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調查設計學習材料_第1頁
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調查設計學習材料_第2頁
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調查設計學習材料_第3頁
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調查設計學習材料_第4頁
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調查設計學習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調查設計培訓班學習資料基礎知識雙遼市林業局森林采伐調查設計隊2012年3月1日前 言這次學習是根據省廳的要求,經請示局領導決定舉辦的。在霍局長的精心安排下,經過鄭笑如隊長的籌劃、組織、指導,得以實施,這是第一次舉辦調查設計方面的專業學習。我也只是在年前隨同鄭笑如隊長和王曉丹去省廳學習一次,還不是專業學習,只是學習一下設計軟件及設計要注意的事項,沒有系統的學習機會。因此我們要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共同學習,共同提高。這次學習主要以省廳九一年發行的吉林省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調查設計細則(試行)為主,參考國家林業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森林資源管理及近期省廳的相關文件,根據我自己的理解,進行取

2、舍和綜合,把我們在工作中必須知道和了解的知識提煉出來,形成我們現在的學習資料。由于水平有限,難免出現漏洞,甚至錯誤,大家都是林業戰線的骨干,有多年的經驗和豐富的業務知識,希望在學習和實踐中及時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及時修正,把這次學習任務完成好,為我們調查設計工作獻計出力,共同把工作做好。這次學習資料的形成得到了李共欣科長的多方指導,并得到任榮春副科長、許剛副科長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這里表示衷心的感謝。一 、 調查設計的意義和基本原則(一)意義1、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調查設計(以下簡稱作業調查設計)資料,是林業生產經營的法定性技術文件;是核定林價、育林基金的基礎,是申請采

3、伐證必要的文件資料,是伐區撥交驗收、采伐作業、采伐監督、控制森林資源消耗的主要依據。2、作業調查設計任務的確定,要以森林經營方案或總體設計和年度生產計劃為依據。我們的任務是上級撥給的采伐限額。(二)基本原則1、堅持生態采伐的原則 堅持生態原則第一,森林采伐不以大規模地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協調好環境保護與森林開發之間的關系。盡量減少森林采伐對生物多樣性、野生動植物生境、自然景觀、森林流域水量與水質等生態環境的影響,保證森林生態系統多種效益的可持續性。作業調查設計要認真貫徹執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本著全面經營,綜合培育,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因林制宜、因地制宜,選擇最合理的采伐更新造林措施。2

4、、堅持事先申請的原則在正常情況下,凡采伐林木必須堅持先申請再設計的原則。3、堅持有爭議不設計的原則采伐設計必須堅持對有權屬爭議的林木不受理、不批準的原則。4、堅持依法采伐設計、合理采伐設計的原則采伐設計必須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文件規定,嚴格按照設計的技術標準和要求進行設計。5、堅持跡地更新跟上采伐的原則采伐和更新是密不可分的,皆伐、更新皆伐、低質林皆伐改造必須要進行更新造林設計,及時還林。6、 注重效率森林采伐作業設計與組織應盡量優化生產工序,加強監督管理和檢查驗收,以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作業成本,獲取最佳經濟收益。7、 分類經營采伐作業按商品林和生態公益林確定不同的采伐措施,嚴格控制

5、在國家和行業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定的重點生態公益林中的各種森林采伐活動,限制對一般生態公益林的采伐。二、術語和定義1、 森林采伐:對森林和林木所進行的根據生產需要和樹木的生長特性,將森林中的林木伐倒和集運出伐區,并清理和恢復森林的一項經營活動。2、 限伐區:按國家、地方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只應進行撫育、改造、更新等非商業性采伐活動的森林地域。3、 禁伐區:按國家、地方政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不應進行任何采伐的森林地域。4、 禁伐林:要求實行長期或定期全面封禁管護的森林,包括生態地位極端重要或生態環境極端脆弱地區的森林,以及分布在規定不能進行采伐作業的其它地域內的森林。5、 樹木標記:對伐區采伐對

