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混凝土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畢業論文_第1頁
關于混凝土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畢業論文_第2頁
關于混凝土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畢業論文_第3頁
關于混凝土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畢業論文_第4頁
關于混凝土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畢業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 業 論 文題 目建筑工程混凝土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學生姓名系部名稱工程監理專業班級山東科技大學13級工程監理指導教師教研室起止時間2015.7.6-2015.7.12摘 要在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往往由于思想上和施工工藝操作的疏忽,使混凝土結構構件產生各種質量缺陷?;炷恋馁|量優劣,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降低使用功能的問題。在許多工程中,我們經??梢砸姷讲鹉:蟮幕炷链嬖诹芽p、尺寸偏差、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結構整體強度、外觀質量及結構的整體性,而且會帶來一系列缺陷的惡性循環,有的甚至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工程質量事故。這些質量缺陷以目前的施工技術及操作工藝是沒辦法完

2、全根除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施工時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混凝土質量缺陷。那么要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混凝土質量缺陷,保證工程結構的安全,應該是工程管理人員和現場施工人員急需掌握的。本文通過實踐工地的工程實例,分析混凝土產生質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止質量缺陷出現的措施,以及在出現質量缺陷時的處理方法。關鍵詞:混凝土質量缺陷 裂縫 尺寸偏差 蜂窩、麻面 預防措施 處理方法目 錄摘 要2第1章 工程實例1第2章 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及防治處理措施32.1 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32.2 混凝土裂縫的預防措施32.2.1一般結構的預防措施32.2.2大體積結構的預防措施42.3 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5

3、第3章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產生原因及防治處理措施63.1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產生原因63.2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的預防措施63.2.1表面不平整的預防措施63.2.2位移、傾斜的預防措施63.2.3凹凸、鼓脹的預防措施73.3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的處理方法7第4章 混凝土蜂窩、麻面產生原因及防治處理措施84.1 混凝土蜂窩、麻面產生原因84.2 混凝土蜂窩、麻面的預防措施84.2.1 蜂窩的預防措施84.2.2 麻面的預防措施94.3 混凝土蜂窩、麻面的處理方法9結 論10致 謝錯誤!未定義書簽。參考文獻11附 錄13第1章 工程實例本工程為百洋健康科技園一期醫藥物流中心工程。建設地點位于青島

4、市青島市四方區,開封路,建設單位為青島百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為青島建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勘察單位為山東地礦開元勘察施工總公司,設計單位為青島山正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由青島開發區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公司進行總承包施工。建筑功能:醫藥和醫務用品物流中心倉庫,地下一層為地下停車庫。設計使用年限:50年。在施工過程中部分結構處出現蜂窩現象,施工單位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補救:(1) 對于配合比設計有問題的,應當對配合比進行優化設計,配合比的砂率不宜太小,混凝土砂率影響因素有骨料粒徑的大小、砂的種類、水灰比的大小、碎石的種類等多種因素,具體可以參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00)表4.0.

5、2有關規定及說明進行配比優化設計。(2) 對于拌和數量控制不準或拌和不充分的問題,可以對拌和機供料計量設備進行重新標定,定期檢查,對于集中拌和混凝土水泥材料偏差應當控制在1%,粗細骨料應當控制在2%,水外加劑應當控制在1%;在計量準確的前提下,拌和過程中作好最大投料量的控制,避免貪多求快超負荷工作影響拌和質量。為保證充分拌和,可以對最小拌和時間進行控制,根據混凝土塌落度以及拌和設備的不同控制最短拌和時間如下表:拌和機類別 拌和機容量(l) 混凝土塌落度(mm) 70 混凝土最短攪拌時間(min)自落式 400 2.0 1.5 1.0自落式 800 2.5 2.0 1.5自落式 1200 - 2

6、.5 1.5強制式 400 1.5 1.0 1.0強制式 1500 2.5 1.5 1.5如果有外加劑加入應當將攪拌時間適當延長1-2min。(3) 對于運輸或澆筑時發生離析;避免辦法主要從運輸工具以及澆筑過程進行預防,混凝土運輸要采用攪拌運輸車在運輸過程中保持不停的慢速攪拌,在等待澆筑過程中亦應當保持慢速攪拌狀態,對于不具備條件時應采用不漏漿、不吸水、有頂蓋且能直接將混凝土傾入混凝土澆筑位置的器具,運輸距離不能太遠,運輸距離以運輸時間控制如下表:氣溫() 無攪拌運輸時間(min) 有攪拌運輸時間(min)20-30 30 6010-19 45 755-9 60 90混凝土運到現場后如發生離析

