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筑師考試密押題庫與答案解析]場地設計(作圖題)真題2008年_第1頁
[一級建筑師考試密押題庫與答案解析]場地設計(作圖題)真題2008年_第2頁
[一級建筑師考試密押題庫與答案解析]場地設計(作圖題)真題2008年_第3頁
[一級建筑師考試密押題庫與答案解析]場地設計(作圖題)真題2008年_第4頁
[一級建筑師考試密押題庫與答案解析]場地設計(作圖題)真題2008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級建筑師考試密押題庫與答案解析場地設計(作圖題)真題2008年一級建筑師考試密押題庫與答案解析場地設計(作圖題)真題2008年場地設計(作圖題)真題2008年一、場地分析問題:1. (1)設計條件 1)用地紅線及周圍已建建筑見圖1。要求在用地上作出高層辦公樓和高層住宅樓的最大可建范圍。 2)規劃要求: 建筑退用地紅線,除高層辦公樓后退南用地紅線不小于8m外,其他均后退不小于3m; 當地住宅日照間距系數為1.2; 設計應符合國家相關的規范。 3)已建和擬建建筑的耐火等級均為二級。 (2)任務要求 在用地紅線內進行高層辦公樓和高層住宅樓的可建范圍用地分析: 1)繪出高層辦公樓的最大可建范圍(用表

2、示)并注出相關尺寸; 2)繪出高層住宅的最大可建范圍(用表示)并注出相關尺寸。 (3)選擇題 根據作圖,在下列單選題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 1)號住宅樓與高層辦公樓最大可建范圍最近的距離為_。 A6.00m B7.00m C9.00m D13.00m 2)已建建筑A點與北向高層住宅最大可建范圍最近的距離為_。 A3.00m B5.00m C8.00m D15.00m 3)已建建筑B點與正北向高層住宅最大可建范圍最近的距離為_。 A8.00m B18.00m C40.80m D46.00m 4)高層辦公樓最大可建范圍與高層住宅最大可建范圍面積差為_。 A21m2 B891m2 C912m2 D93

3、3m2 場地分析試題附圖(圖1) 題型是一塊紅線圍合的建設用地,命題為什么隨意更換建造兩類不同性質的建筑呢!繼續違反“通則”4.1.1條。 圖1 總平面 答案:場地分析試題解題作圖(圖2) 十年來建筑防火間距畫弧線考題,為多點面積,本年可建用地面積卻減小了。用地為正確畫弧線,是要分清用地歸屬誰,設防火間距要兼顧消防車道需求和使用的可能性。 圖2 總平面 選擇題答案 1)D 2)D 3)C 4)B 二、場地剖面問題:1. (1)設計條件 1)某場地剖面見圖1,建筑用地南側為保護建筑群,北側為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北側為學校教學樓。 2)擬建建筑一層為商店,層高為5.6m;二層及二層以上為住宅。 3)

4、已建及擬建建筑均為等長的條形建筑物,其方位均為正南北向,耐火等級均為二級。 4)規劃要求: 保護建筑庭院內不得看見擬建建筑(視線高度按距地面1.6m考慮); 保護建筑周邊12m范圍內,不得建造建筑; 建筑退道路紅線8m; 當地住宅日照間距系數為1.5,學校日照間距系數為2。 (2)設計要求 1)根據上述條件在場地剖面上繪出擬建建筑剖面的最大可建范圍。 2)標注擬建建筑與已建建筑之間的相關尺寸。 (3)選擇題 根據作圖,在下列單選題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 1)擬建建筑和保護建筑最近的距離為_。 A12m B13m C15m D18m 2)擬建住宅部分與保護建筑最近的距離為_。 A13m B16m

5、C18m D26.4m 3)離保護建筑18m處,建筑可建的最大高度為_。 A24m B28.6m C31.6m D51.6m 4)擬建建筑最北端的最大高度為_。 A22m B24m C40m D44m 場地剖面試題附圖(圖1) 場地地形改造與畫擋土墻考題困難大。故又重歸地上兩頭建筑堵建筑剖面,中間路和增加了樹。 圖1 場地剖面 (單位:m) 答案:場地剖面試題解題作圖(圖2) 驗證:地上建筑剖面最大斷面,退線、防火、日照間距與保護建筑院內視角要求等。 圖2 場地剖面 (單位:m) 選擇題答案 1)A 2)C 3)C 4)D 三、室外停車場問題:1. (1)設計條件 1)擬建室外停車場,場地平面

