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蜂蜜蜂王漿質量安全控制規范》編制說明.doc_第1頁
《出口蜂蜜蜂王漿質量安全控制規范》編制說明.doc_第2頁
《出口蜂蜜蜂王漿質量安全控制規范》編制說明.doc_第3頁
《出口蜂蜜蜂王漿質量安全控制規范》編制說明.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口蜂蜜 蜂王漿質量安全控制規范編制說明一、任務來源本國家標準的制定任務列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標準計劃,項目編號為20071358-Z-469。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提出,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歸口,定于2008年12月完成。 該指導性技術文件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單位組成標準起草組共同完成。二、目的和意義 蜂蜜、蜂王漿是我國的傳統出口產品之一。 據海關統計,2005年至2007年我國出口蜂蜜數量和貨值分別是8.85萬噸,貨值8762.9萬美元;8.11萬噸,貨值10526.9萬美元,6.44萬噸,貨值9461.4萬美元;2005年至2007年我國出口蜂王漿及凍干粉(蜂王漿凍干粉以鮮蜂王漿計)分別是和1298噸,貨值1958萬美元;1271噸,貨值2046.9萬美元,1430.4噸,貨值2444.2萬美元。蜂蜜出口呈出口量減價增的趨勢,蜂王漿及蜂王漿凍干粉出口呈量、價小幅增長趨勢。主要貿易國為日本、美國、歐盟,蜂蜜出口量約占國際貿易量的15%,蜂王漿出口約占貿易量的95%以上,我國是全球蜂蜜、蜂王漿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養蜂生產還涉及到農民的增收和農作物的增產,其社會效益遠遠大于蜂產品本身。 近年來,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并導致貿易爭端的發生。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各國政府都在加強對食品安全管理和保護本國的食品生產加工。八十年代后期以來,德國、日本、美國以及歐盟等國的檢測機構多次從我國的蜂蜜中檢測出殺蟲脒、四環素族、鏈霉素、氯霉素等多項農獸藥殘留和摻假(蜂蜜碳同位素不合格),使我國的蜂產品聲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各貿易國不斷降低檢測低限,如氯霉素從10ug/kg到現在的0.1ug/kg,鏈霉素從200ug/kg到10ug/kg,擴大檢測農獸藥項目的種類,如歐盟,特別是西班牙開始檢測新霉素、潔霉素、紅霉素、泰樂菌素等,對我國蜂蜜、蜂王漿出口設置了較多的技術壁壘,導致蜂蜜出口量逐年下降。歐盟2002年發布第2002/69/EC號委員會決議,以我動物源性產品中殘留極微量的氯霉素為緣由,宣布禁止從中國進口“供人類消費或用作動物飼料的動物源性產品”,使中國蜂蜜、蜂王漿停止出口歐盟,(直到2005年7月才予以解禁),美國對我出口蜂產品實施反傾銷政策直到現在還未取消,并與2005年對我出口蜂產品加工企業實施了官方檢查。2006年5月29日日本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將蜂產品中需要檢測的獸藥殘留達90種,其中一律標準11種,有限量規定的79種。上述者情況,再一次表明,我出口蜂產品將面臨著嚴重的挑戰。我國近幾年來分別對蜂產品國家標準進行了制修訂,現行的主要有蜂蜜衛生標準(GB 14963-2003)、蜂蜜(GB 18796-2005)和蜂王漿(GB/T 9697-2002)等。為加強對出口蜂蜜的檢驗監督管理,2002年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專門制定和發布了局令第20號出口蜂蜜檢驗檢疫管理辦法,在此基礎上,國家質檢總局近幾年不斷完善和規范出口蜂產品的檢驗監督管理,實施了對出口蜂產品加工企業養蜂基地的備案的管理,并在總局的網上予以公布,強化蜂蜜、蜂王漿質量從源頭抓起,進行全過程監控和管理。同是,農業部發布了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2002年第193號公告)、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第235號公告)和公告獸藥停藥期規定獸藥停藥期規定獸藥停藥期規定和不需制訂停藥期的獸藥品種(第278號),以及獸藥管理條例。