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 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二)閱讀下文,完成1517題。(13分)白手起家,不能手無寸鐵魯先圣我們常常說,“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無寸鐵”。這里的“鐵”,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資本和能耐,也可以說是你創業的本領。哈佛大學教授哈恩曼曾經這樣說:即使你再羸弱、再貧窮、再普通,你仍然擁有別人羨慕的優勢。對于夢想難成真的人來說,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對自己才能的發現,缺少對自己人生價值的開發利用。美國人馬克吐溫作為職業作家和演說家,在文學領域和演說領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世界范圍內受人尊敬的文學和演說大師。但是,在他選擇文學和演說之前,他曾經試圖成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資開發打印機,花費了整整3年的時間,最后把千辛萬苦借來的5萬美元全部賠光了。他又發現出版商因為發行他的著作而賺了大錢。他很不服氣,心想,我自己寫了文章自己出版發行,所有的利潤不都是自己的嗎?為何不自己開一個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資開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寫作與經商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他很快就因為債務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產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債務危機當中。經過兩次經商失敗的打擊,馬克吐溫終于認識到自己經商的無能,他徹底斷絕了經商的念頭。痛定思痛,他發現自己沒有找到自己的強項,自己有寫作和演講的才能,而自己卻沒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國巡回演講,在演講的間隙里埋頭寫作。很快,風趣幽默的馬克吐溫聲名大噪,成為全國知名的演說家,膾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紅。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說:“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瘪R克吐溫開始經商的經歷就是把寶貝放錯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也許興趣廣泛,掌握多種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長處中,總是有你的強項。成功者的原則是:去選擇最能夠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夠使自己的品格和長處得以充分發揮的職業。因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長處,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總是選擇自己的短處,你的人生就只能貶值了。很顯然,一個人的成功,來自于對自己優勢的發現,來自于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專注和投入,來自于對自己事業的無怨無悔!而這些,正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人生之“鐵”。當你發現培養了自己的手中之“鐵”的時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實。(選自意林2011第5期)15.作者由“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無寸鐵”這一俗語說起,以“鐵”喻;接著用馬克吐溫的事例及 ,闡釋了一個成功者必備的人生之“鐵”是,。(5分)16.本文在論述過程中,舉了馬克吐溫投資開發打印機失敗的事例之后,又舉了他投資出版公司失敗的事例,這看似多余,其實并非如此,為什么?(3分)17.讀了全文,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第段劃線句的感悟聯想。(50字左右)(5分)【參考答案】:(二)15.立身處世的資本和能耐(或:創業的本領)富蘭克林的名言對自己優勢的發現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專注和投入對自己事業的無怨無悔(5分,每處1分)16.因為二者論述的側重點不同,舉馬克吐溫第二次失敗的例子是為了把論證引向深入。(或:舉馬克吐溫第一次失敗的例子是為了論證“對于夢想難成真的人來說,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對自己才能的發現”的道理;而舉他第二次失敗的例子是為了論證“發現了自己優勢后,還要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專注和投入”才能成功的道理。二者論述的重點不同。或:舉第一次失敗的例子是為了論證想要成功先要善于發現優勢的道理;舉第二次失敗的例子是為了論證要充分發揮優勢才能成功的道理。)(3分,言之有理即可。)17.示例:這句話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每朵花都有開放的理由,關鍵是我們要善于發現自己手中的“鐵”,這樣就會采摘到甜美的果實。也許你沒有運動的天賦,也許你缺乏藝術的才華,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不斷培養你的優勢,總有一天你會實現你心中的夢想。(5分,言之有理均可)3. 2011年福建省龍巖市中考(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14題。(8 分)旁 觀 自 己孫君飛“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句話我很早就熟悉,也從來沒有多想過什么,后來讀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常常會這樣想:迷就迷吧,誰讓自己是“當局者”和“身在此山中”呢?但又想:人確實很難做到時時事事完全清醒理智,但如果我們能跳出自己的“局”,自己旁觀自己,也許就可以多一些清醒,少一些迷茫、糊涂甚至迷失。