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弱電監理實施細則編制人:編制時間:目錄通信網絡系統質量控制要求信息網絡系統質量控制要求綜合布線系統質量控制要求安全防范系統質量控制要求一、專業工程特點:二、編制依據:2.1 經公司主管技術部門審核通過的監理規劃。2.2 相關規范、規程:2.3 經監理審核通過的施工組織設計。三、 監理工作的流程:一、通信網絡系統質量控制要求(通信系統、衛星數字電視及有線電視系統、公共廣播及緊急廣播系統)一、 通 信 系 統通信就是把信息從一地傳到另一地。傳遞信息所需的一切設備技術的總和稱為通信系統。(一)材料設備質量控制要求(1) 主要設備,如數字和程控交換機,數字數據接點機(DDN),寬帶接入設備(DSLAM
2、,LAN,Switch)、數字傳輸設備、電源設備等必須全部到齊,其他設備和材料數量應滿足連續施工的要求,工程施工中嚴禁使用未經鑒定合格的器材,關鍵設備應有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和標志或入網許可證等文件資料。(2) 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工程所有的器材設備的規格、程式、數量、質量進行檢查,無出廠檢驗證明材料或設計不符的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3) 線纜的檢驗要求:1) 工程中使用的對絞電纜和光纜規格、程式、形式應符合設計的規定和合同要求。2) 電纜所附的標志、標簽內容應齊全(電纜型號、生產廠名、制造日期和電纜盤長)且應附有出廠檢驗合格證。并應附有本批量電纜的電氣性能檢驗報告。3) 電纜的電氣性能應從本
3、批量電纜的任意盤中抽樣測試。4) 線料和電纜的塑料外皮應無老化變質現象,并應進行通、斷和絕緣檢查。5) 局內電纜、接線端子板等主要器材的電氣性能應抽樣測試。當濕度在75以下,用250V兆歐表測試時,電纜芯線絕緣電阻應不小于2020,接線端子板相鄰端子的絕緣電阻應不小于500 M。6) 剝開電纜頭,有A、B端要求的要識別端別,在纜線外端應標出類別和序號。7) 光纜開盤后應先檢查光纜外表面有無損傷,光纜端頭封裝是否良好。根據光纜出廠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和測試記錄,審核光纖的幾何、光學和傳輸特性及機械物理性是否符合設計要求。8)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在使用62.5/125m或50/125m多模漸變折射率光
4、纖光纜和單模光纖光纜時,應現場檢驗測試光纖衰減常數和光纖長度。9) 衰減測試,宜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超出標準和與出廠測試數值相差太大,應用光功率計測試,并加以比較,斷定是測試誤差還是光纖本身衰減過大。10) 長度測試。要求對每根光纖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應與實際長度一致,如在同一盤光纜中光纖長度差異較大,則應從另一端進行測試,或做通光檢查以斷定是否有斷纖存在。(4) 光纖調度軟纖(光跳線)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 光纖調度軟纖應具有經過防火處理的光纖保護包皮,兩端的活性連接器(活接頭)端面應配合合適額保護蓋帽;(2) 每根光纖調度軟纖中光纖的類型應有明顯的標記,選用應符
5、合設計要求。(5) 保安接線排的保安單元過壓、過流保護各項指標應符合YD/T9501998和ITUTK.2020規定。(6) 光纖插座的連接器使用型號數量和位置應與設計相符。(7) 光纖插座面板應有發射(TX)和接受(RX)的明顯標志。(8) 對絞電纜(UTP或STP)的電氣性能、機械特性、傳輸性能及插接件的具體技術指標和要求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如YD/T 626.11997YD/D 621.31997)。(9) 通信電纜設備驗收檢查應符合有關標準及廠商質保資料的要求。(二)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點1. 認真閱審施工圖檢查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和合同要求,同時是否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的工程設計文件規定,
6、以及制圖的規范化等質量標準。對設計意圖不明或不合理的地方應交由設計單位或業主處理,有關技術文件及必要的設備安裝及使用說明書應齊全。2. 檢查機房建筑情況,(含防火安全措施)應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機房地線和電源線的布放也應符合規范要求(如交換設備機房要求)方能進行施工。3. 管線施工的質量檢查和監督機架安裝(含電纜走道及槽道)質量的控制,按YD/ 50481997城市住宅區和辦公樓電話通信設施驗收規范的規定執行。4. 配線施工的質量和監督(1) 電纜布放的路由、位置和截面應符合施工圖紙要求。(2) 捆綁電纜要牢固,松緊適度、平直、端正,捆扎線扣要整齊一致,槽道內電纜要求順值,轉彎要均勻、圓滑、曲
7、率半徑應大于電纜直徑的10倍,同一類型的電纜彎度要一致。(3) 電源電纜和通信電纜宜分開走道敷設,合用走道時應將它們在電纜走道的兩邊敷設。(4) 軟光纖應采用獨用塑料線槽敷設,與其他纜線交叉時應采用塑料管保護。敷設光纖時不得產生小圈,有激光光束的光纖,其端面不得正對眼睛,以免灼傷。(5) 電纜或光纖兩端成端后應按設計做好標記。5. 敷設電源線的質量控制(1) 交換機系統使用的交流電源線(110V或22020必須有接地保護線。(2) 直流電源線成端時應連接牢固、接觸良好,保證電壓降指標及對地電位符合設計要求。(3) 機房的每路直流饋電線包括所接的列內電源線和機架引入線,兩端騰空時,用500V的兆
