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聞翻譯.doc_第1頁
英語新聞翻譯.doc_第2頁
英語新聞翻譯.doc_第3頁
英語新聞翻譯.doc_第4頁
英語新聞翻譯.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近幾年來,新聞翻譯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大眾傳媒。一方面,傳媒事業的迅猛發展急切需要大量的新聞翻譯(翻譯人員及翻譯稿件),另一方面,新聞院校卻很少提供新聞翻譯課程,教師有限,教材奇缺,致使翻譯人才連年成荒,制約著新聞事業的更快發展。更可怕的是,傳媒高層很少有人認識到這個問題的突出和嚴重,因而也很少采取措施予以補救和改善,致使這個矛盾年復一年,看不到緩解的希望。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是最早認識并采取措施解決這一矛盾的新聞院系之一。還在建院之初,清華就開設了英漢新聞翻譯課程和英語新聞寫作課程,稍后又提供了漢英新聞編譯課程,使畢業生不僅具備了新聞采訪和編輯的能力,同時還增添了英語新聞寫作、漢英新聞編譯和英漢新聞翻譯的本領。 然而,囿于我國新聞翻譯界的現狀,即便像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這樣的高等學府,也仍然擺脫不了相關教師和教材緊缺的困擾。 2006年秋,作者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希光教授之邀,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去清華為研究生講授英漢新聞翻譯和漢英新聞編譯課程。沒有專用教材。2000年至2004年,作者在香港樹仁學院(今香港樹仁大學)任教時曾編寫過新聞翻譯和英語新聞寫作教材,但那是專為香港本科學生編纂、使用的。作者雖曾苦苦搜尋其他參考教材,但始終沒有成功。 任務急迫。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只好從頭做起,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基礎是作者在香港寫就的高級英語新聞寫作講義和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聞翻譯教程(以下簡稱教程)。經過一年的講授,參考學生的反映和練習,最終完成了英漢新聞翻譯和漢英新聞編譯兩部書稿。 鑒于漢英新聞編譯也將同時出版,其編寫情況及主要內容當有專門介紹,此處從略。 英漢新聞翻譯雖然是以教程為基礎編寫的,但因教學對象截然不同,時空也發生了變化,因此,作者在講授前后對其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修改一: 教程把英漢新聞翻譯和漢英新聞翻譯合二為一,一學期講完。受課時所限,入選內容備受制約,而英漢新聞翻譯則把教程中的漢譯英部分刪除,專門講授英漢新聞翻譯; 漢英新聞翻譯部分已經并入同時完稿的漢英新聞編譯。兩本教材,各有側重,一學年講完。 修改二: 教程的講授對象是香港的大學生,因而書中的例文、例句多涉香港事務; 后者的教學對象主要是內地大學的研究生。根據這一情況,作者對教程的內容作了大幅調整,改寫了部分章節,增添了許多論述和資訊,提高了教材、例文、例句的深度和難度。 修改三: 教程沒有學生的練習,缺乏師生間的學術互動,英漢新聞翻譯則增加了學生的翻譯習作和教師的點評,有利于教學相長及教學效果的提高。 修改四: 新書對教程中已發現的錯漏作了訂正和補充。 英漢新聞翻譯和漢英新聞編譯是姊妹篇,其中雖然不乏作者的勞動,但均飽含著清華學子的智慧、合作與友情。在這里,我想對同我在清華教室里一起探討英漢、漢英新聞翻譯和編譯的清華學子表示誠摯的感謝,感謝他們在治學方面的辛勤付出,也感謝他們同意我在本書中引述他們的習作。沒有他們的這些貢獻,拙作就不可能達到高校專業教科書的水平。 應當說明的是,因為教學及講解的需要,書中引述的學生習作多數都是其中有問題或有錯誤的部分,這些問題或錯誤絕非他們習作的全部,當然也不能代表他們的實際英語和翻譯水平。 