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明光泊崗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規劃一、總則篇1、項目來源2009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中指出“發展休閑農業對拓展農業功能、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建設現代農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培育新型農民、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有重要的意義”,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是破解“三農”問題的戰略支撐點,同時也是建設新農村和小康社會的有效載體。2010年農業部、國家旅游局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休閑農業示范點的創建活動,安徽省人民政府也下發了建設國家級和省級休閑觀光農業典型示范的文件,提出要將農業資源與旅游資源有機結合,促進休閑觀光農業的健康發展。
2、泊崗鄉人民政府審時度勢,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提出依托鄉域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角度帶動農業產業的提檔升級,打響泊崗農業品牌,優化農村環境,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特別委托南京綠博農業策劃有限公司編制明光泊崗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規劃(2011-2025),按照國家、省市政策要求,從鄉域及周邊自然、社會、經濟、人文等條件分析入手,提出泊崗鄉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戰略、發展策略和發展路徑,描繪未來十五年泊崗鄉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藍圖。2、規劃范圍泊崗鄉所轄四個行政村,分別為泊崗村、高秦村、新淮村、安全村,全鄉總面積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萬畝。3、規劃期限 規劃以20
3、10年為基期,規劃期限為2011-2025年,其中20112015年:基礎配套與核心建設期20162020年:全面推進與產業升級期20212025年:縱深提高與穩步發展期4、規劃原則理念瞻前,立足高遠因地制宜,落地可行整體優化,彰顯特色生態優先,效益統籌5、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7)國務院關于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200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2010年一號文件)國務院
4、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0年18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2011年一號文件)農業部國家旅游局關于開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創建活動的意見(農企發20102號)農業部關于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的意見國家級生態鄉鎮建設指標(試行)安徽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安徽省城鄉規劃條例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安徽省農村清潔工程實施辦法安徽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安徽省“十二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滁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滁州生態市建設規劃滁州市旅游
5、產業發展戰略規劃(2009-2020)明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光市城市總體規劃泊崗鄉“十二五”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明光市泊崗鄉總體規劃(2006-2020)明光市泊崗鄉村莊布點規劃(2009-2030)2006-2010年明光市統計年鑒實地調研及其他資料二、背景篇1、國內外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借鑒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向往大自然的愿望逐漸強烈,各國紛紛抓住這種機遇,根據本國本地農業特色,發展了各式各樣的休閑觀光農業類型,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這將對新建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的成功開發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1.1國外休閑觀光農業概況l 發展歷程國外休閑觀光型農業起步