8、歐表測試正負線間和復線對地間絕緣電阻均不得小于1M。(4) 交換系統使用的交流電源線兩端騰空時,用500V的兆歐表測試芯線間和芯線對地間絕緣電阻均不得小于1M。(5) 電源布線應平直、整齊,導線的固定方法和要求,應符合施工圖的要求或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6) 電源線色標要清晰、正確(正線上涂紅色油漆,負線上涂藍色油漆)。(7) 采用電力電纜作為直流饋電線時,每對饋電線應保持平行,正負線兩端應有統一的紅藍標志。安裝電源線末端必須用膠帶等絕緣物封頭,電纜剖頭處必須用膠帶和護套封扎。(8) 匯流條接頭處應平整、整潔,銅牌鍍錫,鋁排鍍錫鋅焊料。匯流條轉彎和電源線轉彎時的曲率半徑應符合相關要求。(9)
9、 匯流條鴨脖彎連接的搭接長度,銅牌等于其寬度,鋁排等于其寬度的1.3倍,鴨脖長度為匯率條厚度的2.3倍。(10) 電力電纜和電源線不得有中間接頭。6. 總配線架的安裝質量控制(1) 總配線架的位置符合設計規定,位置誤差小于10mm,垂直度應小于3mm,底座水平度誤差不超過水平尺(用24in水平尺測量)準線。(2) 鐵架應接地良好。(3) 走道邊鐵、滑梯槽鋼、直列面保安器和橫面試驗彈簧排等在安裝完成后應成一條直線。加固吊架和滑梯牢固可靠,滑梯滑行自如,制動裝置可靠。(4) 告警裝置完整、可靠。7. 系統測試(調試)大綱的審核和實施及質量監督:(1) 測試和檢測應按YD5077程控電話交換設備安裝
10、工程驗收規范和GY/T106等有關國家現行的標準內容實行。(2) 數字程控交換機的一般測試要求(1) 通電測試前要求:機房溫度1828,相對濕度3075,直流電壓4553V。硬件檢查應符合如下要求:設備標志齊全正確,電路板數量、規格、安裝位置與施工圖紙相符,設備的各種選擇開關置于指定位置上,設備的各種熔絲規格符合要求,列架、機架接地良好,設備內部的電源布線無接地現象,并確認主電源正常。(2) 硬件測試,按廠商提高的設備技術資料測試。(3) 系統調試。系統建立功能(包括系統初始化,系統自動/人工再裝入,系統自動/人工再啟動)。系統的交換功能(包括本局和出入局呼叫;市話匯接呼叫;各種用戶交換機的來
11、去話呼叫;長途及國際來去話呼叫;計費;非電話業務;特種業務呼叫;新業務性能)。系統的維護管理功能(包括人機命令核實、告警系統測試;話務觀察和統計;例行測試;中繼和用戶線的人工測試;用戶數據和局數的管理;故障診斷;冗余設備的人工/自動倒換輸入、輸出設備的性能測試)。系統的信號方式及配合(包括用戶的信號方式(脈沖、多頻);局間信號方式(隨路、共路);系統的網同步功能)。(3) 程控用戶交換機或其他通信設備(如遠端模塊等)除檢查出廠及廠驗記錄外,還需參考生產廠家提高的資料和有關技術規范、標準(如YDJ501998,ITUTG960,961,I630)建議的相關規定等進行通電測試或初驗測試,如:1)
12、可靠性測試。一個月內次要再啟動不大于3次,嚴重再啟動0次,再裝入啟動0次,軟件測試故障不大于8個,更換印刷板次數不大于0.13次/100戶。2) 接通率測試。3) 接續功能測試(系統交換功能)。4) 處理能力和過負荷測試。5) 維護管理和故障診斷能力測試(系統測試中的維護管理)。6) 系統信號測試(包括用戶信號方式,局間信號方式,組網能力,網同步功能等)。7) 系統建立包括初始化,系統自動/人工再裝入,系統自動/人工再啟動等;(4) 系統的維護管理功能(包括人機命令核實、告警系統測試;話務觀察和統計;例行測試;中繼和用戶線的人工測試;用戶數據和局數的管理;故障診斷;冗余設備的人工/自動倒換輸入
13、、輸出設備的性能測試)。(5) 系統的信號方式及配合(包括用戶的信號方式(脈沖、多頻);局間信號方式(隨路、共路);系統的網同步功能)。8. 試運轉驗收測試(1) 試運轉要求1) 程控交換機運轉驗收是對質量穩定性觀察的重要階段,是接入用戶后對交換機實際質量最直接的檢驗。2) 試運轉階段應從初驗測試完畢、割接開通后開始,時間不少于三個月。3) 試運轉驗收測試的主要指標和性能應達到試運轉觀察指標,方可進行總驗收。如果主要指標不符合要求,應從次月開始,重新進行三個月。在試運轉期間,如果障礙率總指標合格,但某月的指標不合格時,應追加一個月,直到合格為止。4) 在試運轉期間,應接入設備容量2020上的用
14、戶聯網運行。(2) 試運轉觀察指標。1) 硬件故障率。因元器件損壞,須更換印制板的次數;第1、2、3個月均不應大于0.1次/100門。2) 試運轉期間,系統自動再啟動的指標要求如下表所示。類別第一月第二月第三月全局處理機全局處理機全局處理機13對3對以上13對3對以上13對3對以上次要342323嚴重121101再裝入0100003) 計費差錯率應不大于10-4。4) 交換網絡非正常倒換的指標不大于:第一月,2次;第二月,1次;第三月,1次;總計4次。5) 在試運轉階段不得出現由于設備原因進行人工再裝入和最高級人工再啟動。6) 在試運轉期間不應產生由于軟件設計錯誤造成的故障。7) 分群設備的可
15、靠性指標與初驗測試階段指標相同。(3) 試運轉模擬測試。1) 局內接通率測試:用模擬呼叫器每月測試1次,每次作1萬次呼叫,接通率應不小于99.9,呼叫在忙時進行;用人工撥叫方法每月測試1次,每次2020次呼叫,接通率不小于99.9,呼叫在忙時進行。2) 局間接通率測試。各局內出入中繼接通率每月測試1次,每個局內作2020呼叫,接通率應不小于95,測試時連接對用戶在話務清閑時進行。3) 長時間同行測試。每月測試一次,用10對話機連成通話狀態,在48h后,通話電話應正常,計費正確,無重接、斷話或單向通話等現象。二、 衛 星 數 字 電 視 及 有 線 電 視 系 統衛星電視接收系統通常由接收天線、
16、高頻頭和衛星接收機三大部分組成。電視衛星信號如要進入有線電視信號,則需由衛星天線至功分器、衛星接收機,經調制器進入混合器。有線電視天線一般由天線、前端裝置、傳輸干線和用戶分配網絡組成。(一) 材料設備質量控制要求(1) 產品性能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規定,并經國家規定的質檢單位測試認定合格,產品的生產廠必須持有生產許可證。還需按施工材料表對系統進行清點、分類。(2) 產品附有銘牌(或商標),檢驗合格證和產品使用說明書、各種部件的規格、型號、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產品外觀應無變形、破損和明顯脫漆現象。(3) 國外產品應符合中國廣播電視制式和頻率配置。(4) 在同一項目中,選用的主要部件和