在以上兩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相得寶一直擔任我的助教。他在英語、翻譯方面的扎實功底和熱情有加的協助,保證了教學任務的成功。在拙作的成書過程中,他的無私幫助同樣令我感動。在此,作者再次向他表示感謝。 英漢新聞翻譯和漢英新聞編譯課程的開設源于李希光教授的決策,拙作的成書也與他的“壓力”不無關系。如果這兩本書稿能為我國新聞教學領域填補一項空白的話,我想,功勞至少應有他的一半。 在這兩本書稿付梓之前,李希光教授又在百忙之中兢兢業業地為它們作序。這件事情本身就使拙作增輝。在此,作者謹向李希光教授表示敬意與感謝。能力和時間所限,書中定有許多謬誤或疏漏,真誠歡迎讀者隨時指正,以便再版時予以訂正、修改、充實或更新。作者2008年3月于北京第一章新聞翻譯概論一、 翻譯、新聞翻譯、英漢新聞翻譯二、 為什么要學習英漢新聞翻譯三、 講授方法和學習提示四、 新聞翻譯的特點五、 新聞翻譯的方法六、 新聞翻譯的過程七、 新聞翻譯的標準八、 新聞翻譯練習九、 新聞翻譯參考練習第二章新聞導語翻譯一、 新聞結構與新聞導語二、 中文、英文導語比較三、 幾個常見問題的處理四、 五種類型英文導語的漢譯五、 導語翻譯練習第三章主體部分翻譯一、 主體部分的結構特點二、 新聞事實的翻譯三、 譯文中的過渡、增刪、背景及解釋四、 涉及政治、外交、意識形態內容的處理五、 褒貶義兼有詞匯的翻譯六、 注意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之間的差異七、 譯文應使用規范漢語八、 新聞翻譯參考練習第四章引語翻譯一、 三種引語二、 直接引語翻譯三、 “said”的翻譯有學問四、 部分引語、間接引語翻譯五、 新聞翻譯練習六、 新聞翻譯參考練習第五章直譯與意譯一、 理解與表達二、 直譯與意譯三、 新聞翻譯參考練習第六章被動語句翻譯一、 被動語句二、 西方記者為何頻繁使用被動語句三、 英文被動語句的漢譯四、 附錄五、 被動語句翻譯參考練習第七章長句、難句翻譯一、 英文長句翻譯過程二、 英文長句翻譯方法三、 英文長句翻譯舉例四、 幾個常見英文新聞短語的翻譯五、 難句翻譯六、 新聞翻譯練習七、 新聞翻譯參考練習第八章翻譯與數字有關的新聞一、 數詞二、 數量單位三、 數詞的復數形式及其翻譯四、 含有數詞的短語五、 常用貨幣單位的表示方法六、 表示數量增加的倍數七、 表示數量減少的幅度八、 表示增加、減少的常用詞匯九、 新聞翻譯參考練習第九章新聞標題翻譯一、 英文新聞標題的特點二、 中文讀者對新聞標題的期望三、 英文新聞標題的漢譯四、 新聞標題翻譯練習五、 課堂標題翻譯練習及點評第十章特稿翻譯一、 什么是特稿二、 特稿翻譯,兩種情況三、 譯好特稿的幾點建議第十一章新聞編譯(上)一、 什么是新聞編譯二、 新聞摘譯第十二章新聞編譯(中)一、 新聞稿編譯過程二、 新聞稿編譯三、 新聞編譯原則四、 通常需要編譯的新聞題材第十三章新聞編譯(下)一、 編譯練習及點評二、 新聞編譯參考練習第十四章翻譯稿行文體例一、 中文新聞稿行文體例二、 圖片說明翻譯三、 外國人名、地名翻譯四、 縮合語翻譯五、 譯文中的標點符號六、 新聞翻譯常用工具書附錄一世界主要通訊社附錄二世界主要英語電視臺及電臺附錄三世界主要英文報紙附錄四世界主要英文雜志附錄五美國、英國主要政府機構名稱附錄六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英漢姓名對照表附錄七美國各州的別名對照表附錄八美國城市的別名附錄九美軍、英軍軍銜附錄十聯合國主要機構名稱附錄十一其他主要國際組織機構名稱附錄十二不用漢語拼音拼寫的英文人名的漢譯參考文獻九、 新聞翻譯參考練習一、 翻譯、新聞翻譯、英漢新聞翻譯1. 什么是翻譯? 我國的權威工具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對翻譯的界定是: 翻譯是“把已說出或已寫出的話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的活動”。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69頁,上海,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88年。