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學院農學概論課程作業姓名:學 號:年級:學習中心:第一章 緒論簡答題1. 簡述農學(廣義、中義、狹義)的含義。答:廣義的農學包括農業科學的全部領域,主要有農業基礎科學、農業工程科學、農業經濟科學、農業生產科學和農業管理科學,可以理解為研究農業生產理論和實踐的科學;中義:是指農業科學中的農業生產科學主要包括種植業、養殖業生產林業生產等方面。狹義:是指研究農作物生產的科學,即研究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生產理論和生產技術。2. 簡述農學的特點。答:農學作為一門科學具有探索性和創造性的特點。(1)研究對象的特殊性,(2)農學技術的實用性,(3)農學基礎的廣泛性。3. 簡述作物生產的特點。答
2、:(1)作物生產具有嚴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3)作物生產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產具有連續性,(5)作物生產系統具有復雜性。論述分析題1. 試析我國作物生產發展的出路。答:(1)作物生產具有嚴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3)作物生產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產具有連續性,(5)作物生產系統具有復雜性。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類與分布名詞解釋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經過人類不斷選擇、馴化、利用、演化而來的具有經濟價值的栽培植物。簡答題1. 按用途和植物學系統相結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為哪些類別。答:一般可分為3部份9個類別。一、糧食作物(1)禾谷類作物,(2)豆類
3、作物,(3)薯類作物。二、經濟作物,(1)纖維作物,(2)油料作物,(3)糖料作物,(4)嗜好作物,(5)其它作物如:桑、漆、橡膠等。三、飼料作物。2. 簡述影響作物分布的因素。答:影響作物分布的因素有緯度、海拔、地勢、地貌影響到光照、溫度、降雨等氣候條件。3. 例舉出我國種植業的10個一級區域。答:1、東北大豆春玉米甜菜區,2、北部高原小雜糧甜菜區,3、黃淮海棉麥油煙果區,4長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區,5、南方丘陵雙季稻茶柑橘區,6華南雙季稻甘蔗區,7、云南高原稻玉米煙草區,8、川陜盆地稻米薯類柑橘桑區,9、西北綠洲麥棉甜菜葡萄區,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麥油菜區。4.簡述長日照、短日照作物的概念,
4、并各列舉兩種作物類型。答:長日照作物在一生當中要求日照連續超過12小時以上時,才能通過發育階段正常開花結實的作物。如小麥、油菜等。短日照作物在一生當中要求日照連續在12小時以下,才能通過發育階段正常開花結實的作物。如水稻、棉花等作物。論述分析題1. 試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產概況。答:其與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傳播的區域密切相關,也與作物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適應性密切相關,同一作物在相對一致的自然生態范圍的不同地域的栽培歷史的長短和種植規??赡艽嬖谳^大的差異和變化。2. 試述世界10大農區的特點。答:非洲撒哈拉以南農業區。包括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第三章 作物的生長發育與產量、品質名詞解釋1、作物
5、的生長:是指作物個體、器官、組織和細胞在體積、重量和數量上的增加,是一個不可逆的量變過程。通常用大小、輕重和多少來度量。 2、作物的發育:是指作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形成過程,也就是作物發生形態、結構和功能上質的變化,有時這種過程是可逆的。 3、營養生長:是指作物營養器官根、莖、葉的生長。4、生殖生長: 當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以后,便開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開花、授粉、受精、結果(實),形成種子。植物的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長,叫做生殖生長。還有些植物是不開花直接結果的,譬如無花果等,但這任然不違背植物的生長規律。人類生殖生長的過程經歷從胎孕、發育、成長、衰老乃至死亡的過程,這是人類生命的