6、象木或者在采伐作業過程中需要特別保護或保留的樹木作上記號,以利于在采伐時識別。6、 主伐:為獲取木材而對用材林中成熟林和過熟林分進行的采伐作業。7、 皆伐:將伐區上的林木一次全部伐除或幾乎伐除的主伐方式。在皆伐跡地上的更新方式多采用人工更新,形成的新林一般為同齡林。8、 擇伐:在一定地段上,每隔一定時期,單株或群狀地采伐達到一定徑級或具有一定特征的成熟林木的主伐方式。9、 漸伐:在較長時間內,分數次將成熟林分逐漸伐除的主伐方式。實踐中往往分二次、三次或四次,典型的四次漸伐包括預備伐、下種伐、受光伐和后伐。10、 數量成熟:樹木或林分的材積平均生長量達到最大數值時的狀態。11、 經濟成熟:樹木或

7、林分生長到經濟收益最高時的狀態。12、 工藝成熟:樹木或林分在生長過程中,目的材種平均生長量最大時的狀態。13、 主伐年齡:經營單位內對成熟林進行正常主伐時的最低年齡。又稱伐期齡。14、 自然成熟:林分或樹木生長到開始枯萎階段時的狀態稱為自然成熟,也叫生理成熟。15、 撫育采伐:從幼林郁閉起,到主伐前一個齡級為止,為促進留存林木的生長,對部分林木進行的采伐。簡稱撫育伐。又稱間伐或撫育間伐。16、 透光伐:在用材林林分的幼齡階段、開始郁閉時進行的撫育采伐。對混交林,主要是調整林分組成,同時伐去目的樹種中生長不良的林木;對純林,主要是間密留勻、留優去劣。17、 生長伐:在中齡林階段進行的撫育采伐。

8、主要是為了加速林木生長和促進林木結實,伐除生長過密和生長不良的林木,提高林分的經濟和防護效益。18、 定株撫育伐:在防護林和特用林幼齡階段伐除非目的樹種和過密幼樹,并在稀疏地段補植目的樹種的撫育性采伐。19、 生態疏伐: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級郁閉,林內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陽光,誘導形成復層異齡林,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防護功能,而在防護林和特用林中齡階段進行的撫育采伐。20、 更新采伐:為了恢復、提高或改善防護林和特用林的生態功能、進而為林分的更新創造良好的條件所進行的采伐。21、 徑階:林木胸徑的整化,即根據樹種徑級大小,把一定范圍內的胸徑,用該范圍的中間值來表示。最小徑階一般為6cm或

9、8cm。22、 齡級:樹木或林分平均年齡的分級。即根據森林經營要求及樹種生物學特性,按一定年數作為間距劃分成若干個的級別。每一齡級所包括的年數稱為齡級期限,常用的有20年,10年,5年,2年,各齡級期限的中值為該齡級的平均年齡。用羅馬數字表示齡級的大小,數字越大,表示齡級越高,年齡越大。23、 齡組:林分或小班根據主伐年齡齡級的不同,劃分的年齡組別。又稱齡組。通常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五個齡組。也有將成熟林和過熟林合并稱為成過熟林的。24、 林帶:從整體上看,以長條狀或行狀為主要形狀的森林地段。25、 林帶間伐:在不影響林帶總體結構和防護效益的前提下,按去劣存優、去弱留強、

10、間密留勻的原則對林帶進行撫育間伐。26、 全帶采伐:對林帶進行的一次性全部采完的采伐。27、 分行采伐:在林帶內按行進行的分期多次采伐。28、 斷帶采伐:對林帶進行的分段多次采伐。29、 低產林采伐:對生長不良、經濟效益或生態效益很低的各種低產林分,通過砍伐低產林木,引進優良目的樹種,提高林分的經濟效益或生態效益,使之成為高效林分的一種采伐類型。30、 作業區:根據集材系統,把一個楞場或裝車場所吸引的采伐范圍劃分作業區。31、 伐根高:被采伐木下口的上表面離地面的距離。32、 保留木:在伐區內,不作為采伐對象的林木。33、 森林更新:森林采伐后,通過天然或人工方法,使一代森林重新形成的過程。森