6、較早,在19世紀中后期發達國家鄉村休閑觀光型農業就已萌芽,如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和組織城市居民到農村體驗農趣,20世紀中期發展迅速,到80年代已形成較為規范的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模式,目前休閑觀光農業已經成為市民較為普遍的旅游度假形式,并已成為國外部分農村收入的重要來源。l 發展特色各個如韓國、愛爾蘭、新西蘭、德國等國家比較偏重于休閑觀光型農業發展模式,如觀光休閑牧場、度假農場、鄉村博物館等;美國、日本比較偏重于以參與各種農事活動為主的務農參與型模式,如市民農園、科技教育農園;波蘭比較偏重于發展生態農業型模式,如生態農業旅游區;匈牙利比較偏重于鄉村民俗型的發展模
7、式,如鄉村野店、山歌牧笛。l 多元化的農業旅游形態國外農業旅游形態呈現多元化,古巴的康療旅游、日本的溫泉旅游、法國的森林旅游、西班牙的海濱旅游、澳大利亞的葡萄之旅、西班牙的美食之旅等,丹麥、瑞士還有專門騎自行車前往農村旅游的自行車之旅,豐富多樣的農業旅游形態,使人們從大自然獲得無窮享受。l 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法國巴斯克北部地區傳統型鄉村旅游法國巴斯克北部地區以其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富有特色的食品、鄉間音樂以及濃郁的歷史與文化積淀,成為人們不可抗拒的旅游目的地,以傳統型鄉村旅游為主要內容,每年接待游客量3500多萬人次。主要項目有農場客棧、點心農場、農產品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村、探索農場
8、、狩獵農場、暫住農場和露營農場等,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如傳統的垂釣、騎自行車、野地散步、參觀傳統建筑和文化遺產博物館、參加地方狂歡節、打高爾夫球,進行騎術訓練,做劃船運動,爬山練習等。案例2:極具樂趣的農業體驗日本小巖井農場小巖井農場位于日本巖手縣,創立于1891年,總規模2600公頃,是日本最早、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民營農場,1962年,農場開辟了約600畝興建觀光農場,以豐富又極具趣味的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20萬人。動物農場集自然牧場觀光與參與性場館于一體,游客可與動物親密接觸,觀賞到各種家禽在自然懷抱中的憨態,又能增加動物學的知識,體會牧場手工勞動的快樂;牧場
9、館每天定時進行擠牛奶和看奶油的加工過程等表演,觀賞之余可以購買到包裝精美而新鮮的奶制品;活動有冰雪節、焰火大會、天文愛好者活動、舞臺表演等;另外稀奇古怪的農用機械展示館,蒸汽機車改造的鐵路上的旅館,古老而懷舊,讓人體會到別樣的生活方式。1.2國內休閑觀光農業概況l 發展歷程我國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起步較晚,興起于改革開放之后,80年代只是開辦簡單的采摘園、賞花節等,90年代開始農業的多元功能得到拓展,休閑觀光農業的規模發展壯大,相繼建立一些綜合性的、規模較大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如上海孫橋現代農業科技觀光園等。20世紀以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開始追求“返璞歸真”的自然環境
10、,各地抓住機遇,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如火如荼。休閑觀光農業產業既迎合了人們回歸自然的需求,又能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一定的作用。l 發展模式國內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主要有田園農業旅游模式(如廣西八桂田園生態觀光園、蘇州旺山生態農莊、陜西毛壩田園農業示范旅游區)、民俗風情旅游模式(如拉薩娘熱民俗風情園、山東濰坊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北京十渡民俗風情園)、農家樂旅游模式(如河南云臺山農家樂、蘇州得福人家農家樂、浙北長興農家樂等)、村落鄉鎮旅游模式(如湖南長沙縣尋龍河生態小鎮、成都市三圣花鄉農業旅游景區、江西新干縣三湖鎮等)、休閑度假旅游模式(北京蟹島綠色生態度假村、廣東長鹿度假農莊、武漢