6、及標高見圖2。 2)要求在用地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布置停車位(其中含殘疾人停車位4個),停車位大小及布置要求見圖1。 圖1 停車位布置要求 (單位:m) 3)停車場內車行道要求貫通,寬度不小于7m,停車方式可采用垂直式和平行式。 4)沿用地紅線周邊至少留出2m寬綠化帶(殘疾人停車位處可不設)并應保留古樹。 5)停車場內設置管理用房一處,平面尺寸為4m4m,設在出入口處。 6)當場地坡度不小于5%時,停車位長邊與場地坡度方向之間夾角不應小于60。 (2)任務要求 1)根據上述條件繪出停車場平面布置及通向南側道路的出入口。 2)標明各停車帶的停車數量及其相關尺寸。 3)標明總停車數量。 (3)選擇題

7、1)停車位總數為_。 A4648個 B4951個 C5254個 D5557個 2)停車方式為_。 A全部垂直式 B以垂直式為主 C全部平行式 D以平行式為主 3)出入口數量和管理用房的位置分別為_。 A1個出入口,管理用房在用地南側東部或西部 B1個出入口,管理用房在用地南側中部 C2個出入口,管理用房在用地南側西部 D2個出入口,管理用房在用地南側東部 4)殘疾人停車位布置在_。 A用地西側南部 B用地東側南部 C用地南側中部 D用地北側中部 室外停車場試題附圖(圖2) 圖2 場地平面 答案:室外停車場試題解題作圖(圖3) 驗證5%坡地改成2.5%坡地停放汽車規定。 圖3 場地平面 選擇題答

8、案 1)C 2)D 3)C 4)A 四、場地地形問題:1. (1)設計條件 1)某建設用地場地平面見圖2。 2)在用地紅線范圍內布置三幢相同的宿舍樓,宿舍樓平面尺寸及高度見圖1。 圖1 宿舍樓示意 (單位:m) 3)設計要求如下: 宿舍樓布置在坡度小于10%的坡地上,正南北向布置: 自南向北第一幢宿舍樓距南側用地紅線40m; 依據土方量最小的原則確定建筑室外場地高程; 宿舍樓的間距應滿足日照要求(日照間距系數為1.5)并選用最小值。 (2)任務要求 1)畫出用地紅線內坡度不小于10%的坡地范圍,用表示,并估算其面積。 2)根據設計要求,繪出三幢宿舍樓的位置,并標注其間距。 (3)選擇題 1)用

9、地紅線內坡度不小于10%的坡地面積約為_。 A4000m2 B5000m2 C6000m2 D13000m2 2)自南向北,第一、二幢宿舍樓的間距為_。 A20.00m B24.00m C27.00m D30.00m 3)自南向北,第二、三幢宿舍樓的間距為_。 A20.00m B24.00m C27.00m D30.00m 場地地形試題附圖(圖2) 25%坡地允許建住宅,是豎向設計規范規定的。本題規定10%坡地。 圖2 場地平面 答案:場地地形試題解題作圖(圖3) 場地地形題,求坡地可建住宅的正確位置與高程。 圖3 場地平面 選擇題答案 1)B 2)B 3)C 五、場地綜合問題:1. (1)設

10、計條件 1)某居住用地及周邊環境見圖2,用地面積1.8hm2。 2)用地內擬布置住宅若干幢及會所一幢,住宅應在A、B、C、D型中選用。各建筑平面形狀、尺寸、高度、面積見圖1。 圖1 擬建建筑平面 3)建筑物應正南北向布置,D型住宅不得少于兩幢并應臨湖濱路,會所應臨街并靠近小區主出入口。 (2)規劃要求 1)該地塊容積率不大于2.0。 2)建筑物退用地紅線:沿湖濱路不小于10m,其他均不小于5m。 3)應設置面積不小于1000m2的集中綠地,保留場地中的大樹。 4)當地住宅的日照間距系數為1.3。 5)沿用地北側道路的住宅底層應為商鋪,商鋪層高4.00m(建筑總高度相應增加1m)。 (3)任務要

11、求 1)布置滿足設計條件、容積率最大的小區設計方案。 2)繪制總平面圖,畫出建筑物、道路、綠地,注明各建筑物名稱。 3)注明小區主出入口,并用表示。 4)標注滿足日照、防火、退界等要求的相關尺寸。 5)各建筑物平面形狀不得變動、旋轉,平面尺寸及層數不得改變。 (4)選擇題 1)容積率為_。 A1.73 B1.68 C1.52 D1.45 2)十一層住宅的設計幢數為_。 A1幢 B2幢 C3幢 D4幢 3)會所位于用地的_。 A東南角 B東北角 C西南角 D西北角 4)小區主出入口位于用地的_。 A東側 B西側 C南側 D北側 5)沿用地北側道路的住宅與北側用地紅線的距離為_。 A5.005.9

