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說訓練題一、河南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題。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8下面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B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為外人道也C嗚之而不能通其意 政通人和D執策而臨之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2、 19為文中標序號的“食”的讀音和意義歸類,把序號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 / 、 2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根據文意,簡要說說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千里馬。 三、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節選自韓愈馬說) 1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3分) 或: 食: 等: 1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
3、9根據選文,說說千里馬被辱沒的原因。(3分)四、閱讀馬說,完成610題。(16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6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盡其材 7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1) 是馬也( ) (2
4、) 食馬者( ) (3) 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盡粟一石( )8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A雖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無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環而攻之而不勝D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學而時習之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馬”喻指人才,“伯樂”喻指_,而將愚妄淺薄的封建統治者比作“_”。(4分)10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拉著鹽車上山坡;氣直喘,汗直流,竭盡全力還是拉不上去。趕車的人吆喝著,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這時,一個路過的相馬人看見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淚,急忙脫下衣裳披在癱倒在地的老馬身上。老馬睜開眼,看到相馬人,眼睛一亮,長嘶一聲
5、而逝。 請你展開想像,寫出老馬臨死前想對相馬人說的話。(3分)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11分)馬 說韓 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_,_。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4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答:_,_。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含義。(2分)才美不外見 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
6、:6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發揮想像,對于“千里馬”在“槽櫪之間”的心理加以描寫。(不少于30個字)(3分)六、閱讀馬說,完成810題。(10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7、8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 9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0你認為應當怎樣對待人才?請聯系現實說一說自己的看法。(3分) 七、閱讀馬說一文,完成812題(11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 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
8、:“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請從第二段中找出兩個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2分) 通 ,意義: 通 ,意義: 9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D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10將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譯成現代漢語。(2分) 譯文: 11.千里馬不能發揮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認為怎樣才能發揮“千里馬”的才能?(3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
9、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么做?(2分)九、文言文閱讀(共8分,共4小題,每小題2分)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祗(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埋沒) B. 才美不外見(同“現”,顯現) C.執策而臨之
10、(面對)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8.對下列兩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1)以策之不以其道 (2)之雖有千里之能 屬予作文以記之 漁人甚異之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相同。B.兩個“以”不同,兩個“之”不同。 C.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不同。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相同。 9.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0對本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造成千里馬“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間接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作者強調伯樂的重要性。 C.文章以“馬”為喻,抒發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識別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的憤慨之情。 D.“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兩句,前一句表示反問語氣,后一句表示推測語氣,揭示了問題的實質。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題。 ( 共 6 分 , 每小題 2 分 ) 馬說 韓愈世有伯樂 , 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 , 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駢死于槽櫪之間 ,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 , 一食或盡粟一石 。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 , 雖有千里之能 , 食不飽
12、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見 ,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盡其材 ,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執策而臨之 , 曰 : “ 天下無馬 !” 嗚呼 ! 其真無馬邪 ? 其真不知馬也。 6. 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不以千里稱也 稱 : 揚名 B. 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 : 有時 C. 才美不外見 見 : 通“ 現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7.比較下列各組加點的詞語 , 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而伯樂不常有 廣起 ,奪而殺之 B. 雖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將以攻宋 D. 駢死于槽櫪之間 每
13、自比于管仲、樂毅 8.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樂 , 然后有千里馬 ” 正面提出問題 , 然后筆鋒一轉 , 從反面展開議論。 B. 第 2、3 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見 ” 的原因 , 作者對無知的 “ 食馬者 ”發出了強烈的譴責。 C.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 , 將人才比為千里馬 , 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 D. 在作者看來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現人才的人 , 在兩者中主要是缺乏發現人才的人。 十一、 (一)(1013小題,共12分) 馬 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
14、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繼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
15、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釋 璞:蘊藏有玉的石頭,未經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一種酷刑,斷足。奚:何,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名馬: (2)厲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過“識馬”、“相玉”,兩文表達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馬說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為和氏獻璞的結局,兩文所表達