對規范養蜂戶使用獸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于我國養蜂戶大都是邊遠落后地區的農戶,文化素質和缺乏對養蜂用藥知識的了解,如何正確合理使用獸藥還存在不規范的問題,蜂藥生產企業還存在違規生產行為,加上蜂產品進口國對獸藥殘留的要求差別比較大(美國、日本、歐盟對蜂蜜、蜂王漿中允許使用的獸殘品種不完全相同),不論是蜂蜜、蜂王漿加工企業安全衛生控制體系的建立,還是產品的安全衛生質量與進口國/地區的安全衛生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進一步規范蜜蜂養殖,蜂蜜、蜂王漿生產和出口蜂蜜、蜂王漿加工等行為,并加強監督和管理,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出口蜂蜜、蜂王漿質量安全控制規范的標準,對確保我出口蜂蜜、蜂王漿的安全衛生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三、標準編制原則因我國對蜂產品中的蜂蜜和蜂王漿已有了一些產品的GB標準(包括衛生標準),而對其他蜂產品如蜂膠、蜂蠟、蜂花粉等只有行業標準,且這類標準大多數只規范原料性收購,對安全項目基本沒有涉及,更缺少安全項目的檢驗標準,目前這類產品的加工也剛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統一的管理方法和標準。同時,我國出口的蜂產品是以蜂蜜和蜂王漿為主,約占95%以上,所以,為了加強對出口以蜂蜜和蜂王漿為主的蜂產品的檢驗監督管理,確保出口蜂蜜和蜂王漿的質量安全,特將原出口蜂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規范改為出口蜂蜜 蜂王漿質量安全控制規范。由于我國蜂蜜、蜂王漿及凍干粉出口以日本、美國和歐盟等為主,這些國家和地區對蜂蜜、蜂王漿中的品質和農獸藥殘留限量要求相當嚴格,而且各進口國對殘留的獸藥種類和限量又不相同,因此,對我出口蜂蜜、蜂王漿的檢驗監管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本指導性技術文件重點是以出口蜂蜜、蜂王漿中獸藥殘留的控制為突破口,著重從源頭入手,規范出口蜂產品企業對養蜂基地建立與監管,規范合理使用獸藥,強化對原料的驗收和控制,注重加工過程控制和標識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和不合格產品的處理及召回。四、主要工作過程2007年上半年接到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的標準編制任務后,我們迅速組建了標準起草工作組。標準起草工作組組建后,先后于2007年4月和11月分別在溫州和大連召開了起草工作組會議,明確了分工,收集整理了國內外有關資料,了解蜜蜂養殖、蜂蜜、蜂王漿技術發展動態,并對我國蜂蜜、蜂王漿生產企業的生產現狀作了調研,確定了工作重點和進程安排。2008年3月11日,標準起草工作組再次召開會議,進一步明確國家標準起草工作要求,就標準基本框架及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明確工作任務及時限要求。幾個月來,標準起草工作組經過認真的分析、研究,充分消化大家的意見,并對國家標準的文本反復推敲,現已完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五、標準內容說明本指導性技術文件分為11章,從養蜂基地管理、蜜蜂養殖與生產、原料、加工過程質安全控制、質量控制與檢驗、包裝、儲存和運輸要求以及溯源與召回等環節的質量安全要求分別進行了闡述。以獸藥殘留控制為主線,在建立和有效實施衛生質量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蜜蜂飼養安全、原料基地和標識管理。指導性技術文件的正文主要包括下列要求:1 養蜂基地管理:從出口企業對養蜂基地的管理、對的基本要求及遵守的規定、確定了基地的組織形式、養蜂基地的備案要求和備案管理等,明確出口企業對養蜂基地規章和監督制度的建立、對養蜂戶要求及守則的確立,使養蜂基地的管理、監督、養蜂戶的培訓等進一步規范,從而為養蜂基地的管理更規范蜜蜂養殖與生產:對養蜂場地、飼料選擇,養蜂用藥和蜜蜂得病后的處置做了規定,對蜂蜜、蜂王漿的生產、標識、取蜜取漿器具的材質衛生和貯存要求進行了規范,重點闡述了科學養殖,規范用藥,確保原料蜂蜜、蜂王漿的安全質量。2 原料:明確原料蜂蜜、蜂王漿必須來自養蜂基地。規定出口企業制定驗收標準、原料標識內容和驗收及貯存的要求,確保原料來源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加工過程質量安全控制:依據出口食品企業衛生要求和SSOP對出口企業的環境衛生、加工廠設計與布局、廠房基礎設施、人員和加工衛生、水質要求,輔料衛生,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以及生產過程控制和加工記錄的歸檔提出了明確要求和規定。同時規定出口蜂王漿加工企業在此基礎上應滿足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B17405-1998。使出口企業在選址、車間設計、布局、衛生管理和控制,記錄的管理與控制有了明確的依據。質量控制與檢驗:要求出口企業建立質量控制體系、實驗室和實驗室質量管理制度,實驗室的檢測人員、檢測能力、檢測標準等具備一定的自檢自控能力,并符合質量控制需求,滿足對蜂蜜、蜂王漿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檢測需求,保證不合格原料和成品得到有效控制。包裝、儲存和運輸要求:對包裝材料和清洗、外包裝的標簽和標志、貯存環境和運輸工具等方面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