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鐵X局XX鐵路XX段站XX標段X分部懸灌梁施工測量方案(里程DKXXX+XXXDKXXX+XXX.X0)編制:審核:批準:XX鐵路客運專線X標段中鐵X局X公司架子X隊20XX年X月 14目 錄1. 總則1。2工程概況23編制依據44控制測量44.1 平面控制測量44.2 高程控制測量55施工測量75.1 放樣說明75.2施工放樣的步驟和方法75.2.1橋梁施工測量75.2.2懸臂澆注梁部的測量及線型控制85.3注意事項126變形位移監測13。6.1 垂直位移監測13。6.2 變形監測注意事項13。6.3提交資料141. 總則合福高速鐵路采用型板式無碴軌道結構,正線數目雙線,線間距為5.0米
2、,設計時速350km/h,因此對控制測量及施工測量的要求極高。線形控制測量的主要內容,就是及時準確地定位施工中梁體頂面、底面及縱、橫位置,將其與設計值進行比較,找出其偏差值,然后對偏差值進行分析研究,找出修正值,用于指導下一梁段施工。懸灌施工時梁體線形變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若測控不及時、不準確,數據丟失或失效,將無法通過二次施工或測量予以補救。因此,在梁體施工前就要認真研究包括測量方法、時間、布點、量測點位置、測量次數和精度要求等內容的實施方案。為了保證控制測量及施工測量精度達到設計規范要求及線下工程工后沉降和差異沉降滿足鋪設無碴軌道的需要,判定線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達到設計預期值,以確定無碴
3、軌道鋪設時間,特制定本橋段施工測量方案。 2. 工程概況本區段路基、特大橋全長18.8302千米,有4座連續梁。本段孔跨布置:連續梁(32+48+32m),登云大橋4號墩6號墩,跨柳溪河,里程為DK232+987.050DK233+100.650;連續梁(60+100+60m),徽水河特大橋14號墩16號墩,跨徽水河,里程DK234+457.970DK234+679.670;連續梁(40+64+40m ),南關村特大橋4號墩6號墩,跨217省道,里程DK239+842.610DK239+988.310;連續梁(48+80+48m),南關村特大橋14號墩16號墩,跨217省道,里程DK240+1
4、84.510DK240+362.210;本段范圍內共有設計院控制點21個(CPI 點5個、CPII 點16個)水準基點19個,平面施工加密控制點27個,點位坐標及高程見下表: 平面控制點表點名坐標值高程X坐標Y坐標CPI4663362313.9543500114.6692214.0490CPI4673361631.3700500521.8376180.9844CPI4683347142.968485564.316CPI4703349108.5831503418.7487227.4274CPI4713349302.8347503000.5221213.5147CPII2993360981.061
5、0 499916.5346 167.9011 CPII3003360401.8798 500130.9706 187.0412 CPII3013359681.4247 501059.1052 213.6677 CPII3023359184.5327 501318.6976 174.8655 CPII3043358251.3536 500544.2985 162.5694 CPII3053357991.7686 501171.0726 177.4665 CPII3063357917.2618 501843.4038 171.6010 CPII373356254.1693 500726.9249
6、169.6071 CPII3083355648.7736 502031.2876 179.4681 CPII3103354781.4301 501862.5218 238.6278 CPII310-13354762.9760 501373.4605 220.6423 CPII310-23353915.7338 502240.2824 207.2773 CPII310-33352113.2572502948.7498197.9104CPII310-43344362.727486133.4224CPII310-5-13351028.5622503024.1599194.8514CPII310-63