11、林更新通常分為人工更新、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三種方式,還可按更新發生在主伐之前或之后,分為伐前更新和伐后更新。三、 作業調查設計技術標準(一)、土地種類土地種類(簡稱地類)從林業生產的角度分為林業用地和非林業用地兩類,非林業用地是指林業用地以外的一切地類。下面主要介紹林業用地,其劃分標準如下:1、有林地 (1)、天然林:是指林分郁閉度在0.2以上的林分和尚未郁閉且已達到天然更新標準的天然起源的林分。(2)、人工林:凡生長穩定(一般造林3-5年或飛機播種5-7年后),每公頃保存株樹大于或等于最低造林株樹的80%或郁閉度達0.2以上的人工起源的林分。2、疏林地:郁閉度在0.1-0.2的森林。

12、經濟林不劃疏林地。3、未成林造林地:指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樹85%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滿3到5年或飛播后不滿5至7年的造林地)。4、灌木林地:以培育灌木為目的,分布在喬木生長界限以上,坡度超過35的專為防護用途的,且覆蓋度大于40%的灌木林地。5、苗圃用地:指固定苗圃用地。6、無林地(1)、采伐跡地:采伐后達不到疏林地標準,又未進行有效更新的跡地。(2)、火燒跡地:火燒后達不到疏林地標準,未進行更新的跡地。(3)、宜林荒山荒地:已確定用于發展林業且未達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標準的宜林荒山荒地及林中空地、侵蝕溝、僅有少量季節性積水的干草甸子和用于發展造林的其他土

13、地。(4)、灌叢地:灌木覆蓋度在40%以上,宜于改造更新的灌木地。(5)、宜林沙荒:適宜造林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地。(6)、沼澤地:指林業部門經營范圍內的沼澤地。7、林業設施用地:林業部門修筑的一切道路及建筑用地。8、其他:除上述以外,林業部門使用管理的一切地類。(二)、權屬根據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劃分為五個權屬:1、國有:凡屬國營林業系統所有的林木及使用的林業用地。2、集體:鄉(鎮)、村集體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業用地。3、私有:屬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業用地。(我們把這部分也統歸集體)4、國社合作:國家和集體共同所有林木和使用的林業用地。5、團體: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所有的林木和使

14、用的林業用地。(三)、林況調查技術標準1、林種劃分標準根據森林的不同效益,劃分為五大林種:(1)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2)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防護林又劃分為6類: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3)經濟林:以生產果品、油料、飲料、工業原料和藥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經濟林又分為3類:油料林;果樹林;其他經濟林。(4)薪炭林:經正式劃定以生產燒柴或木炭等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森林。(5)特種用途林:以某種特殊用途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包括6類: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自然保護區林。2、林分起源劃分標準林分按起源分為:(1)

15、人工林:有植苗、播種、插條(2)天然林:有實生、萌生。(3)人工林木和天然林木混生的合起來達到有林地或疏林地標準的,其中人工林木占5成以上時,以人工林命名;不足5成時,以天然林命名。3、調查樹種和樹種組(1)調查樹種:我省規定調查的樹種對象為16個,本地以楊為主,有部分榆、柳(柳為雜木類)、樟子松、黑松等(2)樹種組為確定某些優勢樹種的齡組以及調查方便,根據各樹種生長速度,把上述調查樹種劃分為五個樹種組:a、慢生針葉樹種組:紅松、云杉等,代號“慢針”;b、中生針葉樹種組:樟子松、臭松和落葉松等,代號“中針”c、慢生闊葉樹種組:天然林齡級期限為20年的闊葉林,如水曲柳、柞樹等,代號“慢闊”;d、

16、中生闊葉樹種組:榆樹、白樺、雜木和萌生闊葉林,代號“中闊”;e、速生闊葉樹種組:楊樹,代號“速闊”4、齡組、齡級及年齡(1)林令組劃分林令組劃分五個組:幼齡林組(幼);中齡林組(中);近熟林組(近);成熟林組(成);過熟林組(過)。(2)本地常用的樹種(組)齡級、齡組劃分如下:樹種樹種組起源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齡級期限樟、臭、落松中針人工20年以下21-30年31-40年41-60年61年以上10年榆、柳中闊人工20年以下21-30年31-40年41-60年61年以上10年楊速闊人工10年以下11-15年16-20年21-30年31年以上5年5、郁閉度郁閉度:即林冠垂直投影面積占林地

