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作業.doc_第1頁
岳麓版必修2: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作業.doc_第2頁
岳麓版必修2: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作業.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十四)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列寧說:“我們上層制定的經濟政策是同下層脫離的,這一政策沒有造成生產力的提高,而這一點在我們的黨綱里卻被認為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辈牧现械摹敖洕摺笔侵?)a農業集體化政策b新經濟政策c優先發展重工業政策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解析:選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蘇俄在戰爭特定環境下實行的經濟政策,與材料意思相符,故d項正確。2“的一個特征是對土地、銀行、對外貿易和重工業實行國有化,另一個特征是強行征用農民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農產品?!?處最合適的應是()a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蘇俄新經濟政策c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d中國人民公社化運動解析:選a根據題中材料,強行征用剩余農產品,可判斷它可能是余糧征集制,故a項正確。31921年,列寧宣布說:“我們搞錯了,我們的一舉一動似乎表明可以在一個幾乎不存在資本主義的國家建成社會主義。在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社會之前,我們必須重建資本主義?!睂Υ死斫庹_的是()a俄國從未經歷資本主義階段b列寧主張積極發展資本主義c“搞錯了”的原因是脫離了國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強國家干預解析:選c俄國在十月革命前經歷資本主義階段,故a項錯誤;列寧主張允許在一定范圍內發展資本主義,不是積極發展資本主義,故b項錯誤;19181921年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脫離了國情,故c項正確;“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場手段發展經濟,故d項錯誤。41921年蘇俄的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從根本上說是由于()a蘇俄的社會性質b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c蘇俄生產力水平d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滿解析:選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使蘇俄的生產關系超越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引起了一些政治經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調整生產關系,故c項正確。5列寧認為,我們曾經是而且現在還是一個小農國家,因此我們向共產主義過渡比其他任何條件下困難得多。他強調,只有當國家實現了電氣化,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打下了現代大工業的技術基礎的時候,我們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這一論斷()a重申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必要性b闡明了新經濟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蘇聯的現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業化成就及經驗解析:選c“只有當國家實現了電氣化,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打下了現代大工業的技術基礎的時候,我們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指明了蘇聯的現代化道路的方向,故c項正確。6有學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飛猛進的階段;18401919年是中華文明浴火重生的歲月;19171937年是蘇式社會主義文明誕生走向強大的關鍵時期。該學者論述的共同標準是()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確立b經濟發展模式發生變化c工業文明占據主導地位d啟蒙思想發揮指導作用解析:選b17501850年是西方工業革命階段,18401919年中國的傳統經濟向近代經濟轉變,19171937年的蘇聯逐漸找到了新的工業化模式,故b項正確。7蘇聯在實施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時,實行居民證制度。只給城鎮居民發放居民證,農民沒有居民證。沒有居民證和其他相關證明文件,蘇聯公民是不能異地流動的。蘇聯當時實施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為了()a限制農民自由流動 b迅速發展農業生產c滿足工業化發展需要 d加強對城鄉的統治解析:選c蘇聯實施居民管理制度主要為了保證重工業發展有充足的勞動力,故c項正確。81934年,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莫斯科日記中寫道:“我絲毫不懷疑,世界更美好的未來是與蘇聯的勝利連在一起的?!睂Υ死斫庹_的是()a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存在弊端b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蘇聯的經濟體制能為世界發展提供借鑒d蘇聯政策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復蘇與發展解析:選c材料所述時間為1934年,這時的西方世界正處于大危機中,資本主義世界瀕于崩潰,而另一方面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世界更美好的未來是與蘇聯的勝利連在一起的”可知,羅曼羅蘭希望通過借鑒蘇聯的經驗拯救危機中的西方,從而實現美好未來,故c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8分)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列寧曾說“社會主義就是消滅商品經濟”“只要仍然有交換,那談什么主義都是可笑的”后來,他又說“商品交換失敗了必須再退,從國家資本主義轉到國家調節買賣業和貨幣流通業,商品交換沒有得到絲毫結果,私人市場比我們強大,通常的買賣貿易代替了商品交換”。材料二斯大林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運動,體現著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原則從理論到實踐都明顯地改變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葉書宗關于蘇聯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問題(1)材料一反映了列寧的經濟思想發生了什么變化?為此,蘇俄的農業政策作了怎樣的調整?(6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斯大林的經濟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相比有哪些“改變”。(8分)(3)從蘇俄經濟政策的調整和變化中,我們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啟示?(4分)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信息,列寧從主張消滅商品經濟到主張發展商業,結合教材可知,是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第(2)問,根據材料信息“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可得出兩者過渡方式的改變,再結合所學知識,從所有制結構、計劃與市場關系兩方面比較兩者的變化。第(3)問,從國家國情、市場規律、生產力的發展等角度分析概括。答案:(1)變化:由排斥商品經濟到依靠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力。調整: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2)改變:改變了新經濟政策間接向社會主義過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