為什么我們需要旁觀自己呢?累是自己的,愁是自己的,傷是自己的,自己怎么能夠置身事外?自己承受的、感受的、接受的,別人既不能替,自己也不能逃避,只有勇敢面對,所有問題都由自己扛;人生隨時都會碰到新的問題,每個人也并不是都很幸運,身邊時刻站著旁觀者,隨時為你指點迷津,這時候,就需要自己當自己的旁觀者,以另外一種心態、心情、心智來看待自己,哪怕換一種角度、眼光或思路也成;況且自己旁觀自己可能比他人看得更清想得更明,因為只有自己才更知道自己所面對事情的來龍去脈和不為外人知道的秘密,旁觀、反觀、內觀起來更方便更真實。所以,我們必須學會自己陪伴和旁觀自己,而不應以“當局者迷”為借口,失去再思考、再尋覓、再擔當的勇氣和智力。那么,我們怎樣旁觀自己呢?我們可以先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梳理清楚,然后把自己當他人,以他人之目光和他人之心智,理智地來看來想自己面臨的一切。“當局者迷”,其實也是迷在自我,迷在內心。而旁觀自己,也就是自己在陪伴自己,自己在幫助自己,自己在提升自己。做到旁觀自己,當問題、挫折、痛苦甚至不幸降臨時,我們就有可能做到雖然“身在此山中”,也能看清“廬山真面目”。(有刪改)13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為什么我們需要旁觀自己;解決問題(結論):。(2分)14閱讀第段, 根據原文分點概述我們需要“旁觀自己”的原因。(6分)【參考答案】13(2分)要旁觀自己(1分);怎樣旁觀自己(1分)。14(6分)自己的問題要自己勇敢面對,自己扛。(2分)每個人身邊不是時刻都站著旁觀者,需要自己當自己的旁觀者。(2分)自己當自己的旁觀者可能比他人看得更清想得更明?;颍鹤约寒斪约旱呐杂^者比他人更方便更真實。(2分)4. 2011年福建省南安市中考(二)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5分)不完滿才是人生季羨林每個人都想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關于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南宋方岳詩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边@都是我們常引用的,膾炙人口的。類似的例子還能夠舉出成百上千來。這種說法適用于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爺子也包括在里面。他們君臨天下,“率士之濱,莫非王土”,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小事一樁。按理說,他們不應該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實際上,王位繼承,宮廷斗爭,比民間殘酷萬倍。他們威儀儼然地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雖然捏造了“龍御上賓”這種神話,他們自己也并不相信。他們想方設法以求得長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斷,宮車晚出”。連英主如漢武帝、唐太宗之輩也不能“免俗”。漢武帝造承露金盤,妄想飲仙露以長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羅門的靈藥,期望借此以不死。結果,事與愿違,仍然是“龍御上賓”,嗚呼哀哉了。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們,權力極大,驕縱恣肆,貪贓枉法,無所不至。在這一類人中,好的大概極少,否則包公和海瑞等決不會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個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見他們的日子并不好過。據說明朝的大臣上朝時在笏板上夾帶一點鶴頂紅,一旦皇恩浩蕩,欽賜極刑,連忙用舌頭舔一點鶴頂紅,立即涅槃,落得一個全尸。可見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過,談不到什么完滿的人生。至于我輩平頭老百姓,日子就更難過了。建國前后,不能說沒有區別,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車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會說“對不起”了,代之以對罵,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難免買到假冒偽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氣誰能說,我們的人生都是完滿的呢?再說到我們這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一生中就難得過上幾天好日子。只一個“考”字就能讓你談“考”色變。“考”者,考試也。在舊社會科舉時代,“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要上進,只有科舉一途,你只需讀一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盡致地了解到科舉的情況。以周進和范進為代表的那一批進士舉人,其窘態難道還不能讓你膽戰心驚,啼笑皆非嗎?現在我們運氣好,得生于新社會中。然而那一個“考”字,宛如如來佛的手掌,你別想逃脫得了。幼兒園升小學,考;小學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學,考;大學畢業想當碩士,考;碩士想當博士,考。考,考,考,變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運仍然難免,現代知識分子落到這一張密而不漏的天網中,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我們的人生還談什么完滿呢?不完滿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國人,外國的名人也是如此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這會大大地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10.作者在闡述觀點時選擇了哪幾類人作為例證?為什么這樣寫?(4分)11.請選取一個外國名人的事例,為第段補充事實論據。(2分)12.為什么說了解“不完滿才是人生”這一觀點會“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面對“不完滿的人生”我們應該如何對待?