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青海適合種植藜麥?藜麥的引種及適應性鑒定方法探討.doc_第1頁
為什么青海適合種植藜麥?藜麥的引種及適應性鑒定方法探討.doc_第2頁
為什么青海適合種植藜麥?藜麥的引種及適應性鑒定方法探討.doc_第3頁
為什么青海適合種植藜麥?藜麥的引種及適應性鑒定方法探討.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為什么青海適合種植藜麥?藜麥的引種及適應性鑒定方法探討藜麥又稱奎藜、奎奴亞藜和藜谷,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被古代印加人稱為“糧食之母”。藜麥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9種必需氨基酸。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成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2014年,藜麥開始在青海等地種植,獲得比較大的成功。新作物的適應性鑒定試驗是引種是否成功最關鍵的一環,因為每個品種都有自身一定的生態適應性,通過適應性鑒定試驗可以篩選出新作物能否適宜當地的生態環境,為新作物的育種、栽培管理及在引種地的品種布局提供依據。1、引種地與原產地自然概況藜麥原產地與青海高原的環境和氣候條件很相似。藜麥在原產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厄瓜多爾、秘魯、阿根廷等地,南美洲當地平均海拔在10004000m,年降水在1001000m不等,年均溫為528,藜麥均能生長,因此藜麥是一種典型的高原作物;藜麥植株內水分相對充足,即使是生長在年降水量100200mm的半干旱氣候下,其產量都在可接受范圍內;藜麥對土壤的養分、質地和酸堿性的耐受力高于一般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堿等特性。而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東部是湟水谷地,海拔2300m左右,地表為深厚的黃土層,是主要的農業區;青海的西北部是廣袤的柴達木盆地,海拔26003000m,主要土類為鹽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青海氣候具有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長、太陽輻射強等特點。各地區氣候有明顯差異,東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氣溫在29,年降雨量為250550mm,主要集中于79月,熱量、水分條件均能滿足一熟作物的要求。青海東部的海東生態區和西寧周邊生態區可滿足藜麥生長的生態和氣候條件,正常成熟沒有問題;尤其是柴達木盆地地處青海內陸腹地,具有典型干旱、極干旱荒漠氣候特征,降雨量極端稀少,東部為180160mm,到西部僅7. 6mm,而蒸發量則由東向西遞增,為降雨量的12. 322. 7倍,因此,藜麥所具有的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堿等特性,比較適合在青海,尤其是柴達木盆地種植,藜麥在青海引種成功也驗證了這一點。2、適應性鑒定評價生態適應性是指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態類型或不同品種對一定生態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即作物在不同生態條件下,通過形態、生理和生化性狀或過程的變化協調自身生長發育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能力。因此,準確鑒定和評價作物品種的生態適應性對于該作物的親本選配、后代選擇和品種推廣均十分重要。藜麥在我國是新興的作物,對其適應性的研究還較少,尚需借助其他作物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目前對適應性的鑒定方法主要有:2. 1 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是美國匹茨堡大學運籌學家Saaty于1973年提出的一種實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標的決策分析方法,可為多目標、多準則、內容復雜的問題提供簡單有效的決策方法。近年來,AHP 法多應用于多因素問題中各評價指標權重因子的確定,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實用性,該方法多見應用于觀賞植物的選擇和資源評價等方面,其選擇效果能基本反映觀賞植物的實際觀賞價值。2. 2 基于熵權的多目標決策評價模型對作物的適應性鑒定僅以某一性狀為對象來評價是有所局限的,它不能全面正確地反映品種或作物的優劣。因此,在對作物的適應性鑒定評價時以育種目標為重點的同時,要兼顧其它各性狀,進行客觀綜合評價。依據基于熵權的多目標決策評價模型公式計算各品種的目標值向量V與理想品種的相對貼近度ej。通過決策原則知,目標值向量V越大,品種越優。2. 3 其他方法也有研究者采用聚類分析法、灰色關聯分析、穩定性評價等方法對品種進行適應性鑒定綜合評價。聚類分析法是將資源的數據分類到不同的類或者簇這樣的一個過程,而同一個簇中的對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間的對象有很大的相異性,該分析具有簡單、直觀的特點。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可以明確資源篩選中的側重點和資源對育種工作的價值大小,避免以前工作中的盲目性。穩定性是評價作物各品種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單因子和復合因子作用綜合反應的指標。優良的品種應該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如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均表現出穩產高產等。目前國內外提出了不少評價品種穩定性的方法,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用穩定性參數度量品種穩定性,二是采用多元統計分析法得到相關量化指標。前者包括聯合方差分析法、高穩系數分析法,后者包括回歸模型分析法等。3、討論國內外學者應用多種方法和指標來鑒定和評價作物品種的生態適應性,這些方法和指標需要靈活選用。如在評價品種的豐產性和穩產性時,用變異系數法可以在坐標圖上直觀地獲得變異系數和產量變化的結果,而用高穩系數法分析則須從HSC 位次中得出結果,用回歸法就更清楚、更詳細,但其計算過程比較繁瑣;變異系數法、高穩系數法計算簡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