7、350621.0052503230.8712194.52683編制依據1、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2、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99;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4、XX大橋施工圖;XX河特大橋施工圖;XX特大橋施工圖。4控制測量4.1 平面控制測量在架子二隊管段內的平面施工控制網在設計院的CPI、CPII基礎上進行加密控制。控制點的埋設規格遵循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中CPII點之要求埋設,深度不小于1米;選在通視條件良好且便于保護的地段,以保證相鄰導線點間有良好的通視條件,視線兩側盡量遠離障礙物,便于測
8、角、測距,提高測量精度。導線點沿線路走向布設,距線路中心約50100米左右,各邊長應大致相等,其邊長控制在200300米以內,困難地段最短邊長不小于100米。點位選在土質堅實處,便于保存標志和安置儀器,視野好,便控制整個測區,埋設好后并做好點之記,方便后續施工放樣測量找點。導線的控制測量采用附合導線的測量方法,即起始邊及終止邊利用設計院交樁兩對相互通視的CP、CP點組成的已知邊進行加密,連測單獨的設計院交樁CP、CP點在整體平差時作為固定點參入平差,以保證線路的整體平順。各項精度須滿足下列指標:導線測量主要技術要求控制網級別附合長度(km)邊長(m)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相鄰點位坐標
9、中誤差(mm)導線全長相對閉合限差方位角閉合差限差()對應導線級別CP420030052.5101/40000四等控制測量儀器采用GPT-3002LN型日本拓普康全站儀及配套的棱鏡和TS 06型瑞士徠卡全站儀及配套的棱鏡進行觀測,測角和測距精度為2及(22ppm*D)mm,施測前已在國家授權的儀器鑒定單位進行檢定,各項技術指標符合規范及標準要求,并在使用有效期內。觀測方法為方向法觀測水平角、每站測角4個測回。各測回間讀數較差應滿足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中的要求。測距采用往返各觀測2個測回,取平均值作為最終觀測值。各項觀測精度技術指標見下表:導線測量水平角觀測技術要求控制網等級儀器
10、等級測回數2C較差同一方向各測回較差CPDJ1496距離和豎直角觀測限差儀器精度等級測距中誤差(mm)同一測回各次讀數互差(mm)測回間讀數較差(mm)往返測平距較差I5572mD注:mD=(a+bD),為儀器標稱精度。式中 a儀器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b比例誤差系數(mm/Km);D測距邊長度(Km)。導線測量外業完成后,導線邊長應統一規化至測區平均高程面上。當外業測量各項指標限差滿足規范要求后再進行方位角和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的計算,當閉合差滿足規范要求時采用通過國家鑒定的科傻平差軟件及萊卡平差軟件進行兩人以上獨立的嚴密平差,分別平差后再相互校核,確保平差計算準確無誤。4.2 高程控
11、制測量水準基點高程控制測量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進行施測,加密水準點與平面加密控制點盡量共用,測量采用附合水準路線形式往返觀測的方法,儀器使用天寶DINI型電子水準儀配合銦瓦條碼水準尺,施測前已在國家授權的儀器鑒定單位進行檢定,各項技術指標符合規范及標準要求,并在使用有效期內,主要精度要求及技術標準如下: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mm)水準測量等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限差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閉合差左右路線不符值二等水準1.02.0二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或閉合差(mm)
