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說課PPT)_第1頁
再別康橋(說課PPT)_第2頁
再別康橋(說課PPT)_第3頁
再別康橋(說課PPT)_第4頁
再別康橋(說課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再別康橋,徐志摩,說課課件:余曉(廣元市實驗中學,說課本分析 說課前預習 說課堂教學,課本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選編再別康橋,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校劍橋大學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 教學中可通過簡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橋的生活,交待再別康橋的創作背景及創作意圖;再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分析結構,感受詩歌的“建筑美”,細細品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此外,再別康橋表達離別情感的方式比較獨特,可通過與其他著名的離別詩的比較,感悟再別康橋獨特韻味,二

2、、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學生易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離別情感,無法揣摩到徐志摩在與康橋離別時的復雜情懷。 學生興趣點可能會放在首尾兩節,很難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內涵。 教學中應好好把握學生的興趣點,由此切入。 在教學中應該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 適當地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去理解詩歌,多元化去鑒賞詩歌,三、教學設計分析,1.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文本。 2.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不應僅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經驗化的解讀,在鑒賞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 3.“以

3、講帶讀”幫助學生真正感悟這首詩的真意。 4.不為教一首詩而教一首詩,應力爭通過對一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乃至內心世界,四、教學目標分析,1.基礎知識目標:明確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們對于詩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情感教育目標:領悟徐志摩與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發情感的恰當方式。 3.能力培養目標: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以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發揮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意境;通過解讀意象去把握詩歌的主旨;欣賞詩歌創作的藝術特色,五、教學重難點分析,1.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的?再

4、別康橋美在何處? 2.再別康橋的意象選擇非常獨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3.徐志摩為何對康橋情有獨鐘,僅僅是學生對母校的情懷嗎?有沒有其他原因,六、教學方法及課時安排,教學方法:誦讀欣賞法、問答法、探究法 課時安排:3課時 1.檢查預習情況及指導閱讀 2.詩歌思想及藝術鑒賞 3.知識補充及作業 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課前預習 設計,一、了解“新月詩派,新月社成立于1924年,是五四后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團體。主要成員包括胡適、梁實秋、聞一多、陳源、徐志摩等,多系英美留學生。1925年形成了現代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人稱“新月詩派”或“( )”。 為新月社詩歌

5、理論作出了最重要貢獻的是( )。他認為詩是“做”出來的,主張戴著格律的腳鐐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 )”(音節)、“( )”(詞藻)、“( )”(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格律詩派,聞一多,音樂的美,建筑的美,繪畫的美,二、給下列生字注音,河畔( ) 蕩漾( ) 青荇( ) 長篙( ) 慢溯( ) 斑斕(,pn,yng,xng,go,S,ln,三、自讀課文,分析,1.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來表達這種情感?主體部分描繪了哪些圖景?給每幅圖取一個名字,四、積累,收集一些以前學過的離別詩,從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上與再別康橋比較,看二者有何異同。在課堂上與同學進

6、行交流,課堂教學 設計,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是一首送別詩,要遠離親友,難免凄涼、傷感。 今天我們學習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這首離別詩是否也像古人那樣悲悲切切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徐志摩的內心世界,二)背景介紹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說過: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生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康橋的靈性

7、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世界上最秀麗的一條水。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康橋對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寫了多篇與康橋有關的作品:康橋再會吧我所知道的康橋再別康橋,有人甚至說,在徐志摩身上縈繞著“康橋情結,三)朗讀詩歌 體會作者離別的情感,1.讓學生把握好詩歌節奏。如第一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2.讓學生把握好讀詩的語氣語調:大部分內容語氣平穩,沒有特別高亢的語句或詞語;第六節渲染靜默的氛圍,語氣要稍稍舒緩,3.讓學生看視頻、聽錄音,感悟作者在即將離開康橋時的情感,4.讓學生學生自由朗

8、讀熟讀,走進作者內心感受作者對康橋的“殷殷的摯愛,深深的依戀”之情,四)鑒賞詩歌,感受詩歌創設的意境 (討論式與探究式相結合的方法,1.“輕輕的”三字反復詠嘆有何作用,突出地表現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2.為何不向人作別而向云彩作別,這就是詩人獨到的地方,打破了過去詩文中離別對象只能是人的局限,而把物作為離別對象,更能突出詩人對康橋的留戀,3.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對康橋的依戀,金柳、波光、艷影、青荇、柔波、水草、榆陰、清潭、浮藻、星輝、夏蟲等,4.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

9、好處,比喻,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新娘”這個意象尤為恰當,“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麗的形象,不但寫出康橋的明麗動人,更寫出詩人在即將離別時的記憶猶新的感覺,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現不出的,詩人的難舍離愁可見一斑,5.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如何理解這句話,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更是詩人無拘無束的生命追求與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6.如何理解“招搖”一詞,貶詞褒用。寫水草,顯現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這種“自在逍遙”的安閑,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

10、又更顯生動、形象,7.“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含義是什么,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造這樣的意境,全是為情驅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8.詩人心中的夢想到底是什么呢,是“愛”“美”“自由”,他“追求自然的愛”

11、,“找尋自然的美”,“向往自然的生活”,可以說,徐志摩是一個“自然崇拜者”。而康橋,正符合徐志摩心中的夢想,他覺得,在康橋才可以享受自然的生活,由此讀者才更能體會他將離去時的憂傷,9.為何又不能放歌?為何選擇沉默地離去,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一在了一起。而此時此刻的靜默與無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別離歌,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由景的寧靜轉為情的寧靜,使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懷,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現,濃縮成了古詩中獨特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給人一種瀟灑與深沉相結合的美,10.為什么“不帶走一片云彩”,不帶走一片云彩”不是因為作者的豁達,而是源于對康橋的摯愛,源于對康橋的依戀。“不帶走”是因為無須帶走,康橋已經深深烙進作者的心底,何須帶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11.與一般離別詩比較,本文所創設的離別情景有何特點,離別的對象特別(云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