仙花的莖的變化?方法一

54、:將鳳仙花的莖縱向切開,觀察莖的縱切面。方法二:將鳳仙花的莖橫向切開,觀察莖的橫切面。方法三:觀察比較鳳仙花的莖放入紅色水的杯子后,葉子顏色的變化。(4)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分小組活動,每小組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方法進行驗證,當然如果自己能夠想出新的方法,也可以試一試。(5)學生進行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相機加以指導。(6)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的活動情況,展示本小組的實驗結果。(7)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現鳳仙花莖的橫切面和縱切面的顏色都發生了變化,準確的來講是變紅了,并且我們還發現,鳳仙花的葉子顏色也發生了變化,這些實驗現象,都說明鳳仙花的莖具有運輸的作用。(8)出示

55、植物莖的作用莖是植物體中軸部分,具有輸導營養物質和水分以及支持葉、花和果實在一定空間的作用。有的莖還具有光合作用、貯藏營養物質和繁殖的功能。2.探究鳳仙花的葉子的作用。(1)出示同一種植物長在陽光下的樣子和沒有陽光照射生長的樣子,引導學生比較兩株植物葉子的不同,體會葉子的作用。(2)教師小結:生長在陽光下的植物葉子是碧綠的,植物如果沒有了陽光,葉子枯黃,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無法進行二氧化碳和廢物的排放,至其植物死亡。說明植物的葉子具有光合作用。(3)出示,介紹植物葉子光合作用的一段文字,引導學生讀一讀,進一步了解植物葉子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太陽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質并釋放氧氣的

56、過程,稱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有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釋放出能量。(4)關于這一部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進行實驗操作,具體的方法,可以看課本11頁下方一段文字。在鳳仙花植株上選一片葉子,將這片葉子用黑色紙遮住,使它見不到陽光,三天后,觀察被遮住光的這片葉子會發生什么變化?(5)植物的葉子除了光合作用之外,還有什么作用呢?(6)出示課本11頁下方的圖片及文字。選擇一種葉片比較大的植物,在葉子上套上一個干燥的塑料袋,觀察塑料袋內壁上會有什么變化?教師引導學生讀一讀這段文字,并鼓勵學生課后進行實驗。(7)出示一段文字: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指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表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地上部分的體表都會發生蒸騰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