12、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二等2400DS1銦瓦往返往返水準測量的觀測嚴格執行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和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中關于二等水準測量的規定,最大視距不大于50米,下絲最小讀數不小于0.5米,上絲讀數最大不超過2.8米,前后視距差不大于1米,前后視距積累差不大于6米,觀測讀數及數字取位至0.01mm,且每測段的測站數均為偶數。光學水準儀觀測順序為:往測:奇數站為 后-前-前-后 偶數站為 前-后-后-前返測:奇數站為 前-后-后-前 偶數站為 后-前-前-后數字水準儀觀測順序為:往、返測奇數站:后-前-前-后 往、返測偶數站為:前-后-后-前二等水準觀測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準
13、尺類型水準儀等級視距(m)前后視距差(m)測段的前后視距累計差(m)視線高度(m)二等銦瓦DS1501.06.0下絲讀數0.3DS0560水準加密控制測量在測量貫通后應檢查外業觀測記錄是否符合二等水準測量等級的各項指標限差要求,然后計算閉合差,當閉合差滿足規范要求時采用兩人以上獨立的嚴密平差,分別平差后再相互校核,求得各加密水準點的高程。水準測量計算取位等級往(返)測距離總和(km)往(返)測距離中數(km)各測站高差(mm)往(返)測高差總和(km)往(返)測高差中數(km)高程(mm)二等、精密水準0.010.10.010.010.10.15施工測量5.1 放樣說明施工測量采用坐標放樣法施
14、測,放線時宜進行兩個方向的后視,防止點位誤用的情況發生,同時也可用以檢查控制點位是否發生位移。施工測量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數據資料復核制度,測量數據在至少經過兩人獨立計算結果一致時方可使用,未經復核的測量數據嚴禁使用。現場放線過程中先按照設計坐標放出點位之后再實測其坐標,以來此保證施工放線的精度。也可利用儀器自有功能采用坐標放樣,放樣數據復核后先輸入儀器,以加快施工測量進度,數據輸入后須經兩人以上復核,放線時同樣宜兩個方向的后視,放樣后再實測其坐標進行復核。施工放樣之前,測量人員首先要熟悉設計圖紙,根據由整體到局部、由控制到細部的施測原則,先放出構筑物的主要軸線,再進行細部放樣。放樣時要以控制網作
15、為放樣的依據,認真核對圖紙,找出主要軸線的正確位置及各細部點的幾何關系,放樣后再檢查放樣點的平面幾何尺寸及縱橫距離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施工放樣內容包括:墩頂縱橫軸線、支承墊石中心十字線、錨拴孔位置。5.2施工放樣的步驟和方法5.2.1橋梁施工測量橋位控制測量,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布設控制網圖形,保證施工時放樣橋軸線和墩臺位置方向等有足夠的精度。橋梁施工控制測量中,采用雙復核法測量,首先使用角度距離的方法準確的測設出橋墩的中心位置,然后儀器復測該點的實際與理論坐標相比較,從而提高墩位放樣的準確性及精度。橋位的施工測量采用全站儀直接測設,只要將橋梁各部位控制點的坐標計算出來,可以非常方便的放樣出橋梁
16、各部位的控制點,從而指導現場施工。5.2.2懸臂澆注梁部的測量及線型控制1)墩身施工完成后,根據大橋控制網利用坐標法測設墩頂縱軸及橫軸線,并將軸線控制點引至橋墩身上(至少兩點),0#段施工完成后將控制點引至梁頂。每完成每節段施工要對軸線樁進行復核。砼澆筑完成后,為了進一步對其線形進行監控,在0#梁段根據0#梁段結構特點布置測控點,并派專人測量并作好相關記錄,事后對記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作出相關總結,一般連續梁橋0#塊測控點具體布置如下圖所示:測點平面布置(單位:mm)測點立面布置(單位:mm)2)主梁懸灌測量:中線施工測量利用軸線控制點控制掛籃中心,高程測量利用0#段頂面預埋的臨時水準點控制掛
17、籃底模高程。為保證連續梁準確合龍,連續梁的預拱度和節段施工高程必須嚴格控制,每個節段布置5個測點,每次澆注前在模板上測出初始值,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預應力張拉前測出混凝土澆筑后數值,在預拉力張拉后測出最后的數值,每次測量都由0#引出,依次測量包括本節段前的各個節段值。一般節段測點平面上在節段前端布置,測點立面布置如下圖所示:一般節段測點布置立面圖3)線型控制基本原理線型控制即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懸臂法施工階段,對橋跨結構所發生的幾何變形運用控制軟件,進行矯正,使其達到設計的理想狀態。線型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據計算提供梁體各截面的最終撓度變化值(即豎向變形),設置施工預拱度,據此調整每塊梁段模板安