6、自然規律。5、作物生育期:指作物從出苗到成熟所經歷的天數?;驈牟シN材料出苗到主產品收 獲適期所經歷的天數。 6、作物的生育時期:指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態特征、結構功能發生顯著變化的 各個時期。 7、作物的溫光反應:是指作物必須經歷一定的溫度和光周期誘導后,才能從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進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進而才能開花結實。 8、頂端優勢: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抑制的現象。 9、葉面積指數:是指作物群體的總綠色葉面積與該群體所占據土地面積的比值勤。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鮮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關系: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態特征總是呈現若干次顯著的變化,根據
7、這些變化,可以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 12、經濟系數:是指生物產量轉化為經濟產量的效率。即經濟產量/生物產量。13、生物產量:是指作物在生產期間生產和積累有機物質的總量,即全株根、莖、葉、花和果實等干物質 14、經濟產量: 是指所收獲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數量。 15、光合作用:利用自身的葉綠素將可見光轉化為能量(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驅動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 16、作物群體:是指同一塊地上的作物個體群。 17、源:制造營養并向其它器官提供營養的器官或部位都是源 18、庫:消耗利用或儲藏營養的接受器官或部位是庫。 19、光能利用率: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所產生
8、的有機物中所含的能量,與這塊土地所接受的太陽能的比. 20、作物品質:是指作物生產中目標產品的質量,具體包括其利用質量和經濟價值。 21、形態指標:是指根據作物產品外觀形態來評價品質優劣的指標,包括形狀、大小、長短、粗細、厚薄、色澤、整齊度等。 22、理化指標:是指反映經濟產品的化學成分,是根據作物產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結果評價產品質優劣的指標。 23、營養品質:主要是指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的含量。 24、食用品質:是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特性。 25、工藝品質:是指影響產品質量的原材料特性。 26、加工品質:是指不明顯影響產品質量,但對加工過程有影響的原材料特性簡答題1. 簡述營
9、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答:(1)營養生長期是生殖生長的基礎營養生長是作物轉向生殖生長的必要準備。 (2)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是并進的階段,彼此之間會存在相互影響相互競爭的關系。2. 簡述作物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生長的關系。答:作物的根、莖、葉在營養物質的分配上是互通有無、相互聯系的。根供給地上部分水分、無機鹽、同時根還合某些有機物和激素(細胞分裂素)供地上部分需要。面地上部分又根系提供光合產物和維生素、生長素等生理活性物質?!案钊~茂”就充分反映這種協調關系。3. 簡述種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解除方法。原因:胚發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必須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種殼的機械阻礙、不透水性、不透
10、氣性以及種殼中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方法:低溫層積、變溫處理、干燥、激素處理。用物理、化學方法破壞種皮或去除種殼。4. 簡述產量的概念及產量構成因素。答:生物產量是指作物全生育期間生產和積累的有機物總量,一般不包括根。 因素:單位面積上的株數和單株產量。即產量=單株產量單位面積的株數。各類作物不同,產量構成因素也就不同了。5. 簡述影響作物品質形成的因素。答:1、內在因素:品種特征,如產量性狀、耐肥等生長發育特征及幼苗素質等,均影響產量形成的過程。 2、環境因素:土壤、溫度、光線、肥料、水分、空氣、病蟲草害的影響較大。 3、栽培措施:種植密度、群體結構、種植制度、田間管理措施,在某種程度上是取得
11、群體高產優質的主要調控手段。論述分析題1. 試析源、流、庫之間的關系。(1)源對庫的影響:源是庫的有機養料供應者,源是產量形成和充實的重要物質基礎。(2)庫對源的影響庫依賴于源而生存,庫內接納同化物質的多少,直接受源的同化效率及輸出數量決定,兩者是供求關系。庫對源的大小,特別是對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顯的反饋作用。庫對源還可發揮“動員”和“征調”作用,迫使其內含物向庫轉移。(3)源、庫對流的影響:庫、源的大小及其活性對流的方向、速率、數量都有明顯影響,起著“拉力”和“推力”的作用。在實際生產中,源、庫往往是決定產量的關鍵。只有使作物群體和個體的發展達到源足、庫大、流暢的要求時,才可能獲得高產。2.
