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布江達縣定點扶貧工作匯報.doc_第1頁
工布江達縣定點扶貧工作匯報.doc_第2頁
工布江達縣定點扶貧工作匯報.doc_第3頁
工布江達縣定點扶貧工作匯報.doc_第4頁
工布江達縣定點扶貧工作匯報.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布江達縣定點扶貧工作匯報一、 金達鎮基本情況(一)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金達由嘎如寺管轄(因為舊時工布江達地區處在太昭設立塘汛、驛站外并駐藏大臣衙門直接管理外其余地方事務主要宗政府、寺廟、家族統治)。民國二年(1913年,藏歷第十五饒炯水牛年),西藏地方政府實行新政,并在管轄范圍全面推行宗谿制度,設3個宗,金達由江達宗管轄。1959年7月,江達宗共設5個區19個鄉132個自然村。1959年8月7日,廢除宗的區劃,設立2個縣,分別是雪巴縣和太昭縣,金達由太昭縣管理。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命名成立工布江達縣。8月25日工布江達縣設峽龍、太昭、仲薩、金達4個區。金達區有中巴、金達、下巴唐、尼比4個鄉。1963年金達區下巴唐鄉劃為下巴鄉和多青木鄉。1970年6月,金大設5個人民公社,分別為巨浪、風雷、長纓、批修、多青木,全縣設立32個人民公社(包括多青木人民公社)。1984年10月至12月,工布江達縣改變農村政社合一體制,建立鄉人民政府,恢復區鄉建制。全縣劃分9個區26個鄉128個行政村。 1986年9月開始撤區并鄉,12月撤銷9個區,在原有基礎上建起9個鄉,實行縣轄鄉,鄉轄村的行政體制。1987年改為金達鄉。 1999年12月,撤銷金達鄉,建立金達鎮。歷年金達行政變革表1963年金達區所轄鄉所轄村備注金達、中巴、下巴、尼比、多青木上達青、下達青、來格、只布、色江娘、色色江歐、得村、朗沙、卡龍村、強羅、江糾、仲堆、爬峽、甲龍、甲玉、雪村、桑生、通果、曲扎、仲村、旁村、尼比、求龍、多青木、轄索、葉朗、勇朗、嘎木、杰麥、查布、金達1973年金達區所轄公社所轄大隊金達、中巴、下巴、多青木、尼比只布、色江娘、得村、朗沙、強羅、仲堆、甲龍、雪村、仲村、旁村、尼比、達青、金達、查布、千牧、杰麥、拉榮、仲榮、(多青木:一隊、二隊、三隊)1990年所轄鄉所轄村金達鄉朗沙、強羅、仲堆、達青、來格、只布、色江娘、色江歐、得、拉榮、仲榮、金達、查布、卓木、嘎木、杰麥、雪、桑生、尼比、旁、多青木、葉朗、峽索2000年所轄鎮所轄村金達鎮朗沙、強羅、仲堆、甲龍、達青、來格、只布、色江娘、色江歐、得、拉榮、仲榮、金達、查布、卓木、嘎木、杰麥、雪、桑生、尼比、旁、多青木、葉朗、峽索2010年所轄鎮所轄村金達鎮朗沙、強羅、仲堆、甲龍、達青、來格、只布、色江娘、色江歐、得、拉榮、仲榮、金達、查布、卓木、嘎木、杰麥、雪、桑生、尼比、旁、多青木、葉朗、峽索 新生、仲村(二)現狀1、基本情況金達鎮位于林芝地區西部,鎮政府所在地金達村,該鎮東與江達鎮相接,西南與加興鎮相接,北與娘蒲鎮相接。地處于東經92459300,北緯30003020,距工布江達縣42公里,318國道橫穿該鎮。該鎮地處尼洋河南岸,尼洋河由西向東流經該鎮,地勢為西高東低,金達鎮為高寒山區,該地區平均海拔在3755米。(1)自然概況因境內山地相對高差大,氣候的垂直變化十分明顯,群山下部及河谷地區為高原溫帶氣候,上部依次出現了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氣候;就全鎮范圍而言,大致氣候類型為溫帶濕潤氣候。 主要包括東南部群山的中、下部及該范圍的尼洋河兩岸區域,年平均氣溫為8左右,年平均氣溫8左右,臨界低溫-16,年日照時數2017小時,無霜期165天,最高氣溫28,0的年積溫為15003000,年降水量350450mm水資源:金達鎮各弄曲流域水資源十分豐富,只要合理利用都能充分滿足各村農業灌溉所需水,流域內降水的梯度變化規律,流域中心處降水量可達600mm,若徑流系數取0.5,多年平均徑流深可達300mm。作物資源及種植結構:金達鎮種植作物主要以青稞、冬小麥和油菜為主,其中青稞占種植作物比例的65,冬小麥占種植作物比例的20,油菜占種植比例的15。林業資源:金達鎮林地面積15234.2公頃,占全縣林地面積的2.3%。遠遠低于全縣平均水平,全縣經濟林3000多畝,其中金達鎮經濟林面積20畝,約占全縣經濟林面積的6.7。畜牧業資源 :金達鎮草場面積為134.05萬畝,主要以苜蓿草為主,草場主要由天然草場、高寒草場和低平地草甸等構成,其中天然草場81.4萬畝;高寒草場42.1萬畝;低平地草甸10.55萬畝。牲畜總頭數19623(頭、只、匹)主要有牦牛、黃牛、犏牛、馬、豬、山羊、綿羊等,牧業收入達1361萬元。家畜總頭數19623,其中牛15517頭,占家畜總頭數79;羊2973只,占家畜總頭數15.2;豬356只,占家畜總頭數1.8;馬777只占家畜總頭數4;此外家禽雞5515只,占家畜總頭數28。 