17、面積的百分比,用十分法表示。6、散生木(1)幼令林中胸徑30cm(含30cm)以上和中令林中胸徑40cm(含40cm)以上的林木。(2)無、非林地中胸徑5cm以上的樹木。7、四旁樹四旁樹:指村、宅、水、道旁的樹木。(1)村旁、宅旁、:指村屯、住宅附近100m范圍生長的零星樹木。(2)水旁:系指河、湖等水地附近25m范圍內植樹2行(含2行)以下的樹木。(3)道旁:系指各類道路附近25m范圍內植樹2行(含2行)以下的樹木。8、枯立木凡指在林分內有利用價值的已達到枯死標準的樹木。9、幼苗、幼樹的劃分(1)、幼樹:樹木胸徑尚未到達檢尺徑價,針葉樹高31cm以上,闊葉樹高51cm以上為幼樹。(2)、幼苗

18、:低于幼樹標準,但已木質化的苗木稱為幼苗。四、 森林采伐的工藝設計森林采伐的類型包括主伐、更新采伐、撫育采伐、低質林改造采伐、其他采伐五種類型。(一) 主伐對以生產木質產品為主要目的的用材林,達到成過熟的林分進行的采伐叫主伐。主伐分為擇伐,漸伐和皆伐三種方式。1、擇伐的適應范圍及主要技術要求用材林擇伐通常采用徑級作業法,實行單株擇伐或群狀擇伐。主要適用于復層異齡林或培育大徑級木材的成過熟同齡林和單層林。2、漸伐的適應范圍及主要技術要求用材林漸伐一般采用二次或三次漸伐法,通常主要適用于天然林更新能力強的成過熟單層林。3、皆伐的適應范圍及主要技術要求用材林皆伐一般采用小面積皆伐和帶狀皆伐,主要適用

19、于人工成過熟同齡林或單層林。其主要技術要求是: (1)、皆伐面積一般不得超過5公頃,平原地區可以擴大到20公頃,禁止大面積采伐。(2)、皆伐林地之間,均應保留相當于皆伐面積的保留帶、林塊。對保留帶、塊,待采伐跡地上更新的幼樹生長穩定后,才能進行采伐。(二)、更新采伐更新采伐包括林分更新采伐和林帶更新采伐。林分更新采伐主要包括漸伐、擇伐和徑級擇伐等采伐方式;林帶更新采伐主要包括全帶采伐、斷帶采伐和分行采伐等采伐方式。1、 林分更新采伐1、 適用范圍林分更新采伐是指防護林中,主要樹種平均年齡達到更新采伐齡的同齡林,即過熟林,或大徑木蓄積比達到7080%的異齡林。采伐方式多采用更新擇伐和漸伐。平原地

20、區相鄰地塊一次更新皆伐面積不大于5公頃。2、 林帶更新采伐1、 適用范圍、達到或超過防護成熟年齡的防護林帶;、生長停滯、林內衛生狀況極差、防護效益嚴重下降的防護林帶。、采伐方式、對短窄林帶進行全帶采伐;、對寬林帶、主林帶、海防基干林帶實行分行、斷帶采伐;、對長林帶實行斷帶采伐。、技術標準、主要樹種的更新采伐年齡為過熟林;、全帶采伐時,同期采伐林帶的帶間保留帶不少于2條,相鄰林帶的采伐時間間隔不低于5年;、分行采伐時每行伐帶的寬度度不超過50米,采伐行中保留行長度不應低于采伐行長度,相鄰帶采伐間隔不低于5年;、斷帶采伐中每采伐段不超過1公里,保留段不少于采伐段長度的2倍,保留帶寬度不應低于采伐段

21、寬度,相鄰段采伐時間不低于5年。、采伐林帶應與主風向基本垂直(三)撫育采伐撫育采伐也叫撫育間伐,對象是處于中、幼齡階段的密度過大的林分。分為用材林撫育和防護林撫育。1、 用材林撫育采伐(1)、采伐對象與方式方式:透光伐,生長伐對象:透光伐,郁閉度0.9以上的人工幼齡林、郁閉度0.8以上的天然幼齡林;生長伐,郁閉度0.8以上的人工中齡林、郁閉度0.7以上的天然中齡林(2)、主要技術要求a、強度:透光伐:以經營密度表控制強度,保留株數不低于最低經營密度。 生長伐:在遵循最低經營密度的基礎上,人工林株數強度15%-30%,蓄積強度10%-20%;天然林蓄積強度15%-30%,b、伐后郁閉度:人工林不

