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實習報告2_第1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2_第2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2_第3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2_第4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 實習概況1、實習時間2012年6月25日至2012年6月29日。2、參加人員土木建筑學院2010級土木工程專業的所有同學3、組織情況土木工程專業十個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實習老師。我所在的是土木10-2班。我們班共三十八人,共分六組,每組六人或七人,有組長一名,組員五名。我們組成員有:沈方波、王丙坤、蔣奇棟、林炫、麻超、丁明霞 4、實習的性質與目的本次實習是工程地質學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使我們了解工程建設中的工程地質現象和問題,以及這些現象和問題對工程建筑設計、施工和使用個階段的影響,并能合理利用自

2、然地質條件;了解各種工程地質勘測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務,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決設計和施工中的問題。老師在課堂上已經向我們介紹了很多有關地質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平面的、抽象的,我們還需要理論結合實踐,親自去觀察這些現象,通過實踐,知識才變得具體了。5、實習地區地質概況實習區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內,恰好在我國南北地理、地質分界線上。其地質特征雖屬華北類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資源豐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層動物化石“淮南蟲”的發現而蜚聲海內外,引起國內外地質界的重視。因而地質研究程度較高,資料也很豐富,為認識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市內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人口180萬。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市內。淮河以南為

3、丘陵山區,八公、舜耕、上窯“三山鼎立”,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為八公山區的白鶚山,海拔242 米。淮河以北為黃淮海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2040米之間。淮河由西而東貫穿市區。淮河以南為丘陵,屬江淮丘陵組成部分,淮河以北為地勢平坦的淮北平原。市境南、東、北為環繞而不連續的高低丘陵,環山均有一斜坡地帶,寬約500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帶以下交錯銜接洪沖積二級階地,寬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左右;二級階地以下是淮河沖積一級階地,寬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緩;一級階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灘,寬20003000米,海

4、拔1720米,漫灘以下是淮河濱河床淺灘。6、實習計劃與安排 地點:羅山山余家第一天內容:調查前寒武紀巖石、地層;構造現象的觀察;層面構造(疊層石)形成、特征、作用;風化剖面的觀察。第二天:因下雨,進行室內休整。 地點:洞山校本部第三天 內容:早生古代地層巖性的觀察;構造、層面的觀察;練習使用羅盤儀;校本部內建材的觀察。 地點:茅仙洞第四天 內容:觀察河流的地質作用(侵蝕、沉積);斜坡的穩定性。二、實習基本要求1、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識別沉積巖和巖漿巖,識別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3、每天結束實習后

5、,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4、實習結束后,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三、實習基本內容1、巖石礦物的野外識別1.1 巖石類型的鑒別: 首先根據野外巖石的產狀判斷巖石屬于的大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然后再從巖石的顏色、礦物成分、含量等具體確定巖石的具體名稱,注意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幫助鑒別巖石,如:放大鏡、小刀、稀鹽酸等。觀察時,首先要用地質錘敲開巖石的新鮮面再進行其它工作,否則其風化表面會使觀察產生錯誤的認識。一般放大鏡可將巖石中細小的礦物顆粒放大10倍,能夠觀察其成分,結構等。用稀鹽酸可以區別方解石與其它礦物。實地觀察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巖石的顏色。對巖石顏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說,巖漿

6、巖和變質巖的顏色往往與其暗色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等,它們都是含有fe2+的硅酸鹽礦物)含量有關。含量愈高,顏色愈深。巖漿巖從超基性巖至酸性巖顏色逐漸變淺,就是暗色礦物含量漸少,而長石,石英等淺色礦物含量漸高的緣故。因此在觀察巖漿巖,變質巖的過程中,對顏色的正確描述有助于巖石類型的識別。而沉積巖中,深色巖層系因其富含有機質所致,如淮南地區石炭,二疊系含煤巖層多為灰,深灰色。它們往往代表還原,濕潤條件下的產物。而常見于巖漿巖,變質巖中的暗色礦物極易風化分解,難以出現在沉積巖中。紅色沉積巖層多含有fe3+,是氧化,干燥條件下的產物,接下來利用手中的工具觀察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現

