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教學設計.doc_第1頁
時間管理教學設計.doc_第2頁
時間管理教學設計.doc_第3頁
時間管理教學設計.doc_第4頁
時間管理教學設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色字體為課程設計部分,紅色字體為講課稿及使用的素材。時間管理教學設計【課題】時間管理【授課對象】高中一年級【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教師名稱】李斯杰,嚴安【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學習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情感目標:使學生明白行動起來的重要性。技能目標:使學生能學會使用時間管理技巧對學習進行規劃。【教學重點】讓學生意識到時間規劃的重要性,并行動起來進行計劃和安排。【教學難點】在短時間的講解使學生掌握時間規劃的理念和核心要點。【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活動法【教學準備】課件、素材、人頭數的小筆記本【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分析學生不想做計劃沒有養成時間規劃習慣的原因,以此鼓勵學生真正地去著手進行時間規劃;第二部分詳細會分析我們的計劃為什么會失敗;第三部分通過具體事例以及四象限法和三個心理學實驗簡單向學生介紹基本的時間規劃技巧和注意要點。第一部分(10分鐘)時間管理的重要性0, 開場白(1分鐘)以自身的經歷引入時間規劃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困難所在。看到同學們充滿渴求的雙眼,老師我又想起了自己剛進高中時的那些歲月。那時候的自己總是精力過剩,有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目標,例如我要認識隔壁班的小芳,我要學一樣樂器好讓自己酷起來,我喜歡數學我要考全班第一等等等,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立志發奮圖強,為自己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做好每天的時間安排,然后在自己的床頭上貼上寫著Just do it的字條來激勵自己,可是計劃總趕不上變化,一學期過去了,唯一的變化是just do it后面多寫上了一個詞,.later,just do it later。是的我的計劃我的時間安排徹底失敗了,也不能說失敗了,成熟了,以前得不到的現在都不想要了。1, 計劃不會放棄你,是你放棄了計劃(5分鐘)考慮到學生大多數了解過時間規劃和計劃,但很大一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嘗試過規劃或者嘗試過后沒有獲益而放棄了計劃,針對這一點我們討論學生不做計劃的原因并對這些原因進行詳盡的分析。學習不做計劃的原因及剖析:從以下5個原因進行剖析(1)因過份強調“知難行易”而認為沒有必要在行動之前多做思考; (2)不做計劃也能獲得實效; (3)不了解做計劃的好處; (4)計劃與事實之間極難趨于一致,故對計劃喪失信心; (5)不知如何做計劃。 就講求實效的學生來說,這些原因根本不應存在。現剖析如下: (1)固然有些事情是易行而難料的,但若過分地強調這一點,則有可能養成一種“做了再說”或“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僥幸心理。在這種心理之下,“計劃”將不受重視。試問房子正開始燃燒的緊要關頭,消防隊員是否應立刻拿起水龍頭或滅火筒進行搶救?還是應先花費少許時間判別風向、尋找火源、分派學習,然后再予搶救? (2)在某些情況下,雖然不做計劃確實能夠獲得實效,但是這種實效的獲得,完全是靠運氣,而非來自良好的管理。企業的經營絕對不能只靠運氣而不講求管理。(3)不做計劃的人只是消極地應付學習,在心理上他將處于受擺布的地位;做計劃的人則有意識地支配學習,在心理上他將居于支配者的地位。這顯然是做計劃的意義所在。做計劃的另一種好處是,計劃足以縮短學習的執行時間并提高學習的效率。 許多學生常常以“沒有時間”作為不做計劃的借口。這種借口是難以成立的,因為根據上述的道理可知,越不做計劃的人將越無時間,更何況花時間做計劃無異于“投資時間以節省時間”,這本來就是一種明智的舉措。 (4)由于目標中擬定所假設的客觀環境時時發生變動,所以計劃與事實常常難以趨于一致。但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學生必須定期審察目標的實現進程與完成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樣,學生將能針對目標本身及完成目標的最佳途徑作必要的修正,以期符合實際。如果在無計劃地引導,則一切行動將雜亂無章,雜亂無章的舉措不僅導致時間的浪費,而且遲早將把自己帶向失敗的死胡同。 (5)我相信同學們其實對時間規劃和如何做計劃有一定了解,而這堂課我也會為大家推薦介紹一些方法,希望“不懂如何做計劃”以后不再成為大家不做計劃的借口。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計劃的擬定是任何學生責無旁貸的任務。下面再對目標的確立與辦事次序的編排作進一步探討。 2, 上天賦予你的時間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4分鐘)這一部分通過一個例子說明成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難,讓學生認識到之前計劃的失敗不代表著自己能力不足,增強學生的對計劃執行的信心。我知道在座有不少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們一次次的制定計劃,一次次地又被變化打斷,最終我們想做的想得到的都如夢般成為泡影。