主要以家庭式飼養為主,出欄率為15不到,90以上自食,商品率極低。家畜總頭數19623,其中牛15517頭,占家畜總頭數79;羊2973只,占家畜總頭數15.2;豬356只,占家畜總頭數1.8;馬777只占家畜總頭數4;此外家禽雞5515只,占家畜總頭數28。(2)社會經濟概況全鎮893戶、4572人,全鎮總耕地面積有6439.19畝,油菜播種面積1010.4畝,青稞種植面積5173畝,牲畜總頭數為19623頭、只、匹(其中:大牲畜15517頭),2009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2828.16萬元,糧食產量159、33萬斤,人均純收入5685.84元,人均現金收入3985元。主要的資源為蟲草、林下資源和礦業,現已有2個礦業公司進入礦區。全鎮16個行政村通水率達56、通電81、通路93、通廣播72、通電話率達88、能收看到電視的村達81%。金達鎮各行政村基本情況單位:人、畝行政村名戶數人口耕地牲畜(頭、只、匹)人均現金收入(元)行政村自然村農戶牧戶農業 人口牧業人口耕地其中:油菜仲村同果38155211.7332.143523793旁村尼比、仲薩56249524.6317.086733306新生村雪、卡切58267491.83103.37673579嘎木村堅79307378.3687.5110454309金達村57225357.2460.078754434扎布村51218492.66177.076063455德村支布58248413.527.47943686拉榮村嘎唐291740021475883色江娘村色江窩47357312.7622.57441834仲榮村巴歐231250012454715達金村江熱納、乃格、保待80358653.7455.814654949朗色村求果崗65353109514313453229強洛村仲堆村、江丘、貢達、卡龍多1035691124.64212.0116123015加龍村巴峽53280383.9871.4710433447峽索村423080020595441多其木村唐布、野、運543790028516151合計89345726439.191010.41962339853、貧困現狀解放初期的金達普遍處于貧困狀態,當時沒有專門的扶貧措施,主要是采取救濟性的,以解決貧困群眾的吃飯問題,當時沒有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界定,貧困的標準一般是少吃缺穿,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標準,真正意義上的扶貧還是改革開放以后的事,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化的解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體制,極大地激發了農牧民的熱情,提高了提地生產率,促進了扶貧事業,緩解了貧困戶的產生。國家八七扶貧攻堅期間工布江達縣作為國家級重點扶持縣,進行了重點扶持,金達鎮同樣也得到了重點扶持,截止2000年時金達鎮農村有了很大變化,特別是扶貧開發事業有了較大成績,合理界定、科學劃分、扶貧工作開始走上規范化道路。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惡劣,造成信息傳遞不便,產品流通不暢,商品經濟發育成長困難,造成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得不到改善,只能靠天養畜、靠天種地落后局面。二、農牧區大市場尚未形成、處于有場無市,有市無場的發展階段。三、經濟結構單一,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比重大,第三產業落后,第二產業剛剛起步,層次低,規模小,農村產業鏈條短,群眾增收困難。四、村委會集體經濟微弱,影響凝聚力和號召力。五、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不健全,其功能和效益低下。具體為教育、醫療設施簡陋,缺醫少藥,農牧民就醫困難,農牧民子女就學困難,鎮村農牧科技服務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六、傳統觀念,傳統風俗改變緩慢,樹立新思想和科學精神難度大。七、草畜矛盾和主要自然災害的影響。具體為產品交換意識淡薄,生不離鎮,死不離土觀念濃厚,部分群眾存在嚴重迷信思想。由于以上自然、地理歷史、社會等諸多因素制約,決定了金達鎮扶貧開發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金達鎮共893戶、4572人,其中低收入人口175戶694人,貧困率占15.2%。