18、裝時的前緣標高。用公式表示如下:Hi=Hi1+f式中:Hi第i梁段的實際立模標高Hi1第i梁段的設計標高f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增設的施工預拱度(向上為正,向下為負)。懸臂梁施工線型控制的關鍵是要分析每一施工階段、每一施工步驟的結構撓度變化狀態,確定逐步完成的撓度曲線。影響撓度的因素根據施工過程主要有以下幾種:單T形成階段由以下因素產生的懸臂撓度:梁段混凝土自重;掛籃及梁上其它施工荷載作用;張拉懸臂預應力筋的作用。合龍階段,將繼續發生以下因素產生的連續撓度:合龍段混凝土重量及配重作用;模板吊架或梁段安裝設備的拆除;張拉連續預應力束的作用。在以上過程中,同時還會發生由于混凝土彈性壓縮、收縮、徐
19、變、預應力筋松弛、孔道摩阻預應力損失等因素引起的撓度。4)預拱度計算基本假設:混凝土為均質材料。施工及運營過程中梁體截面的應力h0.5Ra,并可認為在這種應力范圍內,徐變、應變與應力成線性關系;疊加原理適用于徐變計算,即應力增量引起的徐變變形可以累加求和;忽略預應力筋和普通鋼筋對混凝土受力及變形的影響。在上述假設的基礎上考慮到各節段混凝土齡期不同所導致的收縮徐變差異將連續梁施工所經歷的收縮徐變過程劃分為與施工過程相同的時段即:澆筑新梁段、張拉預應力筋、移動掛籃、體系合龍等。每一時段結構單元數與實際結構梁段數一致,在每一時段都對結構進行一次全面的分析,求出該時段內產生的全部節點位移增量,對所有時
20、段進行分析,即可疊加得出最終預拱度值。5)節段前緣施工標高確定節段前緣施工立模標高Hi由兩部分(設計標高Hi1和綜合預拱度fi)組成,即:設計標高Hi1=Ho+Hi,其中:Ho-墩頂0#段標高H-梁體坡度引起的增量綜合預拱度fi=fi1+fi2其中:fi1-節段預拱度fi2-掛籃變形預留的增量值。所以節段前緣施工標高為:Hi=Hi1+fi=Ho+Hi+fi1+fi2主跨施工采用自行設計的無平衡重自行式掛籃,其變形包括:桁架彈性變形、前吊帶彈性變形及非彈性變形。桁架變形計算:桁架簡化為鉸接形式,按各個梁段的不同重量,分別計算其彈性變形。前吊帶變形計算:將前托梁簡化為彈性支承的連續梁,根據各個梁段
21、的實際荷載計算各個支承的受力,然后根據受力情況計算出吊帶的變形量。非彈性變形測試:掛籃的非彈性變形由掛籃試壓試驗來實測,對于未經試壓的掛籃,參考已試壓掛籃(各套掛籃為同一工廠,同一工藝加工)的變形值在第一次掛籃施工時設置,對于已試壓的掛籃認為非彈性變形已消除,施工時不再考慮。施工放樣:梁段施工時,中線按照設計提供的控制點進行控制測量,立模放樣的測點設在底模板梁段的前緣,立模時將上述立模標高換算成坐標標高。在施工過程中對全橋中線和臨時水準點進行定期復核和檢查,確保各個T構的施工測量的準確性。材料參數測量:測量各梁段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坍落度、容重等;測量混凝土7d、28d以及施加預應力齡
22、期的彈性模量Eh、強度值Rba及估測徐變系數;實測預應力材料的彈性模量Ey、標準強度Rhy;測量施工荷載值及作用形心。施工觀測:按照施工順序,每懸澆一段觀測5次,即掛籃就位后澆筑混凝土前、澆筑梁段混凝土后、張拉縱向預應力束前、縱向預應力張拉后、移動掛籃前(即進行下一節段作業前)。每次觀測要記錄好標高變化、測量溫度、承臺沉降等。由于溫差直接影響著立模放樣、復測等的精度,因此放樣及復測工作主要安排在早晨5:006:00進行,并且每天把已澆完的梁段控制點進行復測,觀察其變化并及時調整。每天同一時間內對各點進行觀測,把所有數據匯總分析,測量結果以表格形式(施工時統一制定表格)及時反饋至線型控制小組,并
23、對一些意外情況在備注欄中進行反映。線型控制小組及時將計算機計算結果及立模標高反饋至技術人員。為保證橋梁施工的準確性,橋梁施工過程中,對控制網每半年進行一次檢測。當發現控制點的穩定性有問題時,立即進行局部或全面復測,復測結果符合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第3.1.13.1.4、5.4.15.4.4條的規定,并進行平差計算,精度符合暫行規定方可使用平差成果。5.3注意事項1、為避免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各種差錯,保證工程質量及安全,測量人員作好各項復核與校核工作(設計圖、標準圖及交底圖),坐標計算及施工放線過程中應認真核對圖紙,充分考慮曲線橋梁的偏距設置及不等跨橋墩的