17、材料,具有性能和外觀的一致性。(5) 選用的設備和部件的輸入、輸出標稱阻抗,電纜的標稱特性阻抗均為75。(6) 有源部件均應通電檢查。(二)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求(1) 認真審閱施工圖,除滿足設計和合同要求外,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齊全,并已會審批準,還應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要求。(2) 施工單位必須有系統工程施工執照。施工所需的設備、器材、輔材、儀器、機械準備就緒,能滿足連續施工和階段施工的要求。(3) 天線安裝要求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1) 預埋管線、支撐件、預留孔洞、溝、槽、基礎、地坪等都符合設計要求。(2) 天線安裝間距滿足下表要求。天線間的關系間距天線間的關系間距最低層天線與支承物頂面1
18、兩個天線同桿左右安裝1兩個天線前后安裝3天線正前凈空不影響電波接收兩個天線同桿上下安裝1(不小于1m)注:指工作波長;設計時以低頻道的考慮;計算點指天線的中心位置。(3) 若天線系統需用一個以上的天線裝置時,則裝置之間的水平距離要在5米以上。(4) 分段式天線豎桿連接時,直徑小的鋼管 必須插入直徑大的鋼管內30cm以上,才能焊接,以保證天線豎桿的強度(5) 衛星電視接收天線安裝應十分牢固、可靠,以防大風將天線吹離已調好的方向而影響收視效果。天線立柱的垂直度用傾角儀測量,保證垂直。用衛星信號測試儀器調整高頻頭的位置。(6) 為了減少拉繩對天線接收信號的影響,每隔1/4中心波長的距離內串接一個絕緣
19、子,通常一根拉繩內串接有23個瓷絕緣子。(7) 保安器和天線放大器應盡量安裝在靠近該接收天線的豎桿上,并注意防水,饋線與天線的輸出端應連接可靠并將饋線固定住,以免隨風搖擺造成接觸不良。(8) 天線避雷裝置的安裝按GB50343-2020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執行。(4) 系統前端,機房設備的安裝:1) 電纜連接的走向應合理,特別不能為了走線的美觀,將電纜拐成死彎,導致信號質量下降。2) 機房內電纜的布放,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電纜必須順直無扭絞,不得使電纜盤結,電纜引入機架處、拐彎處等重要出入地方,均需綁扎。3) 電纜敷設在兩端連接處應留有適度余量,并應在兩端標識明顯的永久性標記。4)
20、接地母線的路由、規格應符合設計圖紙的規定。5) 引入引出房屋的電纜應加裝防水罩,向上引的電纜在入口處還應作滴水彎。6) 機房中如有光端機(發送機、接收機),端機上的光纜應留約10m的余量。(5) 分配網絡的安裝和施工1) 電纜與電力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于0.3m。電纜與通信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于0.1m。2) 輻射盒、用戶終端盒應符合設計圖要求,與其他線纜間距符合規范要求。3) 放大器、分配器和分支器的安裝。按圖紙要求施工,固定牢固。放大器箱內安裝均衡器、衰減器、分配器、放大器件。(6) 防雷接地裝置施工:安裝和施工中的防雷接地及安全防護必須按照防雷接地標準進行,應測量
21、所有接地裝置的電阻值。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應返工,直到滿足設計要求為止。(7) 調試大綱的審核和實施及質量監督:1) 調試大綱中應包括GB5020201994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附錄B中表B1、表B2,即前端設備調節器測試記錄、干線(橋接、分配、延長)放大器測試記錄表、用戶端測試記錄表;2) 調試步驟應明確,首先對天線的調試,前端的調試,干線和分配網絡的調試以此進行調試,檢查各點的電平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系統技術規范規定的范圍內。并作好記錄,作為今后工程驗收和日后維修的依據;3) 調試中或試運行中發生的故障無論已查明原因還是排除都應作好記錄;4) 衛星天線調試除校準立柱的垂直度,用儀器調整好極
22、軸角外,還需用測試儀對天線進行精調。三、 公共廣播及緊急廣播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廣泛用于工礦企業、車站、機場、碼頭、商場、學校、賓館、大樓、旅游景區、部隊營房等。它的特點是服務區域大,傳輸距離遠,信息內容以預言為主兼用用音樂,話筒與揚聲器不在同一房間,故沒有聲反饋問題。為減少傳輸線功率損耗,一般都采用70V或100V的額定電壓傳輸,或用調頻方式進行多路廣播傳輸。按其用途可分為:業務宣傳和時事、政策廣播。播送背景音樂和插播公共尋呼。火災事故和突發事故的緊急廣播。(一) 材料設備質量控制要求(1) 揚聲器箱的各項技術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2) 調音臺的功能應滿足使用功能和合同的要求,操作使用方便,工作
