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英雄事跡_第1頁
抗疫的英雄事跡_第2頁
抗疫的英雄事跡_第3頁
抗疫的英雄事跡_第4頁
抗疫的英雄事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抗疫的英雄事跡致敬“最美逆行者”,您們永遠是最可敬的人,永遠是我們 的榜樣!是你們向用生命捍衛疫情安全,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 下面是編輯精心為大家精心精選的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跡心得,歡 迎閱讀。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跡心得(一)“靜壓差4帕,再調一下通氣閥門”“換氣次數11次,還不 夠”-2月4日晚7點,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湖北省疾控中心衛監 所環境衛生部主任謝曙光帶著4名同事,快速檢測每一間負壓病 房的環境指標。這時,當日準備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經 在來醫院的路上。“再搞快點! ”謝曙光說。25分鐘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項檢測 指標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謝曙光和同事剛走出病 房,醫護人員立刻

2、就把患者送了進來。由于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比較緊急,謝曙光的檢測團隊從1 月28日開始24小時待命,“過去是場所設滋完全準備好了等我 們檢測,這次是檢測團隊在現場隨時等著場所基本完工,立馬進 入,并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檢測。”謝曙光說,重癥患者等著病房 收治,檢測工作也要跑贏病毒,患者才能盡早得到救治。“要提高患者的診療質量,最大限度確保醫護人員和公共衛 生安全,診療場所的環境指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謝曙光說, 環境衛生監測者相當于哨兵,是確定診療場所正常安全運行的最 后一道環節,必不可少。作為湖北省醫院改擴建平面流程設計審核專家,謝曙光還要 參與臨時性收治醫院改建技術文件的編寫和審查。他參與的呼

3、吸類臨時傳染病醫院設計導則關于方艙醫院設計和改造的有 關技術要求旅館建筑改造為呼吸道傳染病患集中收治臨時醫 院技術要求在5天內相繼發布。“這些改造規范都是深夜完成 修改審核,次日就發布。”謝曙光說,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 自己的專業知識能發揮作用,覺得很值。目前,謝曙光已帶領檢測團隊先后對湖北省500余臺生物安 全柜、200余個PCR實驗室的運行狀態進行了檢測,為病毒檢測儲 備了設施設備條件。他總對同事說:“決戰決勝,我們要當好公 共衛生安全哨兵”。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跡心得(二)“和你們相處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較快一感謝你們!”患者用 湖北話說。“回家注意身體,記得多喝水,好好吃飯。” A13病區

4、 主任李艷霞帶著東北口音叮囑。出院,交接,話別,醫患之間的 對話,如同親人一般。這位72歲的患者邁出病房,終于迎來了出院的日子,經過大 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雷神山醫療隊6天的治療,他成為雷神山醫 院A13病區首位出院的患者。醫護人員給老大爺送上鮮花,簇擁著送到車前,打開車門, 老大爺扭頭又說:“謝謝你們!” A13病區主任李艷霞帶著醫護人 員,將他送往住地,反復叮囑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溫暖舉動的背后,是這群醫務工作者秉持弘道篤行、精誠大 醫的精神。這是一種堅定,正如該醫療隊的總指揮、大連醫科大 學附屬一院院長徐英輝所說:“山河無恙,人人皆安! ”在雷神山 醫院,這支團隊接管的四個病區161張床位

5、,均已接收患者。救治,并不容易,醫護人員隨時面臨驚心動魄的戰斗。2月17日大雨,僅開診5個小時的雷神山醫院A4病區,就上 演了一場生死時速。一名患者突發病情變化,嚴重呼吸困難。值 守的醫護人員拼盡全力,緊張搶救,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立即給 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然后轉往ICU接受進一步救治。那時已 是夜里10點,在轉往ICU的路上,幾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的 醫護人員,彎著身子,抬著病床膛著沒過腳踝的水坑,前面拉 著,后面推著,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盡全力,為病人和時 間賽跑。他們為何如此拼命?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一位醫生說:“在 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親如家人。幾天前,在雷神山醫院A8病區,

6、這支團隊的醫護人員發現, 第二天就是79歲的陳大叔生日。他剛經歷了失去親人的痛楚。生日,在特殊時刻,對病人的意義顯得格外厚重。病區醫護 人員悄悄地為他安排著,一定要給他更多希望。醫生李楠網購了 一個草莓蛋糕,隊員們在紙上親筆寫下了祝福,共同在隔離病房 為老人過一個簡單溫馨的“特別生日。“你們給我過生日,不是親人,勝過親人,我非常感激。” 看著圍繞在自己身邊的醫護人員,老人有些激動,帶著顫聲說,“這個生日是我一輩子最難忘的,記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醫務 人員,好好治療,謝謝你們。”醫護人員們齊聲說:“祝大爺早 日康復。”之后,大家一邊唱起生日歌,一邊鼓掌打著節拍。這 一刻,對陳大爺來說,即使親友不

7、在身邊,他也并不孤獨,因為 遼寧醫護人員的熱情,讓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在雷神山醫院工作,什么事讓醫護人員最開心?經過醫療隊一 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從85%回到了 98%。當患者露出笑容說“原來能自己吃飯就是幸福時,深深地觸動了 A13病區醫生劉 卓:“原來人的幸福,并不復雜。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對 我們這些來自遼寧大連的白衣戰士的信任,是最開心的事。 這樣的信任,讓他們之間充滿溫暖。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 A13病區護士劉波,沒幾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現在恢復 得蠻好,要多聽醫生的話,多喝水。這帶著“海蠣子味”的武 漢話,熨帖著病人,讓他們心中充滿了暖意。“沒有人喜歡做重復的工作,