11、豐華休閑度假農莊)、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如廣東高明藹雯教育農莊、沈陽市農業博覽園、山東壽光生態博覽園等)、回歸自然旅游模式(如安徽恩龍生態旅游度假區、廣東蘇家圍客家鄉村旅游區、江蘇東臺永豐林農業生態園等)。l 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 安吉中南百草園安吉中南百草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景區占地面積4000余畝,植被覆蓋率達95%,是大自然的綠色大氧吧。 園內有八景十八園,活動項目極為豐富,如穿越原始森林;觀賞阿瓦山寨風情、古羅馬競技場、飛車走壁、烈馬搏殺、參與騎馬、山地越野車、高空溜索、水上漂流等戶外運動;品味農家菜肴、大草坪自助燒烤、露營賞月等。季節變化,活動項目亦變化,如春季有櫻花節、風
12、箏節等活動,夏季有楊梅采摘節、漂流節等活動,秋季有紅楓節、帳篷節等活動,冬季有梅花節、狩獵節等活動,是長三角一帶新型旅游觀光休閑佳地。案例2 成都“三圣花鄉”旅游景區“三圣花鄉”旅游景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包括“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五個主題景點, 又稱“五朵金花”,是都市人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餐飲娛樂、商務會談等于一體的城市近郊生態休閑度假勝地?!拔宥浣鸹ā卑凑铡耙淮逡黄贰薄⒁喔喈嬕嗌痰木?,獨特定位,錯位發展,景觀建設宜散則散,宜聚則聚。農家樂也出特色,花鄉農家樂、竹鄉農家樂、水鄉農家樂、樵鄉農家樂,以“農”字吸引了大量
13、為嘗鮮而到農家院吃農家飯的城里人?!拔宥浣鸹ā边€精心挖掘打造的符合當地民俗風情的杰作珍品,在文化包裝、創新品牌上也突出設計特性,展示“環境、人文、菊韻、花海、藝術”的交融,“文化”在項目品牌中成了活的要素,散發出迷人的魅力。1.3 啟示多元化、特色化產品內容要豐富多樣,觀光型、休閑型、參與型、體驗型等應有盡有,并時刻關注游客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增加內容;在開發過程中要融入當地的鄉土文化,注重創意、挖掘特色,以特色農業為支撐,朝主題化方向發展。體現自然性、鄉村性旅游者是以體驗農村氛圍、農民生活、感受農村文化、享受自然環境、放松城市生活壓力而來。在開發建設中要注重自然性和鄉村性,尤其應保持環境衛生
14、。人性化、規范化服務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提高鄉村接待人員的禮儀和素質,讓游客在休閑觀光、度假體驗的同時既能感受到城市生活中所沒有的農村特有的淳樸和溫馨,又能享受到人性化、規范化的服務。2、政策與規劃解讀2.1 政策解讀2007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建設現代農業,必須注重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為拓展農業功能,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指明了方向,2008年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業。2010年中央1號文件也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旅游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201
15、0年農業部國家旅游局關于開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創建活動的意見指出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對于推動農業功能拓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就業增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及豐富我國旅游產品體系等具有重要意義,并提出“從2010年起,利用3年時間,培育100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300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的目標任務。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進“一村一品”,全面實施“百村示范千村帶動行動”,加快建設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專業鄉鎮,積極發展休閑、觀光、旅游農業,注重培育特色農業品牌。2.2上位規劃對
16、接 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剛要中提出要構建淮河風情旅游帶,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加強旅游產品開發和線路設計,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新一輪淮河治理工程的建設要點,既明確了沿淮發展休閑觀光的任務要求,又為淮河旅游帶的開發提供了可依托的契機。滁州市“十二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在全市江淮分水嶺區域內要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城鄉統籌,以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文明為目標來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現代農業、特色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和生態農業是未來五年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滁州市旅游產業發展戰略規劃(2009-2020)總體目標中提出要構建“皖東休閑旅游經濟圈”發展模式,力爭將旅游產業打造成為全