23、穩定,接插件性能好,技術性能指標符合設計要求,具有完善的操作指示系統。(3) 周邊器材(如均衡器、壓縮限幅器、反饋抑制器、電子分頻器等)使用功能,技術性能指標,符合廠家的產品技術說明書。(4) 各類線纜具有出廠合格證等質保資料。以上各類器材設備均應提供生產廠的生產營業執照及相關測試證明。(二)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求擴聲設備的安裝包括揚聲器的布置、系統線路敷設和音控、室內布局三個方面:1. 揚聲器的布置屬電場的系統設計問題,安裝按設計要求進行。(1) 擴聲系統宜采用明裝,若采用暗裝,裝飾面的透聲開口應足夠大,透聲材料或蒙面的格條尺寸相對于主要擴聲頻段的波長應足夠小。(2) 無論明裝或暗裝均應牢固
24、,不得因振動而產生機械噪音。(3) 擴聲系統聲特性測量方法按有關標準規定進行。如GB/T49591995廳堂擴聲特性測量方法,WHO3011993歌舞廳擴聲系統的聲學特性指標與測量方法,建設部體育館行業標準體育館聲學設計及測量范圍等。2. 擴聲系統的饋電網絡:(1) 音頻信號輸入的饋電1) 話筒輸出必須使用專用屏蔽軟線與調音臺連接。線路長度在10m50m之間應使用雙芯屏蔽軟線作低阻抗平衡輸入連接。中間設有話筒轉接插座的,必須要求接觸特性良好。2) 長距離連接的話筒線(50m以上)必須采用低阻抗(2020),平衡傳送的連接方法。最好采用有色標的四芯屏蔽線,對角線對并接穿鋼管敷設。3) 調音臺及全
25、部周邊設備之間的連接均需采用單芯(不平衡)或雙芯(平衡)屏蔽軟線連接。,視距離遠近選用截面及高或低阻抗的選擇;c.供電線纜選擇宜用隔離變壓器,接地防雷應按標準規范要求進行安裝敷設。(2) 功率輸出的饋電,功率輸出的饋電是指功放輸出至揚聲器箱之間的連接線纜。1) 短距離(廳堂、舞廳和其他室內擴聲系統)宜用低阻抗輸出,一般用截面積為26mm2的軟發燒線穿管敷設。其雙向長度的總直流電阻應小于揚聲器阻抗的1/501/100。2) 長距離(室外擴聲、體育場擴聲、大樓背景音樂等)用高阻抗定電壓傳輸(70V或100V)音頻功率,饋線宜采用穿管的雙芯聚氧乙烯多股軟線。3) 每套節目敷設一對饋線,而不能共用一根
26、公共地線,以免節目信號間的干擾。(3) 供電線路選擇(單相、三相、自動穩壓器),宜用隔離變壓器(1:1),總用電量小于10KVA時,可用單相22020大于10KVA時,用三相電源再分三路輸出22020電。當電壓波動超高5或10時,應采用自動穩壓器,以保證各系統設備正常工作。(4) 接地與防雷應按規范要求進行安裝敷設。1) 擴聲系統應設專門的接地線,不與防雷接地或供電接地共用地線。2) 所有饋電線均應穿電線鐵管敷設。3) 網絡線路的施工規范應參照GB503032020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相應內容。3. 音控室內布局按設計要求進行。4. 公共廣播與緊急廣播系統的檢測要求(1) 檢測系統的輸
27、入輸出不平衡度、音頻線的敷設和接地形式,保證安裝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設備之際的阻抗匹配合理。(2) 放聲系統應分布合理,符合設計要求。(3) 檢測最高輸出電平、輸出信噪比、聲壓級和頻寬,符合設計要求。(4) 通過對響度、音色和音質的主觀評價,評定系統的音響效果。(5) 功能檢測包括:業務宣傳、背景音樂和公共尋呼插播;緊急廣播與公共廣播共用設備時,其消防緊急廣播功能檢測按火災自動檢測報警系統相關要求執行;緊急廣播由消防分機控制,具有最高優先權,在火災和突發事故發生時,應能強制切換為緊急廣播播出;功率放大器應冗余配置,并在主機故障時,按設計要求備用機自動投入運行;公共廣播系統應分區控制,分區的劃分應
28、與消防分區一致。二、信息網絡系統質量控制要求(計算機網絡系統、應用軟件、網絡安全系統)信息網絡系統(INS)是應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和行為科學等先進技術和設備構成的信息網絡平臺。借助于這一平臺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和信息的傳遞與處理,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各種應用業務。1、 計算機網洛系統(三) 材料設備質量控制要求(1) 材料、設備的品牌、型號、規格、產地和數量應與設計和合同相符。1) 包裝和密封良好,技術文件附件及隨即資料應齊全、完好,并有裝箱清單。2) 做好外觀檢查,外殼、漆層應無損傷或變形。3) 內部插件等固緊螺釘不應有松動現象。(2) 進行必要的環境檢查,如設備
29、的供電、接地、溫度、濕度、潔凈度、安全、電磁環境、綜合布線等,應符合設計要求,產品技術文件規定和安全技術標準。(3) 軟件版本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提高完備齊全的文檔(包括軟件資料、程序結構說明、安裝調試說明、使用和維護說明書等)。(4) 進口產品除以上規定外,還應提高原產地證明和商檢證明。配套提供的質量合格證明、檢測報告及安裝、使用、維護說明書等文件資料應為中文文本。遵守智能建筑辦公自動化系統有關標準的要求。(四)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求(1) 設備根據設計要求安裝在標準19英寸機柜內或獨立放置。除機械尺寸注意空間外,還需滿足水平度和垂直度的要求,螺釘安裝應緊固,最重要的是設備本身及機架外殼的接地
30、線符合規范標準和設計要求。(2) 檢查系統配置要求,包括對ATM和以太網交換機的配置。按各生產廠家提高的安裝手冊和要求,規范地編寫或填寫相關配置表格并應符合網絡系統的設計要求。按照配置表,通過控制臺或仿真終端對交換機進行配置,保存配置結果。(3) 網絡集線器的安裝,其機柜(或外殼)或集線器接地應符合相關標準的接地要求。(4) 計算機機房驗收按照GB50174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及DNJ08832020防靜電工程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并符合設計或合同要求。(5) 系統測試和安裝的質量控制范圍:1) 安裝驗收檢查內容:機房環境、設備器材清點、設備模塊、設備機柜、加固安裝、設備間及機架內纜線布放、