我國的另一部權威工具書辭海則認為: 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辭海(縮印本),1940頁,上海, 中國辭書出版社,1979年。美國大百科全書的界定與此有些類似,它寫道: Translation is “the act of rendering a work of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翻譯是“把用一種語言寫成的作品轉化為另一種語言作品的行為”。)Encyclopedia Americana,Vol. 27,Connecticut: Glolier Incorporated,Danbury,1985,p.12. 臺灣有位叫紀華煌的學者,他在淺說新聞翻譯一書中引述了一位研究生的論文,該論文提出: 翻譯是“以甲種語文,傳達乙種語文所代表的思想。就其過程言,是先以思想理解語文,再以語文表達思想; 就其效果言,則前后兩種思想愈相似,譯品愈真”。 紀華煌: 英文新聞電訊翻譯研究,臺灣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未發表),1970年。我國有位英語教授叫范仲英,他在實用翻譯教程一書中對翻譯做了如下界定: “翻譯是人類交流思想過程中溝通不同語言的橋梁,使通曉不同語言的人能通過原文的重新表達而進行思想交流。翻譯是把一種語言(即原語)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即譯語)表達出來,使譯文讀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得到與原文讀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范仲英: 實用翻譯教程,13頁,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上述定義都有一定道理,但作者以為范仲英教授的界定更加全面、更為科學。它不僅從宏觀上(從社會的角度)闡明了翻譯的過程和意義,而且還從微觀上(從讀者的角度)強調了翻譯應該達到的目的和應該起到的作用。2. 什么是新聞翻譯? 參考范仲英教授提出的翻譯定義,根據傳播學的特點,作者認為,新聞翻譯可作如下界定: 新聞翻譯是把用一種文字寫成的新聞(原語新聞,News in Language A)用另一種語言(譯語語言,Language B)表達出來,經過再次傳播,使譯語讀者(Language B readers)不僅能獲得原語新聞記者所報道的信息,而且還能得到與原語新聞讀者(Language A readers)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啟迪,獲得與原語讀者大致相同的信息和/或文學享受。為什么在談到獲得“教育”、“啟迪”或“享受”時,都要附加一個“大致相同”的限定?這是因為: 一、原語新聞記者和譯語新聞翻譯人員是兩個不同的人,他們的背景千差萬別; 二、原語新聞的讀者與譯語新聞的讀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他們的情況也大相徑庭; 三、兩種語言、兩種文化各有特點,用不同的語言文字表達發生在大千世界的新聞信息,卻要產生相同的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以對“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報道為例。事發當天,英語新聞報道可謂鋪天蓋地,不同國家的新聞翻譯工作者肯定都曾把有關新聞報道翻譯成為本國語言在本國或本地區媒體上廣泛傳播,但它在讀者中引起的反應肯定大不相同。影響傳播效果的當然有其政治和社會因素,但以上3種情況也起著重要作用。3. 什么是英漢新聞翻譯? 新聞翻譯涉及兩個專業領域: 一是把中文新聞翻譯(更多地是編譯)成英文,也即漢英新聞編譯; 二是把英文新聞翻譯成中文,也即英漢新聞翻譯。漢英新聞編譯是把用中文寫成的新聞(或用中文采訪獲得的信息)、通過翻譯和編輯的方法處理成英文新聞進行再次傳播的新聞報道形式。漢英新聞編譯集英語新聞寫作、新聞翻譯、新聞編輯于一體,三種創造性勞動幾乎同時進行。