12、試析提高作物產量的途徑。答:1、作物的產量潛力 2、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 1.光能利用率 2.光能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徑 (1)選育高光和效率的品種(2)增加光合面積1.合理密植 2.改變株型 (3)延長光和時間1.提高復種指數2.延長生育期3.補充人工光照)3、降低作物消耗4、提高經濟系數第四章 作物生長與環境條件名詞解釋1、光飽和點:在一定的光強范圍內,植物的光合強度隨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當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數值后,光合強度不再繼續提高時的光照度值。2、光補償點:植物的光合強度和呼吸強度達到相等時的光照度值。在光補償點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過呼吸作用,可以積累有機物質。 3、光周期現象:植物的開花
13、結果、落葉及休眠,動物的繁殖、冬眠、遷徙和換毛換羽等,是對日照長短的規律性變化的反應。4、三基點溫度:最適溫度、最低溫度及最高溫度。5、積溫:是指作物在某一生育時期某一時段內逐日平均氣溫積累之和。6、活動積溫:是指對高于作物生長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溫度的累積,即對大于或等于生物零度的日平均溫度的累積。7、有效積溫:是指日平均溫度與作物生長下限溫度之差的累積,也叫生長度日。8、土壤:是由一層層厚度各異的礦物質成分所組成大自然主體。9、土壤質地: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徑的礦物顆粒的組合狀況。10、作物光溫生產潛力:在一定的光、溫條件下,其它環境因素(水分、二氧化碳、養分等)和作物群體因素處于最適宜狀態,作物
14、利用當地的光、溫資源的潛在生產力。11、田間持水量:在地下水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許水分充分下滲,并防止其水分蒸發,經過一定時間,土壤剖面所能維持的較穩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勢或土壤水吸力達到一定數值),是大多數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上限。12、土壤萎蔫系數:植物產生永久萎蔫時的土壤含水量,通常可視為植物可利用土壤水的下限。13、作物需水量:作物旺盛生長的田間蒸散量。14、蒸騰系數:是指作物形成一個單位重量的干物質所消耗水分的重量。15、營養臨界期:營養元素缺少或營養元素之間比例不平衡,對植物生長發育起著顯著不良影響的那段時期。16、營養最大效率期:某種養分能發揮其最大增產效能的
15、時期。簡答題1. 簡述調節溫度的農業技術措施。答:1、灌溉措施對溫度的調節2、耕作措施對溫度的調節3、覆蓋與土壤溫度論述分析題1. 試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徑。答: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徑第五章 作物種植制度名詞解釋1、種植制度: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作物種植的結構、配置、熟制與種植方式的總體。2、作物布局:是指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結構與配置的總稱。3、復種: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內種植或收獲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4、復種指數: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的全年作物收獲總面積占耕地面積的百分比。5、間作:指在同一田地上與同一生長期內,分行或分帶(多行)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
16、方式。6、混作:農作物與多年生木本作物(植物)相間種植7、套作:指在同一塊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長后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種植方式。8、輪作:是指同一田地上按照一定順序,在不同年度間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作物組合的種植方式。9、連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多年不變地種植同一種作物或作物組合的種植方式。 10、茬口:是作物在輪作換茬中給予后茬作物種種影響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稱。11、茬口特性:是指作物生產的茬口安排中不同前后作的反應特點。簡答題1、 簡述種植制度及其功能。 答:種植制度是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的作物布局與種植方式的結合。它包括作物布局、復種、間套作、輪作與連作等內容及技術,是解決什么作
17、物、各種多少、種在哪里、怎么種等種植生產中的決策問題。 2、 簡述衡量合理種植制度的標準。 答:一個合理的種植制度,應做到因地制宜、趨利弊害、充分發揮當地的自然資源優勢,合理利用社會經濟資源,促進種植業與畜牧業、林業、漁業、協調發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單位耕地面積的年生產力,保護和改善資源和環境,持續增產、穩產,并提高經濟效率。 3、 簡述作物布局在農業生產上的意義。 答:1.作物布局是種植業較佳方案的體現 2.作物布局是農業生產布局的中心環節 3.作物布局是農業區劃的主要依據與組成部分 4、 簡述作物布局的原則。 答:(1)生態適應性是基礎 (2)社會需求是目的 (3)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是重
18、要條件 (4)經濟效益是根本動力 (5)用養結合、綜合平衡,實現農業的持續發展 5、 簡述復種的意義。 答:(1)有利于增加播種面積與作物年產量 (2)有利于緩和各類作物爭地矛盾,促進全面增產 (3)有利于穩產抗災 6、 簡述提高復種指數的技術途徑。 答:(1)作物組合與品種搭配技術 (2)采用育苗移栽技術 (3)運用套作技術 (4)促早播早發和早熟技術 7、 簡述輪作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 答:(1)減輕農作物的病蟲草害 (2)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 (3)均衡利用土壤養分和水分 (4)經濟有效地提高作物產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8、 簡述減輕連作危害的途徑。 答:(1)
19、連作存在的原因 1.內在因素2.外在因素(1社會需要決定連作2.資源利用決定連作3.經濟效率決定連作)(2)減輕連作危害的技術途徑(1.物理技術2.化學技術3.品種更換4.農業技術)論述分析題1. 試析我國農業區域結構調整的方向。答: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區域適應性,區域比較優勢是客觀存在的,只有因地制宜地推出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及產業化經營,才能增強農產品的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力,減少趨同性2. 試述間套作的調控技術要點。答:(1)作物類型及品種的選配組成 (2)田間結構配置(1.密度與行株距2.行比(行數)與幅寬3.帶寬) (3)作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技術(1.適時播種,保證全苗2.加強水肥管理3.