(6分)13.對第段加點詞“這種說法”所指代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b.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緟⒖即鸢浮浚?0.(4分,每點2分)作者選擇了皇帝、大臣、平頭百姓、知識分子這幾類人作為例證。這樣寫可以多層次、多側面地闡明“不完滿才是人生”這一道理適用于一切人。11.(2分)示例:(1)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雖成功卻飽受了雙耳失聰的痛苦;(2)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留下傳世的杰作,但其一生卻遭小人嫉妒與污蔑;(3)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了一系列文學巨著,卻被教會宣布為邪教者和反叛者。12.(6分,每小題3分)(1)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這樣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創造和諧環境;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意思對即可)(2)示例:雖然人生不完滿,但我們要不怨天尤人,正確面對;要積極進取,努力上進;要享受過程,把不完滿變得相對完滿。13.(3分)a5. 2011年廣東省佛山市中考(二)財富與幸福美泰勒本沙哈爾金錢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魚翅和城堡),只是一種實現目標的手段。有趣的是,我們經常搞不清楚目標和手段的區別,以犧牲幸福(目標)來換取金錢(方法)。如果像一般社會風氣一樣,用金錢來作為至高財富的衡量標準,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說賺錢或存錢是錯誤的,物質上的富有可以幫助個人甚至社會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錢上的保障,可以讓我們向不喜歡的工作說“不”,或是讓我們不為賬單煩惱。但是,金錢本身并沒有價值,而是因為它可以帶來一些豐富的經歷。物質本身并不能給生命帶來意義或是精神上的財富。研究顯示,財富與幸福之間的關聯其實和大眾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學家大衛邁爾斯(david myers)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幸福與財富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極窮困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得不到滿足。此外,還有報告指出,在過去的50年里,美國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來越高,但幸福指數卻沒有什么變化。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過程中還要沮喪?!懊β当疾ㄐ汀钡娜苏J為,他們的行為可以為將來帶來好處,這樣想可以減少他們的負面情緒,然而一旦達到目標,發現所得到的無法使自己快樂時,他們就無法自拔了。這時,他們會充滿了絕望,因為沒有目標他們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太多成功的人有著壓力和煩惱的問題,他們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貓王、瑪麗蓮夢露、麗絲泰勒、比利好樂迪以及馬拉多納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們不開心。在成功之前他們可能也曾有不開心的日子,但他們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們就會得到幸福,而當他們達到目的時才發現,原來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時,他們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質和地位可以帶來永久的幸福破滅了,而陷入“現在怎么辦”的深谷。他們接著成為“虛無主義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于是就去找尋另外一些毀滅性的解除痛既然財富無法使人幸福,為何還是令我們如此癡迷呢?為什么獲得財富可以超過尋找生命的意義呢?為什么我們以物質為標準作決定時可以這么自然,而以內心為標準的時候卻這么困難呢?用一個比較革命性的說法:有可能是我們的過去影響了我們。當人類還在原始時代時,更多的物質資源決定我們是否可以度過下一個嚴冬或是自然災害,因此儲存成為一種習慣。至今,很多未來已經相當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儲蓄。儲蓄不再是為了生存,而僅僅是為了儲蓄。我們不再為生活而儲蓄,而是為儲蓄而生活。在決定和判斷的過程中,人們通常也會將物質放在精神之前去考慮,主要原因是物質容易計算。我們習慣性地對物質作出評價,比如財富和聲望,而不是難以衡量的情緒或意義。我們所羨慕的是物質上的東西。有錢人因為他們的財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質變成了用來衡量的唯一標準。學術界的人以出版量作為升職的標準。我們在每一個時期結束時會以物質上的東西來衡量我們的成果,例如我們“賺了”多少。就像勞倫斯波特(laurence g. boldt)在禪宗與生活的藝術(zen and the art of making a living)里說的:社會教我們的道理就是物質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數”得出來的東西。房子的價值可以用錢的數量衡量出來,而我們對家庭的愛卻不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在書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給每個人所帶來的價值卻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選自幸福的方法,當代中國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刪節)17.本文論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2分)_18.第段主要分析了什么?