它是對外英文新聞傳播的主要形式,是一個特殊的新聞報道專業,是一種特殊的新聞寫作技巧,是一門特殊的新聞專業課程。漢英新聞編譯其實就是一種對外英語新聞寫作,兩者的區別在于: 前者僅以中文稿件或中文資料為基礎,而后者則沒有這樣的限制。 漢英新聞編譯既包括新聞編譯,也包括新聞翻譯。但多數情況下,它是用編譯的方法完成的。鑒于這一原因,作者擬將“漢英新聞編譯”這一專業課程的英文名稱定為“News Writing in English Based on Information in Chinese”。 英漢新聞翻譯則是把用英文寫成的新聞用中文表達出來,經過再次傳播,使中文新聞讀者不僅能獲得英文新聞記者所報道的信息,而且還能得到與英文新聞讀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啟迪,獲得與原語讀者大致相同的信息和文學享受。 英漢新聞翻譯包括新聞翻譯,也包括新聞編譯,但它更多的是新聞翻譯。因此,作為一門專業課程的名稱,作者更愿意把它譯為“News Translation”或“News Copy Translation”。“英漢新聞翻譯”與“漢英新聞編譯”是兩門理論上相通、實踐上相近的課程,但兩者的差異性遠遠大于它們之間的共同性。 英漢新聞翻譯主要是把英文新聞翻譯成中文新聞,供各中文媒體進行再次傳播。漢英新聞編譯則是把用中文寫成的新聞通過翻譯和編輯的方法處理成英文新聞,供各英文媒體進行再次傳播。它是我國對外英文新聞報道的主要形式。 英漢新聞翻譯和漢英新聞編譯都是新聞傳播的重要手段,都強調真實和時效,都采用“倒金字塔”體例進行寫作,都以其報道內容的傳播價值服務于廣大受眾。它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 前者主要是對內,后者主要是對外; 前者主要是中文新聞翻譯,后者實際上就是英語新聞寫作; 前者的成功主要取決于對英文新聞的理解,后者的奧秘主要蘊藏于駕馭英文的能力。學好這兩門課程、做好這兩種工作取決于許多因素,其中包括具有深厚的英文和中文底蘊,具有較高的新聞敏感、知識水平和政策把握能力等。學好漢英新聞編譯課程、做好漢英新聞編譯工作的關鍵在英文表達,而學好英漢新聞翻譯課程、做好英漢新聞翻譯工作的關鍵則在于能準確地理解英文原文。英漢新聞翻譯是一門專業,一種職業,一座橋梁,一種藝術。它能使只懂中文的讀者也能獲悉用英文采集和報道的新聞。它能幫助中文讀者擴大視聽范圍,增加獲得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增長見聞和知識,提高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使自己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更好地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更有效地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和履行當家做主的義務。英漢新聞翻譯是一個既老又新的專業。說它老,這是因為它幾乎與我國的現代報紙同時誕生,同步發展,綿延至今; 說它新,這是因為它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時至今日,它依舊是一門正在為自身的存在和發展吶喊的學科。在今日之中國,開設新聞翻譯課程的新聞院系雖在逐漸增多,但迄今為止,系統講授新聞翻譯的專著鮮有所見。在香港和臺灣,新聞翻譯課程雖然開設較早,但在書店里,人們也很難買到專門講授新聞翻譯的著述。此外,在大陸、港澳、臺灣的新聞傳播學術刊物上,探討新聞翻譯或新聞翻譯教學的論文也屬鳳毛麟角。英漢新聞翻譯教學和英漢新聞翻譯實踐的開拓和發展還有賴于青年新聞學子承擔責任,辛勤耕耘,打出一片新的天下。二、 為什么要學習英漢新聞翻譯開設英漢新聞翻譯課程,學習新聞翻譯技巧,至少有以下6個方面的意義和必要。(1) 它是我國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上,80%以上的新聞信息是用英文寫成和傳播的。由于我國能用英文直接獲取英文信息的人數仍然有限,學習新聞翻譯,培養新聞翻譯人才,讓更多的國際新聞信息大量、快速地在我國傳播,一直是當務之急。