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2_第1頁
流行性腮腺炎2_第2頁
流行性腮腺炎2_第3頁
流行性腮腺炎2_第4頁
流行性腮腺炎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 傳染病,第六節 流行性腮腺炎,一、概述,1.定義:,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頜下腺、舌下腺)非化膿性腫大、疼痛。,2.發病特點:,(1)季節:冬春季為流行高峰,在集體兒童機構中可見暴發流行。(2)年齡:本病多見于兒童,85%的病例發生在515歲之間。(3)預后:大多經過良好;而成人患本病,臨床經過較重,可伴發睪丸炎或卵巢炎。一般在一次感染后,均可獲得終身免疫,不再感染第二次。,3.中醫范疇:,中醫稱之為“痄腮”,因有傳染性又稱“時行腮腫”、“溫毒”等。,二、病因病機,1.病因:,腮腺炎時邪壅阻少陽經脈,與氣血相搏,凝滯腮部 。,2.病機:,為外感腮腺炎時邪。西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原為腮腺炎病毒,早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腮腺炎時邪,口鼻,皮毛,溫毒在表,氣滯血郁,發熱、頭痛,邪阻經脈,腮部漫腫疼痛,入里化熱,熱毒蘊結,咽紅腫痛,(1)常證,熱毒擾胃,表衛失和,張口不利,胃逆嘔吐,邪毒熾盛,熱毒上乘咽部,高熱煩渴,熱毒壅盛于少陽經脈,腮部腫痛拒按,張口困難,(2)變證,邪毒不清,內傳足厥陰肝經,邪毒熾盛,邪陷心肝,邪竄睪腹,睪丸腫痛少腹疼痛,蒙蔽心包,擾動肝風,閉竅動風,嗜睡神昏,足厥陰肝經循少腹絡陰器,邪毒蘊結睪腹,三、診斷,1.診斷要點:2.鑒別診斷:3.診法提示:,三、診斷,1.診斷要點:(1)好發于冬春季,發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觸史。(2)病初可有發熱、頭痛等,12天后,出現腮部腫脹疼痛,通常先見一側,繼而對側。合并睪丸炎、副睪炎或卵巢炎者多見于青春期后患兒,常有睪丸腫痛或少腹疼痛;合并腦膜腦炎者可見發熱、頭痛、嘔吐、嗜睡、頸項強直。,三、診斷,1.診斷要點:(3)血常規可見白細胞總數多在正常或有增多,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增高;血清特異性抗體增高;發病早期患者唾液、尿液、腦脊液或血液標本可分離出病毒。,三、診斷,2.鑒別診斷: 化膿性腮腺炎 多為單側腮腺腫大,無傳染性,常繼發于他病之后,局部有紅腫熱痛,按壓腮腺時有膿液自腮腺管口流出。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三、診斷,3.診法提示:(1)詢問流行病學史。 (2)注意觀察患兒發熱等全身癥狀及腮腫的特點、腮腺管口的改變。(3)注意觀察患兒神志變化、有無頭痛、嘔吐等癥狀以及患兒睪丸部位的檢查。 (4)根據病情需要做血和尿淀粉酶測定,病毒分離及檢測血清特異性抗體。,五、辨證論治,1.辨證思路,本病以經絡辨證為主,結合八綱和臟腑辨證。臨床上首辨疾病的輕、重證,其次辨常證和變證。發熱不高或無熱,腮腫不堅硬,為溫毒在表,多屬輕證;高熱不退,腮腫堅硬拒按,多為熱毒蘊結,屬重證;兩證均為常證。若見睪丸腫痛、少腹或上腹疼痛,或惡心嘔吐、神昏抽搐者,為變證。,五、辨證論治,2.治療原則,本病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基本治則。溫毒在表者,配以疏風散邪;熱毒入里者,重用清熱解毒。邪毒傳變,竄睪入腹者,佐以清肝瀉火;內陷心肝者,佐以熄風開竅。常配合外治療法。,五、辨證論治,3.分證論治,常證(1)溫毒在表 【證候】輕微發熱,或頭痛,耳下腮部漫腫疼痛,張口不利,咀嚼不便,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消腫散結。【方藥】柴胡葛根湯加減。(外科正宗 ),常用藥物,柴胡、葛根解肌散邪 牛蒡子、連翹散邪消腫 升麻、桔梗升散表邪 石膏、黃芩清熱解毒 天花粉清熱生津、排膿消腫 甘草調和諸藥,五、辨證論治,3.分證論治,(2)熱毒蘊結 【證候】高熱,煩渴,咽紅腫痛,或頭痛、嘔吐,腮部腫脹疼痛,堅硬拒按,張口、咀嚼困難,舌質紅,苔黃,脈洪數。 【治法】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痉剿帯科諠撅嫾訙p。(東垣試效方),常用藥物,黃連、黃芩清熱瀉火、祛上焦熱毒牛蒡子、連翹、薄荷、僵蠶疏散頭面玄參、馬勃、板藍根清熱解毒升麻、柴胡疏散風熱、引藥上行甘草、桔梗清利咽喉,五、辨證論治,3.分證論治,變證(3)邪竄睪腹【證候】腮腫漸消,又見發熱,一側或兩側睪丸腫痛,或見少腹疼痛,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法】清肝瀉火,活血消腫?!痉剿帯魁埬憺a肝湯加減。(醫方集解),常用藥物,龍膽草清利肝膽實火、肝經濕熱黃芩、梔子苦寒瀉火,燥濕清熱澤瀉、木通、車前子滲濕泄熱,導熱下行當歸、生地養血滋陰,邪去而不傷陰血柴胡舒暢肝經之氣,引諸藥歸肝經甘草調和諸藥,五、辨證論治,3.分證論治,(4)邪陷心肝 【證候】多在腮腫的同時,出現高熱不退,煩躁不安,頭痛項強,嘔吐,嗜睡神昏,四肢抽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法】清熱涼營,熄風開竅?!痉剿帯壳鍫I湯合羚角鉤藤湯加減。(溫病條辨、通俗傷寒論),常用藥物,水牛角、羚羊角清毒涼血、熄風開竅 生地、白芍、鉤藤涼營增液,柔肝舒筋桑葉、菊花辛涼疏泄,清熱平肝熄風金銀花、連翹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川貝母、鮮竹茹清熱化痰生甘草調和諸藥,六、其他療法,1.中成藥,(1)板藍根沖劑 適用于溫毒在表證。(2)龍膽瀉肝丸 適用于邪竄睪腹證。 2.針灸治療 將角孫穴處頭發剪去,常規皮膚消毒,取燈心草蘸麻油,點燃后,迅速觸點穴位,聞及“叭”的響聲,立即提起,灸治12次即可。,六、其他療法,3.外治療法(1)青黛散、紫金錠、如意金黃散,任選一種以食醋或清水調勻,外敷患處,1日12次。(2)鮮蒲公英、鮮馬齒莧、鮮芙蓉葉或花、鮮仙人掌,任選一種搗爛外敷患處,1日12次。,七、預防護理,1.預防,(1)隔離患兒至腮腺腫脹完全消失,有接觸史的易感者應檢疫3周。(2)疾病流行期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