20、控制作物株型4.綜合防治病蟲害5.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品)3. 論述我國種植制度主要類型的特點。種植制度早期的研究主要是根據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條件進行農作制度的分類和比較研究。在其發展過程中 ,不同國家和地區因各自不同的資源優勢和經濟狀況 ,研究方向上各有側重 :人少地多農業發達的歐美國家 ,側重于經濟效益及其資源和環境保護 ;而人多地少屬于生存型農業的亞非國家 ,則側重于增產潛力 ,其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農業資源 ,二是如何生產足夠的糧食。我國在種植制度方面的研究 ,出于人多地少的國情 ,主要是以增加糧食產量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為目標 ,圍繞以間套復種為主要內
21、容的多熟種植制度和作物布局為研究重點。 5 0 70年代以擴大復種提高土地利用率為主提高糧食總產 ;80年代以提高單產、提高土地生產力為主提高糧食總產 ,并逐步向高功能 (高產量 )高效益種植模式發展 ;90年代從高產高效種植實踐與理論探討 ,逐步走向種植業結構調整與優化。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種植制度的研究與演變又呈現出新趨勢 :首先 ,可持續農業是種植制度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方向 ;其次 ,種值結構調整是農業生產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 ;再次 ,持續高效是種植制度改革與發展的最終目標。第六章 作物育種與種子產業名詞解釋1、品種:在一定的生態和經濟條件下,經自然或人工選擇形成的動、 植物群體。具有相
22、對的遺傳穩定性和生物學及經濟學上的一致性,并可以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2、良種:用常規原種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雜交種達到良種質量標準的種子。3、引種:把外地或國外的新作物、新品種或品系,以及研究用的遺傳材料引入當地。4、系統育種:在現有的品種群體中選擇優良的自然變異,通過比較鑒定而培育出新品種。5、雜交育種:不同種群、不同基因型個體間進行雜交,并在其雜種后代中通過選擇而育成純合品種的方法。6、單交:2個不同品種或種質資源作為親本進行成對交配的雜交方式。7、復交:復交分為三交、雙交、和聚合雜交,它涉及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親本,要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雜交。8、回交:子一代和兩個親本的任一個進
23、行雜交的方法9、雜種優勢:雜交子代在生長活力、育性和種子產量等方面都優于雙親均值的現象。10、誘變育種:在人為的條件下,利用物理、化學等因素,誘發生物體產生突變,從中選擇,培育成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種。11、航天育種: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氣球等所能達到的空間環境對植物的誘變作用以產生有益變異,在地面選育新種質、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農作物育種新技術。12、種子產業:種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沿革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種子產業邁向了現代化的發展軌道。13、品種審定:是指由專門的權威機構對新育成或新引進的品種能否推廣和能在什么范圍內推廣等權威性結論。14、良種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種種性的前提下,有計劃地、迅
24、速地、大量地繁殖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或苗木的技術。15、種子檢驗:利用科學、先進和標準的方法,對種子樣品的質量進行檢測、分析、鑒定,以判斷其質量優劣的一門科學技術。16、種子真實性:種子是否真實。17、種子經營:種子經營實行許可制度。簡答題1、 簡述種子的概念及種類。答:在植物學上來講,真正的種子是指種子植物所獨具繁育器官,它是由植物的胚珠經過受精作用發育而成的一種有性繁殖器官,一方面具有遺傳性。能將其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傳遞給下一代。 在農業生產上,種子是用于農業、林業生產的各種播種材料的總稱,習慣稱農業種子。 種類:真種子、類似于種子的果實、營養種子、人工種子。2、 簡述品種的特性和品種的類型。
25、答:特性:新穎性、特異性、整齊性、穩定性 類型:自交系品種、雜交種品種、群體品種、無性系品種3、 制定育種目標的基本原則有哪些。答:1.增產性,育種目標較當地主推品種增產5%以上。 2.抗病性,育種目標能較抗當地流行的主要病害。 3.抗逆性,育種目標能較當地主推品種有更好的抗御當地易發生的災害性氣候的能力。 4.較強的適應性,能夠更廣泛的推廣,如鄭單958 5.與當地的生產技術水平相適應,如近年來東北廣泛應用的先玉335,其特點主要是便于機械化收獲4、 作物育種有哪些主要方法。答: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誘變育種5、 簡述遠緣雜交的作用。答:創造新物種、改良舊物種、創造