7、象。沉積巖中,還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觀察。野外巖石在縱向上,橫向上會發生變化。觀察時應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觀察它們的變化。這樣才能全面認識巖石及其組合特征。1.2 巖石的結構類型識別:注意觀察巖體中結構面(裂隙面、斷層面、巖層層面等)發育的情況,包括發育方位、密度、延伸情況、充填。由此確定巖體是屬于如下哪一類型:a 整體塊狀結構 b 層狀結構 c 碎裂結構 d 散體結構。2 常見堆積物類型及其工程地質特征。首先觀察堆積物所處的位置特征,然后結合堆積物的組成,顆粒大小、顆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巖的關系等判斷是屬于那種堆積物(殘積物、洪積物、沖積物、坡積物等)砂巖: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

8、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絕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在羅山油庫對面(羅山山腳)處發現。根據粒度大小,砂巖可分為粗砂(2mm0.5mm)、中砂(0.5mm0.25mm)、細砂(0.25mm0.1mm)、粉砂(0.1mm0.05mm)。此處發現的為細砂.(見附圖1)白云巖:沉積碳酸鹽巖,風化面有刀砍紋。主要由白云石組成,常混入石英、長石、方解石和粘土礦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鐵器易劃出擦痕。外貌與石灰巖很相似。按成因可分為原生白云巖、成巖白云巖和后生白云巖;按結構可分為結晶白云巖、殘余異化

9、粒子白云巖、碎屑白云巖、微晶白云巖等。白云巖含鎂較高,風化后形成白色石粉。較石灰巖堅韌。在羅山儲油庫處發現,洞山處也有大量存在。(見附圖2)頁巖:頁巖是一種沉積巖,成分復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巖石,但其中混雜有石英、長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頁巖形成于靜水的環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頁巖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巖中保存下來。洞山處發現,但茅仙洞出的頁巖最多,層理也最明顯。(見附圖3)灰巖:灰巖是一種沉積碳酸鹽巖,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灰色或者灰白色,

10、與白云巖很相似,只不過表面沒有刀砍紋。由疊層石組成。(疊層石:疊層石是震旦紀九里橋組未變質的碳酸鹽沉積中最常見的一種“準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機沉積結構。由于藍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引起的周期性礦物沉淀、沉積物的捕獲和膠結作用,從而形成了疊層狀的生物沉積構造。因縱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錐形疊層狀,如扣放的一疊碗,故名。)在羅山山頂處發現,茅仙洞也有大量存在。(見附圖4) 角閃斜長片麻巖:主要由斜長石、角閃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輝石、紫蘇輝石等礦物組成,顏色為黑白相間。明顯的片麻狀構造是由暗色礦物、淺色礦物相同排列的條帶表現出來。角閃斜長片麻巖,由中基性巖漿巖及富鐵白云質泥灰巖經高級區域

11、變質作用形成。在山余家附近發現。(見附圖5)2、常見地質構造類型(斷層、裂隙)2.1 羅盤的使用:(1)測量巖層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延伸方向。巖層傾向是巖層面上的傾斜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傾角是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測量巖層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羅盤上標有ns相平行的邊)的一條棱與層面緊貼,見附圖6,然后緩慢轉動羅盤(注意:在轉動過程中,羅盤緊靠層面的那條棱的任何一點都不能離開層面),使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磁針停止擺動,這時讀出磁針所指的讀數即為巖層之走向。讀磁北針或磁南針都可以,因為巖層走向是朝兩個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

12、#176;。 測量巖層的傾向時,羅盤如圖放置,將羅盤南端(標有s)的一條棱緊靠巖層面,這時長瞄準器指向與巖層的傾向一致,并轉動羅盤,轉動方法及原則同上。當羅盤水平、磁針不擺動時,就可讀數。如圖1放置羅盤,應讀磁北針所指的讀數。當測量完傾向后,不要讓羅盤離開巖層面,馬上把羅盤轉90°,(羅盤直立),如圖1放置,使羅盤的長邊緊靠巖層面,并與傾斜線重合,然后轉動羅盤底面的手把,使測斜器上的水準器(長水準器)氣泡居中,這時測斜器上的游標所指半圓刻度盤的讀數即為傾角。在測量地層產狀時,一般只需測量地層的傾向和傾角,而走向可通過傾向的數字加或減90°得到測量傾向和傾角時,必須先測傾向,