7、或者嚴重泌水或應當進行二次攪拌。在澆筑過程為防止離析現象發生應當注意卸料自由傾瀉高度不大于2m,大于2m時應當設串筒、溜管等,大于10m時應當設置減速裝置,下料堆積高度小于1m為宜。(4) 模板漏漿及過度震搗導致水泥漿流失,預防方法主要為混凝土澆筑前加強模板拼縫的密閉性檢查,在澆筑過程中較強檢查發現漏漿及時進行封閉處理?;炷了涠冗^小及震搗不力,預防措施應當從加大塌落度及強化振搗兩個方面入手,在夏季施工塌落度應當在試驗提供數值的基礎上根據溫度風力等外界條件以及振搗條件適當提高1-3cm,振搗應當注意分層厚度(一般控制在振搗器棒長的0.95倍左右)不宜過大,振搗器移動距離不應超過其作用半徑的1

8、.5倍,并插入下層混凝土50-100 cm 。 第2章 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及防治處理措施2.1 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是建筑施工過程較普遍存在的問題。裂縫產生的形式和種類很多,要根本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還是需要從混凝土裂縫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確判斷和分析混凝土裂縫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減少混凝土裂縫 午完成屋面混凝土的澆筑,并進行了抹平,正好趕上午飯時間,工人們都先去吃午飯,表面沒有進行覆蓋、澆水養護。由于氣溫較高,混凝土的水分蒸發很快,澆筑好的混凝土在太陽下曝曬,表面出現了很多細小的裂縫。這是由于沒有及時地進行覆蓋、保濕養護造成的。在混凝土澆筑后,若表面不及時覆蓋、澆水養護,表面水分

9、迅速蒸發,很容易產生收縮裂縫。特別是在氣溫高、相對濕度低、風速大的情況下,干縮更容易發生。有資料表明,當風速為16m/s時,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速度為無風時的四倍。一些高層建筑的樓面為什么更容易產生裂縫,就是因為高空中的風速比地面大。正確的做法是在第一次抹平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不讓水分跑掉,依靠混凝土自身的水分進行保濕養護。需進行第二次抹光時,揭開薄膜,抹完了仍要蓋好。在夏季應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應適當延長保溫和脫模時間,使緩慢降溫,以防溫度驟變,溫差過大引起裂縫。而對于保濕養護的時間,肯定是時間越長越好。養護14天的收縮比只養護3天的收縮降低約20%。因此,國家驗收規范規

10、定混凝土澆筑后的保溫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2.2 混凝土裂縫的預防措施2.2.1一般結構的預防措施(1)合理選擇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級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在混凝土中摻加減水劑,降低水灰比;嚴格施工,分層澆筑振搗密實,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2)細長結構構件,采取分段間隔澆筑,或適當設置施工縫或后澆帶,以減少約束應力; (3)在結構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多孔板板面,適當配置必要的細直徑溫度筋,使其對稱均勻分布,以提高極限拉伸值; (4)蒸汽養護結構構件時,控制升溫速度不大于15/h;降溫速度不大于10/h,避免急冷急熱,引起過大的溫度應力; (5)加強混凝土的養護和保

11、溫,控制結構與外界溫度梯度在25范圍以內?;炷翝仓舐懵侗砻婕皶r噴水養護,夏季應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應適當延長保溫和脫模時間,使緩慢降溫,以防溫度驟變,溫差過大引起裂縫。基礎部分及早回填,保濕保溫,減少溫度收縮裂縫;2.2.2大體積結構的預防措施(1) 盡量選用低熱或熱水泥(如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粉煤灰或減水劑(木質硫酸鈣、mf等);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90180d),以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量。選用良好級配的骨料,并嚴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0.6以下);加強振搗,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拉強度; (2)在混凝土中摻加緩凝劑

12、,減緩澆筑速度,以利于散熱。在設計允許的情況下,可摻入不大于混凝土體積25的塊石,以吸收熱量,并節省混凝土; (3)避開炎熱天氣澆筑大體積混凝土。如必須在炎熱天氣澆筑時,應采用冰水或攪拌水中摻加冰屑拌制混凝土;對骨料設簡易遮陽裝置或進行噴水預冷卻;運輸混凝土應加蓋防日曬,以降低混凝土攪拌和澆筑溫度; (4)澆筑薄層混凝土,每層澆筑厚度控制不大于30,以加快熱量的散發,并使溫度分布均勻,同時便于振搗密實,以提高彈性模量; (5)大型設備基礎采取分塊分層澆筑(每層間隔時間為57d),分塊厚度為1.01.5m,以利于水化熱的散發并減少約束作用。對較長的基礎和結構,采取每隔2030m留一條0.51.0