(2) 它是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發展的需要。在我國,國際新聞的翻譯和發布主要是由新華社負責實施的。同樣也向國外派駐記者的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只能通過自己的媒體向國內報告國際新聞,無權把自己的采訪成果向國內其他媒體轉發。另外,外國的新聞媒體也一直希望在中國直接發展新聞用戶,但都沒有成功。由新華社獨家向國內媒體提供國際新聞的做法,保證了新聞翻譯的準確和新聞信息的正確導向,但卻無助于新聞信息更多、更快、更廣泛地在中華大地傳播。20世紀末,網上傳播蓬勃興起,其信息量之大、之快、之廣,讓人瞠目結舌。僅由一家媒體翻譯和提供國際新聞的做法已經很難適應傳播事業發展的需要。各個媒體不約而同地轉向網上媒體,希望從那里得到它們更為需要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開設新聞翻譯課程、大量培養新聞翻譯人才就成了刻不容緩的事情。(3) 新聞翻譯是記者的一種基本功。不善翻譯就等于武藝不全,工夫不夠,本事欠缺。作者認為,作為全能記者,他至少應具備以下7個方面的能力: 采訪(既能用中文,也能用英文采訪)寫作(既能用中文,也能用英文寫作)翻譯(既能中譯英,也能英譯中)編輯(既能編輯中文,也能編輯英文稿件)攝影(不僅能攝影、攝像,同時還能用中文、英文寫作圖片說明)使用電腦(寫作、查詢、交流)駕駛汽車熟練掌握以上7種本領,大都離不開學習英語,大都與新聞翻譯密切相關。(4) 掌握了新聞翻譯,就多了一門專業技能,多一條出路,多一份前程。新華社2006年決定為外語干部加發外語津貼的做法就很有啟示作用。(5) 更好地學習西方的新聞寫作方法和技巧。作者認為,香港大公報把新入社的大學生先派至翻譯科從事一年新聞翻譯的做法就很有眼光: 可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學習西方新聞的寫作方法,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增強駕馭中文的能力。(6) 可以幫助提高記者、編輯的英語水平。三、 講授方法和學習提示1. 新聞翻譯講授方法(1) 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重視課外翻譯練習。理論講授只占不足一半時間,重點從事翻譯練習和講評,力求把理論講授與翻譯實踐結合起來。課程共安排了4次大型翻譯作業,對每次作業都要系統講評。講評時既講翻譯的優劣成敗,也講相關的翻譯理論。講評是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 學生最終成績的評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堂上練習和平時作業。2. 學好新聞翻譯的提示要學好新聞翻譯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或在以下方面多下工夫:(1) 具備扎實的英文和中文功底。英漢新聞翻譯一靠正確地理解英文原文,二靠準確的中文表達。夯實英文和中文這兩個基礎,才會突破可能遇到的種種制約。(2) 學好新聞專業課程,提高判斷新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 廣泛涉獵和掌握國際知識。(4) 在翻譯過程中,要強調三多: 多動腦筋,多查字典,多向他人請教。四、 新聞翻譯的特點新聞翻譯與文學翻譯、科技翻譯很不相同,它至少有以下4個特點。第一,新聞報道是一種高時效、高強度的工作,新聞翻譯也必須在時效壓力下高速度地進行,必須速戰速決,容不得拖泥帶水,不可能精雕細刻,但也不能粗制濫造,草率應付。新聞翻譯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具備較高的新聞、原語和譯語語言文化修養。他們一般都在夜間工作,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拿出成品,而且質量也能達到見報水平。1998年9月11日,美國國會舉行克林頓總統丑聞聽證會,美國的電視系統在中國時間晚上9點26分開始實況轉播,凌晨1點半轉播完畢。