(數據來源于2010年5鎮鎮上報)金達鎮各行政村低收入戶情況匯總表序號村名總戶數總人口低收入總戶數低收入人口低收入人口分布五保戶低保戶扶貧低保扶貧戶戶人戶人戶人戶人1仲381551034446302旁5624916484414299313新生582671445663105294嘎木79307834117335金達5722592933145226扎布51218103411297247德村58248114411278368拉榮291746296299色江娘473571559331131584010仲榮23125737110063611達金80358125022261573712朗色65353125433161574013強洛103569165844380094614加龍53280935111273215峽索423081151111394716多其木5437995326747合計893457217569435358251975113559二、 調研情況(一) 范圍及過程工作組于5月7日進點,日開展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由于正值挖蟲草季節,全鎮98%以上的勞動力全部上山采挖蟲草,截止6月25 日蟲草采挖工作基本結束,我們于6月26日立即開展走村入戶摸底調研工作,共走訪12個行政村,入戶38戶,了解農戶狀況,基本情況,家庭經濟情況,社會事業發展情況,與村干部座談,了解村級干部工作思路,對當地經濟發展、扶貧工作的看法,了解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開展情況。(二) 方法:召開座談會、入戶訪談、問答式、互動式等方法了解農牧民想干什么、希望上什么項目、有何增收目標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調研。通過調研了解了鄉村干部及村民脫貧致富方面的重要想法,摸清了農牧民的思想動態及貧困真實情況。(三) 調研發現1、農村經濟整體發展勢頭良好。2、村容村貌整齊3、村級干部整體素質較高、脫貧致富思路較清晰4、農村經濟結構單一、同構現象較嚴重(實例) 一是農牧業產值比重高。2010年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中,農牧產業產值所占比重達99%,非農產值1%,而農牧民從非農產業獲得的純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85%以上。而收入來源主題是蟲草收入。 二是糧食作物比重高,經濟作物比重嚴重偏低。全鎮糧食作物占種植業的98以上,經濟作物及其他作物比重僅1、73%; 三是農農畜產品是頻率低,結構單一。沒有一個意義上的農畜產品買賣活動,糧食自己,其他生活用品如酥油、蔬菜等從縣城或鎮所在集市上購買。農戶自行出售商品的活動幾乎等于零。個別農戶出售部分農畜產品,但也是品種示范單一,且數量十分有限。 四是農村三次產業結構格局剛性化。早在年1998年時金達鎮農村第一、二、三產業是90:0.5:9.5.而到2010年時,為88:1:11.9,變化很小。年份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2007933、311、520102442、930、3,經濟結構調整與農業、農村經濟階段性變化的新要求相比,還很不適應。結構的調整跟不上供求關系變化。其表現是,農業生產結構還不合理,一般農產品數量相對過剩,一些大宗農產品出現賣難積壓的狀況,而市場需求的優質、名特優新品種還是非常少,且未進入商品階段;調控服務手段缺乏,信息不靈,思路狹窄,調整始終跳不出傳統農牧業圈子,結構調整甚至無從著手,因此,在全鎮甚至全縣范圍內深入進行農牧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5、收入來源單一、辦法不多(實例)。金達鎮群眾收入主要構成是蟲草、打工收入、出售商品收入。全鎮95%以上農戶收入來源中蟲草收入占98以上,也就是說全鎮除家中無勞動力的農戶外,其他全靠蟲草收入,打工或出售商品收入僅占1.51%。蟲草成為當地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甚至成為一年四季養家糊口的重要保障。次單是色江娘歐村中等經濟條件戶之一,共有6口人,其中三個勞動力。去年家庭總收入8.2萬元,其中蟲草收入8.12元,出售活豬800元。6、糧食產量低、總量不夠(實例)。全鎮共耕地面積畝,糧食總產量斤,單產斤,人均產量斤。由于糧食總量不夠,全鎮每年購進糧食約斤,月90%以上農戶都有從外地購糧的經歷。當地糧食單產低的主要也應是,提地產出率低,品種單一,退化嚴重,新品種推廣工作力度不夠,目前正值的主要品種是,而是早已在其他地區淘汰的品種。7、項目重疊、苦樂不均(實例)。金達鎮個別村鎮,主要指公路沿線村鎮琳瑯滿目的建設項目多,發展機遇較多,而遠離公路,偏僻村鎮項目較少,比如噶木村位于318公路旁,隨著新農村建設力度的加大該村迎來了極好的發展機遇,僅2009年以來設計集鎮建設、土地治理、小康建設等項目近20個,項目設計資金近千萬元。