31、電源、設備至各類配線設備間纜線布放、纜線導通、各種標簽、接地電阻值、接地引入線及接地裝置、機房內防火、機房內安全措施。2) 通電測試前硬件檢查:按施工圖設計要求檢查設備安裝情況;設備接地良好;供電電源電壓及極性符合要求。3) 硬件測試:設備供電正常;報警指示工作正常;硬件通電無故障。4) 系統測試:網絡連通性能;路由選擇測試;設備容錯測試;網絡管理測試。(6) 各種測試均應有測試報告并附有測試記錄。1) 交換機、網絡集線器要有自測報告。2) 連通性測試:連接相關的廣域網接入線路(如:DDN,Framerelay,ISDN,X.25等)觀察接入設備運行狀態及IP地址,確認正常連接及路由的配置正確
32、。從接在網絡集線器端口的站點上Ping接在另一端口站點的IP地址,檢查網絡集線器端口的連通性,確認所有的端口均應正常連通。連通性檢測應符合如下要求:A) 根據網絡設備的連通圖,網絡工作站應能夠和任何一臺網絡設備通信。B) 各子網(虛擬專網)內用戶之間的通信功能檢測:根據網絡配置方案的要求,允許通信的計算機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不允許通信的計算機之間應無法通信;并保證網絡節點符合設計規定的通信協議和適用標準。C) 根據配置方案的要求,檢測局域網內的用戶與公用網之間的通信能力。D) 連通性檢測方法可采用相關測試命令進行測試;或根據設計要求使用網絡測試儀測試網絡的連通性。E) 路由檢測方法
33、可采用相關測試命令進行測試;或根據設計要求使用網絡測試儀測試網絡路由設置的正確性。(7) 網絡管理軟件的安裝測試:a) 軟件的版本及對應的操作系統平臺與設計(或合同)相符。b) 配置一臺網絡管理軟件所需的計算機,并安裝好網絡管理軟件所需的操作系統。c) 按照網絡管理軟件的安裝手冊和隨機文檔,安裝網絡管理軟機,并符合設計要求。網絡管理軟件應具有如下管理功能:A) 網管系統應能夠搜索到整個網絡系統的拓撲結果圖和網絡設備連接圖。B) 網絡系統應具備自診斷功能,當某臺網絡設備或線路發生故障后,網管系統應能夠及時報警和定位故障點。C) 應能夠對網絡設備進行遠程配置,檢測網絡的性能,提供網絡節點的流量、廣
34、播率和錯誤率等參數。D) 網絡管理軟件功能測試,應符合設計和合同要求。確認網絡管理軟件能夠監測所需管理的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PC機等)的狀態和動態地顯示網絡流量,并據此設置這些設備的屬性,使網絡系統得到優化。(8) 設備容錯測試,容錯功能的檢測方法應采用人為設置網絡故障,檢測系統正確判斷故障及自動恢復的功能,切換時間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測內容包括以下兩方面:對具備容錯能力的網絡系統,應具有錯誤恢復和隔離功能,主要部件有備份,并在出現故障時可自動切換;對有鏈路冗余配置的網路系統,當其中的某條鏈路斷開或有故障發生時,整個系統應保持正常工作,并在故障恢復后能自動切換回主系統運行。2、 應
35、用軟件(一) 材料設備質量控制要求(1) 服務器/客戶機及外圍設備等信息平臺的設備(包括軟、硬件)的品牌、型號、規格、產地和數量應符合設計或合同要求。外觀檢查無損傷,包裝密封良好,附件及隨機資料齊全、完好。(2) 進行必要的環境檢查。設備的供電、接地、溫度、濕度、潔凈度、安全、電磁環境、綜合布線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產品技術文件規定和安全技術標準。(3) 遵守智能建筑辦公自動化系統有關標準。(4) 已經產品化的應用軟件及按合同或設計需求定制的應用軟件,應按照軟件工程規范要求進行驗收。應提供完備齊全的文檔,包括軟件資料,程序結構說明,安裝調試說明,使用和維護說明書等。(二)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求(1
36、) 機房驗收,服務器安裝前,首先對計算機房進行驗收,按照GB50174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及DNJ08832020防靜電工程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并符合設計或合同要求。(2) 物理安裝檢查:a) 機殼接地線必須與建筑物弱電地線相接;b) 插座應有相線、中性線和接地線;c) 主電源的電壓應符合要求(包括電源功率);d) 所需的供電應與供電系統相符合(如穩壓電壓或UPS)。(3) 上電檢查:i. 執行上電開機程序,應正常完成系統自測試和系統初始化(或相應報告);ii. 執行服務器檢查程序,包括對CPU、內存、硬盤、I/O設備、各類通信接口的測試,并給出正常運行結束的報告;iii. 執行主機如服務
37、器、客戶機、外設主要性能的測試,給出服務器主要性能(主頻、內存、容量、硬盤容量等)指標的報告;iv. 外圍設備提供的自測試程序,也應輸出相應的報告信息,確認各類操作的運行正確性。(4) 軟件安裝檢查:1) 檢查主機與所安裝軟件如操作系統、數據庫是否匹配,應符合設計或合同要求;2) 測試軟件系統(操作系統或數據庫軟件等)。常規測試:執行各類系統命令或系統操作(或語句),應完全正確。綜合測試:執行軟件(如操作系統或數據庫的模板)與系統支撐軟件及各類系統軟件產品的連接測試,執行結果應完全正確。(5) 網絡接口卡檢查:1) 網絡接口卡的型號、品牌應符合接入網絡的設計要求;2) 應有網絡連接線纜測試合格
38、證明;3) 網絡接口卡驅動程序及有關資料應完全、完好,符合設計或產品技術說明;4) 網絡接口卡與網絡設備互聯的端口相容(如RJ45,OC3,OC12等);5) Ping命令檢查測試應通過。用操作系統發出Ping服務器自身IP地址的命令,自檢網絡接口卡運行的正確性。從網絡系統的其他用戶發Ping命令給服務器,測試服務器網絡卡接入網絡工作的正確性。客戶機的檢查與上類似。非TCP/IP協議的局域網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6) 辦公自動化應用軟件的安裝驗證:1) 嚴抓安裝前的準備。應提供應用軟件安裝的版本,介質和技術資料。應保證應用軟件安裝的環境資源。包括服務器、客戶機、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開發工具,內