17、市國民經濟的動力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支持各地根據山水文化、生態旅游條件優勢,發展旅游產業。明光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中提出泊崗鄉萬畝銀杏是明光市重要的旅游資源,要拓展與創新銀杏文化主題,開發富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產品,加快基礎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開展生態觀光旅游,與毗鄰的江蘇泗洪雙溝鎮實現區域旅游經濟合作。 明光市泊崗鄉總體規劃(2006-2020)將泊崗鄉的發展目標定位為建設現代化、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明北經濟區中重要城鎮,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和精神文明建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發展旅游城鎮。泊崗農業的發展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并與上位相關規劃充分對接,在培育泊
18、崗特色農業產業的同時,依托資源優勢,拓展農業的休閑、觀光、旅游功能,使休閑觀光農業成為帶動泊崗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長點。3、區位分析3.1 地理位置泊崗鄉地處蘇皖兩省三縣(泗洪、五河、盱眙)交界處,明光市最北部,南與柳巷鄉隔淮河相望,北與蘇北“白酒之鄉”雙溝鎮隔河相望,東接江蘇省盱眙縣,西臨泗洪縣泗河鄉,位于北緯331009”-331305”,東經1180997”-1181259”之間,全鄉被淮河與懷洪新河所包圍,是滁州市唯一的淮北鄉,也是千里淮河唯一的“島鄉”。3.2經濟區位泊崗鄉位于淮河北岸,背靠經濟強省江蘇省,位于南京2小時經濟圈內,可以承接江蘇經濟強省的輻射帶動,與江蘇縣
19、市開展橫向聯合,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經營管理經驗,帶動泊崗鄉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建設。3.3 生態區位 泊崗鄉是淮河淤積平原,土質疏松肥沃,非常適宜樹木和蔬菜的種植,鄉域內及周邊無工業污染,區內河流清澈、綠樹成蔭、空氣清新、環境宜人,動植物物種豐富,充滿野趣,內外優越的環境條件為泊崗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奠定了基礎。3.4文化區位泊崗鄉人民淳樸熱情,民間文化豐富有趣,如銀杏來源、東岳廟故事、失引(石隱)寺遺址、洪門(戴長)寺舊址、鳳凰墩由來、桃花塢、(八大景) 盱鳳嘉縣委(洪澤湖北撤時)舊址、治淮的故事等,生動有趣、富含神話色彩。另外,泊崗鄉周邊文化活動也較為豐富,如雙溝鎮廟會、峰山鄉鑼鼓文化
20、節、上塘鎮歡牛節、青陽鎮梨花節、梅花鎮掰手節等,節慶活動各具特色、氣氛活躍。泊崗鄉可借助自身及周邊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豐富的活動內容,尋求與農業文化的有效契合,帶動泊崗鄉農業文化的發展。4、周邊旅游資源分析泊崗鄉周邊旅游資源較多,如位于泗洪縣國家級天然保護區的洪澤湖濕地,下草灣古人遺址,位于柳巷鎮境內的浮山堰遺址,位于女山湖鎮的女山湖濕地省級保護區以及位于江蘇省盱眙縣的明祖陵風景區、位于洪澤湖水下的古泗州城遺址等。洪澤湖濕地國家級天然保護區和女山湖濕地省級保護區開發面積大、知名度較高,動植物資源品種豐富、物種較多;下草灣古人類遺址、浮山堰遺址、明光躍龍湖、棲鳳湖和女山(世界最年輕、最完整的火山口)
21、景區、明祖陵風景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輝煌九百年,沉睡三百載”的洪澤湖水下的泗州城,和意大利已開發的被火山灰掩埋的的龐貝城齊名,泗州城雖然在水下埋藏了三百二十多年,有很多國際上的財團得知到這個信息以后,現在正在準備對泗州城進行開發。這些旅游資源對于泊崗鄉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具有極好的拉動外來游客的作用。泊崗鄉可借此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周邊旅游資源形成互補優勢,吸引游客入鄉游覽、參觀。5、場地條件分析5.1 自然環境l 氣候特征泊崗鄉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較優,雨量充沛。全年無嚴寒酷暑,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水量950mm,降雨主要集中在 6-