13、m寬的間斷后澆縫,鋼筋仍保持連續不斷,30d后再摻uea微膨脹細石混凝土填灌密實,以消減溫度收縮應力; (6)混凝土澆筑在巖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墊層上時,在巖石地基或混凝土墊層上鋪設防滑隔離層(澆二度瀝青膠,撒鋪5厚砂子或鋪二氈三油);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變處,做成漸變化形式,以消除或減少約束作用; (7)加強早期養護,提高抗拉強度。混凝土澆筑后,表面及時用塑料薄膜、草墊等覆蓋,并撒水養護;深坑基礎可采取灌水養護。夏季適當延長養護時間。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采取保溫措施,以防寒潮襲擊。對薄壁結構要適當延長拆模時間,使之緩慢地降溫。拆模時,塊體中部和表面溫差控制不大于20,以防止急劇冷卻,造成

14、表面裂縫;基礎混凝土拆模后應及時回填; (8)加強溫度管理?;炷涟柚茣r溫度要低于25;澆筑時要低于30。澆筑后控制混凝土與大氣溫度差不大于25,混凝土本身內外溫差在20以內;加強養護過程中地測溫工作,發現溫差過大,及時覆蓋保溫,使混凝土緩慢地降溫,緩慢地收縮,以有效地發揮混凝土地徐變特性,降低約束應力,提高結構抗拉能力。2.3 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了解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就是要在工作中有目的預防裂縫出現。如果混凝土出現裂縫,對裂縫使用安全性及結構耐久性是決定是否對裂縫進行治理如何治理的關鍵。當裂縫出現后,應請有關人員到現場查看裂縫發生的部位,實測實量其深度和寬度,再經過一段時間察看裂縫是否繼

15、續發展,是否有析出物,甚至可以演算對承載力是否有影響,找出裂縫發生的原因,預測發展后對結構造成的影響,結合建筑物環境位置和功能做出評估。對有害裂縫必須做出治理方案。 當裂縫較細,數量不多時,可將裂縫用水沖洗后,用水泥漿抹補。如裂縫開裂較大較深時,應沿裂縫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沖洗干凈,用1:2.5水泥砂漿抹補。此外,加壓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環氧樹脂溶液補縫,效果也較好。第3章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產生原因及防治處理措施3.1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產生原因在混凝土完成澆筑,拆除模板后常常出現外形尺寸偏差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表面不平整,整體歪斜,軸線位移。測量放線、彈線每次都要進行仔細的檢查、核對,保證施工

16、誤差不超過允許偏差值。本工程的框架柱在拆除完木模板后,發現多多少少都有外形尺寸偏差的現象。分析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商品混凝土澆筑時沖擊力過大,導致木模板產生變形,雖然在澆筑前已經對模板進行了加固處理。3.2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的預防措施3.2.1表面不平整的預防措施(1)嚴格按施工技術規程操作,澆筑混凝土后,應根據水平控制標志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后澆水養護; (2)模板應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支柱和支撐必須在堅實的土層上,應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并防止浸水,以保證結構不發生過量下沉; (3)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經常檢查模板和支撐情況,如有松動變形,應立即停止澆筑,并在混凝土凝結前修整

17、加固好,再繼續澆筑; (4)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以上,方可在已澆筑結構上走動。 3.2.2位移、傾斜的預防措施(1)模板應固定牢固,對獨立基礎杯口部分采用吊模時,要采取措施將吊模固定好,不得松動,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澆筑時不至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 (2)模板應拼縫嚴密,并支頂在堅實的地基上,無松動;螺栓應緊固可靠,標高、尺寸應符合要求,并應檢查核對,以防止施工過程中發生位移或傾斜; (3)門洞口模板及各種預埋件應支設牢固,保證位置和標高準確,檢查合格后,才能澆筑混凝土; (4)現澆框架柱群模板應左右均拉線以保持穩定;現澆柱預制梁結構,柱模板四周應支設斜撐或斜拉桿,用法蘭螺栓調節,以保證其垂

18、直度; (5)測量放線位置線要彈準確,認真吊線找直,及時調整誤差,以消除誤差累積,并仔細檢查、核對,保證施工誤差不超過允許偏差值; (6)澆筑混凝土時防止沖擊門口模板和預埋件,堅持門洞口兩側混凝土對稱均勻進行澆筑和振搗。柱澆筑混凝土時,每排柱子底由外向內對稱順序進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進,以防止柱模板發生傾斜。獨立柱混凝土初凝前,應對其垂直度進行一次校核,如有偏差應及時調整; (7)振搗混凝土時,不得沖擊振動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以防止模板產生變形或預埋件位移或脫落。3.2.3凹凸、鼓脹的預防措施(1)模板支架及墻模板斜撐必須安裝在堅實的地基上,并應有足夠的支承面積,以保證結構不發生下沉。如為

