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現代散文閱讀解題技巧(公式化答題)_第1頁
201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現代散文閱讀解題技巧(公式化答題)_第2頁
201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現代散文閱讀解題技巧(公式化答題)_第3頁
201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現代散文閱讀解題技巧(公式化答題)_第4頁
201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現代散文閱讀解題技巧(公式化答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1、修辭手法(1)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點明所用修辭手法。(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一定要結合語句內容分析每一種修辭手法的具體作用。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夸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具體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么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對象+特性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于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于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致。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夸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丑更加鮮明。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設問無疑而問,明知故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達鮮明,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強化作用。反復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如1998年第29題即可答為: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時光的飛逝。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強化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附: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一方面可使語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文章表現力。2、表現手法類解題思路:(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文: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抑揚:有先抑后揚或先揚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對比: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蚴箤Ρ仁挛锏膬蓚€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持點,強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類比:以淺寓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以小見大:表現人、事。反語(反諷):有2種作用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請及時補允。(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并結合文句內容作答。(二)表達方式類一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解題思路:1、確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同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知識儲備: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肖像描寫以形傳神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人的性格特點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敘后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間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于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注意表達的語言: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么缺點或者何對象怎么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么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么觀點。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么對象的什么特征(特點)。(三)行文段落類針對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題解題思路:1、確認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確句段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具體賞析從三個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么,選材有什么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結構上的作用如:A、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統攝全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揭示主題。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么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容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卒章顯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四)形象物象分析型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每一神態、動作或語言的描寫要與所表現出的優秀的品質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涵,即個性特征及形象的意義。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分析人物。2、物象的分析: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1)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結構: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2)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思考角度:A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B對內容的充實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易水之濱,高漸離擊筑,悲涼的旋律中,荊軻告別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歸路,他身后的蘆花,一定在蕭蕭寒風中輕腸,烏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腸寸斷,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聲中,虞姬揮動長劍,裙袂飄飄,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霧茫茫,一片縞素,那是一岸的蘆花在為這悲愴的訣別飄雪飛霜。汩羅江邊,披發行吟的屈原,掩涕嘆息,仰天長問。臣專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為民解難。生命的大寂寞郁結于心,奔突于胸,使詩人縱身大江,蕩起的漣漪是蘆葦悲鳴的淚滴,在濕濕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葦葉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歷史的長河,成為端午節最深沉的紀念。(選自張馳心中的蘆葦)“蘆花”在該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條作答)答案為:(1)是串連事件的線索。(2)渲染了悲涼的氣氛。(3)蘆花見證、記錄、蘊涵著歷史的痛苦和滄桑。(4)表達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五)人稱表達類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解題思路:1、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2、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如:第一人稱便于直接抒情、真實可信;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態度更鮮明,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顯得客觀冷靜,便于敘事和議論。3、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六)其他:1、詞語理解型:(1)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2)理解詞語的象征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征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3)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4)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即“六比較”:比較范圍的大小、比較詞義的輕重、比較搭配習慣、比較構成成分、比較詞性功能、比較感情色彩與語體色彩。2、句子理解型:一是將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形象化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的語言,二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3、篩選整合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是:(1)文中刻畫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樣的特點;(2)文章分幾個方面、幾個階段來寫的,其變化過程是怎樣的,要求概括說明。