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第一課時)樂清市樂成鎮第一中學石曉煦背景介紹情況描述 由于近幾年教學觀念的改革,在各科教學中越來越注重以學生自主研究、合作學習為主的探究式教學,因而,我在平時教學中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及實驗設計方面的指導。經過近三年時間的培養,初三(12)班的同學已基本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究與實踐的良好學風,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相互提問的互動氣氛較濃。鑒于平時教學中所進行的探究主要是側重于實驗探究,因此我打算對學生進行一次課內理論探究的嘗試。考慮到初三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力學知識儲備,而且浮力問題較為常見,學生會有較多的感性認識,但由于對表面現象缺乏深入分析,學生對“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這個問題有許多錯誤的認識,比較適合開展探究性學習。于是決定嘗試著把第六冊中浮力這一節內容分為兩課時進行探究教學,第一課時側重于學生思維上的探究,第二課時側重于學生定量實驗探究。課題描述(一 )教學目標1、 認知目標(1) 感受不同物體在液體中受浮力的情況(2) 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具體因素2、 能力目標(1) 指導學生通過協商、討論、實驗等探究活動獲得“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相關知識(2)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3) 發展學生批評性思維,培養思維的嚴密性3、 情感目標(1) 通過對實例的討論、歸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探究的自信心學會與人合作,朋友善于觀察、敢于發現、大膽質疑的品質(二)教學儀器準備(學生儀器)彈簧秤(一把)、燒杯(二小一大)、石塊(一大一小)、水、酒精、圓柱體兩只(體積相同而密度不同)、刻度尺(一把)等。(教師儀器)除學生儀器外,還有裝面粉的氣球(一只)、一角硬幣(兩枚)、玩具小船(一只)、不銹鋼碟(一只)等等。教學過程(一)設置情景、提出問題一開始上課我就從生活實例著手,提出一個簡單而親切的問題:小明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天早餐店吃早餐的時候,看見店主正在炸油條,他驚奇地發現:剛放入油鍋的面條兒是沉在鍋底的,而炸好了的油條能卻浮在油面上。他感到疑惑不解:為什么油條能浮在油面上而不下沉呢?簡單的問題啟動了學生的思維,接著我啟發學生利用生活實里例討論、歸納出不同的物體在不同的液體里也同樣受到浮力。針對學生舉例中只對浮在液面上的物體受到浮力有較多的感性認識,我又指導學生利用彈簧秤自己動手通過實驗驗證沉在液體中的物體同樣也受到了浮力,并從實驗中總結出測量浮力大小的一種方法稱量法,為下面的驗證猜想的實驗做準備。同時結合各小組在實驗中所測得的浮力大小有異這一事實提出問題:浮力的大小會跟哪些因素有關?(二)討論協商、提出猜想討論為了使學生能進行有效的協商討論,首先我鼓勵學生們不妨利用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個問題作出大膽而清晰的猜想,同時也提出要求:由于猜想不是瞎想,所以,當你把自己的猜想展示給同組其他同學時,要說明你根據哪一個具體的事例得出這一猜想,而且在自己陳述的同時也要認真傾聽組內其他同學的設想及意見,若認為別人的猜想不合理,可以提出修正的建議,但應有更有力的事實支持自己的設想,最后請小組長把自己這一組中認為最有可能或最深研究猜想寫下來(寫在實驗報告單上)展示給大家。在接下來的小組討論中,我發現討論非常激烈,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其中,而且有的同學還動手為自己的猜想進行簡單的實驗驗證,我也忙于在各組之間巡視指導,主要是幫助他們組織討論或幫助他們對不合理猜想的批駁確定切入點,但對他們的猜想不進行評價,大約經過10分鐘的討論,各組都有了自己的成果。提出猜想首先我請得出猜想最多的第4小組來匯報猜想,他們的組長是一位女生,她提出的第一個猜想是: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因為把一個皮球按入水中,越往下越難按,說明物體浸入液體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同學們對她們這一猜想表示贊同。她提出的第二個猜想是:浮力的大小和物體的質量有關,因為輕的木塊(質量小)在水中會浮起,而重的鐵塊(質量大)則沉下去,說明木塊受到的浮力比鐵塊大,由于沒有合力的概念,學生把浮力的大小與合力相混淆。但這個問題會隨著下面學習的深入而迎刃而解,所以我也就暫時不指出她這種描述的錯誤,可對于學生關于物體輕重的說法應及時予以糾正,木塊不一定比鐵塊輕,指出日常用語中的輕重有時是指密度,并把這一猜想深化為浮力的大小的物體和密度有關,至于這個猜想是否正確,留待學生通過實驗來檢驗。這位學生提出的第三個猜想是:浮力的大小和液體的密度有關,但她本人和第4小組其他成員都說不出實例依據,只能求助于其他的同學,想不到其他同學竟提供了許多事實依據,有學生說可根據人掉在河中下沉,而在死海中會浮上來得知;有學生說可根據雞蛋在水中沉而在食鹽水中浮得知;還有一位學生說在自然課中他發現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是沉在底部的,而放在水中卻是浮在上面的,他的回答博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我立刻授予他“生活有心人”的稱號。