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3分)_19.補充一個論據,簡要論證第段“幸福與財富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這一觀點。(3分)_20.請你具體說明第至段得論證思路。(4分)_【參考答案】:17財富可以是實現幸福的方法,但擁有財富不等于擁有幸福。18分析了以財富作為幸福會帶來壓力和煩惱的原因。舉例論證。19恰當的道理或事實論據均可。能結合“幸福與財富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這一觀點對自己所舉論據進行恰當的分析。20首先承上啟下,提出人們為什么還是用財富決定幸福的問題;接著從歷史的角度,對“過去影響了我們”這一原因進行分析;再從決定和判斷的容易性,對“物質容易計算,而情緒或意義無法衡量”這一原因進行分析,最后結合道理和事實作補充論述。6. 2011年廣東省肇慶市中考(一)輿論是不能“制造”的沈敏特我們不僅常常聽到,并且已十分適應和習慣了這樣的詞語,即每當要做一件大事時,運作策劃中會有這樣一個環節,我們理所當然稱之為“大造輿論”;至于很多商業或娛樂行業的炒作中,更把“大造輿論”作為重要手段。但是,輿論是不能制造的;可以制造出來的,絕不是輿論。上溯歷史,中國確有“大造輿論”的傳統。如我們最熟悉的陳勝要稱王大楚,就讓親信裝神弄鬼,燃起篝火,假作狐鳴,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叫聲。還有制造輿論的最經典例證,是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專門給他老子制作的一份報紙,這份報紙大量制造擁護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輿論”。袁世凱于是放心大膽地加快了登基步伐,結果也加快了走向覆滅的步伐,創造了一個王朝壽命最短(八十三天)的“吉尼斯紀錄”。這種“大造”,確有一時之效,而最終的效果是制造了自己的覆滅。熱衷于“大造輿論”者的心理前提,是對“大造輿論”的一種依賴性迷信,總以為這種按自己利益需要所制造出來的“輿論”,具有神奇的魔力。殊不知,這種人為“大造”的輿論,會有一時之效,歸根到底卻是始于欺人而終于自欺。輿論的本質是民心、民情、民意,只有背棄人民,才需要“大造輿論”。時至今日,網絡固然也可以利用來“制造輿論”,在網絡上人們可以看到大量“制造”出來的“輿論”;但人們同樣可以在網絡上看到更多真正承載著民心、民情、民意的輿論??梢院敛豢鋸埖卣f,網絡使輿論發揮出這樣的功能,在這六十年中是空前的。沒有網絡,南京市江寧區那位房產局局長的貪污行為能如此快速地揭露出來嗎?沒有網絡,弱女子鄧玉嬌會獲得無罪判決嗎?網絡使輿論自下而上、自然生成的特征獲得了難以阻擋的發揮,它送給輿論最重要的禮物就是:難以阻擋?。ㄟx自2010年第19期鳳凰周刊,選文有刪改)14閱讀全文后回答,本文作者的觀點是什么?(2分)15選文第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16請簡要分析第段畫線句子中兩個“難以阻擋”的含義。(4分)【參考答案】14.輿論是不能制造的。(或“輿論是不能制造的;可以制造出來的,絕不是輿論。”)(2分)15.舉例論證(1分),以陳勝、袁世凱的事為例,證明了中國確有“大造輿論”的傳統(1分),令人信服(1分)。16.網絡約束、限制不了輿論的生成(2分)。網絡上的輿論會受到網民的監督和跟蹤,產生的效果和影響是制造“輿論”者難以估計和預料的(2分)。7. 2011年貴州省安順市中考(四)閱讀下面選文讓有些話穿耳而過 (段奇清),完成2529 題。(14 分)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記述了他兒子3 歲時的一些充滿意趣的奇言妙語。有次他兒子在回答“人為什么會長兩只耳朵”時說:“可以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光進不出就會裝不下。”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話:讓有些話穿耳而過。 譬如某一天,你無意中聽到一些誹謗和中傷你的話語,就讓它穿耳而過。那也許是別人對你某一個不經意的行為、某一句不經意的話產生了誤解你要相信,濁者自濁,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時日,他一定會看出你的初衷與本真。于是你便擁有了一顆平靜安寧的心。 如果偶爾聽到有人指責你太不細心,未能做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要讓它穿耳而過盡管他的指責是善意的,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渺小的,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踏入認識上的歧途不要太過相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話,無論自己對將來有多少設想,可它終究沒有發生。最為緊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認認真真活在當下。如此,才會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為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浪費自己寶貴的光陰,才會不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詠與歌唱。你才能聽到妻兒的歡聲笑語,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陽、絢爛的晚照。即便風雨驟然而至,也依然輕裘絞帶,玉樹臨風。 如果有人說你才貌雙全,要讓它穿耳而過。那才華學識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遺傳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獎。 如果有人說你出類拔萃,卻白壁微瑕,也要讓它穿耳而過。是否出類拔革姑且不說,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種常態,如此,你就能擺脫“一次失敗就成永遠頹勢”的陰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濫成整體否定”的誤區,就始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對于一些冷漠無情或者耍小聰明的話,對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輕重的話,對于一些上下之勢、高低權爭、男女緋聞的話,都要讓它穿耳而過。