19、濕陷性黃土地基,應有防水措施,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變形; (2)柱模板應設置足夠數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側壓力較大,柱箍還應適當加密; (3)混凝土澆筑前應仔細檢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確,支撐是否牢固,穿墻螺栓是否鎖緊,發現松動,應及時處理; (4)墻澆筑混凝土應分層進行,第一層混凝土澆筑厚度為50,然后均勻振搗;上部墻體混凝土分層澆筑,每層厚度不大于1.0,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 (5)為防止構造柱澆筑混凝土時發生鼓脹,應在外墻每隔1m左右設兩根拉條,與構造柱模板或內墻拉結。3.3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的處理方法無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層同配比的砂漿抹面;整體歪斜、軸線位移

20、偏差不大時,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可不進行處理;整體歪斜、軸線位移偏差較大時,需經有關部門檢查認定,并共同研究處理方案。第4章 混凝土蜂窩、麻面產生原因及防治處理措施4.1 混凝土蜂窩、麻面產生原因產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攪拌時間短,振搗不足以及模板拼縫不嚴而產生漏漿模板。而在主體工程框架柱的表面上出現許多小凹點的麻面現象,也是由于振搗時間不足、漏振氣泡未排出而產生。其它原因還有澆灌混凝土前澆水濕潤不夠,或模板縫沒有堵嚴,澆搗時,與模板接觸部分的混凝土失水過多或滑漿,混凝土呈干硬狀態,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許多小凹點;混凝土攪拌時間短,加水量不準,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澆筑后有的地方砂漿少石子多;混

21、凝土澆灌沒有分層澆灌,下料不當,造成混凝土離析等4.2 混凝土蜂窩、麻面的預防措施4.2.1 蜂窩的預防措施(1)認真設計并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強檢查,保證材料計量準確; (2)混凝土應拌合均勻,其攪拌延續時間應符合下表要求,塌落度應適宜; (3)混凝土下料高度如超過2m,應設串筒或溜槽; (4)澆筑應分層下料,分層搗固,澆筑層的厚度不得超過下表的數值,并防止露振; (5)混凝土澆筑宜采用帶漿下料法或趕漿搗固法。搗實混凝土拌合物時,插入式振搗器移動間距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至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振搗器有效作用半徑的1/2。為保證上下層混凝土良好結合,振搗棒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平

22、板振搗器在相鄰兩段之間應搭接振搗35; (6)混凝土每點的振搗時間,根據混凝土的塌落度荷振搗有效作用半徑,可參考下表采用;合適的時間一般是:當振搗到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出現氣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漿呈水平狀態,并將模板邊角填滿密實即可; (7)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筑混凝土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模板、支架、拼縫等情況,發現模板變形、走動或漏漿,應及時修復。4.2.2 麻面的預防措施(1)模板表面應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性水泥砂漿等雜物; (2)澆筑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并清掃干凈;(3)模板拼縫應嚴密,如有縫隙,應用油氈紙、塑料條、纖維板或膩子堵嚴; (4)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要均勻,并防止

23、露刷;(5)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嚴防露振,每層混凝土均應振搗排除氣泡為止; (6)拆模不應過早。4.3 混凝土蜂窩、麻面的處理方法如果是小蜂窩,可先用水洗刷干凈后,用1:2或2:5水泥砂漿修補;如果是大蜂窩則先將松動石子剔掉,用水沖刷干凈濕透,再用提高一級標號的細石混凝土搗實,加強養護。如果是孔洞,要經過有關人員研究,制定補強方案,方可處理。麻面主要影響美觀,應加以修補,即將麻面部分濕潤后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抹平。結 論綜上分析,混凝土質量缺陷因施工因素產生的較普遍,但其危害性和處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在具體處理時務須正確區分,對癥防治,且以防為主。 治理的原則:凡已涉及結構安全的,應當機

24、立斷,迅速采取相應對策,加固補強或作拆除返工處理;反之,如僅與外觀和評定有關、修復后不影響使用,則重點放在表面處理上。 對于混凝土缺陷的防治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需要經過設計、監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目前混凝土施工已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現澆形式,在混凝土施工中極易產生一些質量通病,雖然有些質量通病無多大危害,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熟,廣大業主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對質量問題反映極為敏感。因此如何消除質量通病,確保工程結構優良,作為施工管理人員應該越來越引起重視。參考文獻1 國振喜.簡明建筑工程施工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78.2 北京土木建筑學會.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措施

25、.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43-45.3 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56-57.4 許慧.混凝土質量缺陷的產生原因及防治和處理措施.山西建筑2006年19期:32.5 姚萬才,薄春.現澆混凝土工程的質量缺陷與防治措施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5年第06期:34.6 王光明,崔小強. 淺談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青海交通科技 2005年 第04期:97.7豐定國、王社良主編. 抗震結構設計(第2版). 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8梁興文、史慶軒主編.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9華南理工大學等編著. 地基及基礎(第三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10陳仲頤、葉書麟編著. 基礎工程學.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11史佩棟、高大釗主編.高層建筑基礎手冊.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12沈杰.地基基礎設計手冊.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813單健 呂令毅主編結構力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14曹雙寅主編工程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