39、、外存空間,讀入設備等。應制定驗證標準,包括安裝方法。2) 正確安裝應用軟件。按照“安裝手冊”,一步一步地進行安裝,直至正常結束。設置或自定義應用軟件的初始參數,執行系統數據初始化過程。創建用戶標識及口令、用戶權限等系統安全機制,確保可靠執行。3) 安裝后進行驗證。檢查安裝的目錄及文件數是否準確。啟動引導程序,執行是否準確。檢查用戶登錄過程包括用戶標識及口令輸入,口令修改等操作是否準確。檢查應用軟件主界面(主菜單)上的應用功能是否正常執行。(7) 辦公自動化應用軟件的系統測試:1) 按照“合同”或應用軟件說明進行功能測試,并提供功能測試報告。2) 采用漸增測試方法,測試應用軟件各模塊間的接口和
40、各子系統之間的接口是否正確,并提供集成測試報告。3) 設置故障點及異常條件,測試應用軟件的容錯性和可靠性測試,提供測試報告。4) 按應用軟件設計說明書的規定,逐條執行可維護性和可管理性測試,并提供相應的測試報告。5) 對應用軟件的操作界面風格、布局、常用操作、屏幕切換及顯示鍵盤和鼠標的使用等設計抽樣,進行可操作性測試,且提供可操作性測試報告。(8) 應用軟件應滿足的要求:1) 應用軟件的操作界面應以方便使用為基礎,界面應為標準圖形交互界面,并做到風格統一、層次簡潔,操作的命名不能具有二義性;2) 應用軟件應具有可擴展性,系統應預留可升級空間以供納入新功能,宜采用能適應最新版本的信息平臺,并能適
41、應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的變動。3、 網絡安全系統(一) 材料設備質量控制要求網絡安全問題涉及網絡和信息技術各個層面的持續過程,從HUB交換機、服務器到PC機,軟盤的存取,局域網上的信息互通以及Internet的駁接等各個環節,均會引起網絡的安全,所以網絡內的產品(包括硬件和軟件)均應嚴格把關。(1) 定購硬件和軟件產品時,應遵循一定的指導方針(如非盜版軟件),確保安全。(2) 任何網絡內產品的采購必須經過審批。(3) 對于所有的新系統和軟件必須經過投資效益分析和風險分析。(4) 網絡安全系統的產品均應符合設計或合同要求的產品說明書、合格證或驗證書。(5) 防火墻或防病毒軟件等產品必須通過公安部計算
42、機信息系統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并具有公安部公共信息安全監察局頒發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特殊行業有其他規定時,還應遵守行業的相關規定。(二)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求按照有關對網絡安全系統的設計要求,在網絡安裝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指導。(1) 防火墻的設置:應阻擋外部網絡的非授權訪問和窺探,控制內部用戶的不合理流量,同時也能進一步屏蔽內部網絡的拓撲細節,便于保護內部網絡的安全。(2) 代理服務器的裝置:應保證局域網用戶可以安全地訪問Internet提供的各種服務而局域網無需承擔任何風險。(3) 網絡中要有備份與容錯。(4) 操作系統必須符合美國國家計算機安全委員會C2級
43、安全性的要求。(5) 對網絡安全防御的其他手段,如IDS入侵檢測系統,密罐和防盜鈴,Email安全性,弱電掃描器,加密與網絡防護等均應一一檢查。(6) 應檢查“系統安全策略”是否符合實際要求。對于信息系統管理員還包括安全協定,Email系統維護協定和網絡管理協定等,確保所有的系統管理人員能夠及時報告問題和防止權利濫用。最好建議印成安全手冊或發布于內部網上,使每個員工都能夠得到準確的信息。(7) 網絡應建立應急事件反應處理小組,并制定災難恢復計劃,尤其是提出保證體系恢復所需的硬件環境和有關人員。(8) 信息安全性檢測應滿足以下要求:1. 辦公網絡應能抵御來自防火墻以外的網絡攻擊,使用流行的攻擊手
44、段進行模擬攻擊,不能攻破判為合格。2. 辦公網絡能夠根據需求控制內部終端機的互聯網連接請求和內容,使用終端機用不同身份訪問Internet的不同資源,符合設計要求判為合格。3. 辦公網絡與控制網絡必須實施安全隔離,保證做到未經授權,從辦公網絡不能進入控制網絡。4. 檢測防病毒系統的有效性。將一個含有當前已知流行病毒的文件(病毒樣本)通過文件傳輸、郵件附件、網上鄰居等方式傳播,各個位置的防病毒軟件應能正確地檢測到該含病毒文件,并執行殺毒操作。5. 如果安裝了入侵檢測系統,使用流行的攻擊手段進行模擬攻擊(如DOS拒絕服務攻擊),這些攻擊應被入侵檢測軟件發現和阻斷。6. 如果有互聯網行為管理系統,則
45、嘗試訪問若干受限網址,測試系統的訪問控制功能。(9) 應用系統安全性應滿足以下要求:身份認證;訪問控制。(10) 操作系統安全性應滿足以下要求:1. 操作系統版本應使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一定安全強度的操作系統;2. 使用安全性較高的文件系統;3. 嚴格管理操作系統的用戶帳號,要求用戶必須使用滿足安全要求的口令;4. 服務器只提供必須的服務,其他無關的服務應關閉,對可能存在漏洞的服務或操作系統,應更換或升級相應的補丁程序;掃描服務器,無漏洞判為合格;5. 認真設置并正確利用審計系統,對一些非法的侵入嘗試必須有記錄;模擬非法嘗試,審計日志中有正確記錄者判為合格。三、綜合布線系統質量控制要求(線纜敷