答題方略:篩選整合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回答此類問題,要關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關鍵句、過渡句、感嘆句、議論句等,尤其要關注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和段中的過渡句,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關鍵所在。整合的題型一般不宜機械地摘錄原文的句子。而應該緊扣題干要求,將提取的關鍵語句、中心詞進行改造、組合、變換,使之成為全面、凝煉、流暢、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總攬全局,總體把握,防止因答案要點不全而丟分。4、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描寫出了(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5、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6、題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緊扣文章內容,簡潔新穎。7、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虛實結合:關于散文的線索,明線和暗線。06高考黑龍江等地題:16除了以“沙漠綿綿土沙漠”為思路安排的文章結構,本文還另有一個隱喻性的表達結構,請寫出體現這一線索的三個關鍵詞語:母體綿綿土故鄉)8、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山Y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為散文中的描寫,而在小說中的描寫主要有襯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發生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最后的景物描寫一般都有象征意義,比如課文藥之結尾。注意結合具體的題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氣氛、襯托情感或主旨、表現人物品質、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補充:托物言志、象征、虛實結合: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使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舉例或列舉:具體實在,易于被讀者接受,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白描:文字簡練,不加學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例(湖北卷)本文主要運用于哪兩種表現手法描寫羊群歸家后的情景?請結有關具體描寫,簡要分析其作用。答案白描(或細節描寫)。描寫羊群歸家后的歡樂時寫到了大孔雀、母雞、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對象的主要細部特征簡筆勾勒,使羊群歸家的群像得以簡潔而傳神的表現。(另一種表現手法是擬人)3、過渡和照應過渡和照應是在文章中體現事物發展的連貫性的一種結構手段。如果問過渡或照應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結構嚴密,氣勢貫通,前后呼應,條理分明,增強表達效果。高考散文閱讀方法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散文曾多次出現,從長遠看,文學作品的考查也當會以散文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閱讀技巧,對廣大學生是有好處的。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于文章的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如長城(2000年)一文,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實,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在這種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再來回答題目,就會洞若觀火,游刃有余。2、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閱讀獸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須認真閱讀注釋,分析背景材料??箲饎倮螅瑖y區人民掀起了反內戰運動,國民黨當局卻大行不義,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先生十悲憤,堅決主張聲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對個別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極為不滿,于是寫了這篇文章。透視創作歷程,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再對照原文,試卷中的問題就不難找到答案。3、借助想象,體察作者情感。散文屬于文學范疇,閱讀散文必須發揮聯想和想象,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生強烈共鳴。讀長城,如果能聯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對“長城”的議論,能想象到長城上狼煙四起,民族斗爭的慘烈,想象到中華民族的屈辱歷程,就不難觸摸到作者那顆希望中華民族走出封閉與落后,走向繁榮與強大的赤誠滾燙的心。4、辨識手法,找準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托物言志類散文也多次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如報秋(1998年,這是一篇章法嚴謹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著生活的哲理。作者通過玉馨花這個載體,提醒人們要多表惜光陰,抓住現在,抓住人生的每時每刻,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年華。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這個“精神”,也就等于找準了閱讀的突破口。5、明確技巧,提高答題效率。閱讀散文,掌握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常見有的:比喻。如“獸”“鬼”各指什么(獸人鬼);反襯。如報秋中用太陽花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強;對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翹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燈籠草”,“凌空懸掛的黃瓜”,與緊緊依靠大地,樸素沉著的青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象征。如門(2001年)中的“門”;排比。如“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報秋),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到了強化作用變換人稱。用“我”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對話,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用“它”或“她”只是寫了不同人的感受。6、瞻前顧后,分析句段關系。閱讀散文時還要瞻前顧后,注意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是的前后勾連。如話說知音(2002年),為什么說“知音的傳說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理清前四段之間的關系,第一段寫自從有了關于知音的傳說后,人們對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寫了關于知音的傳說在歷代典籍中的記載。綜合這兩部分,就回答了以上問題。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閱讀散文還需注意文體特點。敘事散文講求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是重點,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與景的契合是關鍵;詠物散文托物言,盡可能體味象征手法。但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閱讀鑒賞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發現“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彈奏的樂章”。閱讀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領:一、尋找“情物”“情物”在散文中用來表示理念、傳達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這個“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楊禮贊一文中,“白楊”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通過白楊,作者抒發了對華北抗日軍民正直、質樸、團結、進取,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的贊美之情,可以說,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領悟了作品的基調,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二、探究“情緣”“情緣”就是情感的緣起。比如鮑昌的長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借“長城”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命運的關注之情。作者為什么如此關注中華民族的命運?我們只要沿著作者的寫作思緒就不難找到答案。三個排比段,追昔撫今,含蓄地表達了對閉關鎖國的否定,對中華民族未來的期望。三、體悟“情義”“情義”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學作品總要傳達一點什么或表現一點什么,比如報秋一文,文章從始至終,無不緊扣標題“報秋”立意,文末“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委,領取生活罷”,由此便可以斷定本文的意旨時不待我。體會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義、避免主觀臆斷、避免無中生有、避免斷章取義、避免以偏概全,避免節外生枝。四、品味“語言”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實質上是強調散文語言的真情、真心、真語、不矯情,不做作。