22、低于0.6;天然林不低于0.5。不能造成“天窗”或疏林地。c、平均胸徑:伐后平均胸徑不低于伐前平均胸徑。d、被伐木應選擇林分內生長不良,感染病蟲害或過密的林木,包括枯立木、被壓木、彎曲木、病腐木、多頭木、霸王木、生長過密的林木,本著“去劣留優,間密留勻”,及時清除伐根,或用藥劑殺根滅萌,促進林木生長的原則進行。2、防護林撫育采伐(1)、采伐對象與方式 根據林分的情況可采取定株撫育伐、生態疏伐、株間間伐等方式。對象是密度過大,影響林木正常生長的幼、中齡防護林。(2)、主要技術要求堅持用材林撫育原則的基礎上,要保持原有林分的總體結構,不影響原有的防護功能。株數強度10%-20%,伐后郁閉度要0.6

23、以上。3、衛生采伐簡稱衛生伐衛生伐是為了改善森林環境,減少病蟲火災發生所進行的采伐。其目的是改善林內衛生狀況,防治病蟲害蔓延,促進林木生長。采伐對象是枯立木、感染病蟲害木、受外力損傷的如風害、雪壓、火災等瀕于死亡的樹木及有傳播嚴重病蟲害的樹木等。衛生伐不受林種、林齡限制,凡發生上述采伐對象的林分可以進行衛生采伐。 (四)、低產林改造采伐 低產林改造采伐包括低產用材林改造和低效防護林改造采伐。改造采伐方式主要包括皆伐改造、擇伐改造和綜合改造等。1、 低產用材林改造采伐1、 適用范圍低產用材林改造采伐對象為立地條件好、有生產潛力并且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用材林;、郁閉度0.2以下;、經過多次破壞性采伐

24、、林相殘破、無培育前途的殘次林;、多代萌生無培育前途的萌生林;、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樹種株數不足林分適宜保留株數40%的中齡林;、遭受嚴重火燒、病蟲害、鼠害、雪壓、風折、雷擊等自然災害且沒有復壯希望的林分。f、速生林種的中齡林階段,公頃連年生長量在3立方米以下;中、慢生樹種中齡林階段,公頃連年生長量1.5立方米以下的低產林。、采伐方式、皆伐改造:適于生產力低、自然災害嚴重的低產林,進行帶狀或塊狀皆伐;、擇伐改造:適于目的樹種數量不足的低產林。伐除非目的樹種,無培育前途的老齡木、病腐木、瀕死木等。、技術要求、坡度不大于5度時一次皆伐改造面積不大于10公頃,坡度615度時不大于5公頃,立地條件好,不易

25、引起水土流失且容易更新的地塊,可以擴大到20公頃。對于遭受易傳染的病蟲災害的林分,應采用塊狀皆伐改造;、擇伐改造應保留有培育前途的中小徑木,林下或空地補植耐陰的樹種;、改造后及時更新,更新期不超過1年。2、低效防護林改造采伐、適用范圍低效防護林改造采伐對象為下列情況之一的防護林:、年近中齡而仍未郁閉,林下植被覆蓋小于0.4;、單層純林尤其是單一針葉樹純林,林下植被覆蓋度小于0.2,土壤結構差,枯枝落葉層厚度小于0.5cm;、遭受嚴重的病蟲害鼠害或其他自然災害、病腐木超過20%;、因不適地適樹或種質低劣,造林樹種或保留的目的樹種選擇不當而形成的小老樹林;、林木生長不良、林分結構差而達不到防護和景