在我向大家介紹怎么避免計劃的失敗前,我想強調一點,也許你之前的計劃失敗了,也許你對時 間管理沒有任何概念,但永遠不要懷疑自己。并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艱辛夸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后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一家汽車公司的總裁。第二部分(18分鐘)時間管理面對的困難1,你連拍手都拍不好,談什么時間規劃(6分鐘)這部分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到計劃失敗的影響因素,我們采用一個很新穎的拍掌活動,通過類比說明計劃失敗的原因。我們首先來聊的是,為什么我們的計劃失敗了。接下來我和大家進行一個很特別的活動。大家先把雙手放到腿上,好了,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用最快的速度,5秒鐘內能拍多少次掌,.好,現在我希望大家親自動手試試,我來替大家計時,準備好,123開始。好,這只是活動的第一部分,現在來看看大家平均每人拍了多少下。很好,接下來我們把時間延長,大家覺得10秒能拍多少下,好,那么我們再來一次,123開始。好,同學們這次你們有多少下,跟你的預想差不多是吧,好的,我們繼續玩,你覺得30秒能我們之所以不能保持每個5秒都拍同樣的數目,一個原因是我們的身體會累效率會降低,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開始質疑,一個人能堅持一件事多久,取決與他對完成這件事的自我認同,成功的人很清楚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得到收獲,而我們放棄不是因為我們的結果會是如何。例如剛才的活動,你開始猜測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義?你可能心里擔心這個老師會不會一直讓你們拍下去,于是你變得遲疑,不敢放開手腳。這就好比你一開始信心滿滿的制定了計劃做好了時間安排,第一天一切按部就班,第二天能勉強維持,到第三天你開始有點懷疑計劃的合理性在時間管理的過程中,還需應付意外的不確定性事件,因為計劃沒有變化快,需為意外事件留時間。有三個預防此類事件發生的方法:第一是為每件計劃都留有多余的預備時間。第二是努力使自己在不留余地,又飽受干擾的情況下,完成預計的學習。這并非不可能,事實上,學習快的人通常比慢吞吞的人做事精確些。第三是另準備一套應變計劃。迫使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對你自己能力有了信心,你已仔細分析過將做的事了,然后把它們分解成若干意境單元,這是正確迅速完成它們的必要步驟。 2,看看我的時間去哪兒了(5分鐘)這部分我們會展示我們自己嘗試記錄的時間使用狀況,通過我們的親身故事,說明以下兩個問題:一是為什么我們要記錄自己的時間使用狀況;二是總結出我們的時間是怎么溜走的。那么具體來說,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計劃是怎樣時間是怎么流逝的。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也很好奇,為此我對我的一天進行了記錄。許多學生一聽到要他們記錄自己的時間使用狀況,都保持反對的態度。原因是:第一、他們以為十分清楚自己的時間使用狀況;第二、記錄時間使用狀況是一種費時的學習。 以上兩種反對的理由都難以成立。先就第一個理由來說,人們的記憶力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正確。有許多人甚至連前一天所經歷的事都無從追憶,更不用說了解自己過去時間的使用狀況!時間管理專家指出,幾乎所有記錄時間使用狀況的人對自己的時間使用方式都會有驚奇的發現,這種記錄學習對他們裨益甚大。再就第二個理由來說,為了節省時間而花費時間,這是明智的,何況若按下文所介紹的方法記錄時間使用方式,則每個星期所花費的時間大概不會超過兩小時美國管理學者PFDrucker認為,有效的時間管理主要是記錄自己的時間,以認清時間耗在什么地方; 管理自己的時間,設法減少非生產性學習的時間; 集中自己的時間,由零星而集中,成為連續性的時間段。 總結1. 猶豫不決:我應該做什么?2. 精力分散:精神和體力超負荷,認準一件事做3. 消極拖延:可以等待明天,開頭非常困難;期望發生奇跡,以消極等待來免除做某事的責任;4. 逃避:躲進幻想世界,該做的事不做,卻去做其他的事;如“從老鼠身上擠奶”一般。5. 打擾:75%不可控制3,第一次嘗試記錄你的日程(7分鐘)這一部分我們會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小筆記本(如果真的要講課我們會去買的),鼓勵他們積極記錄自己的時間使用狀況,這樣的好處是能給學生一個機會去真正的開始時間規劃之路。在課堂上,我們會讓學生嘗試記錄昨天一天的時間使用狀況(除上課外時間每30分鐘記錄一次),并評價每件事的重要性。之后分析學生浪費時間的表現。經過我自己的這次親身經歷,我有很大的感觸,我想你們現在高一正年輕精力充沛更需要充分記錄自己的時間,我要送你們一人一個小本子,以后希望你們可以記錄下每天的事項。我們先來試試,把你們昨天所做的事記錄在本子的第一頁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浪費時間的癥狀主要表現為: 辦事拖拉、打牌和打游戲、連續看小說、電話聊天 、長時間QQ、經常性喝酒聚餐、閑談聊天、猶豫不前、沒目標、不考慮輕重緩急、憑記憶辦事等等。 鑒于更好地適應以后學習的壓力和外部的競爭狀況,在學校里學會有效地管理時間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第三部分(12分鐘),1,先做最重要的事(2分鐘)通過故事引入。