美聯社從晚上9點45分開始逐節播發,凌晨2時發完。對于這樣的緋聞,香港蘋果日報等通俗報紙當然要大登特登。9月12日,該報用了3個整版報道此事。常識告訴我們,報紙必須在凌晨3點以前全部發排,否則,就不可能趕在天亮之前把報紙送上報攤。這就是說,那天夜間,蘋果日報用于翻譯和編輯的時間總共不過三四個鐘頭。人們可以設想,那一夜蘋果日報就克林頓“丑聞新聞”的翻譯工作投入了多少人力,他們的工作會是多么緊張。遇到這種情況,沒有高素質的專業翻譯人員,是無法保證在截稿之前完成全部翻譯任務的。第二,譯語新聞必須體現新聞寫作的主要特點。譯語新聞一般也應采取“倒金字塔”結構,導語應“片言居要”,開門見山,或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或披露新聞中的新聞; 在新聞的主體部分,要把重要新聞事實盡量安排在前面,相對次要的新聞事實則以其重要程度依次擺放; 在行文方面,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令盡量多的讀者能順利閱讀,迅速理解。譯文應像原語新聞一樣,在開篇之初就要把事件的梗概(包括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講了些什么話或做了些什么事情,即西方新聞學提出的4個W)交代清楚。如果發現在原語新聞中“新聞中的新聞”被埋沒在新聞稿的后部,新聞翻譯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其挖掘出來,安排在新聞稿前面的幾個段落里。像原語新聞一樣,譯語新聞的讀者對象也是社會背景、文化水平大相徑庭的讀者群。為使廣大讀者都能順利閱讀和迅速理解譯語新聞,譯文應該做到通俗易懂、文字流暢,切忌使用令人費解的晦澀文字。這就是說,用譯語語言翻譯出來的新聞除了必須與原語新聞的內容保持一致之外,還必須具有新聞寫作的專業文風。第三,與文學翻譯、科技翻譯不同,新聞翻譯可以根據二次傳播的需要全文譯出,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編譯,對部分文字作些必要的增刪或順序調整。新聞翻譯的目的是為了讓以原語語言寫成的新聞能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二次傳播,而二次傳播的受眾是與原語新聞讀者很不相同的讀者群。他們的背景情況可能存在著巨大差異。某些事情對原語讀者來說可能已經家喻戶曉,但對譯語讀者來說則可能十分陌生。相反,某些事情原語讀者可能知之不多,記者在寫作新聞時往往會添加一些必要的背景或解釋,但對譯語讀者來說,這些背景或解釋則可能顯得多余或者累贅。美聯社在報道戰死在伊拉克的美軍士兵時,一般都會寫明他們的軍銜及其家庭所在的州縣,但對中國讀者來說,這類信息就會顯得過于細碎,翻譯時最好將其剔除。鑒于這些情況,作為二次傳播工作者的新聞翻譯,有必要,也有義務在翻譯過程中對文字稍作增減,甚至提供原語新聞中沒有的背景或解釋,以幫助譯語讀者順利閱讀新聞、理解新聞。有條新聞里曾出現過這樣一個句子: I have a meeting with the Skeezix people in,like 20 minutes. 翻譯時,你當然可以把它譯為“再過大約20分鐘,我要和斯基齊那幫人開個會”。但是,“斯基齊那幫人”是什么人?對此,讀者一般都會感到茫然。因此,負責的新聞翻譯最好能對斯基齊稍作解釋(如在括號里注明: “斯基齊是表示蔑視的俚語,指徹底失敗或不明就里的怪人譯者注”)。若此,你的譯文就會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新聞編譯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翻譯方法。在編譯過程中,翻譯人員既做翻譯,又當編輯,既可刪減,又可根據讀者的閱讀需要適當增刪部分內容,把一條長達1,000字的新聞編譯成一條只有500字的短消息,或者把兩條、三條甚至更多的新聞綜合編譯成為一條“既博取眾長又不違背原意”的綜合報道。這種情況在其他專業翻譯中是不多見的。第四,要對二次傳播的受眾高度負責,譯文應力求準確,避免錯誤。新聞消息與文學作品不同。后者的出版周期較長,編改方面比較從容,譯文中的錯漏相對少些。新聞消息一般都是在時效壓力之下“搶”出來的,出錯的機會相對大些,錯漏相對多些。