26、觀效果的林帶。、采伐方式、皆伐改造: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林分或林帶采用皆伐方式進行改造;、擇伐改造:主要以群狀或單株的方式采伐低效林內的部分林木;、綜合改造:沒有成林希望的林分、林帶,伐除小老樹,補植適宜樹種。(五)、其它采伐其它采伐是指除上述四種類型外因其它特殊原因進行的林木采伐。適用范圍主要包括:、工程建設及征占用林地采伐林木;、薪炭林、經濟林、特用林采伐;、修建森林防火隔離帶、森林病蟲害防治隔離帶及邊防公路、巡邏路等項目應采伐林木等;、散生木和四旁樹采伐。五,更新造林的設計(一)更新方式 分為人工更新、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天然更新。(二) 造林方式 分為播種、植苗、插條造林三種。(三)整地方

27、法 (1)按使用的工具,材料分為:人工整地、機械整地、化學整地。(2)按形狀分為:塊狀整地、帶狀整地、穴狀整地和全面整地等。(四)、造林季節 分為春節造林、秋季造林、雨季造林 (五)、混交方式根據混交樹種和起源分為:喬灌混交、針闊混交、闊葉混交、人天混交。根據混交類型分為隔株混交、隔行混交、帶狀混交、塊狀混交、植生組(群狀)混交。(六)、造林密度首先設定株行距:可設為1*3m、2*2m、2*3m、2*1m 等 公頃株樹=10000/株距*行距六 、 外業小班調查(一)、面積調查,林分用gps圈定,一并確定拐點坐標及各邊長;林帶測長度和寬度并確定起終點坐標。林帶面積=(林帶寬+6米)*長。(二)

28、、株數與蓄積量調查方法株數蓄積量調查的目的是查清小班內的立木株樹和蓄積,為采伐更新設計提供科學依據。株數蓄積量調查方法:主伐、低質林改造和更新采伐小班采用全林每木調查方法;撫育采伐小班采用標準地調查或機械抽樣方法推算全小班株數蓄積。凡屬采伐的應伐木,一律每木檢尺標記(均應在樹干1、3m部位和根部做標記)。每木檢尺起測胸徑為5cm。以小班為單位的蓄積量調查精度,標準地和抽樣調查的達到90%以上,全林每木和應伐木每木調查蓄積量精度達到95%以上。1、全林每木調查 全林每木調查是對小班內的每株樹木(5cm以上)全部進行檢尺,據此計算每公頃和小班的株樹和蓄積。為了保證蓄積量精度,除嚴格執行每木檢尺的有

29、關技術規定外,嚴禁重測或漏測。2、標準地調查標準地調查是在小班內設置標準地,對標準地內的樹木都進行檢尺。據此推算每公頃及小班株樹和蓄積量的一種調查方法。(1) 標準地面積 天然林占小班面積的10%以上,人工林占小班面積的8%以上。標準地的最小面積:天然林不少于0.3公頃,人工林不少于0.2公頃。(2) 標準地形狀分為正方形、矩形、帶狀、標準行等。標準行只適用于西部“三北”地區林帶的標準地調查。(3)標準地設置于測量 a、選設標準地的基本要求有4點:第一是以小班為單位選設,必須有充分的代表性。第二是標準地內的樹種、密度應分布均勻。第三是標準地應離開林緣,不能跨越道路、小河等。第四是方形標準地機械

30、布設;矩形和帶狀標準地設置方向應與林地走向相同,帶狀要盡量貫穿小班。b、標準地測量矩形和方形標準地:測量標準地的四個邊界線,用指南針測角,皮尺或測繩量距,g定點,標準地四角埋標,境界線外側樹上應做標記帶狀標準地:寬度為410m,測量中線,終、起點用gps定點,起點和終點每隔50m埋設標樁,中線必須垂直,測繩偏離中線不得超過10 m,每木檢尺邊線樹木時,必須用尺桿確定其境內樹和境外樹。標準行的起終點及每隔50m處必須做標記,以便檢查。3、機械抽樣調查 機械抽樣調查是在小班內隨機起點之后,從含有n個單元總體中,按照一定的間距抽取n個樣本單元組成樣本,用來估測總體(即小班)的方法。(1)樣地形狀為方

