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干骨及其連接王_第1頁
軀干骨及其連接王_第2頁
軀干骨及其連接王_第3頁
軀干骨及其連接王_第4頁
軀干骨及其連接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運動系統,王玉梅,概述 1運動系統組成 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骨借骨連結構成整體的支架即骨骼.肌跨關節附著于骨,構成人體基本輪廓。 2運動系統功能 在運動中骨起杠桿作用,關節為樞紐,骨骼肌為動力。共同完成支持人體、保護內臟及運動的功能。 3. 體表標志:骨性標志,肌性標志,運動系統組成、功能 運動系統骨連骨 支持運動加保護 肌肉動力骨杠桿 關節樞紐連鄰骨,第一節 骨,概 述特點:骨堅硬而有彈性,占體重20%。組成:有骨組織構成,外被骨膜,內容骨髓,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功能:骨具有再生,修復和改建,還具有造血,儲備鈣磷作用。,(一)骨的分類 成人有骨206塊。其中有200塊屬于運動系統。 軀干骨 顱 骨 1 按其在身體的位置,可分為 上肢骨 四肢骨 下肢骨 長 骨 短 骨 2 按骨的形態,可分為 扁 骨 不規則骨,按形態可分為: 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肱骨(長骨),額骨(扁骨),椎骨(不規則骨),腕骨(短骨),全身骨數目全身骨頭雖難記,抓住要點就容易; 頭顱軀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開記; 腦面顱骨二十三,軀干總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頭基本齊; 還有六塊體積小,藏在中耳鼓室里。,聽小骨,長 骨: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 骨:分布于腕和跗部 扁 骨:位于顱、胸部和盆部 不規則骨:如椎骨、上頜骨,呈長管狀,有一體和兩端 骨干(體):內有髓腔,容納骨髓。 骺:有關節面,覆以關節軟骨,參與關節的構成。 干骺端:青少年時為骺軟骨。 成年后,骺軟骨骨化,骨干和骺融為一體。,1)長 骨,長骨,長管狀,具有一體兩端構成四肢主干,骺,骺,骨干,2)、短骨 短骨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運動較復雜的部位。一般呈立方形有多個關節面,與相鄰幾塊骨構成多個骨連結。,短骨,呈立方體 分布于腕、踝等處,扁骨,呈板狀 常構成顱腔、 胸腔和盆腔的壁,額骨,頂骨,4)、不規則骨 多分布于身體的中軸,外形不規則。有些不規則骨內具有含氣的腔稱含氣骨,對發聲起共鳴作用,同時可減輕顱骨的重量。,不規則骨,形狀不規則 有些含有空腔(含氣骨),篩骨,椎骨,二、骨 的 構 造,骨質,骨密質 分布于骨的表層,致密堅硬,抗壓性強位于長骨兩端和其他類型骨的內部。骨松質 配布于骨的內部,海綿狀,由片狀的骨小梁交織排列而成位于長骨兩端和其他類型骨的內部。骨松質的腔隙內充滿了小血管和紅骨髓。,骨密質,骨松質,顱蓋骨分內、外板,外板較厚而堅韌,富有彈性;內板較薄而松脆;兩板之間的骨松質稱板障,2)骨膜 是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含豐富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管。 外層:覆蓋除關節面以外的骨表面 內層:襯于骨髓腔內面,含大量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對骨的生長、發育、營養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外傷清創是保留骨膜。 骨膜上分布大量神經末梢,故骨折或骨膿腫是常引起劇痛。,3)骨髓 骨髓為柔軟而富有血管的組織充填于長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腔隙內。 分為黃骨髓和紅骨髓,紅骨髓有造血功能,黃骨髓是脂肪組織 . 骨松質內含有紅骨髓,并保持終身(如髂骨、胸骨等處,可檢查骨髓造血功能);骨髓腔內在6歲以前是紅骨髓,6歲以后是黃骨髓。黃骨髓有造血潛力,可轉化為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3、骨的理化性質 (1)有機質主要為骨膠原纖維和粘多糖蛋白,在成人約占1/3,使骨具有彈性和韌性; (2)無機質主要為磷酸鈣、碳酸鈣和氯化鈣等,在成人骨約2/3,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也使骨成為人體最大的鈣庫,體內90%的鈣以骨鹽形式儲存在骨內。 小兒的骨有機質相對較多,因此彈性較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易發生變形;老年人的骨則相反,有機質較少而無機質相對較多,故易發生骨折。