22、8月份,7月份降雨最多,達到500mm左右,無霜期達210天,常年以東北風為主,東風次之,夏季以東南風為主,年日照總數2600小時,主要災害為旱澇災害,尤其是澇災較為嚴重。l 地形地貌與土壤泊崗鄉屬淮北平原,地面高程在12.118. 5米之間,大致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地面坡度較平緩,土質疏松肥沃,以兩合土為主,間有沙壤土,平均土層厚度200cm,ph值7.2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平均含量12.89g/kg,全氮平均含量0.78 g/kg,有效磷29.49 mg/kg,速效鉀90.07 mg/kg,鐵、錳、銅、鋅含量分別為12.11 mg/kg、10.71 mg/kg、1.51 mg/kg、1.
23、53 mg/kg,適宜種植各類蔬菜、果品、林木、花卉等。l 水文特征泊崗鄉被新老淮河環繞,,新淮(引)河為淮河第一次治理時開挖的一條引河,東西向,長7.3公里,向東流入洪澤湖,正常水位13.5米,年最高水位17.9-18米,最低水位10-11.5米;懷洪新河發源地為淮河,環繞泊崗鄉,所在區總長 13.7公里,正常水位13.5米,年最高水位14.5-16.2米,最低水位10-11米。鄉域內河溝縱橫,為抗旱排澇提供了基礎。5.2 社會經濟2010年,全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位居明光市。,三產結構為: ,2006-2010年,gdp年均增長。2010年全鄉農村經濟收入3.18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萬元
2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50元。泊崗鄉下轄4個行政村,總人口1.65萬人,農業人口1.62萬人,占總人口的98%以上。5.3 農業產業發展現狀l 農業產業結構2010年泊崗鄉實現農業總產值9500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6184.5萬元,占總產值的65.1%,林業產值997.5萬元,占比10.5%,畜牧業總產值1225.5萬元,占比12.9%,漁業總產值1092.5萬元,占比11.5%,農業服務業。種植業:以蔬菜、小麥、花生、油料、大豆為主。 泊崗鄉現有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其中馬鈴薯1萬畝,從東北引進優良苗種,主要分布在胡臺、新淮、安全、泊北、西泊等自然村,已形成“金泊崗”萬畝無公害馬鈴薯生產
25、基地,產量達2萬噸,純收入2000萬元;蔬菜大棚1000畝,集中在新淮村八大家及泊崗村泊北片,年產各類蔬菜4萬多噸,蔬菜年復種指數達400%,是泊崗鄉收入主要來源之一。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和豆類為主,泊崗鄉種植小麥面積約9000畝,玉米約1000畝,豆類作物3400畝,油料作物約3900畝,花生3600畝,總產量540噸,芝麻300畝?;诹己玫耐寥浪臈l件,泊崗鄉花生等產品品質較優,歷史上曾是有名的朝廷貢品。林業: 林業以銀杏種植為主,并發展成為泊崗鄉的特色和優勢產業,被冠以“安徽銀杏第一鄉”的美譽。銀杏種植始于1953年,現已栽植銀杏1.1萬畝,其中定值苗40萬株,苗圃地5000畝,掛果樹
26、2萬株(其中樹齡50年以上的保存有160株),年產銀杏果4萬公斤,連片采葉圃3000畝,年產鮮葉3000噸。銀糧間作的定植苗6000畝,銀菜間作的定植苗1000畝,銀杏果用豐產園1000畝,銀杏總株數目前已達2170萬株。銀杏不僅是泊崗鄉獨特的風景,銀杏系列產品如銀杏茶、銀杏果、銀杏保健枕、銀杏酒、銀杏盆景等的開發大有前景,是今后要重點扶植的產業。畜牧業: 2010年全鄉生豬、家禽飼養量分別為7165頭,38500只,以農戶分散養殖模式為主,泊崗鄉畜禽養殖為種植業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肥料。漁業:泊崗鄉四面環水,水產養殖條件優越,有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及圍網養殖三種方式,在淮河兩岸形成了“十里網箱、十
27、里魚塘”的美麗景觀,養殖品種有鱉、蝦、蟹、銀魚、斑點叉尾回、桂魚、鯉魚、鯽魚等。2010年水產養殖面積4900畝,發展網箱3200個,年產成魚3000噸,年純收入520萬元。5.5休閑觀光資源評價泊崗鄉獨特的地位位置、土壤背景資源與稀缺的資源環境條件,造就了泊崗鄉獨特而豐富的休閑觀光內涵。一排排整理列隊的銀杏分布在淮河岸邊、道路兩旁、村莊庭院及房前屋后,形成泊崗鄉獨特的風景,扇形的銀杏葉、白色的銀杏果、漂亮的銀杏盆景是吸引游客觀賞、采摘、品嘗、購買、拍攝、制作藝術等獨特的資源;在淮河故道形成的 “十里淮河,十里網箱”的水產養殖格局,不僅成為淮河上的亮麗風景線,而且其多樣化的水產品可在未來發展中