此時,全班同學的課堂討論已非常投入,這時第4小組的組長說出了她們的第四個猜想:浮力的大小物體與液體的接觸面積有關,因為在生活中她觀察到有些樹葉橫放在水面上能浮,而側過來放入水中則沉,說明物體與液體接觸面積越大浮力也越大,但馬上第11小組有一位男生舉手表示有異議,因為他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枚干燥的硬幣小心地橫放在水面上可以浮,而當它的兩面都弄濕后無論怎樣放都會沉下去,我當場利用水槽和兩枚一角硬幣演示了這一實驗,由這一實驗得到的結論與第4組的猜想相反,到底浮力的大小與物體與液體的接觸面積是否有關呢?我知道這一現象與水的表面張力的有關,但這是高中知識,一時無法向學生講清,我也不便解釋。正當大家困惑時,第8小組一位男生舉手了,他說自己認為浮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有關。他的根據來自剛開始上課時所做的實驗,他發現掛在彈簧秤下物體全浸入水中時,隨著物體往下沒,物體與液體接觸面積越來越大,而彈簧秤的讀數越來越小,即浮力越來越大。所以他認為物體與液體的接觸面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這時我利用一只不銹鋼碟子做了以下實驗:不銹鋼碟子放在水面上能浮,而把它全部浸沉在水中時(碟子與水的接觸面積增加了),反而下沉。由這個實驗又得出接觸面積越大浮力越小的結論,以此說明上面的這些事實不能用浮力的大小和物體與液體接觸面積有關這一說法來很好地解釋,在學生無可適從時,我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這些實例,終于第8小組的那位男生率先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的猜想。第4小組匯報完他們的猜想,又有好多同學舉手,第1小組同學說出了第五個猜想:浮力的大小和液體的體積有關,理由是大船在淺河中行駛會擱淺,而在深河中卻能順利行駛。看到學生未能提出批駁意見,我利用一杯水分別倒入兩橫截面積不同的水槽中而小船一沉一浮這一簡單的實驗來啟發學生自己排除的這個錯誤猜想。匯報繼續進行,第5小組一位學生說他出第六個猜想:浮力的大小和液體的溫度有關,因為他看見煮餃子時,餃子放在冷水中是沉下去的,而煮熟后在沸水中卻能浮在液面上。我未對這個猜想作出直接評價,而是問學生有無注意煮熟的餃子與未煮熟的餃子有什么不同,學生齊聲回答:餃子體積變大了,而密度變小了。我再補充:由于水的溫度也變了,沒等我說完,學生接著:水的密度也變了,所以學生們很快地把這個猜想修正為浮力與物體或液體的密度有關。通過充分的討論,學生們共同確定了值得研究的猜想:、浮力大小可能和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浮力大小可能和物體密度大小有關。、浮力大小可能和液體密度大小有關。、浮力大小可能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三)設計實驗、實施探究在得出明確的猜想后,我要求學生能驗證這些猜想是否正確,學生們提出可用實驗的方法來檢驗猜想。雖然進行實驗不是這節課的難點,但實驗的成功與否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確定卻是致關重要的,所以我對學生進行了實驗設計方面的簡單指導:由于浮力大小可能和上述因素中的一個、多個、甚至全部都有關系,當我們研究浮力大小和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必須控制其它因素,使其保持不變,以排除其它因素的影響和干擾。這種實驗的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如我們要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必須保持其它因素不變,只改變物體的密度。在交待了這些后,我要求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值得探究的1至2個猜想進行實驗設計。在學生選擇猜想、設計并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我和4位大組長到各組巡視指導。在巡視過程中我還發現發現學生選擇驗證、兩個猜想較多,而選擇的較少,而第3小組的學生進行實驗時,得出兩種不同的實驗結論:一位學生認為浮力的大小與深度無關,因為物體浸沒于水中里,繼續下沉,彈簧秤讀數不變;另一位學生則認為物體浸入的深度越深,浮力也越大,因為剛浸入時隨著浸入深度增加而彈簧秤讀數逐漸變小。對于他們的爭論我不參與其中,只是提示他們只有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響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至于會有什么結論則由他們自己去實驗。當我巡視完14小組的實驗情況,我發現沒有一個小組是選擇猜想的,只是第6小組學生在報告單上寫上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然后又劃去了,我就問他們為什么不去檢驗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的關系,他們回答是因為他們在設計實驗時無法控制深度不變而只讓物體的體積變化(即無法排除浸入的深度對實驗的干擾)。我想如果讓他們先進行深度的驗證,利用浮力與深度關系的結論,可能會對這個實驗的進行有所幫助,而且他們研究的問題還可能對第3小組的學生有所啟示,于是我鼓勵他們與第3小組的同學合作,一起討論設計并實施這兩個實驗。在安頓好第3、第6小組的后,我發現其他組的學生都至少有了一個結論,而且大部分的結論都是正確的,只有第13小組的學生得出來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密度有關的錯誤結論。我不打算馬上指導他們改正這一錯誤,而希望在匯報時他們能把錯誤暴露出來,讓全班同學幫助糾錯,對學生們實驗的嚴謹性及批判思想的培養很有好處,但我得了解一下他們可能是在哪個環節出錯了,于是,我查看了他們實驗報告單,實驗設計及實驗步驟都沒錯,然后向這一大組的組長了解,發現他們在彈簧秤讀數時出現了錯誤:讀數時視線沒有與刻度線相平,而且最小刻度后一位估計值省略不讀,這樣引起兩次的浮力大小有較小的差異,再加上他們事先在大腦中已有浮力的大小隨物體的密度而變化的錯誤觀點的影響,因而得到了錯誤的結論。