8、但我們還是會一遍又一遍耐心 地做。”該醫療團隊B1病區護士李薇坦言,當他們身著白色戰 袍,他們就是患者的守護者,而患者就是他們守護的親人。口罩后面是怎樣的面孔?防護服下是怎樣的身軀?在雷神山, 患者根本不清楚這些,但他們很清楚這些醫護人員已親如家人。 誠如一位患者所說:“醫護人員是我們的親人,也是英雄。”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跡心得(三)有這樣一位院長,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 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月18日上午10時ZZ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 爭的白衣戰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

9、院院長、神經外 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走進劉智明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墻上。 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 新冠肺炎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 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劉智明去市里開會接到任務 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數僅次于金銀潭醫院。而武昌醫 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的轉運。不眠不休的三天,劉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院是綜 合型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 床位、調配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智明協調。而此時的劉智明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 1月24日,他的CT

10、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后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在ICU里,劉智明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 沒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復微信,一會兒問病 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 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說:“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 ”并讓大家 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并肩作 戰!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區 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后,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 而,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 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2月14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

11、中科技大學同濟 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 離世。斯人已逝,在劉智明所帶領的武昌醫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 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癥患者治愈出院。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跡心得(四)在抗擊疫情的一線,醫務工作者無私無畏全心全意守護著自 己的患者;為了盡快阻斷疫情傳播,社區志愿者勇敢地加入到轉運 疑似患者的隊伍中,沖鋒在前。晚上11點,馬凌從駐地出發前往火神山醫院,他要在重癥監 護室值守后半夜,剛剛進入病房,27號病床病人的心率監測就報 了警。經過半小時的搶救,病人各項指標逐漸趨于平穩,而馬凌和 其他醫務人員們早已大汗淋漓。與生命賽跑的戰斗,每天都會遇 到。

12、原本應該花20分鐘佩戴正壓頭套等更高等級防護的馬凌,看 到患者情況緊急,很快就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期,來不及多想,他 只進行了三級防護就對患者進行了搶救。作為心血管內科專家,馬凌擅長冠心病、心律失常、結構性 心臟病的介入手術治療及心血管急危重癥急救。由于這一次新冠 肺炎的患者往往不止是單獨的器官受損,而是多器官的病變,所 以需要不同方向的專科醫生來聯合診療,馬凌擅長的專業就是其 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凌晨,接班的醫生準時到達。要徹底遏制疫情,就必須要阻斷傳播。目前,武漢市已組織 市區3. 4萬多名干部職工下沉到社區工作隊,共同參與疫情防 控。一些普通市民也加入到轉運疑似患者就醫的志愿者隊伍中, 徐金陸

13、就是其中一位。早上8點半,徐金陸準時來到永清街道辦。穿好防護服,仔 細給自己駕駛的轉運車輛消毒。剛剛做完這些準備,他就接到了 第一個任務一將4名患者送往武漢市第一醫院診治。徐金陸有近20年黨齡,非典時就沖在一線照顧學校學生。去 年他剛剛結束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這次加入志愿者轉運車隊, 已經轉運了 30多位疑似患者。由于轉運時間長,經常工作到深夜,回到家的時候女兒已經 休息了,徐金陸會趁著白天轉運間隙,和女兒視頻談談心。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跡心得(五)“醫生,聽你口音是外地人,你是從哪里來的?”“我是從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過來的。”“謝謝你們!我把自己交給你們了。”2月9日,在“話療中,馳援武漢的北京大

14、學第一醫院風濕 免疫科副主任醫師鄧雪蓉,和她收治的第一位病人,緊張的心緒 都漸漸消散。“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在還沒有抗擊 病毒特效藥的時刻,除了食物和藥品,我們每個人還需要勇氣和 信念。”鄧雪蓉說。3天前,2月6日下午,快要下班的鄧雪蓉收到院里報名馳援 武漢的消息,第二天就出發。她拿起電話,打給了在家辦公的愛 人張勇。聽完電話的愛人沉默無聲。一切盡在不言中,她知道丈 夫的抉擇。“你的工作是醫生,你必須得去。”此前,她就曾試 探性地問過愛人。不到24小時,鄧雪蓉就隨百余名隊友從北京趕到了武漢。就 在元宵節當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在對口支援的武漢同濟醫院中 法新城院區的獨立病區正式運行。“

15、一天4班,每班6個小時。其實加上工作交接、穿脫防 護,將近10個小時,在此期間,基本上不吃不喝。”鄧雪蓉告訴 記者,盡管有著多重不便,但問診、查體、檢查、送樣、記錄、 治療、監護等,依舊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當班期間不得閑,不當班時也閑不得。鄧雪蓉所在的團隊, 時不時組織不當班的醫生召開醫療會。“加強危重病人的營養支持,部分無法相對長時間離開面罩 進餐的患者,放置胃管,鼻飼營養液,用營養液泵。對于部分能 進食和愿意進食的患者,快減胃腸外營養。”“血糖問題需要嚴格控制,尤其是危重癥患者。對于有糖尿 病史和激素治療的患者,查糖化血紅蛋白。另外,目前需要調整 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詳細檢測并記錄五點血糖。對于血糖髙者 定期復查尿常規,了解有無酮體。”苦心人,終不負。2月16日下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療隊接管的重癥病 房,一位88歲高齡的老奶奶經過9天的治療順利出院,這也是該 醫院當時出院年齡最大的患者。自己參與治療和照顧的患者回家 團聚,鄧雪蓉和同事們既高興又激動。“武漢的人民,還有同行們,他們真的太難太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