13、后測傾角。若被測量的巖層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面上當作層面,以便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和代表性。如果巖層出露很不完整時,這時要找巖層的斷面,找到屬于同一層面的三個點(一般在兩個相交的斷面易找到),再用記錄本把這三個點連成一平面(相當于巖層面),這時測量記錄本的平面即可。2.2 斷層羅山北坡山腳下見上二疊統石千峰組紅色砂巖。拾級而上山坡上卻是上元古界震旦系四頂山組直接與之接觸,按正常地層層序,其間缺失含煤的石炭二疊系、奧陶系及寒武系,應視為斷層存在。 在羅山南山余家村后小山崗青白口系八公山組砂巖上沿走向向西望去,舜耕山消失了,西邊李郢孜卻是大小煤礦林立。該地區出露有正是羅山缺失的奧陶系及煤

14、系地層。站在奧陶系灰巖上向東望去,舜耕山猶如一個飛來之峰座落在煤系地層之上。羅山南側的鉆探證實。在太古界片麻巖下存在煤系地層。種種跡象表明,該斷層為一逆掩斷層,稱舜耕山斷層。(見附圖7)2.3 節理巖石中的裂隙,其兩側巖石沒有明顯的位移。地殼上部巖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通常,受風化作用后易于識別,在石灰巖地區,節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巖石中的裂隙,是沒有明顯位移的斷裂。節理是地殼上部巖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到處可見,洞山處最明顯。3、各種地質作用3.1 風化作用 在羅山南側山余家村北小山崗上,有一個完整的風化剖面(見附圖8),自上而下:a.土壤層:灰褐色,植被茂盛,厚525c

15、m。b.淋濾層: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富含fe3+ ,板結成塊狀,垂直 節理發育,厚1050cm。c.半風化層:土黃色,暗色礦物已風化,巖石結構尚保存,但已疏松。d.基巖層:深灰色,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閃斜長片麻巖。3.2河流的側蝕作用 淮河自西向東流經淮南市區。在西部鳳臺縣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擋,迂回繞行形成“幾”字型。繞行中河曲發育,河道狹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蝕作用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側蝕作用形成了懸崖峭壁(見附圖9)。隨著侵蝕作用的繼續,河道會逐漸北移,茅仙洞會慢慢消失,如此發展下去,也許幾萬年、幾十萬年以后,茅仙洞與二道河之間的山體會被侵蝕殆盡,

16、夷為平地,或者形成一個“牛軛湖”,而河道則會“去彎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東北在八公山鎮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時,八公山的大部分將不復存在。3.3 巖溶作用 巖溶指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類巖石(如石灰巖、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蝕,有時并加以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狀,有洞穴、石芽、石溝、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種地貌地區,往往奇峰林立。 通常指巖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的地區。是地下水對可溶性塊狀石灰巖溶蝕的結果。淮南地區形成了茅仙洞這樣的自然景觀。茅仙洞就是典型的溶洞。(見附圖10)四、淮南地層認識了巖石,還要研究巖石的形成

17、時代和它們的先后順序,這就是地層學。地層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將野外的巖石(層)進行劃分和對比,即根據其巖性、古生物、 同位素年齡等確定其形成時代,并按原有的先后順序,將巖層劃分為不同的地層單位,如年代單位宇、界、系、統等,巖石地層單位群、組、段等。不同地區地層還要對比, 確定它們時代是否相當。從而建立區域的地層系統。地層學是地質科學的重要分支,地層工作是一切地質工作的基礎。在研究地質歷史、 生物演化、 構造、 尋找礦產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淮南地區煤系地層隱伏于新生代松散層下,而淮南煤田卻是從地面地層研究,特別是石炭系含地層的研究而發現的。地層的野外觀察包括:巖性、 古生物、 厚度、 地層之間的

18、接觸關系等。淮南地層與華北地區類似,但又有其特殊性,如猴家山組、 鳳臺組、 四頂山組、 壽縣組等都是淮南地區特有的。更因九里橋組中發現世界最早的后生動物化石而聞名于世。具體見附表1。五、心得與體會通過工程地質學的實習,使我們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了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巖石的層理,結構構造,學會測量巖石的產狀。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地質實習還對我們的意志有所磨練,雖然烈日當頭,但是我們還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勝利地完成了實習的各項工作。這期間我們曾經揮汗如雨最后一天,有兩位同學有暈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