28、為游客提供戶外燒烤、河邊野炊、亭臺垂釣、劃船抓魚等濱河休閑活動提供資源,泊崗鄉還有特色花生、無公害馬鈴薯、特色豆制品、傳統手工制作的山芋粉絲、品質超越山東濰坊的安全、新淮村的青蘿卜等,可以滿足游客品嘗地產特色農產品的需要。另外,泊崗鄉歷史古跡較多,如失引(石隱)寺、桃花塢、鳳凰墩、東大廟、洪門(戴陽)寺等,雖然隨著時間的變遷部分古跡已不復存在,但透過鳳凰墩、清康熙年間的石碑,以及世代相傳的故事傳說,仍然可以透視到昔日的面貌,領略到泊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厚重的民族底蘊。這些資源的整合與修復,可以形成泊崗十分具有競爭力的觀光休閑資源。5.6 休閑觀光農業基礎條件l 道路設施全鄉道路縱橫,泊崗大道、沿
29、胡臺南干溝、沿淮大堤及村內主要道路進行了水泥硬化或簡單的沙石硬化,大部分道路均為土路,坑洼不平,道路兩側綠化較少,道路建設標準偏低,為了適應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需要進一步健全全鄉道路體系,加強綠化整治,提升道路景觀形象。l 水利設施全鄉排灌主要依靠胡臺、老窖兩座電力排灌站,胡臺電站裝電機150千瓦/3臺,單機流量1.5立方米/秒,老窯電站裝電機180千瓦/2臺,單機流量2.8立方米/秒。由于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洪澤湖水位抬高1米以上,以及排灌站、涵閘年久失修,已不能保障排澇安全和農業生產安全,規劃期內需進行更新改造及重建。泊崗鄉部分溝渠、涵洞淤塞嚴重,流淌不暢,按照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需求,需要進一步
30、拓寬、挖深、清淤整治。l 環衛設施泊崗鄉依托新農村建設,加強了村內公共基礎設施配套,但是部分村居環境仍有待大力整治,村莊衛生條件仍有待提高,生產和生活垃圾的堆放點和處理設施需要統一進行規劃建設,村內景觀建設有待加強,以吸引城市游客,滿足發展鄉村旅游的需要。l 休閑設施泊崗鄉觀光休閑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全鄉休閑配套設施缺乏,無論是道路旁還是淮河、池塘、溝旁均缺少可用來休閑觀光的設施,是今后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需要加大投入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l 農業生產設施設備泊崗鄉農產品特色明顯,但是以傳統生產方式為主,設施化程度較低,且沒有配套的噴滴灌設施。農業生產主要靠天供水,遇到干旱季節,灌水比較困難,造成
31、農產品減產或者絕收。必須提高設施標準化水平,配套灌溉設施,以確保農產品穩產高產。6、優勢與制約因素分析6.1優勢l 區位條件優越背靠江蘇經濟強省的地理區位使得泊崗鄉能夠承接經濟強省的輻射帶動,為融資、引才、聯合、發展自身打下強有力的經濟基礎;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吸引旅游者入鄉感受、參與融入提供不可替代的深層基礎,為區別其他地方旅游景區奠定不同的文化內涵和層次。l 可挖掘的農業旅游資源豐富泊崗氣候環境條件優越,適合生產的農產品種類多,可充分發揮創意,開發各類農業的旅游資源條件、充分利用每種農產品的特點特色,挖掘其潛在的休閑、觀光、旅游價值,另外,泊崗鄉具有豐富的民間文化和歷史文
32、化,與農耕文化相融合可以形成獨特的農業旅游文化資源。l 政府重視泊崗鄉人民政府成立了泊崗鄉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指揮部,積極推進全鄉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并積極向上申請國家、省市級資金扶持,對泊崗鄉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6.2制約因素l 起步建設,經驗缺乏泊崗鄉尚未有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的建設經驗,缺乏相應的旅游接待設施和服務設施,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行業從業人員。整體上來看,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基礎薄弱。l 經濟基礎薄弱泊崗鄉歷來以農業生產為主,鄉域二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積累較少,經濟發展在明光市稍顯滯后。休閑觀光農業的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僅僅依靠本鄉鎮的經濟條件,可能會影響產業推進的進
33、度。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是今后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l 公共基礎設施配建標準低鄉域內道路、溝渠、環境衛生等公共配套設施水平較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也相對滯后,要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開發多樣化的農產品和高品質的休閑服務,必須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的改造。三、戰略篇1、形象定位淮河水韻 魅力島鄉水者,何也?萬物之本源也,諸生之宗室也,智者樂于水?;春邮橇饔虻貐^的農業和交通的命脈,是構成歷史文化變遷的重要原因,是文化傳播的載體與渠道。解讀淮河水文化,融合文脈與水脈,融匯地脈與人脈,融入農業要素,別具特色的臨淮小鎮躍然眼前。泊崗是淮河上唯一的島鄉,淮上明珠的魅力在于色彩的多樣與色彩的流