46、設和終接、機柜機架配線架的安裝、信息插座和光纜芯線終端的安裝)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傳輸網絡。它既使話音和數據通信設備、交換設備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又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相連。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網絡或電話局線路上的連線點與工作區的話音或數據終端之間的所有電纜及相關聯的布線部件。綜合布線系統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兼容性、靈活性、先進性和可靠性。1、 纜線敷設和終接(一) 材料設備質量控制要求在綜合布線系統工程中,應選用符合我國國情的有關技術標準(包括國際標準和我國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等)的定型設備和器材,所有國內外產品均應以我國發布的標準為準則,進行檢測和鑒定,未經國家或有關部門產
47、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鑒定合格的設備和主要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工程中所有綜合布線系統產品,包括纜線和布線部件及主要輔助部件等的型號、規格、性能及質量,除必須符合上述要求外,還應符合設計中的規定,未經設計單位同意,不應以其他產品代用。(1) 線纜的檢驗要求1) 工程中使用的對絞線、對稱電纜和光纜的型號、規格和程式及數量應符合設計規定和合同要求。2) 根據材料運單對照檢查對絞線、對稱電纜和光纜的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內容齊全,字跡清晰。外包裝應注明電纜或光纜的型號、規格、線徑或芯數、端別、盤號和盤長等情況,并要與出廠產品質量合格證一致。3) 電纜和光纜的外包裝應無外部破損,電纜外護套應完整無損。電纜
48、和光纜均應附有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還應附有本批量電纜的技術性能指標。4) 電纜的電氣性能抽驗,應從本批量電纜中的任意3盤中各截出100m的長度,加上工程中所選用的接插件進行抽樣測試,測試結果應符合工程驗收基本連接要求。5) 光纜開盤后,先檢查光纜外表有無損傷,光纜端頭封裝是否良好。6) 檢查光纜出廠合格證和檢驗測試記錄。必要時在施工現場檢測光纖衰減和光纖長度。具體測試要求如下:衰減測試。一般采用光時域反射儀(DTDR)進行測試。如測試結果超出標準,或與出廠測試數值相差很大時,應用光功率計測試,并加以比較,以斷定是是測試誤差還是光纖本身衰減過大。長度測試。要求對每根光纖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應一致。
49、如在同一盤光纜中,光纖長度差異較大,應從另一端進行復測或做通光檢查,以判定是否有斷纖現象。7) 光纖插接軟件(光纖跳線)檢驗應符合如下要求:光纖接插軟件兩端的活動連接器(活接頭用)端面應裝配合適的保護蓋帽。每根光纖接插軟線光纖的類型應有明顯標記,選用應符合設計要求。(2) 型材、管材和鐵件的檢驗要求如下:1) 各種型材的材質、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表面應光滑、平整、不得變形斷裂。預埋金屬線槽、過線盒、接線盒及橋架表面涂覆或鍍層均勻、完整,不得變形、損壞。2) 管材采用鋼管、硬質聚氯乙稀管時,其管身應光滑、無傷痕,管孔無變形,孔徑、壁厚應符合設計要求。3) 各種鐵件的材質、規格均應符合
50、質量標準,不得有歪斜、扭曲、飛刺、斷裂或破損。4) 鐵件的表面處理和鍍層應均勻、完整,表面光潔,無脫落、氣泡等缺陷。(3) 儀表和工具的檢驗。為了確保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順利進行,必須在事先對安裝施工過程中需要的儀表和工具進行全面的測試和檢查。如發現問題應及早檢修或更換,以使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得到保證。(二)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點(1) 管路或槽道(又稱橋架或線槽)的質量控制:管槽系統的整體是由引入管路、上升管路(包括上升房、電纜豎井和槽道等)和樓層管路(包括槽道和部分工作區管路)及聯絡管路(包括槽道)等組成。它們的走向、路由、位置、管徑和槽道規格等均應反映在圖紙上,宜與土建等其他專業進行圖紙會簽
51、或確認。施工應符合圖紙設計要求。質量要求主要參照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20有關標準進行。(2) 審查施工前的準備工作:1) 對施工單位編制的安裝施工進度順序和施工組織計劃進行審查,應注意施工計劃與其他系統的配合等問題。一般宜在建筑的土建工程和室內裝修施工的同時或稍后的適當時間安排施工,應避免彼此脫節,必要時可隨時修改計劃,以求密切配合,協作施工,有利保證工程質量。2) 設計單位向施工單位進行工程圖紙、設計文件的技術交底,并有書面記錄。施工單位對于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上交待不清或有疑問的地方,應及時向設計單位提出,有缺項或漏項時要寫成書面意見以備查。3) 調查現場時要復核設
52、計纜線敷設路由和設備安裝位置是否正確。事先預留的暗管、地槽、洞孔的數量、位置、規格尺寸應符合設計中的規定要求。有漏缺、不妥之處應形成書面記錄交有關方面確認,由施工單位整改。4) 設備間和干線交接間等專用房間,必須具備如下條件:土建工程必須全部完工,墻壁和地面平整,室內通風、干燥、光潔,門窗齊全,門的調試和寬度均符合工藝要求,門鎖性能良好,鑰匙齊全,以保證房間安全可靠。房間內按設計要求預先設置的地槽、暗敷管路和洞孔位置、數量和尺寸均正確無誤,滿足安裝施工需要。對設備間內鋪設的活動地板應認真檢查其施工質量,要求地板板塊鋪設的表面平整、板縫嚴密、安裝牢固,無凹凸現象,地板支柱安裝堅固,地板水平面的允