這樣,你就會秋波無很,素心如玉??v然那些對你有用,卻讓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被奪了幸福與快樂的話語,就要讓它們穿耳而過,隨風而逝。 人生是一個容器,可這個容器的容量實在是非常有限愁苦與畏懼多了,歡樂與勇氣就少了;局促與緊張多了,瀟灑與輕松就少了;傲慢與驕矜多了,恭謹與謙虛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話語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會無處落腳。讓有些話穿耳而過。25 、第 段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 分)答:26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3 分)答:27、第 段中有一個短語“平靜安寧的心”,請從第 段中找出意思與之相近的兩個詞語。 ( 2 分)答:28 、從結構上看, 段之間是什么關系?請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說明。(3 分)答:29 、讀完全文后,寫出你獲得了怎樣的人生啟示。(3 分)答:【參考答案】:25、增強可讀性;引出中心論點26、讓有些話(語)穿耳而過27、秋波無痕 素心如玉28、并列關系。因為3、4段是從反面說我們要有平和寧靜的心態,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5、6段是從正面說我們要謙虛,要始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29、示例1:人生是一個容量有限的容器,因而要選擇歡樂與通氣、瀟灑與輕松、恭謹與謙虛,讓有些話語穿耳而過。示例2:對于一些冷漠無情,耍小聰明、玩世不恭、不知輕重、上下之勢、高低權爭的話語都要讓它們穿耳而過。8. 2011年貴州省貴陽市中考凡事皆有度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條萬條,但最重要的一條是凡事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質相統一的限量。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極限或界限,一l做關節點或臨界點,而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百度,水的凝點是攝氏零度。從攝氏零度到攝氏一百度是水保持液體狀態的溫度范圍。過了這個度,水要么變成水蒸氣,要么變成冰。人生活在“度”中。人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還有幸福和快樂可談嗎?他還可能有所作為嗎?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過度的自由就會失去自由。一根彈簧在其彈性限度以內,怎么拉都行,一旦超過了這個度,彈簧就無法復原了。做人做事,為人處事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度”的這一邊可能是一片燦爛,而“度”的那一邊卻可能是烏云密布。日常生活中的“度”,幾乎處處可見。例如說話的分寸。話不可不說,不可多說。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說:“人有雙耳雙眼一口,那就應該多聽多看慎言,言多必失?!遍_玩笑是入際關系的一種潤滑劑,但是忌過度,一過度必傷感情。幽默的言談令人快活,一過度就變成庸俗或是尖刻。例如對美的理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美就是適當?!彼斡裨谒淖髌分忻鑼懥藮|鄰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可見,恰到好處才是美,而過分或不及則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都存在一個特定的量的限度。一旦超過這個限度,性質就轉化,美的事物就會轉化為丑。例如對善的理解。對人懷仁慈之心,做事行善良之舉,的確是入的一大美德;但是,恰到好處才是善。父母對子女的真愛應該是教人自立,激人自強。過度的愛反而會害了子女。行善的范圍也要講究度,豈能像唐僧那樣對妖怪講慈悲,豈能像東郭先生那樣對惡狼講善良,豈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農夫對毒蛇講憐憫。對惡人的善良就是對人民的犯罪?!岸取笔谴髮W問。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賢人哲人在他們的學說中都有對“度”的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講“度”例如量變到一定程度下才會發生質變。儒學講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張順其自然,適應自然;佛學談心理平衡;達爾文談“適者生存”??梢?,守度不是人生小技巧,而是人生大本事。有人認為讀書生智慧。不錯,人的智慧在讀書中會得到啟迪,經常讀書會使人更睿智,這是不爭的事實。讀書也有“度”。書不可不讀,書又不可濫讀。書,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如果死讀書,讀死書,那么“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的身邊處處是“度”,藝術講究度,科學講究度,生活講究度,經商講究度,人生講究度。人的一生豈能不研究、不遵循“度”呢?(原文有刪改)15請選出下列成語中與本文思想主旨相符的一項()(2分)a恰如其分度日如年b適可而止過猶不及c患得患失左右逢源 d審時度勢相得益彰16段中的畫波浪線句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么作用?(2分)17段中的畫橫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2分)18參照下面示例,自選內容仿寫一段話。(3分)示例:有人認為讀書生智慧。不錯,人的智慧在讀書中會得到啟迪,經常讀書會使人更睿智,這是不爭的事實。仿句:有人認為生智慧。不錯,這是不爭的事實。19蘆花蕩中老頭子因過度自信自尊而導致大菱受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發現“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的這類現象,請為本文再補充一個事例論據(教科書及生活中的均可,但不能照搬文段中的例子)。 (3分)【參考答案】15b解析:既要理解本文的主旨,又要理解各選項詞語的意思、把主旨和選項對應、比照,就能得出答案。