31、形,面積為0.06公頃(邊長24.49m,1/2對角線長17.32m).先確定中心點,gp定點,用指南針測角,皮尺量距;測量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角線,確定四個點。樣地中心點和四個頂點埋設標樁,中心樁上書寫樣地號,四個邊線外側樹木做記號。(2)樣地間距與布點 樣地點間距統一規定為90m。在距林緣一定距離的林分內,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樣地號。小班面積小于1公頃的布一個點,12公頃布2個點,3 公頃以上的按90 m的點間距布點。(三)、每木調查的方法 每木調查(每木檢尺)包括全林每木調查、標準地每木調查、樣地每木調查、應伐每木調查等。每木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查得小班內的樹木株數、蓄積、樹種

32、組成、平均胸徑等,為采伐更新設計打基礎。1、每木調查的有關規定 (1)活立木的胸徑一律從5cm開始起測,雜木檢尺還要具備樹干通直2m以上。(2)用圍尺測胸徑,以2cm為一個徑級,上線排外法括約(即6cm為5.06.9cm、8cm為7.08.9cm,以此類推)。(3)測胸徑高度,從樹根的第一水平根(即最上面的根)算起,往上1.3m處為測徑高度。(4)坡面上的樹木,在上坡量測。(5)在胸徑1.3m以下樹干分叉木(或叢生木),有幾株檢幾株;1.3m以上分叉,樹枝無論直徑多大,不能視為分叉木檢尺。(6)樹木根部落于標準地或樣地邊界線上時,樣地邊線樹木采取 “取兩面舍兩面”的辦法處理。(7)分別樹種,分

33、徑級檢尺,將檢尺結果記錄到每木調查野帳或樣地每木調查原始野帳上。(8)檢尺員報樹種名和徑級數,記賬員復述,檢過尺的樹木用粉筆或蠟筆在胸高部位處做標記,以免重測或漏測。(四)林分其他調查因子的測定主要是郁閉度測定、樹高的測定及林齡的確定1、郁閉度的測定 起測徑級以上林木,采用冠幅垂直壓線法確定。在標準地或樣地上拉50100m測繩,查胸徑5cm以上林木樹冠垂直投影壓線長,用總測繩長除以壓線長,求得郁閉度,取小數點后兩位數。起測徑級以下的幼令林,用目測法測定郁閉度。簡易測量法“一步一抬頭”。2、平均樹高的測定選擇該林分內中等胸徑(平均胸徑)的樹木3-5株,用測高器分別測高,取平均值確定平均樹高。簡易

34、測量方法:等腰直角三角形法;投影相似圖形法(見附圖)3、平均林齡的確定一般按照檔案確定,有爭議的要由專門設計人員兩人以上到現地取平均胸徑樹木3-5株,查年輪加苗齡確定。七 、 內業整理與計算(一)樣地、標準地每木調查野帳的整理以小班為單位,將全部樣地或標準地每木調查野帳進行整理,分樹種,分徑級統計株數,其匯總結果填到每木調查野帳上。(二)每木調查野帳的計算 1、分樹種統計各徑級株數。2、分樹種分徑級查相應的地方一元立木的材積表或二元立木材積表,株數乘單株材積,得該徑級材積。3、分樹種累計株數和材積,求得各樹種的總株數和總材積。4、累計全部樹種的株數和材積,求得標準地(或總樣地)的總株數和總材積

35、。5、用求得的總株數和總材積除以標準地面積(或總樣地面積),求得每公頃株數和蓄積。6、每公頃株數和蓄積乘小班面積,求得全小班的株數和蓄積。(三)計算平均直徑 根據每木調查測得的蓄積除以株數,求得單株材積,反查材積表相應的徑級,確定平均胸徑。(四)、撫育采伐地塊,根據調查的數據和相關規定確定采伐強度、采伐株數、采伐徑級,對采伐木進行撿尺、標示。八、作業調查設計成果的編制作業調查設計成果,以林場、鄉鎮為單位,分別裝訂成冊。設計成果經林業局相關領導及設計人員審核簽字后,報資源部門審批備案。(一)、作業調查設計說明書的編寫主要內容應包括:1自然情況(1)地理位置:包括行政區劃位置。森林資源調查區劃位置和離場、鄉鎮距離,交通運輸條件等。(2)地況:包括地形地勢、土壤、植被等。(3)林況:主要是林相特點。2、調查設計要點(1)調查設計時間。(2)調查設計依據:上級下達的設計計劃文件,作業調查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