而峽索村村位于318國道以北40公里處,與那曲迦黎縣措堆鄉接壤是兩個牧業村之一,據介紹自2005年以來該村曾搞過畜牧業項目以外,無其他任何項目。在農村除傳統的經濟發展為主要支撐的地區項目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尤其是項目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至關重要。7、商業很不發達,全鎮沒有什么商品可做交易,就是在純牧業村大量畜產品自食用,比如有的牧戶盡管有20多頭母牛可擠奶,但仍然存在從市場上購買酥油,僅此去年就花掉3000多元錢。三、已落實的主要工作(項目)(一)色江娘村水渠項目。該項目設計灌溉畝,一定程度解決全鎮最貧困的色江娘村糧食短缺的問題。項目總投資30萬元。于2011年7月下達批復。(二)噶木村低產田改造項目。項目設計 (三)德村人畜飲水項目。該項目涉及德村58戶,長期以來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已與縣水利局協商決定明年7月開工建設,項目投資1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3萬元。四、扶貧發展選擇通過調研,了解到貧困群眾的希望和下一步國家補助上市的幾個主要想法項目需求情況,進行了排序。群眾反映的項目需求主要是基礎設施較多,到戶較少。涉農田水渠、土地治理、人畜飲水、蔬菜種植和犏牛養殖等領域。(一)重點發展項目布局1、糧食產量提高項目。糧食生產主要以嘎木、金達、等12個行政村為主,重點推廣新品種,加強土地整理工作,提高糧食單產水平,使單產在目前水平下提高20%的幅度。(1) 水利基礎設施項目村水渠修建項目,該村水利基礎設施落后,已成為發展的重要障礙,工作組走訪中多數貧困戶和其他農戶都要求解決水渠項目。(2) 土地治理項目-村土地治理項目,2、 扶貧到戶項目(1)養殖業項目 -犏牛扶持項目:項目覆蓋個行政村的個貧困戶,共購置犏牛頭,每戶扶持2頭牛。其中2013年扶持個村的個貧困戶,2014年個存檔個貧困戶,2015年各村的個貧困戶,通過實施項目,村個貧困戶基本擺脫貧困,步入富裕戶行列。村名2013年20142015覆蓋戶效益-藏豬養殖項目-峽索、仲榮村借畜還畜滾動發展項目。 (2)蔬菜種植項目 (3)經濟林發展項目 (4)加工業項目 (5)培訓及勞務輸出項目(二)協助發展項目 1、完善鄉級發展規劃2、其他發展推動項目3、 農牧業科技發展項目青稞產業發展布局村名面積單產生產能力相關產業收入2010年2015年糧食生產,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著力優化品種結構,大力實施“青稞優化”工程,調減低產量品種,擴大優質青稞,適當發展小麥等。重點建設好5個優質青稞地示范村。按照企業連基地的產業化模式,重點抓好優質青稞加工企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的優質青稞開發格局2、經濟作物布局村名油菜蔬菜其他生產能力收入進一步提高經濟作物的比重。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增加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優質油料、水果、蔬菜、花卉、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全鎮經濟作物面積穩定在500畝。繼續抓緊高效經濟林和生態林建設,優化林種結構,重點搞好庭院經濟,實現林業經濟、生態效益同步增加。3、犏牛養殖布局4、蔬菜生產布局5、第三產業布局6、(二)主要內容1、土地治理2、農業科技推廣3、蔬菜生產4、犏牛養殖5、(三)責任目標(四)發展項目及實施步驟(五)目標及效益五、對策建議根據此次調查的數據我們分析得到,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顯著提高,基本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國家各項政策也已經落到實處。在國家各項有益農村政策下,農村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農民改變了日出而作,而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背起行囊,走進了都市,毅然地承擔起了建設祖國的重擔。驕陽下的建筑工地,嘈雜的人力市場,擁擠的車站,他們憨厚樸實的身影隨處可見。就是這樣的平凡的身影,他們如今儼然成了繁華大都市的一道另類而且靚麗的風景線。