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區建設工作總結[范本]_第1頁
生態區建設工作總結[范本]_第2頁
生態區建設工作總結[范本]_第3頁
生態區建設工作總結[范本]_第4頁
生態區建設工作總結[范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區建設工作總結區街道辦事處東接區,南臨,北靠國道,幅員2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萬畝,常住人口萬人,是市首批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XX年,辦事處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8368萬元,可用財力2239萬元,農業人均純收入5150元。XX年預計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預計可達億元,農業人均純收入預計可達5500元。今年以來,辦事處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民政部頒布的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工作方案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區民政局的具體指導下,街以“四季吉祥”景區范圍內的、三個大隊為試點,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建設目標,進行生態文明農村社區示范點建設。目前三個大隊創建“生態文明農村社區”試點工作進展順利,現就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一、主要工作領導重視,村民自治,夯實三個基礎一是夯實領導基礎。區委、區政府關于印發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東辦文XX95號文下發以后,街工委、辦事處對此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嚴密部署,迅速籌備成立了街道辦事處創建文明生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街工委書記擔任組長,辦事處主任擔任常務副組長,其他副主任擔任副組長,相關科室及試點大隊負責人組成工作專班。領導小組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全面規劃、整體推進、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的創建思路,制定下發了街道辦事處創建生態文明農村社區試點工作方案,先后召開了創建動員大會、創建工作會和創建推進會等多個專題性會議,對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建設進行了總體布局和具體部署,明確了創建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建設標準、方法步驟。同時,辦事處根據分工不同,印發了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專班職責分工的通知,將機關工作人員分成六個專項工作組,統籌推進試點工作,為生態農村社區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二是夯實組織基礎。按照“民主推薦、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社區居民自治原則,自XX年8月下旬起,辦事處在以、三個大隊按照街道辦事處農村社區自治組織產生的指導意見,通過選舉準備、推薦社區籌建工作小組、選民登記和社區成員代表推選、候選人產生與競選以及投票選舉五個階段的籌備,于9月28日由社區成員代表投票選舉產生社區居委會成員。基本形成黨支部、大隊、居委會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居委會成員和大隊班子交叉任職的組成模式。同時,通過推選等形式產生居民小組長、居委會協商議事委員會,設立社區服務和社會福利委員會、社區治安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社區醫療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社區文化教育和體育委員會、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社區共建和協調發展委員會等6個專門工作委員會。各社區嚴格按要求制定了社區自治章程、居民公約、明確居委會及6個專門委員會的各項工作制度和職責分工,建立起一套黨支部領導下社區依法民主自治的工作運行機制。三是夯實群眾基礎。三個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大力推行隊務公開、創新民主管理模式,按照全市統一標準安裝了隊務公開欄,每季度向社區居民公開開支情況,新農村建設資金流向以及重大決策等。辦事處還引導、等試點社區的農戶自發成立各類經濟合作組織,現有蔬菜種植協會、蔬菜運銷協會、廚嫂協會、休閑游協會等18個群眾性經濟合作組織。群眾可通過協會組織實現對行業的統一規劃、統一經營和管理,擴大生產規模和效益,從而增強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投入,統一規劃,完善三項建設一是完善村莊外觀建設。自XX年開始,在市區兩級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辦事處牢牢把握新農村建設的黃金期,把群眾“住得好”和“富起來”兩大工程綜合考慮,以“搭建一個市民休閑旅游和農民增收致富的平臺”為目的,在、三個大隊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打造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花卉為主題的“四季吉祥”的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和休閑旅游觀光帶。按照“高起點策劃、高品位設計、高質量建設”的要求,對“四季吉祥”景區、和大隊的個試點村進行統一改造。村莊的民居外觀分別取長江上、中、下游的“、”古民居為特點,在原址原規模的基礎上進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體現古樸與自然交融的建筑風格,房屋外觀改造總總投資萬元。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按照市“家園建設行動”計劃的要求,投資萬元同步提升三個社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四通四改一化”和“一場一室”,即“路通、水通、電通、信息網絡通;改水、改廁、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建設多用途活動場,建設集大隊“兩委會”工作室、大隊衛生室、居民活動室等于一體的大隊多用途活動室”。全面完成了“十個一”工程。即:每個社區建設“一個衛生室、一個便民服務站、一個圖書室、一個治安警務室、一個便民超市、一個文化娛樂室、一個休閑健身室、一個運動場、一個黨員綜合活動室、一個信息俱樂部”。極大的滿足了農村社區居民娛樂、購物、學習等需要,實現村灣布局優化,水電道路通達,信息傳遞通暢,村容村貌整潔的生態文明農村社區新格局三是完善生態環境建設。三個試點社區的生態景觀綠化工程共投資690萬元,其中綠化景觀投資萬元,特色景觀投資萬元,在綠化上體現“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植物的主題,各村穿插種植橘樹、琵琶、柿樹、銀杏等樹種,共栽植各類樹木64809株,沿堤有綠化帶,村灣內有經濟果林,主要道路兩側有綠化景觀,三個試點社區的綠化覆蓋率達60,基本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彩、四季有果、景因花果美的宜居生態環。