53、許偏差不大于2mm/m2。活動地板應有防靜電措施,并符合有關標準,接地裝置均應符合設計規定和相關標準要求。設備間和交接間內均應設置可靠2202050HZ的施工電源,并有良好的接地裝置,以便施工和維修使用。房間的面積大小、環境溫濕度條件、防塵和防火措施等都符合工藝設計提出的要求和標準的有關規定。(3) 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線纜施工質量控制。1) 敷設纜線前:檢查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纜線型號、規格、程式、數量起訖端及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圖紙和文件的要求。并有施工組織計劃或施工工藝方案。按圖紙和施工工藝要求,將需要布放的纜線兩端貼有顯著的標簽。標簽內容有纜線的用途和名稱(可用代號代替)、型號、規格、長
54、度、起始端和終端地點等,標簽上的字跡應清晰、端正和正確,以便按施工順序,對號入座進行敷設施工。2) 線纜敷設時的質量控制。無論采用哪種施工方式(向下垂放和向上牽引),其布放纜線的牽引力不宜過大,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纜線在施放過程中應防止被拖、蹭、刮、磨等損傷。纜線不應產生扭絞或打圈等現象,也不應有可能受到外界的擠壓或遭受損傷而產生障礙隱患,以免影響纜線質量。3) 電纜在電纜槽道或橋架上敷設和固定。在敞開式槽道或橋架內敷設電纜,水平裝設時,應在電纜的首端、尾端、轉彎處及每間隔35m處進行固定;垂直裝設時,應在電纜的上端和每隔1.5m處進行固定。在封閉式的槽道內敷設電纜,纜線均應平齊順直,盡
55、量互相不重疊或不交叉,纜線在槽道內不應溢出,影響槽道蓋蓋合。在纜線進出槽道的部位或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在橋架或槽道內纜線綁扎固定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分束綁扎。綁扎的間距不宜大于1.5m,且應均勻一致,綁扎松緊適度。吊頂內布置纜線,也必須分束綁扎,且所有纜線的外護套應有阻燃性能,其選用要求應符合設計規定。4) 纜線同槽分隔要求及與其他管線的間距。各種系統(如通信系統、計算機系統、樓宇設備自控系統、電視監控系統、廣播與衛星電視系統和火災報警系統等)的信號線、控制線及電源纜線等,如在同一路由敷設時,應采用金屬電纜槽道或橋架,按系統分離布放,金屬電纜槽道或橋架應有可靠的接地裝置。各個系統纜線
56、間的最小間距及接地裝置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標準規范的規定,以免互相干擾。為保證通信網絡的安全運行,對絞線對稱電纜與電力線路的最小凈距應符合下表一的要求,與其他管線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二的要求。表一:最小凈距(mm)5KVA 380V對絞線對稱電纜與電力線路平行敷設130300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槽道或鋼管中敷設70150300雙方均在接地的金屬槽道或鋼管中敷設注80150注: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槽道或鋼管中敷設,且平行長度小于10m時,最小間距可為10mm。表中如對絞線對稱電纜是采用屏蔽電纜時,最小凈距可適當減小,但應符合設計要求。表二:序號管線種類平行凈距(mm)垂直交叉凈距(mm)備注1避雷引下線10003002保護地線50203熱力管(不包封)5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IEEE 8802-1AS:2021/AMD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Part 1A
- 【正版授權】 IEC 63522-24:2025 EN-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4: Load transfer
-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心理測評師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商法知識競賽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國際法與國內法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法務會計相關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職業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師職業認證考試試卷及答案
- 臨床三基培訓
- 2024年湖北省高考政治卷第18題說題+-2025屆高考政治二輪復習
- 2024安徽省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及答案
- 2022年首都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據結構與算法》科目期末試卷A(有答案)
- 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2025屆高考數學四模試卷含解析
- 造價咨詢預算評審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門診合作協議合同范本(2篇)
- 潔凈室空調凈化系統驗證方案(通過BSI和華光審核)
- 路燈安裝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主動脈夾層完整版課件
- 超聲考試題+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