查爾斯史瓦在半世紀前擔任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期間,曾經向管理顧問李愛菲提出這樣一個不尋常的挑戰:“請告訴學生如何能在辦公時間內做妥更多的事,學生將支付給你任意的顧問費。”李愛菲于是遞了一張紙給他,并向他說:“寫下你明天必須做的最重要的各項學習,并按重要性的次序加以編排。明早當你走進辦公室后,先從最重要的那一項學習做起,并持續地做下去,直到完成該項學習為止。重新檢查你的辦事次序,然后著手進行第二項重要的學習。倘若任何一項著手進行的學習花掉你整天的時間,也不用擔心。只要手中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則堅持做下去。假如按這種方法你無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學習,那么既使運用任何其它方法,你也同樣無法完成它們,而且若不借助于某一件事的優先次序,你可能甚至連哪一種學習最為重要都不清楚。將上述的一切變成你每一個學習日里的習慣。當這個建議對你生效時,把它提供給你的部屬采用。這個建議的試驗時間的長短,由你來定。試驗后,請將你認為這個建議所值的金錢數額,用支票寄給學生”。 數星期后,史瓦寄了一張面額兩萬伍仟美元的支票給李愛菲,并附言她確已為他上了十分珍貴的一課。史瓦的朋友事后曾問及,何以他為那么簡單的觀念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史瓦的答復是:“哪些觀念基本上不是簡單的?”。他說經過李愛菲的指點后,他與他的部屬才開始養成“先做重要的事”的習慣。伯利恒鋼鐵公司后來之能夠躍升為世界最大的獨立鋼鐵制造者,據說可能是導因于李愛菲的那數句真言。2四個象限(6分鐘)這一部分先簡單介紹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所寫的昨天的時間使用狀況自己分到各個象限類,然后給出普通人和成功人士在不同象限事項時間分配的數據。由此讓學生了解時間管理的一些概念,同時也簡單介紹2080法則。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學習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如學習任務、四六級考試等)、重要但不緊急(如建立人際關系、新的機會等)、緊急但不重要(如電話鈴聲、不速之客進入等)、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如客套的閑談、無聊的信件、個人的愛好等)。時間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觀念是應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學習與學習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學習中,很多時候往往有機會去很好地計劃和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卻又沒有及時地去做,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學習和學習質量的下降。以80%的時間處理20%的重要事情;僅用20%的時間處理80%無關緊要、瑣碎的事。集中精力在能獲得最大回饋的事件上,別花費時間在與成功無益的事情上3,兩個個心理學實驗(4分鐘)最后我們會介紹兩個心理學實驗,分別討論時間管理的兩個重要原則:A:專心一致;B:養成習慣需要66天(堅持)A: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和神經學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只有在持續不間斷地處理一件事務的時候才能發揮最佳功能,“專心致志”效率最高。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志愿者在同一時間處理兩個或兩個以上問題,比如一邊做數學運算一邊辨認圖形。結果發現,大腦在兩項任務間轉換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時從事兩項工作所用時間比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所用的時間多出。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一邊讓志愿者聽復雜的句子,一邊讓他們辨認幾何圖形。而這兩項任務由大腦的不同部位處理。研究人員發現,在同時處理兩項任務時,大腦的兩個部位都不能進入最佳狀態。B:多久才能培養出好習慣?英國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大約經過66天堅持之后,人們就會做到“習慣成自然”,把好習慣轉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再需要刻意堅持。為探尋人們將一種重復性行為變成習慣的時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簡沃德爾帶領研究小組展開深入研究。為此他們挑選96名志愿者進行了為期84天的實驗。實驗對象在午餐時加吃水果、喝一杯水或晚餐前跑步15分鐘三者之間選擇一種,并要每天堅持去做,不能松懈。實驗開始后,志愿者們每天還要填寫數據,包括對自己所做之事意識性減少和控制力減少的情況。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繪制成曲線模型。 “我們發現對大多數人而言,在經過66天堅持之后就會養成一種習慣。”參與實驗的志愿者中,82人提供了充足數據供研究人員加以分析。62人的數據曲線和研究人員事先設想的曲線相符合,其中39人完全符合。“當人們在始終如一的背景下重復做同樣的事時,就會變得更加有效率。同時,這種情況也會變成對環境的自動反應就是說,習慣已養成,” 研究成果同時顯示,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