拳文主旨:強調要有度,但不能過度。適可而止: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過猶不及: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16承上啟下解析:畫波浪線句是一個過渡句,它把上下文連接起來,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17道理論證解析:道理論證就是用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其作用是:使論述有權威性,增強說服力。畫線句中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選自孟子盡心下,意思是: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18(示例)交流人的智慧在交流中會得到升華經常交流會使人更聰明。19示例:范進中舉后因喜極過度而生悲。示例:炒菜放入食鹽時,如果不適度,就會讓食者感到不適或難受。示例:在自然界中,雨水太多。會造成洪澇;雨水太少,會導致干旱。解析: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就是那些做過了頭,帶來不好的結果的事情。所舉事例要與本文的中心論點一致,論證效果好即可。2011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考(四)閱讀平視。回答2023題(13分)平視站穩腳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調好焦距,讓我們的目光平視。頤指氣使的喝令不能讓你彎腰,惠予弱者的善舉不會讓你倨傲。面對世界,面對他人,面對自己,我們要平視!面對權貴、富翁、名人,如果我們仰起臉,瞇著眼,媚笑著,等待垂青,等待恩賜,等待布施,那是仰視。仰視是形象的貶損,是尊嚴的喪失,是靈魂的削價。面對弱者、貧民、凡夫,如果我們虎起臉,瞪著眼,哂笑著,或對其不屑一顧,或對其呼來喝去,或對其任意裁決,那是俯視。俯視是缺乏自知的囂張跋扈,是喪失理性的恣意妄為,是踐踏尊嚴的恃強凌弱。因此,我們要平視!平視是不帶色彩的客觀,是無視功利的公正,是拋卻雜念的單純。平視是一面沒有弧形的鏡子,是一片沒有污染的竹林。文學家蕭伯納一次到蘇聯訪問,在街頭遇見一位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離別時,蕭伯納對小姑娘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家蕭伯納。”不料,那位小姑娘學著他的語氣說道:“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蘇聯著名的小姑娘卡嘉?!毙」媚飭渭兊氖澜缋餂]有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下,于是她很輕松地做到了平視。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發展不同才造成了差異,但是這些差異不能成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已故美國總統林肯有一次外出,路邊一個衣衫破舊的黑人老乞丐對其行鞠躬禮,林肯一絲不茍地脫帽向其回禮。隨員對總統的舉止表示不解,林肯說:“即使是一個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認為我是一個不懂禮貌的人。”歧視別人不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會降低自己的人格。即使身居高位,名噪一時,仍然不可忘記平視。但做到平視并不容易,它需要心的端莊與正直,需要情的純潔與高尚,需要識的廣博與深邃,需要度的準確與合理。面對世界,我們要平視,國與國之間平等看待,才會有一個和平的世界;面對他人,我們要平視,人與人之間平等看待,才能創造一個和諧與幸福的環境;面對自我,我們要平視,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與平衡。(選文有較大改動)20(2分)請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21(4分)第段畫線部分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道理?22(4分)怎樣才能做到平視?23(3分)文中作者所反對的“仰視”是有特定含義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多用“仰視”來表示尊敬和仰慕,請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我們不仰視,我們仰視”的句式寫一個句子?!臼纠课覀儾谎鲆曌魍鞲5臋噘F,我們仰視一心為民的公仆?!緟⒖即鸢浮浚?0(2分)面對世界,面對他人,面對自己,我們要平視。(或我們要平視)21(4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證明了平視是不帶色彩的客觀,是無視功利的公正,是拋卻雜念的單純。22(4分)做到平視,需要心的端莊與正直,需要情的純潔與高尚,需要識的廣博與深邃,需要度的準確與合理。23(3分)答案示例:我們不仰視巧取豪奪的暴發戶,我們仰視勤勞致富的企業家。14. 2011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三)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羅志敏近年來,學術圈內屢見不鮮的學術不端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也引發了人們對于學術不端治理機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制度建設問題,這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養學術人的自律意識,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之所以要特別強調學術人的自律意識,是因為學術活動具有自身獨特的性質。學術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規律、探尋真理,學術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創新,這就決定了學術人的學術活動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有著許多規章制度無法規范也不應規范的地方。如果用細密繁多的條條框框把學術人究竟應該如何進行學術研究完全規定好,學術就難以創新和發展。