在散文閱讀中,一要注意捕捉貯滿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對那些喜悅、或悲傷、或憤怒、或憂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別關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也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五、發現“技巧”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維納斯虛實相生的手法,黃鸝長短錯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內蒙訪古形聯神系、渾然一體的結構,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爐火純青的文字,瑣憶畫龍點晴的議論,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鑒賞散文能有這樣的發現,說明對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就有一定的審美感悟了??紙霈F代文閱讀步驟:一、揣摩題干,有備而讀研讀題干,看看命題人問了哪些方面的問題,在大腦里要形成“問題鎖鏈”。二、品讀題目,緣文馳想文章題目往往最先告訴人們作品要歌頌什么,反對什么,宣揚什么,控訴什么。三、瀏覽首句,略知梗概把各段的首句抽調出來進行整合性聯讀,就會發現作者寫作的思路。四、默讀全文,圈點勾畫有兩點提示:一是思考問題要瞻前顧后;一是準確圈定答題區域。五、深思熟慮,精確表達在表達時,一要整合篩選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無的字句;三要用詞雅致精確。相關推薦:散文閱讀表達技巧解題策略一、散文表達技巧鑒賞的命題角度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一種層次較高的審美活動,能力層級為E級。設置本考點的目的是為了檢測考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品析能力。此類試題的難度主要在于:1.以有關文學鑒賞知識和能力為基礎。2.結合試題要求把握好下筆的角度。3.運用自己的語言恰當地概括出有關答案要點。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1.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肖像、心理描寫,側面、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2.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3.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想象、聯想、象征、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4.從結構安排角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5.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么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通感等),有什么表達效果。二、散文表達技巧鑒賞的解題策略1.從審題入手,善于從題干及選項中獲得答題的信息命題者在命題的時候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這種考查的目的和要求,就是命題意圖,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就能明確答題方向。比較準確地找到答題的切入口,也就能比較準確地找到文中的相關信息區間。在題干中,常常會指明問題的區間和考查目的及要求。這時,我們可以借助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很快找到答題的切入口。例如,在重慶卷、山東卷、廣東卷和北京卷中,都涉及到文章的開頭及其作用的問題,而開頭的作用多為總領全文、作鋪墊、作比較(對照)、增強吸引力等,再結合具體情況,這些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閱讀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干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重要途徑。2.掌握答題技巧,從內容上把握答題的要領認真審題,明確答題方向,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進一步找準答題的信息區間,篩選并整合答題的內容,還需學會答題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內容,把握答題的要領。命題所涉及到的信息區間,它可以是一個小節,可以是兩個小節,也可以散見于全文的相關區域。“概括”就是根據命題要求,運用求同思維從不同的信息區間,抽象出相同點。這是一個分析綜合的過程。有些考生由于尋找相關信息的失誤,而導致概括的內容完全脫離命題的要求;由于運用概括方法的不當,而導致概括的內容舍本逐末,或不夠全面。由此可見,掌握準確尋找相關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綜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蓋內容的全面性,就能減少答題的失誤。解答表達技巧類試題時,一般要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考慮,側重內容的一般是證明觀點,或者增強表達效果,側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現方法?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具體,不要籠統地貼標簽。3.語言的運用,力求準確、精練、概括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以主觀表述題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組織語言來解答題目,所以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整合好的內容準確、精練、概括地表述出來,就顯得非常重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詞、句組織答案。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就能“摳”出答案來。當然找出的詞語、句子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需經過有效的提取、剪輯、重組,這樣組織起來的答案,一般都比較接近標準答案。緊扣題意,選用恰當的句式,從適宜的角度作答。即:怎么問就怎么答,使“答”與“問”有直接的關聯性。有時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內容,但不能從命題者所“問”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會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問。因此,一定要緊扣題目的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組合,特別注意用句式的變換來重組,使之成為與命題提問角度相契合的答案。語言表述力求精練。對于高度概括的題目,當我們篩選整合好文中的相關信息之后,要把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對于解釋、闡述、評價性的題目,我們可刪去描述性的修飾語、較長的限制語,或合并同類項,或改字縮詞,或使用指代詞,使語言的表述高度濃縮,以符合題目的要求。順便提醒,對于不受字數限制的題目,不妨多答些(不能過份),在踩“點”給分的批閱方式中才能避免吃虧。高考閱讀從本質上講,是應試性的閱讀。這種性質的閱讀不能像一般性閱讀那樣,“因言得意”就完成了閱讀任務。應試性的閱讀要比一般性閱讀的“歷程”多一倍,即完成了整體閱讀后,還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回到文章中去,在“回讀”中達到細讀的要求,從而經得起各種能力考查。總之,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首先必須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語匯、句段、結構、章法。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寫作技法。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歸納能力,能根據整體閱讀的原則,綜合運用各種文學知識去分析評判作品的相關內容。同學們只要認真訓練,是一定能提高解題能力的。一、散文表達技巧鑒賞的命題角度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一種層次較高的審美活動,能力層級為E級。設置本考點的目的是為了檢測考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品析能力。此類試題的難度主要在于:1.以有關文學鑒賞知識和能力為基礎。2.結合試題要求把握好下筆的角度。3.運用自己的語言恰當地概括出有關答案要點。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1.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肖像、心理描寫,側面、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2.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3.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想象、聯想、象征、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4.從結構安排角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5.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么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通感等),有什么表達效果。二、散文表達技巧鑒賞的解題策略1.從審題入手,善于從題干及選項中獲得答題的信息命題者在命題的時候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這種考查的目的和要求,就是命題意圖,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就能明確答題方向。比較準確地找到答題的切入口,也就能比較準確地找到文中的相關信息區間。在題干中,常常會指明問題的區間和考查目的及要求。這時,我們可以借助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很快找到答題的切入口。例如,在重慶卷、山東卷、廣東卷和北京卷中,都涉及到文章的開頭及其作用的問題,而開頭的作用多為總領全文、作鋪墊、作比較(對照)、增強吸引力等,再結合具體情況,這些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閱讀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干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重要途徑。2.掌握答題技巧,從內容上把握答題的要領認真審題,明確答題方向,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進一步找準答題的信息區間,篩選并整合答題的內容,還需學會答題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內容,把握答題的要領。命題所涉及到的信息區間,它可以是一個小節,可以是兩個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