26、和利用雜種優勢。6、 簡述雜種優勢的利用途徑。答:(1)人工去雄雜交制種(2)利用苗期標志性狀制種(3)利用化學殺雄劑制種(4)利用雌株系制種(5)利用雄株系制種(6)利用雌性系制種(7)利用自交不親和系制種(8)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種7、簡述品種混雜退化的原因。答:機械混雜是指作物在大田栽培或良種繁育過程中,因為播種、收割、運輸、脫粒(軋花)、揚曬、裝袋、入倉等作業而發生的混雜。機械混雜不僅直接影響種子的純度,還會增加天然雜交的機會,加速品種混雜退化的進程,使品種過早喪失其優良特性。除了機械混雜引起的退化還有遺傳引起的退化。由于現在的品種基本上都是雜交品種,后代很容易出現遺傳分離現象,導致品種退
27、化。8、簡述合理使用品種應注意的問題。答:(1)必須使用經過審定的品種,而且是經過種子檢驗符合標準的良種 (2)根據品種的特性,合理選擇和使用良種 (3)良種合理布局和搭配 (4)良種與良法相配套 (5)注意品種的更新和更換9、 簡述良種繁育的概念和任務。答:良種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種種性的前提下,有計劃地、迅速地、大量地繁殖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或苗木的技術。 任務:(1)迅速大量繁殖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 (2)防止品種混雜退化,保持良種種性,提高純度。10、 簡述我國良種繁育的體系。答:(1)對于稻、麥等自花授粉作物和棉花油菜等常異花授粉作物的常規品種。 (2)玉米、水稻等雜交制品,則要求有嚴格的
28、隔離條件以及技術性強等特性,可實行“省提、地繁、縣制”的種子生產體質。論述分析題1. 試析良種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答:(1)良種是種植業賴以延續的基礎 (2)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3)改進品種品質 (4)提高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 (5)提高抗逆性的適應性,擴大種植面積 (6)縮短或改良生育期,改進耕作制度,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7)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勞作生產率2.試述遠緣雜交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克服方法。答:1.雜交不親和;2.遠緣雜交的不育性。方法:染色體加倍法;回交法;蒙導法;逐代選擇;改善營養條件。3.試述我國種子產業的發展歷程。答:1.家家種田,戶戶留種階段 2.四自一輔階段 3.四化一供
29、階段 4.種子產業化第七章 作物生產技術名詞解釋1、整地:作物播種或移栽前進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總稱。2、土壤肥力:是土壤各種基本性質的綜合表現,是土壤區別于成土母質和其他自然體的最本質的特征,也是土壤作為自然資源和農業生產資料的物質基礎。 簡答題1. 影響土壤肥力的因素答:1.養分因素 指土壤中的養分貯量、強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決于土壤礦物質及有機質的數量和組成。2.物理因素 指土壤的質地、結構狀況、孔隙度、水分和溫度狀況等。它們影響土壤的含氧量、氧化還原性和通氣狀況,從而影響土壤中養分的轉化速率和存在狀態、土壤水分的性質和運行規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長力和生理活動。3.化學因素 指土壤
30、的酸堿度、陽離子吸附及交換性能、土壤還原性物質、土壤含鹽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含量等。4.生物因素 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2. 簡述播種前種子要經過哪些處理。答:1、浸種。一般較易發芽的種子可不進行直接播種,對種皮較厚的種子可在播種前進行浸種。浸種可分為冷水浸種和溫水浸種(溫度40度左右為佳),浸水時間一般為24小時為宜,浸泡時間過長養分容易遭受損失。浸過的種子不能播種在過分干燥的土壤中,因為干燥土壤會奪取種子水分,使發芽中止。2、銼傷種皮。對于種殼堅硬、不透水和不透氣的種子,可作銼傷種皮處理(注意不能銼傷種胚)。銼傷種皮法常用于美人焦、荷花、黃花夾竹桃等種子,方法是在播種前用小刀刻傷
31、種皮或磨去種皮的一部分,再經溫水浸泡24小時。3、草木灰拌種。凡外殼有油蠟的種子,都可用草木灰加水混合成糊拌成種子,利用草木灰中的堿分幫助脫去油蠟。4、凍裂。如榆葉梅的種子,在入冬封地前播種并澆透水,冬季土地結凍后,種子外殼破裂,第二年春天即可發芽。5、沙藏。如桂花、薔薇類的種子,秋末采收后用濕沙拌好,裝在花盆里,再放置在深半米左右的溝里,蓋上稻草,第二年開春后取出播種,則可迅速發芽。6、藥物處理。對一些種皮堅硬的種子,也可進行藥物處理,以改變其堅硬種皮透性,使其迅速發芽。通常用2%3%的鹽酸浸種,浸到種皮柔軟后取出種子,用清水漂洗干凈即可保重。芍藥、美人蕉等種子可采取此法。3.簡述合理密植增