于是,就出現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一方面要讓學術人擁有足夠的自主性以促進學術創新和發展,另一方面又要強調學術規范以防止學術不端行為。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學術人要有比其他行業從業人員更強的自律意識,使自己的學術活動始終符合學術倫理。當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喚起學術人的羞恥意識。羞恥意識是個人將自我呈現在真善美面前、通過自我評價所形成的一種自律意識,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線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則。在中國,從孟子的“恥之于人大矣”到龔自珍的“以教之恥為先”;在西方,從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對可恥行為的追悔是對生命的拯救”到馬克思的“羞恥本身已經是一種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視羞恥意識對人的行為的重要影響。學術人一旦有了羞恥意識,就會在其心靈深處形成最能激發學術良心的內在道德力量,從而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可以”“應當”的范圍之內。朱熹的“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形成學術人的敬畏意識。敬畏意識是個人對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與畏懼。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懼等心理活動,而是出于人的內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識能夠警示和規范人的思想與行為。孔子認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頭上的燦爛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學術人的敬畏意識,應是基于對學術這一崇高事業產生景仰的基礎上對褻瀆學術的后果所產生的一種“畏懼”。它能警示和約束學術人的行為,促使其“自己為自己立法”。激發學術人的成就意識。成就意識是個人在羞恥意識、敬畏意識基礎上的一種積極心理轉向,是在自省過程中萌發出的一種主動、正向的道德力量。換言之,羞恥意識和敬畏意識都是一種“有所不為”的自律意識,而成就意識則是一種更積極的“有所為”的自律意識。對學術人來講,成就意識就是一種學術人克服自身“惡”后的趨“善”意愿,表現為一種學術信念和學術意志,最終成為其在學術道路上不斷上進、最終走向學術“至善”的內在動力。在中外學術發展史上,一些學者之所以能夠在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學術成果,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具有一種成就意識,能以此來激勵自己努力攀登學術巔峰。(選自人民日報2011年2月15日期)17.文因時而作,本文主要是針對的現象,提出了的觀點。(2分)18.下面說法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3分)a.強調學術人的自律意識,是因為學術活動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不可能用細密繁多的條條框框完全規定好。b.羞恥意識作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線和基本生存法則,可以限定學術人的行為,形成內在的道德力量。c.學術人的敬畏意識,既指對從事學術活動這一崇高事業產生的“敬重”,又指對褻瀆學術帶來的后果所產生的“畏懼”。d.激發學術人的成就意識,表明學術人應當樹立一種不及條件優劣,不急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學術成果的信念和意志。19.從論證的角度,第段引用孟子和龔自珍的話的作用是,引用朱熹的話的作用是。(2分)20.文中第段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3分)21.讀了本文后,你獲得了什么啟示?聯系自身實際,就某一點坐簡述。(3分)【參考答案】:17.學術圈內屢見不鮮的學術不端事件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2分,每空1分)18.d(3分)19.作論據作結論(2分,每空1分)20.不能。(扣住兩者之間是層進關系,具體闡述即可。3分)21.略。(能聯系自身實際談即可。3分)16. 2011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六、議論文閱讀(共8分)單純的境界單純不是幼稚,更不是無知,單純是一種心境,是誠懇務實的人,為了專心致力于所熱愛的事業而竭力追求的一種簡單心境,是人生擺脫喧囂,洗盡鉛華之后的另一種境界。佛語有言:“心系一處,雜念俱無,方可大進?!敝傅木褪且木硢渭兌挥幸环N信念,沒有其他事物的干擾,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要完成的事情當中,精神集中而心境寧和,才可以取得較大的進步,才可以有所突破,有所造詣。西漢董仲舒研究儒學“三年不窺園”,為的是精力的高度集中;“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為的是心無牽絆;袁隆平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當中,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水稻試想,如果讓董仲舒走出書房治理朝政,讓大禹抽出時間照料家事,讓袁隆平走出試驗田接觸社會里種種復雜的人際交往那么這些成功者會取得這些成就嗎?學者的心境應該是單純的,“書生”所讀是書,所想是書,所念是書,所愛仍是書。熊十力先生說:“學者之敗,慕虛名而不務潛修也;品節之敗,戀虛榮而不甘枯淡也?!彼岢摹皠諠撔蕖薄案士莸币惨庵笇W者要心無旁騖,心系一念。心境極單純的人往往在常人熟悉或練達的地方顯得愚鈍甚至一無所知。莊周寧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求名達;陶朱公寧愿舉家遷徙,也不愿做卿相;數學大師陳景潤雖極具數學天賦,卻有著極差的生活自理能力;釋迦牟尼雖出身王室卻離家出走,云游四方是他們不喜歡榮耀繁華,不喜歡熱鬧的人際交往嗎?他們只是明白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去追求。