34、動,不同的時空,色彩繽紛,綠色代表著原生態,藍色是流動的淮河水,古色是流動的原鄉文化;寶島泊崗的魅力還在于多樣的特色物產以及豐富而不駁雜、簡約而不單調、深遠而不生澀、精致而不做作、動靜相宜、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農業觀光休閑景致。2、規劃理念生產、生活、生態、生命體驗倡導生產的地原特色、生產過程的循環低碳、產品的綠色有機呈現欣欣向榮的鄉風民俗,開放的人文情懷,潔凈淳樸的農村生活空間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尊重生命的訴求、生命的體驗、生命的感悟、生命的價值、生命力量的表達3、發展目標l 總體目標構筑科學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全面提高休閑觀光農業的產業地位,依托泊崗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獨特的鄉
35、土文化,發揮泊崗區位與自然資源優勢,挖掘資源潛力,拓展農業的多元功能,開發高品質、高品位、高影響力的農業觀光休閑產品,發展成為洪澤湖旅游景區的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重要節點,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和國家級生態鄉鎮。l 階段目標規劃初期:2011-2015年明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向,重點開展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觀光休閑配套設施建設,啟動基礎較好、條件較成熟的典型亮點項目建設,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和各片區主題特色,樹立泊崗休閑觀光農業總體形象。項目開發與周邊休閑項目有效融合,吸引客源,集聚人氣,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年平均接待游客量超過10萬人次/年,安徽省星級農家樂達到10家以上,農民人均
36、純收入達到安徽省領先水平,休閑農業產值達到5000萬元,成功申報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規劃中期:2016-2020年全面推進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建設,全面優化鄉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全面深化調整和提檔升級,進一步提高休閑服務水準,實現品牌形象的創新與提升,休閑觀光農業整體形象清晰,特色明顯,與周邊景點錯位競爭、互促發展,年平均接待游客量超過30萬人次/年,安徽省星級農家樂達到20家以上,休閑農業產值達到1.0億元鄉村旅游示范點和國家生態。規劃遠期:2021-2025年繼續進行農業技術與裝備的升級,提高產業綜合水平,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的縱深發展,形成系列化的精品項目、穩步提高的市場知名度
37、和穩步擴大的市場客源,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年平均接待游客量超過50萬人次/年,安徽省星級農家樂達到30家以上,休閑農業產值達到2.0億元。4、戰略定位l 中國北部極負盛名的靈動水鄉淮河環繞、活水縱橫,泊崗雖地處北方卻擁有得天獨厚豐富的水資源,做好做活“水”文章,以動感的水彰顯地方的活力與生機,以生態的水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以妙趣橫生的水上體驗招徠四方來客,打造北部地區極負盛名的“靈動水鄉”。l 淮北地區極具吸引力的養心福地文化的挖掘、產品的開發、項目的設置、景觀的營造都迎合心理訴求,體現人文關懷,以康健文化、古色文化、銀杏文化等各種文化資源的交融創造特色,以高品質的個性服務贏得游客駐足停留,建成
38、極具吸引力的養心福地。l 蘇皖地區極富魅力的養身益智農園觀光農業的發展注重產品和服務的系列化、差異化,和品文化后光農業指出注重品味的提升,文化的融合,創新思維和創意元素的植入,強調游客的參與體驗與感知,以高品質的休閑產品和高品位的觀光休閑形象贏得市場口碑,建成極富魅力的養身益智農園。5、市場定位泊崗鄉休閑觀光農業客源市場可分為核心市場、目標市場和機會市場,其中:l 一級市場(核心市場) 泊崗鄉周邊200公里范圍內,江蘇省宿遷市、淮安市,安徽省滁州市,以及洪澤湖景區的溢出市場,是泊崗鄉觀光農業開發的基本客源保障,先期重點是以差異化的觀光休閑資源吸引周邊景區游客,延長停留時間。l 二級市場(目標市
39、場)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揚州市等,該區經濟發展水平高,白領集聚,消費檔次高,出游愿望強烈,是泊崗鄉主攻的市場方向。l 三級市場(機會市場) 定位為江蘇省、上海市等長三角地區,隨著泊崗農業品牌的打造、休旅游設施的完善以及對外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長三角地區都市人群可以成為泊崗休閑觀光農業的機會市場。6、空間發展戰略根據泊崗鄉水文地理條件、農業產業發展情況,以及空間鄰近性、整體性、系統性、有機性的空間組織原則,泊崗觀光休閑發展定位為“兩環五區”的空間結構形態,形成“內外兩環聯動五大片區”的動態發展格局。兩環:淮河風光覽勝環線為外部環線,細分為三個不同主題的景觀帶主題一:淮上繽紛林果景觀帶以花期果期