16、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十二、(一)(11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1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食馬者不知其能千
17、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策而臨之()20.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么做?(2分)十三、馬 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
18、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學家。(2分)8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A.一食或盡粟一石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B.食之不能盡其材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策之不以其道D.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9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10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十四、閱讀下文,完成1518題(13分) 馬 說 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
19、辱于媽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一食或盡粟一石()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執策而臨之()請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含義。(3分)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其真無馬邪請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衹辱于奴隸人之樂,駢死于槽櫪之間。(2分)策之不以
20、其道。(1分)請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列各題。(3分)請用一個短語概括文中千里馬的處境或遭遇。(1分)第三段刻畫了食馬者怎樣的嘴臉?(1分)有一位哲人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馬說中的哪一句話?(1分)十五【古文閱讀】【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
21、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乙】七年,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漢,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 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純之材也。”帝稱善,曰:“卿今議論極進。”(選自【宋史岳飛傳】)【注釋】帝:宋高宗趙構,此次談話后遂封岳飛為太尉。介:備上鞍甲。褫(ch):脫去,卸下。秣:喂食。9.下面各項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2、)(2分)A. 執策而臨之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B.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C. 初不甚疾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D. 帝稱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下面各項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 駢死于槽櫪之間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C. 駑純之材也 悵恨久之(陳涉世家)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譯文: 比行百里始奮迅。譯文: 12.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浪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2分
23、)受 大 而 不 茍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遠 之 材 也13. 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結合具體實例,談談你對這個道理的認識。(3分)一、18A 19/或:/ 20想要它跟普通的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材,鳴之能通其意。三、17.有時(或許) 喂養(或通“飼”) 等同(或“樣”) 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評分標準:第17題每格1分,共3分;第18題3分,得分點為:“安”、“求”正確解釋各1 分,疑問句句式特點1分;第19題3分,每一方面1分,意思接近即
24、可。四、6(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盡其材(2分,每小題1分) 7 1)這 (2)同“飼”,喂養 (3)鞭打(驅使) (4)有時(4分,每小題1分)c(3分) 9能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4分,每空2分) 10(3分。能從訴說自己的懷才不遇,譴責趕車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開合理想像均可。語言表達不清的扣1分)五、4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5外見:表現在外面。 等:等同,一樣。6千里馬,有時一頓能吃一石谷子(食料)。 喂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馬而去喂它。7略 六、 8(3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9 (4分)(1)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2)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
25、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每句各2分。大意對即可,如第(2)句譯為“真的沒有馬嗎?是不知道馬啊”就應給2分。) 10 (3分)(開放性題目,考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七、8 “食” 通 “飼”, 意義: 通喂養(1分) “見” 通 “現”意義:表現(1分)9C 10驅使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才能。(“策、道、食、 材”均譯正確,且句子通順者得2分,否則酌情扣分) 1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馬者的無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材,鳴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話回答,但須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12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1分
26、) 尋找機會,展示自己才華 (1分)(言之成理可給分)八、19.通“飼”,喂養(喂)鞭打(駕馭)通曉(知道、明白、懂得)面對20.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或“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態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九、7.D8.A9.C10.A十、6.D(“ 策 ” 應為 “ 用鞭子抽打 ”)7.B(A 項前 “ 而 ” 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為順接連詞 “ 就 ” 之 意 ;B 項均為結構助詞 “ 的
27、”;C 項前 “ 以 ” 為 “ 按照 ” 之意 , 后為 “ 用 ” 之意 ;D 項前 “ 于 ” 為 “ 在 ”, 后為 “ 與 ” 之意 )8.D( 與原文意思不合 , 應為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發現人才的人 ”) 十一、 10(1)名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馬。(若解釋為有名的馬,不給分) (2)相:鑒別 11、馬說通過千里馬被埋沒的普遍現實,卞和泣玉通過和氏璞兩度被指斥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論述的都是統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英才志士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現實。(大意如此即可) 12答:馬說中,面對“天下無馬”這種壓制人才的謬論,文章只能發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雖然兩度被斥為普通的石頭,但終遇文王,經雕刻加工顯示出天下至寶的本色。馬說更多地是讓人感到憤懣不平與無奈,而卞和泣玉卻能讓人看到一些希望。(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論文寫作教學計劃
- 2025年高考全國卷2作文寫作指導及范文
- 小學數學翻轉課堂研修計劃
- 教師學習以案明紀警示教育心得體會
- 幼兒園健康檔案管理計劃
- 污水處理廠施工技術保障措施
- 石油設備安裝質量安全管理措施
- 高速公路質量通病防治措施研究
- 小學語文教研組家長讀書指導計劃
- 2025下半年幼兒園園長教師激勵計劃
- 酒類銷售用人勞務合同
- 2025老年教育政策環境分析及教學模式創新路徑研究報告
- 1-會計信息系統(閉卷)國開機考答案
- 2025年中國伺服電纜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酒店安全獎懲規定
- 中醫養生保健與康復護理
- 夫妻債務隔離約定協議書
- 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理論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C++冒泡排序實現試題及答案
- NIH-FDA-IND-IDE-II期III期臨床試驗方案模板
- 西藏參工參建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