因此,雖然他們會在某些方面顯得愚鈍不諳人事,但他們在自己致力經營的地方卻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這正是他們心境單純的目的,這也是他們智慧過人之處。單純是一種境界,心境單純的人在自己鐘愛的土地上無聲播種,默默耕耘,他們漠視名利,無心與他人計較、爭奪,如寒冬里無意爭春的紅梅,獨自開放,傲雪凌霜,把生命釋放在強烈熱愛、執著追求的事情當中,剛毅而令人敬佩。單純的人不爭名不求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空云卷云舒”。但是在他們所致力的事情上,卻有著強烈的熱愛和執著的精神,這是他們的可愛之處,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摘自時文選粹2010年合訂本,略有改動)17.作者認為怎樣才能達到“單純的境界”?(2分)18.請仿照第段畫線句子補充一個事實論據。(3分)19.文章第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結合語段分析其作用。(3分)【參考答案】17. 2011年湖南省益陽市中考(三)閱讀下文,完成1720題。(10分)讀了大半輩子書,倘若有人問我選擇書的標準是什么,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愉快是讀書的基本標準。一本書無論專家們說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說它多么暢銷。如果讀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寧可不去讀它。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當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僅僅為了滿足心靈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標準。讀書惟求愉快,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關于這種境界,陶淵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辈贿^,我們不要忘記,在五柳先生傳中這句話前面的一句話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可見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讀書,其前提是必須有真性情。那些躁動不安、事事都想發表議論的人,那些渴慕榮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領和真理在握的姿態夸耀于人哪里肯甘心于自個兒會意的境界。以愉快為基本標準,這也是在讀書上的一種誠實的態度。無論什么書,只要你讀時感到了愉快,使你發生了共鳴和獲得了享受,你就應該承認它對于你是一本好書。在這一點上,毛姆說得好:“你才是你所讀的書對于你的價值的最后評定者。”尤其是文學作品本身并無實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實,而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你喜歡讀。不感興趣而硬讀,其結果只能是不懂裝懂,人云亦云。相反,據我所見,凡是真正把讀書當作享受的人,往往能夠直抒己見。譬如說,蒙回就敢于指責柏拉圖的對話錄和西塞羅的著作冗長拖沓,坦然承認自己欣賞不了;赫力博斯甚至把彌爾頓的復樂園和歌德的浮士德稱作最著名的引起厭倦的作品。這兩位都是學者型的作家,他們的博學無人能夠懷疑,我們當然不必贊同他們對于那些具體作品的意見,我只是想藉此說明,以讀書為樂的人必有自己鮮明的好惡,而且對此心中坦蕩,不屑諱言。我不否認,讀書未必只是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讀書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學生的做功課和學者的做學問。但是,同時我也相信,在好的學生和好的學者那里,愉快的讀書必定占據著更大的比重。我還相信,與灌輸知識相比,保護和培育讀書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務。所以,如果一種教育使學生不能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反而視讀書為完全的苦事,我們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斷它是失敗了。(選自周國平文選集,海南出版社,有刪改)17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18結合全文,理解“讀書求愉快,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一句的深刻含義。(2分)19第四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試找出其中的一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紅書店鋪運營團隊培訓與績效管理服務合同
- 產業地產項目招商運營代理合作協議
- 綠色環保裝配式建筑構件生產與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合同
- 城市綠地物業公司綠化員派遣與城市綠化合同
- 大型影視作品特效化妝假體租賃與技術支持合同
- 影視虛擬場景租賃與影視特效設計服務協議
- 電商綠色能源設備采購與技術支持合作協議
- 工業廢氣在線監測系統租賃與能源審計服務協議
- 《5G技術介紹》課件
- 《產品開發成本分析》課件
- 村干部測試試題及答案
- 康復醫學教學課件 - 基礎醫學 - 醫藥衛生 - 專業資料
- 《現代西方女性主義》課件
- 2024年南京市建鄴區平安聯盟工作輔助人員招聘筆試真題
- 殯葬人員勞務合同協議
- 國內外著名幼兒教育家及其教育理念
- 2024年生物醫學工程試題及答案
- 6.3 國家行政機關-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設計(統編版)
- 浙江省寧波市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考與選考模擬考試化學試卷及答案(寧波二模)
- 2025年江蘇省新高考高三聯考數學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造價咨詢進度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