,軀干骨 軀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共51塊。借骨連結構成脊柱、胸廓和盆骨。,(一)脊柱:由椎骨構成。 椎骨在幼兒期,總數為3334塊. 成人一般為26塊. 頸椎 7塊 分離椎骨24塊 胸椎 12塊(可動椎、真椎) 腰椎 5塊 骶骨 1塊(5合1) 融合椎骨2塊(不動椎、假椎) 尾骨 1塊(34合1),頸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5尾椎3-4,一 脊柱 (一)椎骨 1.名稱及數目,2椎骨的一般形態,椎體椎弓,椎 骨,椎弓板突起(上、下關節突,橫突,棘突),椎弓根,椎上切跡椎下切跡,椎間孔,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特化頸椎有:第一頸椎:無椎體和棘突,呈環形,又稱寰椎。 上關節凹,齒突凹。寰枕關節.寰樞關節第二頸椎:有齒突,又稱樞椎。 與寰椎的齒突凹構成寰樞關節。第六頸椎:橫突前結節較大,稱頸動脈結節。頸總動脈從前方 經過。當頭部外傷出血時,可按壓此處止血。第七頸椎:棘突特長,末端不分叉,又稱隆椎。 其棘突是計數椎骨的重要體表標志。,(1)頸椎,椎體小,呈橢圓形椎孔呈三角形有橫突孔棘突短而分叉,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樞椎(第2頸椎),寰椎(第1頸椎),隆椎(第7頸椎),第6頸椎,頸椎,共7塊,全部都有的特征:橫突有孔 有血管通過大部分具有的特征:椎體較小,橢圓形 承重由上至下逐漸增加椎孔呈三角形,較大第26頸椎棘突較短,分叉,(2)胸椎特點: 胸椎體上和橫突上有與肋相連結的肋凹。 (上、下肋凹及橫突肋凹) 棘突向后下斜伸呈疊瓦狀。,3)腰椎特點:椎體大,似三角形。棘突呈板狀水平后伸。棘突間隙寬,腰椎穿刺術常在此處進針。,頸、胸、腰椎形態比較表,4)骶骨:呈倒三角形,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 前面:岬、骶前孔等。 岬是產科測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標志 后面: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 骶角是骶管麻醉時重要的體表標志。 側面:耳狀面等。 5)尾骨:由3-4塊尾椎融合而成。,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骶骨,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與承重有關)骶管、骶管裂孔、骶角岬骶前、后孔,骶正中嵴耳狀面,上面觀,后面觀,前面觀,側面觀,骶岬,耳狀面,骶前孔,骶后孔,骶正中嵴,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后孔、骶角、骶管裂孔,各部椎骨特點 椎骨外形不規范 抓住要點能分辨 頸椎體小棘分叉 橫突有孔最明顯 胸椎連肋有肋凹 棘突疊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體最大 棘突后伸寬又扁,二、 胸廓 由12塊胸椎、12對肋、1塊胸骨構成 。 (一)胸骨 (1)分類:自上而下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 頸靜脈切跡:胸骨柄上方凹陷。 胸骨角:柄、體交界處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角。(2)臨床意義:胸骨角平對第二肋軟骨,是記數肋的標志,2肋 肋骨+肋軟骨 共十二對(1)形態分部 前部為肋軟骨,后部為肋骨,末端有肋頭,肋頭外側稍細為肋頸,轉向前方為肋體,內面下緣處有肋溝,頸體交接后外側為肋結節,體的后份急轉處稱肋角。(2)肋的連結 1)肋的后端連結:肋的后端連于胸椎。 2)肋的前端連結:肋的前端連結不盡相同。第一肋借肋軟骨連于胸骨柄。第二肋借肋軟骨連于胸骨角。第37肋借肋軟骨與胸骨體相連。第810肋借肋軟骨依次連于上位肋軟骨,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離于腹肌之中,稱浮肋。,軀干主要骨性標志,胸骨角第七頸椎棘突頸靜脈切跡肋弓胸骨下角骶管裂孔和骶角,真肋:1-7肋 假肋:8-10肋 浮肋:11-12肋,肋的連結 :一肋連于胸骨柄 二肋對角標志明 三至七肋與體連 八至十肋成肋弓 十一十二稱浮肋 前端游離肌肉中,3胸廓的整體觀及運動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圓錐形,上窄下寬。肋骨間為肋間隙,由肋間肌封閉。 (1)胸廓上口:較小。由第一胸椎、第一肋、胸骨的頸靜脈切跡圍成,向前下傾斜。 (2)胸廓下口:寬而不規則。由第十二胸椎、十二肋、十一肋、肋弓、劍突圍成,膈肌就是附著于胸廓下口周圍的骨面。 (3)胸廓的功能:保護胸腔器官,參與呼吸運動。4)胸廓的運動:吸氣時,胸廓和肋上升。呼氣時,胸廓和肋下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