40、相交錯的果樹和流光溢彩的苗木花卉為主景觀要素,重點突出銀杏苗木,挖掘銀杏養生文化、長壽文化、佛教文化、情感文化,開展銀杏文化苑、主題果園、百花園等項目建設,開展賞花、采摘、攝影活動等。該景觀帶以銀杏春季嫩枝吐翠、夏季遒勁蔥綠、秋季金黃可掬、寒冬虬枝傲天的四季景致吸引游客,并為游客呈現“柳林層層綠浪翻、桃花朵朵色斑斕”的視覺盛宴。主題二:兩岸生態農漁景觀帶“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以河堤兩岸風格迥異的十里網箱十里魚塘為主景觀要素,開展淮河特色魚類、高檔珍稀魚類養殖,臨河垂釣、河畔燒烤、水上餐廳、鸕鶿捕魚,在槳聲燈影處體會“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的人生樂趣
41、。主題三:河灘鄉野畜禽放牧景觀帶河灘上以大批的羊群、閑散的牛、馬、驢,游憩水中的鴨鵝、綠茵的草地、星星點點的野花、高低錯落的樹叢為主要景觀要素,河上以自然態的圍網、小船、游艇、水上漁家樂為景觀要素,陸上的動態景圖與水上的靜態景圖相應成趣,同時體會“橫笛牛背、放牧鄉野、燈火漁家”以及“柳岸沙明對夕暉、長天淮水鷺爭飛”的唯美意境。原鄉農業體驗環線為內部環線利用縱橫交織的水網串聯全鄉不同的功能片區,該環線是項目選擇落地的依據。突出泊崗鄉“水網”形象,游客依水而居、沿水而步、臨水而漁、掬水而用、涉水而行、嬉水而樂、傍水而憩的水鄉樂趣。五區: 地原養生農產品示范區 規模布局位于胡臺南干溝兩側,泊崗大道以
42、東,護崗溝以北,安全路以西,總面積6500畝,占全鄉總面積的20%。 形象定位地原農產品,現代科技,綠色養生 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地原”做文章,從兩個角度進行該片區的建設,一是提高產業發展檔次,引進更加豐富多樣的產品類型,提高產業的物質和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產業的標準化和規?;l展,探索產業運營模式創新,彰顯以高新科技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的魅力;二是要加強品牌培育,打造2-3個地產特色拳頭產品品牌,并挖掘農產品的休閑潛能,提煉泊崗地產“地下農產品”的功能特色,通過產品創意造型、系列化產品禮品加工包裝、養生宴開發、農家樂、生態農莊等吸引游客體驗與采購。 項目選擇新品種新技術示范中心、特色地原產品標準
43、化生產示范基地、“地下農產品”大觀園、農家樂、禮品農產品包裝、百草園 精致水菜漁游賞區 規模布局位于老窯溝兩側,護崗溝以東,安全路以西,淮河大堤以北,地原養生農產品生產區以南,總面積約7500畝,占全鄉總面積的23%。 形象定位水上八仙蔬菜 水中魚靜鴨歡 水邊樂活人生 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泊崗地勢條件,在東南部低洼地開展水菜漁品立體種養,引種蓮藕菱芡莼等水生蔬菜花卉(水上八仙),放養各式魚、蝦、蟹、螺、蚌,自然放養鵝鴨,發掘新奇、別致、高檔、新潮的特水特禽產品,豐富園區農產品系列和檔次,配以濕地景觀花草,為游客提供采摘、捕撈餐飲、選購需要的優質漁品、水生蔬菜和花卉。 項目選擇千畝荷塘千畝菱、特水特禽種養園、魚趣園、漁家樂、農家樂、水上樂園(戲水園)、枕水人家 四季精品果蔬休閑區 規模布局位于胡臺南干溝以北、泊崗大道以西至淮河大堤,總面積6000畝,占全鄉總面積的18%。 形象定位放歌田園,多彩果蔬 發展思路以良好的水土條件為依托,及時引進新奇特優的蔬菜瓜果品種,以豐富多樣的品種為特色,制定綠色有機生產技術規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甘肅張掖市民樂縣前進牧業(德瑞牧場)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安徽蚌埠市東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來賓】2025年廣西來賓市商務局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制作小弓箭教學課件
- 整車性能檢測技術課件
- 整式除法說課課件
-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情況調研報告
- 敬畏生命小學班會課件
- 敬業與樂業小學生課件
- 意外險理賠調查實務及典型案例分析
- 汽車空氣凈化系統原理與效果
- 養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設計
- 公司合伙合同樣本
- 外貿知識培訓課件
-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解讀與培訓
- 急危重癥患者轉診流程與管理
- 小學教育學因材施教原則
- 2025智能變電站監控系統技術規范
- 企業法務管理及風險防范措施
- 光伏 安裝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