村灣內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設了生態污水處理系統,家家戶戶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因勢利導,體現特色,打造三種經濟古樸祥和的村容,生態怡人的環境,吸引了絡繹不決的參觀團前來休閑旅游,辦事處因勢利導,引導農民圍繞“鄉村游”的六要素,大力發展假日經濟、生態經濟和商貿經濟,增強了生態文明農村社區的自身造血功能。一是打造假日經濟。XX年以來,街在三個生態文明農村社區試點大隊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游,打造“生態牌”、 綠色食品a級蔬菜基地“安全”牌和新農村建設“文化”牌,先后成功舉辦“市第二屆蔬菜節”、“XX年區中秋文藝晚會”、“十月婚典”、“省新農村建設攝影展”等大型活動,提升了“四季吉祥”的品牌知名度,吸引市民前來吃農家飯、住農家房、體驗農事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旅游消費,XX年十一黃金周至今,三個試點社區已接待游客31萬人,獲得旅游收入近400萬元。二是打造生態經濟。以萬畝綠色蔬菜基地、沿江綠化帶和村灣內的大量經濟果林為平臺,引導社區居民大力發展庭院生態經濟,著力發展以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和觀光蔬菜瓜果、花卉盆景為特色的綠色產業,目前已建設了一批以蔬菜為主體的蔬菜觀光園、有機蔬菜示范基地和蔬菜科技園等,重點培育生態農業、體驗農業和認養采摘農業,帶動農民增收。三是打造商貿經濟。引導社區居民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小商品、土特產等,同時進行深加工和外包裝,全方位提高農產品和土特產的附加值。目前以石榴紅村為試點,已引導居民開發出“牌”蔬菜、土雞鴨、土雞蛋、干菜、泡菜、腌制食品等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游產品,其中:“牌”綠色蔬菜、干菜及魚等在市民中小有名氣。服務群眾、平安共創、構建三大網絡一是構建服務網絡。圍繞群眾的生活、生產需求,辦事處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三個社區相應成立的便民服務站正在建設中,以后將逐步形成了信息發布、醫療保健、就業培訓、水電維修等多個上門服務項目,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方便。為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辦事處在三個社區還分別建設了農民信息俱樂部、便民超市和社區醫療站,構建完善的服務網絡,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服務引進門”生活目標。二是構建社會治安網絡。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在三個社區普建了社區警務站,建立了由社區民警、居民群眾、社區干部“三位一體的專群結合的治安防范體系,各社區組建了小喇叭巡邏隊,廣泛開展“平安社區創建”,“治安雙向承諾”、家庭自防、十戶聯防、社區群防等活動,編織了一張群防群控的安。全面實施了社區自治制度,通過法治的剛性約束與德治的自律意識有機結合,營造了安全、穩定、溫馨的社區環境。三是健全社會保障網絡。繼續推行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擴大參保覆蓋面,基本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參保率均達95%以上,辦事處XX年養老保險金征繳達到萬元,養老金發放率達到100%。同時,不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對困難戶做到“應保盡保”,為三個社區的110多戶低保家庭發放低保資金12萬元。辦事處領導非常注重在社區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和救災救濟工作,近年為96名殘疾人發放救濟定補金萬元。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在三個社區基本構建起以社會養老、社會醫療、社會救助以及社會福利為主要內容、體系完善的社會保障網絡,。長效管理、文明共建、培育三種意識生態文明農村社區的建設成果投資不菲、來之不易,要實現長效管理更加不易,我們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注重同步提升居民素質,調動居民參與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培育居民的三種意識,起到了良好效果。一是培育居民的致富意識。引導居民打破死守菜地“鐵飯碗”的傳統就業思路,樹立起他們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村抓農村的致富意識,通過“農家樂”專業培訓為他們找尋“金飯碗”。近2年,辦事處聘請國家二級廚師,大學旅游專業教授,為居民廣泛開展餐飲、客房、旅游等知識培訓。XX年,街工委在大隊組織了4批次140多人次的培訓活動;XX年,在、三個試點社區舉辦培訓班8期,培訓人員達360多人次。幫助三個社區的居民熟悉“農家樂”的經營操作流程,提高他們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居民原本單一的增收渠道演變成為住宿接待、餐飲接待、認養菜地、采摘蔬果、售賣土特產、短工勞務及蔬菜種植等7種致富渠道。二是培育居民的服務意識。為提高居民的服務意識,辦事處近年還邀請請酒店管理人員,商校禮儀老師和學校教師對居民開展禮儀知識培訓、文明用語培訓;開展普通話下鄉活動,全市“推廣普通話下鄉啟動儀式”在辦事處成功舉辦;同時,對從事農家樂的經營戶統一規范經營行為,嚴格按規定辦理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嚴格按物價局核定的標準制定菜價、房價,防止欺客、宰客等現象發生,共同維護社區的對外形象,迎得了市民好評。三是培育居民的文明意識。3個試點社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村規民約,廣泛開展“文明戶”、“科技示范戶”“五好家庭”等創評活動,引導居民形成“社區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理念。目前,各社區還通過“巾幗保潔隊”“小喇叭宣傳隊”等群眾性組織,引導居民擯棄以往“垃圾亂倒、柴草亂堆、牲畜亂跑”的陋習,養成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共同維護社區的生態文明。在節假日、農閑季節,各社區廣泛開展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利用信息俱樂部、黨員遠程教育系統、居民活動室、電教室等場所,組織開展電影放映、文藝表演、文體賽事及學習培訓等文體娛樂活動。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在區民政部門的具體指導下,街生態文明農村社區的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生態文明農村社區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作保障,街雖然在前期投入上下了大功夫,但是由于項目的建設周期長,后期資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難。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建設長效管理機制需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形成之后,如何引導居民參與管理,研究管理的長效機制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群眾參與意識還不夠強。建設中僅僅依靠各級組織的力量是不夠的,的是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