他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一個特殊利益群體,農民工進城既是勞動力市場配置的客觀要求,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農民工給農村和城市帶來了雙重變化。首先,進城務工無疑是他們脫貧致富的最好途徑,還有他們離開了山村,可以便于其他人把剩余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更加合理的利用。另外,他們給自己的家鄉帶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和認識。他們其中的佼佼者現在已經成了農業經濟的帶頭人。另一方面,農民工對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著直接的作用,他們只獲得較少的報酬,卻一直在從事著繁重而且危險的工作,正因為有了他們的默默的無私的奉獻,城市才避免陷于混亂。重要的是農民工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對國民財富的貢獻日益明顯,加速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對于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城鄉差距的縮小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家關于建設新農村的提出,使得農村加速邁向小康生活。對于新農村新的意義的認識有以下幾方面:1、生產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調生產創新,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的全面運用。 2、生活寬裕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各項政策切實保障農民最根本利益。 3、鄉風文明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廣大村民素質,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繁榮農村文化事業。4、村容整潔 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學習國家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周圍的山山水水,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5、管理民主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理想中的烏托邦,同樣擁有現實版,如今的新農村,新環境里整齊地一幢幢新房舍,進到村里面映入眼簾的都是新設施,樸實的新農民載歌載舞同慶盛世太平,這就是新農村的新風尚! 為了更好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爭取使農民兄弟的生活水平再上一個檔次,我們小組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1、 農民增收問題,借鑒一些先進農村的成功例子,建議國家繼續大力支持農民進城務工,并且提出相應的鼓勵政策。農民工進城可以帶動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為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同時應該在鄉村發展自己的特色企業,比如依山旁水的鄉村,我們可以搞旅游,可以用本村比較有特色的手工藝品,美食,民族習俗和特殊節日吸引游客。農業叫發達的地區,我們借鑒經驗可以搞一些農家樂之類的服務,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說的就是這個。我們還可以運用科學技術,養殖和種植高價值的牲畜和農作物。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農民兄弟應該把自己身邊的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這里說的合理利用是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的基礎上,否則換來的一時的經濟繁榮只能是曇花一現,這樣殺雞取卵的做法我們堅決不要。 