(四)、匯報總結、知識應用當各組基本上已完成了實驗,我邀請了在本堂課中不太發言的第7小組匯報他們的實驗結論,這小組同學檢驗浮力大小與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實驗設計很完美,結論也很正確,得出了“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而與物體密度無關”的結論,我也讓第13小組的同學把自己的浮力與物體密度有關的結論暴露出來,并把他們的實驗報告單投影給大家,然后由第四大組的組長匯報他們的實驗操作過程,引導全班同學分析他們出錯的原因并予以糾正。當我詢問是否有同學研究浮力與物體浸入的深度的關系時,第3小組的組長舉手匯報了自己這一組的實驗過程及結論,結論分兩種情況:(1)當物體沒有完全浸沉于液體中時,浮力與深度有關。(2)當物體完全浸沉于液體中時,浮力與深度無關。可能由于留給他們的思考討論的時間過短,看來第3小組未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時我要求全班同學思考他們的這兩個結論的正確性和出錯的原因,很快他們自己這組同學率先發現了未完全浸沉時,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變化在干擾實驗現象,因此只有在完全浸沒時,實驗的結論才是正確的,最后確定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的結論。在處理好浮力與深度關系后,我詢問第6小組的同學是否已完成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體積關系的實驗。他們的小組長回答沒有,但組中的一位女學生說她已經知道了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體積的正確關系,面對同學和老師詫異的眼光,她頗為得意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浮力的大小和物體的深度無關,實驗中就不必考慮浸入的深度對實驗的影響,所以她根據第3小組的實驗,當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在液體里,隨著浸入深度的增加(即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增大),彈簧秤讀數減小(即浮力增大),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的結論且浮力隨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增大而增大,她的發言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至此,我們通過實驗排除了物體的密度及物體浸入到液體中的深度對浮力大小的影響,確定了影響浮力大小的兩個因素: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然后我利用第一冊已學過的用量筒測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得出物體浸在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由此得出結論: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看到這節課所有的問題都已順利解決,從學生自信的眼光中我看到了他們在這節課中得到了收獲。于是我又不失時機地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外思考題:浮力的大小既然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又跟液體的密度有關,綜合起來考慮,你能得出關于浮力大小的什么樣的結論?請設計一個簡單而巧妙的實驗加以研究。希望通過這個課外思考題,能把課內的探究延伸到課外,同時也為下一節課的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學做好準備。反 思一堂探究式教學的公開課結束了,看著學生們帶著意猶末盡的表情離開教室,我突然發現,其實不管學生們以往的成績如何,都能積極地參與討論,關鍵是要有一個他們感興趣或能激發他們思考的主題。作為教師,要把教材內容轉化成幾個層層深入的問題,圍繞著這些問題組織一些情境,擦亮學生思維的火花。在這堂課中,我要求學生提出各種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招七類考試試題及答案
- 環保化驗考試試題及答案
- 輻射考試試題講解及答案
- 安吉員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格力考試試題及答案
- 青海公務員試題及答案
- 防水施工技術培訓試題答案
- 2025年個人租賃合同范本
- 2025《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國無線多媒體演講鼠標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氣象衛星云圖圖像識別課件
- 初中歷史八年級《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課件動態PPT
-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真題及答案
- 高三(5)高考沖刺家長會課件
- 頂板安全管理知識
- 《新能源汽車轉向系統》課件
- 歐洲西部資料歐洲西部 詳細版課件
- 報關委托書 電子版
- 高中音樂人教版高一全一冊音樂-《芬蘭頌》詳案
- 廣告制作及印刷品方案
- 流數據分析技術全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