新聞翻譯屬二次傳播工作者,與采寫原語新聞的記者不同,他們的時效壓力相對較小,因此,當發現原語新聞中的錯誤時,他們不能“將錯就錯”,照譯照發。他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錯漏予以訂正,令二次傳播的受眾不致再被誤導。如明知原文有錯,還要照譯、照登、照播,那么,二次傳播的媒體就負與首次傳播工作者相同的誤導責任。五、 新聞翻譯的方法新聞翻譯的方法,按譯文的形式分主要有全文翻譯、摘要翻譯、綜合編譯3種。為討論方便,讓我們把這些翻譯方法簡化為全譯、摘譯和編譯。翻譯時使用什么方法,主要取決于原語新聞的價值和二次傳播的需要,由主管編輯決定。英文新聞(特別是通訊社播發的英文電訊稿和報紙、雜志上刊登的英文新聞)一般偏長,而中文報章的新聞尚短。因此,中文報章的編輯一般只要求翻譯人員就重要的新聞進行全譯,而對其他篇幅較長的新聞則取摘譯或編譯的方法。以下是對這些翻譯方法的具體探討: 1. 全文翻譯(全譯)全譯是將以原語語言寫成的新聞稿全部轉化為中文新聞的翻譯方法。這樣的新聞一般都十分重要,二次傳播的價值較高,且篇幅又相對較短。翻譯時,必須逐段,甚至逐句進行,既要譯出原語新聞的深層含義,又要保留它的基本結構和風格。對其內容,翻譯人員不能隨意進行增減。當然,為使譯文符合譯語語言的表達習慣而進行的語句調整不在此列。2. 摘要翻譯(摘譯)摘譯是翻譯人員根據“本媒體”的編輯方針只將原語新聞中值得進行二次傳播的部分轉化為譯語新聞的翻譯方法。進行這樣翻譯的原因主要是原語新聞的新聞價值雖然較高,但其中有些“本媒體”認為沒有必要進行二次傳播的內容,或是原語新聞篇幅過長,“本媒體”沒有足夠的版面或播出時間對全文翻譯稿進行再次傳播。摘譯應該選擇原語新聞中最為重要的部分進行翻譯。但是,哪些部分最為重要,必須進行翻譯,哪些部分不甚重要,可以刪減剔除,不同的媒體會有不同的判斷標準。因此,根據同一條原語新聞摘譯而成的譯語新聞,其重點、取向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摘譯不應違背原語新聞的中心思想或深層含義。譯文也應盡量保留原語新聞的結構和風格。3. 綜合編譯(編譯)綜合編譯即新聞編譯,它是通過翻譯和編輯的手段,將以原語語言寫成的新聞進行翻譯、綜合、加工,使之成為用譯語語言表達出來的新聞的翻譯方法。與原來的新聞相比,經編譯而成的新聞其內容更集中,更精練、更宏觀、更便于二次傳播,也更適合于譯語語言讀者閱讀和理解。新聞之所以需要編譯,一般都是因為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憾: 或者篇幅太長,或者內容重復,或者其中含有不符合“本媒體”編輯方針的內容。編譯過程“動作”較大,刪除的內容可能較多; 當諸多內容、段落被刪除之后,需要增寫必要的字詞、語句以便把保留下來的部分編串起來,確保文字的通順與流暢,避免過大的起伏或跳躍。此外,為便于讀者閱讀和理解,編譯時允許在被編譯的新聞中增加少量的背景性材料。編譯是媒體采用最多的新聞翻譯方法。由于編譯允許進行適當的增減,這就為媒體“悄悄修改”原語新聞中的某些內容帶來了可能。遇有個別有悖“本媒體”編輯方針的段落或字句,或遇有個別新聞價值不大、但翻譯起來卻十分困難的字句或段落,翻譯時往往“適當從簡”。這對某些政治傾向十分強烈的媒體來說,以及對某些時效壓力太大的翻譯來說,當然是件求之不得、“兩全其美”的事情。對于這一點,作者并不贊賞,但這種做法卻是普遍存在于新聞翻譯界的現實。還應說明的是: 不論是全譯、摘譯、還是編譯,譯文的中心思想和深層含義都應與原語新聞基本保持一致。在見報時,不論是全譯、摘譯、還是編譯,都應尊重原語新聞的采編或播發機構,注明這些新聞的來源或出處。六、 新聞翻譯的過程翻譯是項艱苦的、創造性的勞動,有理解原文、翻譯表達和檢查修改3個過程。1. 理解原文理解原文的過程是新聞翻譯的第一階段,它的任務是讀懂原文。這是英漢新聞翻譯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把原語新聞讀懂之前,千萬不要急于動筆。看不懂原文就開始翻譯,那叫盲目翻譯,那樣翻譯出的文字會不乏譯者的猜測,背離原語記者的本意,甚至可能會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