2、3、 農民教育問題,教育是百年大計,占全國人口百分之80以上的農村教育更是不能落下,建議國家大力支持支教,鼓勵更多的老師走進鄉村,走向那些偏遠地區,去為那里的孩子們帶去知4、 農民素質問題,現在國家投入很大精力在建設新農村,雖然硬件設備上去了,我們農村的軟件也應該升升級了,首先是每個村的村干部,建議盡量選拔一些有能力有膽量有激情的年輕一代擔任,他們更加熟悉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對于國家法規也能夠靈活掌握。有利于幫助和領導村民共同致富。建議村民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定期組織黨的政策的學習。拋棄小農思想,緊密地團結起來,共同進步。 一是以擴大優質農產品的規模為重點,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 二是以擴大養殖業規模為重點,調整農業內部結構。湖南養殖業生產的市場潛力大,區域優勢明顯,大力發展養殖業是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的重點。養殖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生豬是湖南的優勢產品,要繼續發展,加大品改力度,優化豬群結構。大力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優質瘦肉豬,全省三元雜交豬出欄比重提高到60%。抓好65個瘦肉型豬基地建設和畜牧小區建設。把牛羊等草食性牲畜作為全省畜牧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擴大養殖的規模,牛、羊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要逐步提高到20%以上。 三是以推進鄉鎮企業的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重點,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繼續把鄉鎮企業作為全省經濟的新增長點和農村經濟的主體來抓,加快發展二、三產業,實現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突破。大力發展股份合作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通過深化鄉鎮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發展和完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運銷業,充分利用農產品資源,扶持發展糧、油、果、蔬、茶葉、肉食、水產、皮革、竹木等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進行精深加工和系列產品開發,提高農產品加工運銷業的農村二、三產業中的比重。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調整好鄉鎮企業出口產品結構,擴大陶瓷、煙花鞭炮、制革服裝、有色金屬、精細化工等傳統出口優勢產品的批量生產,建設一批新的出口創匯企業和基地,加大招商引資、技術合作的力度,加快發展外向型企業集團,逐步提高鄉鎮企業的外向度。 四是以加快發展小城鎮為重點,調整優化城鄉經濟結構。小城鎮建設是一個大戰略,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途徑。湖南在發展小城鎮中,注意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培育產業。在擴大小城鎮建設規模的基礎上,突出提高小城鎮發展的質量,注重實效,在35年內,全省重點建設400個經濟強鎮,轉移、吸收農村人口1000萬人左右。以業建鎮,以業興鎮,全省逐步形成一批以加工、商貿、旅游等特色產業為支柱的小城鎮。不斷完善小城鎮的服務功能,抓好小城鎮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就學、就醫、保險等社會保證體系建設,吸引更多的農民進城從事二、三產業,加快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加速發展小城鎮大力發展非農產業,這樣能逐步改變目前8個農業人口生產、2個城市人口消費的現狀,增加吃糧的,減少種田的,增加吃肉的,減少養豬的,真正跳出傳統農業的圈子來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 調整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結構調整靠人,主體是人。結構優化升級也靠人,主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