32、產的原因。答:在于充分發揮土、肥、水、光、氣、熱的效能,通過調節高粱單位面 積內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使個體發育健壯,群體生長協調,達到高產的目的。論述分析題1. 試述改良鹽堿土的主要措施。植樹造林可以改善鹽堿地。鹽度的廣泛采用,內澇的品種,如金合歡,苦楝,烏桕樹,榆樹,旱柳,加拿大楊,楊樹,泡桐,側柏,樹柳,紫穗槐灰條營造防護林帶,這些巨大的樹冠物種可以蒸發大量的水分,其巨大的根源和一個抽水機,源源不斷的地下水輸送到冠,因此,地下的水位緩慢下降,溶解在水中鹽度的水也慢慢轉移到更深的土壤層,這是生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它改變田間小氣候,促進土壤排鹽水。第八章 植物保護名詞解釋1、植物保護
33、:植物保護學科主要是由植物病蟲害專業發展而來的。2、有害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甚至生存產生危害的生物。3、農業生物災害:在自然界,人類與各種動植物相互依存,可一旦失去平衡,生物災難就會接踵而至。如捕殺鳥、蛙,會招致老鼠泛濫成災;用高新技術藥物捕殺害蟲,反而增強了害蟲的抗藥性;盲目引進外來植物會排擠本國植物,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物災害,危及生態環境。4、變態:在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的形態變化。5、世代:很多年代。6、年生活史:由當年的越冬蟲態開始活動起,到第二年越冬結束為止的生長發育的全過程。7、癥狀:疾病過程中機體內的一系列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異常變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觀上的異常感覺
34、或某些客觀病態改變。8、病狀:疾病表現出來的癥象。9、病征:表現在身體外面的顯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10、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11、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適宜的物理、化學等非生物環境因素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植物病害。12、病害循環:病害從前一生長季節開始發病,到下一生長季節再度延續發病的過程。簡答題1、 昆蟲的個體發育經過哪些階段。答:昆蟲個體發育常以胚胎發育為基點,把胚胎發育前的精、卵成熟叫昆蟲的胚前發育,把胚胎完成后到性成熟的過程叫胚后發育有卵受精 所以把昆蟲的胚胎發育份為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 胚后發育又分為孵化、幼蟲期、蛹期、成蟲期2、 病害循環涉及哪些環節。答: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35、。2、病原物的傳播。3、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3、 簡述農田雜草的生物學特性。答:1.休眠性。2.早熟性。3.多產性。4.擬態性。論述分析題1. 試述農作物害蟲的主要防治方法。答:1.改變生物群落的組成;2.惡化害蟲發生危害的環境條件;3.提高農作物的抗性;4.直接殺死已經發生的有害生物。第九章 作物生長現代化名詞解釋1、作物生產現代化: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2、作物生產機械化:作物生產由勞工作主要生產因素,轉營以電力水力等其他動力來驅動生產。3、作物生產設施化:使用設備生產作物。4、作物生產智能化:利用智能化IT信息技術來結合設施、設備來指導農業預測、實施生產。簡答題1. 簡述現代作物生產的特點。答:1.作為基本的生產資源來利用;2.周期性、季節性、地域性和連續性;3.作物產品的產量、品質的差異性、可塑性。2. 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德州市躍華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英語試卷含解析
- 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五年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哲學與文化》主觀題答題模板
- 汽車金融公司員工職業素養培養考核試卷
- 減速器原理與設計考核試卷
- 球類企業績效管理與激勵機制考核試卷
- 石棉與化工和能源行業考核試卷
- 海洋氣象服務在船舶設計與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船舶安全檢查與輪渡運輸合規性考核試卷
- 煤炭批發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研究考核試卷
- 項目執行進度實時跟蹤表(電子版)
- 自然語言處理與人工智能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中山大學
- 2025年中儲糧集團河南分公司招聘(11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環境污染舉報信范文
- 《基于PLC的包裝機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10000字(論文)
- 電力工程勘測的基本知識
- 2025年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藝術作品欣賞》課件
- 體育賽事版權保護與監管-洞察分析
- 自動分類垃圾桶創新
- 2025年南京證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