24、梁縫中心與墩中心的關系,并要求多人復核相互校對,發現有誤請及時反饋。2、加密控制點資料及樁位坐標、承臺坐標、墩柱坐標等交底資料要認真、換人復核,確保施工放樣準確無誤。3、測量儀器由專人使用、保管,實行三防,保持測量儀器的良好使用狀態。在進行施工放樣時儀器不能離人,以防未知原因對測量儀器造成不必要的損壞。4、施測人員在使用儀器時按規程操作,并定期對儀器進行常規檢查、校正,做好記錄。5、測量資料技術交底及示意圖詳細、清楚,與現場實際放樣相符,經第二人復核后方能發出,向簽收人交代清楚不存疑問,并要求簽收人必須簽字,保留好原始記錄,做到有據可查。6、平面位置放樣前必須校核控制點是否偏移或破壞,確認無誤
25、后報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核,測量放樣數據同樣須經二人以上獨立完成計算,最終相互核對計算結果,以保證放樣的準確性。7、現場報驗及時,提前一天通知并做好資料,以便第二天能及時報驗,及時簽認,以免影響施工進度。8、測量放樣原始記錄盡量做到規范化,放樣數據應該詳細、清楚、明了,不得涂改。9、高程施工放樣采用電子水準儀施測,必須閉合。10、設計院交樁CP、CP點、深埋水準點及加密控制點是測量成果的具體標志,是各項施工的依據,是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順利進展的前提,也是后續測量放樣的基礎,在施工過程中請予以保護,并定期對CP、CP點及加密控制點進行復核,以現疑問及時上報。6變形位移監測6.1垂直位移監測垂直位移監測網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控制,并建立獨立的控制網,并與施工高程控制點聯測使垂直位移監測網與施工高程控制網高程基準一致(詳見變形監測方案)。6.2變形監測注意事項1) 嚴格按水準測量規范在要求施測。首次觀測每個觀測往返測均進行兩次讀數。2) 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減到最少,達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觀測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前后視觀測用同一水平尺,按照因定的觀測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梯次利用2025年產業布局與可行性研究報告
- 跟崗學習培訓心得體會模版
- 剛進公司工作總結模版
- 2025年高三上學期工作總結模版
- 初中課堂教學改革總結模版
- 二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模版
- 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與市場競爭格局演變及應對策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單位人事個人年度工作總結模版
- AI助力醫學研究同時保障患者權益和隱私安全的方法探討
- 辦公設備質量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石
- JJF 1272-2011阻容法露點濕度計校準規范
- 基于模糊控制的移動機器人的外文翻譯
- 魯迅《藥》課本劇劇本
- 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第三單元1.《春夏秋冬》 大象版
- 低壓電工安全培訓課件-
- 充電樁的施工方案
- 遠古苗族的-附麗于古歌和刺繡
- TSG-R0005-2022《移動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2022版)
- 【推薦】大華“智慧消防”物聯網綜合管理解決方案
- 2022年CASEAR2簡易操作手冊
- 中國墓葬文化(專業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