12、0m B8.709.60m C100010.90m D15.2016.10m 場地綜合試題附圖(圖2) 本題型是第一次考核居住建筑命題,容積率五選一題。 圖2 總平面 答案:解題思路 1)設計條件分析。 某居住用地設計與環境見圖4。用地面積1.8hm2是規劃第一要素。 沿湖濱路布置住宅,D型不少于兩幢,建筑面積4200m2是規定設計指標。 臨街并靠近組團出入口會所一幢,建筑面積1300m2是規定設計指標。 用地內設計住宅A、B、C型若干幢,建筑面積多少平方米是答案設計考點。 各建筑平面形狀、尺寸、面積、高度見圖3,但要將各建筑沿街與非沿街的高度日影間距系數1.3分別注于圖中(建筑南北向,底商高

13、4.0m)。 圖3 各建筑平面形狀、尺寸、面積和高度 建筑物退紅線,沿湖路不小于10m,其余不小于5m,保留大樹且綠地不小于1000m2,屬用地內規劃設計要求,必須在設計時滿足尺寸及面積要求。 2)容積率答題思考。 用地1.8hm2,容積率不大于2.0。考題最大允許建筑面積2.01.8hm236000m2,若按戶型6080m2/戶計算,用地內可容400600戶,合12001800人。據用地容納人口考慮應按居民組團級設計。但考題四個容積率選擇為唯一答案,改變了常規設計程序。 用地1.8hm2,容積率分別等于1.73、1.68、1.52、1.45,四個容積率建筑面積計算如下。 A1.731.8hm

14、2=31140m2-指定D型住宅及會所5.500m2=25640m2,可建A、B、C型總面積一。 B1.681.8hm2=30240m2-指定D型住宅及會所5500m2=24740m2,可建A、B、C型總面積二。 C1.521.8hm2=27360m2-指定D型住宅及會所5500m2=21860m2,可建A、B、C型總面積三。 D1.451.8hm2=26100m2-指定D型住宅及會所5500m2=20600m2,可建A、B、C型總面積四。 容積率不是“小于”或是“約”;而是“為”,是“等于”,必然要作指標計算比較的工作。 依可建A、B、C型住宅的總面積一、二、三、四個數據結果,反推含A、B、

15、C三型住宅各應建幾幢房及總建筑面積能否滿足“四選一”答案?詳見表。 A、B、C型住宅幛數組合表 方案 (一)三幢房 (二)四幢房 (三)四幢房 (四)五幢房 A型B型C型住宅面積小計 1A 5300m21B 3500m21C 6500m215300m2 2A 10600m21B 3500m21C 6500m220600m2 1A 5300m21B 3500m22C 13000m221800m2 2A 10600m21B 3500m22C 13000m227100m2 D型與會所 5500m2 5500m2 5500m2 5500m2 總面積容積率 20800m21.45 26100m2=1.4

16、5 27300m21.52 32600m21.73 增減住宅 +1B 3500m2 +1B 3500m2 +1B 3500m2 -1B 3500m2 總面積容積率 24300m21.45 29600m21.52 30800m21.68 29100m21.68 從表中分析結論:只有方案(二)四幢住宅2A、1B、1C容積率為1.45,答案正確。(解題作圖一)而“四選一”答案允許小于容積率1.52最少面積差額60m2的是方案(三)。其方案(三)四幢1A、1B、2C容積率不大于1.52答案,是補充能實施方案。(解題作圖二)因考題條件很難再有相等同的容積率作圖。 (2)居住組團場地規劃設計程序 1)從城

17、市規劃環境考慮場地總體、建筑空間和諧、道路交通方便、管網連接順暢、綠化生態環保,這是宏觀場地設計作圖分析的第一步。 2)在場地具體規劃設計條件中“用地面積”及“容積率”是第一位的。場地的功能分區、道路出入口設置和管網、綠化及建筑布局必須先行認真分析,嚴謹落實,設計條件與規劃要求應一致,并逐一計算驗證。畫圖先后順序為:規劃退線;綠地方位;會所、住宅及底商定位;建筑日影范圍等。 3)落實圖面上建筑、道路、院落、綠地及邊界的關系與尺寸,要靠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住宅設計、居住區規劃及防火等規范再驗證一次。 4)依據表中的計算成果,滿足容積率的答案為建2A、1B、1C,共20600m2,加上已定D型及會所,即總建筑面積26100m2,容積率滿足等于1.45的指標。 建1A、1B、2C共21800m2,加上D型及會所其總建筑面積27300m2,容積率約1.517(滿足容積率1.52,建筑面積27360m2,現差60m2)。 5)居住組團場地作圖順序。 規劃、防火退線間距,控制用地東西邊界及綠地范圍。 選定入口,定會所及兩幢D樓的位置。 可布置用地東側余下面積,排定B樓后,再定C樓位置。 布置沿路北底商A或C樓可行性,日影尺寸的可能性。 最終確認用地西北角樓型有兩幢A=1.45容積率的解答作圖一,見圖4總圖;兩幢C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